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0223U - 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0223U
CN218990223U CN202223535624.2U CN202223535624U CN218990223U CN 218990223 U CN218990223 U CN 218990223U CN 202223535624 U CN202223535624 U CN 202223535624U CN 218990223 U CN218990223 U CN 218990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upright post
pile
slip
upr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356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锐
刘元雪
陈金峰
姚未来
成鑫磊
雷屹欣
胡雨婷
杜孝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my Service Academ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rmy Service Academ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my Service Academ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rmy Service Academ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2235356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0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0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0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涉及抗滑桩支护技术领域,包括多个抗滑桩、将多个抗滑桩连接在一起的连梁和抗滑墙板;抗滑桩由横梁、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组成,横梁连接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相邻两个抗滑桩的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连梁;抗滑墙板与所有抗滑桩的第一立柱的前侧面同时连接。该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中抗滑墙板的设置与形成第一道板支护;抗滑墙板与所有抗滑桩的第一立柱的前侧面同时连接形成桩板支护,得到第二道支护,通过横梁和连梁将第二立柱、抗滑墙板、第一立柱以及抗滑桩进行组合连接形成双排抗滑桩单元。相比传统的单排抗滑中,可以提供足够的抗滑能力,降低桩顶位移和变形的情况,造价较低,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滑桩支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工程建设不断向西部地区大规模发展,由于地势高低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大量的边坡和滑坡,如何更好地完成边坡和滑坡的支护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单排抗滑桩,但是单排抗滑桩存在支护效果差、抵抗倾覆能力弱、性价比低以及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影响边坡的支护效能;此外,单排抗滑桩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抗滑能力,在边、滑坡体的作用下容易导致桩顶位移和变形较大,而设置多排抗滑桩则造价高,稳定性也不容易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支护效果好、性价比高、结构合理的抗滑桩支护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抗滑桩、将多个抗滑桩连接在一起的连梁和抗滑墙板;所述抗滑桩由横梁、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组成,所述横梁连接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相邻两个抗滑桩的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连梁;所述抗滑墙板与所有抗滑桩的第一立柱的前侧面同时连接。
作为改进,每个抗滑桩中第一立柱的底端低于第二立柱的底端,第一立柱的顶端低于第二立柱的顶端,横梁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垂直。
作为改进,每个抗滑桩中横梁的一端与第一立柱的顶端齐平,横梁的另一端低于第二立柱的顶端。
作为改进,多个所述第一立柱的前侧面体浇筑抗滑墙板。
作为改进,所述每个抗滑桩的横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一体浇筑成型。
作为改进,所述连梁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与横梁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中,抗滑墙板的设置与形成第一道板支护;抗滑墙板与所有抗滑桩的第一立柱的前侧面同时连接形成桩板支护,得到第二道支护,通过横梁和连梁将第二立柱、抗滑墙板、第一立柱以及抗滑桩进行组合连接形成双排抗滑桩单元。相比传统的单排抗滑中,可以提供足够的抗滑能力,降低桩顶位移和变形的情况,造价较低,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的施工后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抗滑桩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抗滑桩;2、抗滑墙板;3、连梁;4、第一立柱;5、第二立柱;6、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方位以图1的视角为准。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抗滑桩1、将多个抗滑桩1连接在一起的连梁3和抗滑墙板2。
所述抗滑桩1由横梁6、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组成,所述横梁6连接在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之间;相邻两个抗滑桩1的第二立柱5之间连接有连梁3;所述抗滑墙板2与所有抗滑桩1的第一立柱4的前侧面同时连接。
具体的,每个抗滑桩1中第一立柱4的底端低于第二立柱5的底端,第一立柱4的顶端低于第二立柱5的顶端,横梁6与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垂直。所述第一立柱4低于第二立柱5能有效提升支护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其中第一立柱4以抵抗剪切破坏为主,所述第二立柱5以抵抗扭矩为主,有效形成受力体系。
具体的,每个抗滑桩1中横梁6的一端与第一立柱4的顶端齐平,横梁6的另一端低于第二立柱5的顶端。所述横梁6能有效将所述第一立柱4和所述抗滑墙板2的岩土体压力和下滑力传递给所述第二立柱5的顶端。
具体的,多个所述第一立柱4的前侧面体浇筑抗滑墙板2。所述浇筑抗滑墙板2能有效将岩土体的作用均匀传递给每一个由所述第一立柱4、所述横梁6以及所述第二立柱5组成的反h型单元体,形成传力路径明晰的“板-梁-柱”传力体系。
具体的,所述每个抗滑桩1的横梁6、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一体浇筑成型。增强了所述抗滑桩1的横梁6、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之间的整体稳定性,可有效避免了所述构件间由于连接处发生破坏而失去支护能力,最终导致边、滑坡发生失稳工程问题。
具体的,所述连梁3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与横梁6相同。即连梁3与横梁6齐平。增强了每个由所述横梁6、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组成的反h型受力单元间的抗滑能力,避免了个别单元受力过大而发生局部失稳破坏。
具体的,所述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均埋入岩土体中且存在高差,其具体尺寸可根据滑动面的位置确定所述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的具体尺寸。
下面给出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的的施工过程,参见图1:
结合地质勘察报告结果,初步确定边坡的滑动面,进而确定抗滑桩1的具体尺寸,主要包括埋入深度、抗滑墙板2、横梁6和连梁3的基本尺寸,结合实际情况将边坡分为填土边坡和天然边坡,填土边坡可以采用现场浇注的方法完成抗滑桩1的现场施工,天然边坡可采用预制方法进行施工。
①定滑动面位置:结合地质勘察结果明确滑动面的具体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双排抗滑桩的具体尺寸,可视具体情况选择是现浇还是预制方式。
②定岩土体中的持力层:根据现场边坡的实际情况,以地质勘察试验结果明确抗滑桩1的持力层位置,明确抗滑桩1的具体标高。
③抗滑桩的施工:将预制或现浇的抗滑桩1进行现场施工,第一步:抗滑墙板2的施工,平整边坡支护位置,完成抗滑墙板2的施工,形成第一道支护;第二步:第一立柱4、抗滑桩1固定在持力层中,并与抗滑墙板2进行连接形成桩板支护体系,完成第二道支护过程;第三步:通过横梁6和连梁3将第二立柱5、抗滑墙板2、第一立柱4以及抗滑桩1进行组合连接,确定埋入深度,形成双排抗滑桩单元。提高了支护效果、抵抗倾覆能力以及稳定性,避免影响边坡的支护效能。
④在③步骤的基础上,逐步完成整个支护体系的施工,最终得到如图2所示的反h型双排抗滑桩支护体系结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抗滑桩(1)、将多个抗滑桩(1)连接在一起的连梁(3)和抗滑墙板(2);
所述抗滑桩(1)由横梁(6)、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组成,所述横梁(6)连接在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之间;相邻两个抗滑桩(1)的第二立柱(5)之间连接有连梁(3);
所述抗滑墙板(2)与所有抗滑桩(1)的第一立柱(4)的前侧面同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抗滑桩(1)中第一立柱(4)的底端低于第二立柱(5)的底端,第一立柱(4)的顶端低于第二立柱(5)的顶端,横梁(6)与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抗滑桩(1)中横梁(6)的一端与第一立柱(