CN219056105U - 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6105U
CN219056105U CN202223296309.9U CN202223296309U CN219056105U CN 219056105 U CN219056105 U CN 219056105U CN 202223296309 U CN202223296309 U CN 202223296309U CN 219056105 U CN219056105 U CN 219056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ounting bracket
component
assembly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63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君迪
刘倩
江中华
彭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63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6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6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6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该进气格栅总成包括安装于汽车前端的格栅本体、安装于格栅本体靠近汽车客舱一侧的灯光组件;格栅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发光孔,灯光组件包括安装支架、遮光部件和聚光器。发光部件的光束自凹陷结构射入,依次经聚光部、发光孔射出,利用遮光部件可防止漏光,通过在聚光器上设置凹陷结构的聚光部,可避免聚光器全反射,提升点亮效果,应用于汽车上时,不仅能够提升汽车的功能多样性,还能提升汽车灯光的发光效果。

Description

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智能交互多采用工艺复杂的透光面后单独布置独立光源,大多数独立控制像素单元的亮度、组合实现图形、字符等变化,这种透光零件复杂且面积大,对模具加工精度有较高要求、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智能交互显示功能的发光格栅来说,其主要包括格栅面板、匀光片、LED电路板、显示屏幕以及格栅背板,格栅未工作时格栅面板表面显示本色并作为装饰件而存在,格栅工作时LED电路板上的LED灯通过匀光片照射到格栅面板上显示矩阵式动态灯光图案,同时显示屏幕照射到显现内容格栅面板上显示内容,但是这种匀光片在光束穿过时可能会出现全反射,影响发光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中具有智能交互显示功能的发光格栅存在结构复杂和发光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智能交互显示功能的发光格栅存在结构复杂和发光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进气格栅总成,包括安装于汽车前端的格栅本体、安装于所述格栅本体靠近汽车客舱一侧的灯光组件;所述格栅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发光孔,所述灯光组件包括安装支架、遮光部件和聚光器;其中,
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格栅本体靠近所述汽车客舱的一侧,所述遮光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格栅本体之间,所述聚光器与所述遮光部件相互扣设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且,
所述安装支架与每一所述发光孔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发光部件,所述遮光部件上形成有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部件之间、沿与所述发光部件的光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所述聚光器具有与每一所述发光部件对应的、沿所述发光部件的光线方向延伸的聚光部,且所述聚光部靠近所述发光部件的一端部呈凹陷结构;其中,
所述发光部件的光束自所述凹陷结构射入,依次经所述聚光部、所述发光孔射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格栅总成通过在安装支架与格栅本体之间设置遮光部件,利用遮光部件可防止漏光,通过在聚光器上设置凹陷结构的聚光部,可避免聚光器全反射,提升点亮效果和客户感知。
另外,本实施方式通过遮光部件和聚光器的简单配合就可提升发光效果。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进气格栅总成在简化结构的基础上,提升其发光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格栅总成,所述聚光部远离所述发光部件的另一端形成有花纹结构;其中,
所述发光部件的光束自所述聚光部一端的所述凹陷结构射入,经所述聚光部另一端的所述花纹结构折射,从所述发光孔射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通过在聚光部远离发光部件的另一端形成有花纹结构,可使得光线在传输过程中,光源直射进入聚光器,通过聚光器内部全反射,再聚光器内部光线运动,最后通过前端花纹折射达到点亮效果,同时满足位置灯及日渐行驶灯配光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格栅总成,所述聚光器由透明PC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聚光器由透明PC材料制成,如此不仅便于聚光器加工,还有利于聚光器后续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格栅总成,通过在所述聚光部的一端挖槽形成所述凹陷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格栅总成,所述聚光器包括第一基板,所述聚光部为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朝所述第一基板的两侧向外突出的柱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格栅总成,所述遮光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适配的第二基板,所述遮挡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聚光部之间,且所述遮挡部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发光部件所在的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聚光部为一体形成于第一基板上、朝第一基板的两侧向外突出的柱状结构,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适配,遮挡部一体形成于第二基板上、并位于相邻两个聚光部之间,如此可进一步提升聚光器与遮光部件可装配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格栅总成,所述灯光组件还包括灯壳和面罩;其中,
所述灯壳呈一侧开口的壳状结构,且所述灯壳至少罩设于所述安装支架、遮光部件和聚光器,且所述聚光部远离所述发光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灯壳的开口正对;
所述面罩为透明结构,并固定连接有所述灯壳的开口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灯壳和面罩可对安装支架、遮光部件和聚光器进行保护,提高灯光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格栅总成,所述灯光组件还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与所述发光部件对应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格栅总成,所述灯光组件还包括饰圈,所述饰圈与所述聚光器相适配,并嵌设于所述聚光器远离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支架的一侧设置饰圈,由此可限定发光部件的发光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包括控制单元和上述结构的进气格栅总成;其中,
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为LED灯,且每一所述发光部件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结构的进气格栅总成,由于进气格栅总成集成发光功能,如此可提升汽车的驾驶体验。
另外,通过在安装支架与格栅本体之间设置遮光部件,利用遮光部件可防止漏光,通过在聚光器上设置凹陷结构的聚光部,可避免聚光器全反射,提升点亮效果和客户感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该汽车用进气格栅总成包括安装于汽车前端的格栅本体、安装于格栅本体靠近汽车客舱一侧的灯光组件;格栅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发光孔,灯光组件包括安装支架、遮光部件和聚光器。发光部件的光束自凹陷结构射入,依次经聚光部、发光孔射出,利用遮光部件可防止漏光,通过在聚光器上设置凹陷结构的聚光部,可避免聚光器全反射,提升点亮效果,应用于汽车上时,不仅能够提升汽车的功能多样性,还能提升汽车灯光的发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进气格栅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进气格栅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进气格栅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进气格栅总成中灯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进气格栅总成中灯光组件体现饰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格栅本体;
110、发光孔;
200、灯光组件;
210、安装支架;
211、发光部件;
220、遮光部件;
221、遮挡部;222、第二基板;
230、聚光器;
231、聚光部;232、凹陷结构;233、花纹结构;234、第一基板;
240、灯壳;
250、面罩;
260、线路板;
270、饰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进气格栅总成,如图1-图4所示,包括安装于汽车前端的格栅本体100、安装于格栅本体100靠近汽车客舱一侧的灯光组件200;格栅本体10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发光孔110,灯光组件200包括安装支架210、遮光部件220和聚光器23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10固定设置于格栅本体100靠近汽车客舱的一侧,遮光部件220固定连接于安装支架210上、并位于安装支架210与格栅本体100之间,聚光器230与遮光部件220相互扣设并固定连接于安装支架210上。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10与每一发光孔110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发光部件211,遮光部件220上形成有位于相邻两个发光部件211之间、沿与发光部件211的光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221,聚光器230具有与每一发光部件211对应的、沿发光部件211的光线方向延伸的聚光部231,且聚光部231靠近发光部件211的一端部呈凹陷结构232,发光部件211的光束自凹陷结构232射入,依次经聚光部231、发光孔110射出。
更为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格栅总成通过在安装支架210与格栅本体100之间设置遮光部件220,利用遮光部件220可防止各个点亮区域漏光,通过在聚光器230上设置凹陷结构232的聚光部231,可避免聚光器230全反射,提升点亮效果和客户感知。
更为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遮光部件220和聚光器230的简单配合就可提升发光效果。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进气格栅总成在简化结构的基础上,提升其发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格栅本体100上可以是间隔设置有10个发光孔110、18个发光孔110、26个发光孔110等数量,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要求。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聚光部231远离发光部件211的另一端形成有花纹结构233。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发光部件211的光束自聚光部231一端的凹陷结构232射入,经聚光部231另一端的花纹结构233折射,从发光孔110射出。
更为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在聚光部231远离发光部件211的另一端形成有花纹结构233,可使得光线在传输过程中,光源直射进入聚光器230,通过聚光器230内部全反射,再聚光器230内部光线运动,最后通过前端花纹折射达到点亮效果,同时满足位置灯及日渐行驶灯配光要求。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聚光器230由透明PC(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具体的,通过将聚光器230由透明PC材料制成,如此不仅便于聚光器230加工,还有利于聚光器230后续装配。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通过在聚光部231的一端挖槽的方式形成凹陷结构232。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聚光器230包括第一基板234,聚光部231为一体形成于第一基板234上、朝第一基板234的两侧向外突出的柱状结构。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遮光部件220包括与第一基板234适配的第二基板222,遮挡部221一体形成于第二基板222上、并位于相邻两个聚光部231之间,且遮挡部221背离第二基板222的一端延伸至发光部件211所在的位置。
具体的,基于上述结构,将聚光部231为一体形成于第一基板234上、朝第一基板234的两侧向外突出的柱状结构,第二基板222与第一基板234相适配,遮挡部221一体形成于第二基板222上、并位于相邻两个聚光部231之间,如此可进一步提升聚光器230与遮光部件220可装配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灯光组件200还包括灯壳240和面罩250。
具体的,灯壳240呈一侧开口的壳状结构,且灯壳240至少罩设于安装支架210、遮光部件220和聚光器230,且聚光部231远离发光部件211的一端部与灯壳240的开口正对;面罩250为透明结构,并固定连接有灯壳240的开口处。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灯壳240和面罩250可对安装支架210、遮光部件220和聚光器230进行保护,提高灯光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灯光组件200还包括线路板260,线路板260固定连接于安装支架210上与发光部件211对应的位置。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灯光组件200还包括饰圈270,饰圈270与聚光器230相适配,并嵌设于聚光器230远离安装支架210的一侧。
具体的,通过在安装支架210的一侧设置饰圈270,由此可限定发光部件211的发光区域(例如图5和图6黑色区域的位置)。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饰圈270为单色饰圈270,在安装时,聚光器230通过螺钉与单色饰圈270直接安装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和上述结构的进气格栅总成。发光部件211设置为LED灯,且每一发光部件211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结构的进气格栅总成,由于进气格栅总成集成发光功能,如此可提升汽车的驾驶体验。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支架210与格栅本体100之间设置遮光部件220,利用遮光部件220可防止漏光,通过在聚光器230上设置凹陷结构232的聚光部231,可避免聚光器230全反射,提升点亮效果和客户感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LED灯优选地设置为18个。
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具有上述结构的进气格栅总成,由于格栅本体10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发光孔110,灯光组件200包括安装支架210、遮光部件220和聚光器23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10固定设置于格栅本体100靠近汽车客舱的一侧,遮光部件220固定连接于安装支架210上、并位于安装支架210与格栅本体100之间,聚光器230与遮光部件220相互扣设并固定连接于安装支架210上。安装支架210与每一发光孔110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发光部件211,遮光部件220上形成有位于相邻两个发光部件211之间、沿与发光部件211的光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221,聚光器230具有与每一发光部件211对应的、沿发光部件211的光线方向延伸的聚光部231,且聚光部231靠近发光部件211的一端部呈凹陷结构232,发光部件211的光束自凹陷结构232射入,依次经聚光部231、发光孔110射出。采用这种结构,利用遮光部件220可防止漏光,通过在聚光器230上设置凹陷结构232的聚光部231,可避免聚光器230全反射,提升点亮效果和客户感知。
进一步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与汽车的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在使用时,用户通过操作车内触控屏,使得汽车的整车控制器向控制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发光部件211发光,具体可以是根据使用需求发出多种模式,例如凤粼模式、闪电模式、队长模式、展翼模式等,控制单元可以是控制芯片和单片机,通过在单片机预设相关程序,每一灯源具有单独的控制芯片,单片机根据预设程序控制芯片控制对应的发光部件211发光,以实现各种发光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示出了一部分发光模式,其具体还可根据使用需求预设更多发光模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要求。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进气格栅总成,包括安装于汽车前端的格栅本体、安装于所述格栅本体靠近汽车客舱一侧的灯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发光孔,所述灯光组件包括安装支架、遮光部件和聚光器;其中,
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格栅本体靠近所述汽车客舱的一侧,所述遮光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格栅本体之间,所述聚光器与所述遮光部件相互扣设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且,
所述安装支架与每一所述发光孔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发光部件,所述遮光部件上形成有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部件之间、沿与所述发光部件的光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所述聚光器具有与每一所述发光部件对应的、沿所述发光部件的光线方向延伸的聚光部,且所述聚光部靠近所述发光部件的一端部呈凹陷结构;其中,
所述发光部件的光束自所述凹陷结构射入,依次经所述聚光部、所述发光孔射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格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部远离所述发光部件的另一端形成有花纹结构;其中,
所述发光部件的光束自所述聚光部一端的所述凹陷结构射入,经所述聚光部另一端的所述花纹结构折射,从所述发光孔射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格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由透明PC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格栅总成,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聚光部的一端挖槽形成所述凹陷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格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包括第一基板,所述聚光部为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朝所述第一基板的两侧向外突出的柱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格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适配的第二基板,所述遮挡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聚光部之间,且所述遮挡部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发光部件所在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格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还包括灯壳和面罩;其中,
所述灯壳呈一侧开口的壳状结构,且所述灯壳至少罩设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遮光部件和所述聚光器,且所述聚光部远离所述发光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灯壳的开口正对;
所述面罩为透明结构,并固定连接有所述灯壳的开口处。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格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还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与所述发光部件对应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格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还包括饰圈,所述饰圈与所述聚光器相适配,并嵌设于所述聚光器远离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格栅总成;其中,
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为LED灯,且每一所述发光部件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CN202223296309.9U 2022-12-08 2022-12-08 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 Active CN219056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6309.9U CN219056105U (zh) 2022-12-08 2022-12-08 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6309.9U CN219056105U (zh) 2022-12-08 2022-12-08 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6105U true CN219056105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6309.9U Active CN219056105U (zh) 2022-12-08 2022-12-08 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6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3096A (zh) 用于照亮标记的光组件
CN219056105U (zh) 进气格栅总成及含有进气格栅总成的汽车
CN115899611A (zh) 一种后转向灯厚壁光导发光结构
CN211424293U (zh) 光导式侧标牌灯以及机动车
KR101776004B1 (ko) 직접조명부와 간접조명부로 분할된 도광판 조명장치
CN216716077U (zh) 车灯照明结构、车灯及车辆
CN220981067U (zh) 汽车内饰蒙皮下的氛围灯
JP3987667B2 (ja) 車両用計器
CN221349070U (zh) 一种具有辅助照明功能的led青空灯
CN218494890U (zh) 直射式点亮的标识灯
CN215674848U (zh) 工控装置
JPH05297813A (ja) 面照明装置
CN218585576U (zh) 车载显示组件及车辆
WO2019003975A1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照明装置
CN109140312A (zh) 汽车仪表盘背光照明灯箱结构
JPH10188641A (ja) 面照明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5636782U (zh) 一种阅读灯具及其车辆
CN219889943U (zh) 一种新型镜面显示的冰箱门体结构及冰箱
CN115071557A (zh) 一种车辆
CN103672725A (zh) 照明用罩以及照明装置
JPH0822256A (ja) Led表示装置
JP3838187B2 (ja) 照明装置
CN218085409U (zh) 一种汽车发光格栅
CN218001387U (zh) 面光源的发光系统、车灯及车辆
CN220228870U (zh) 光学模组及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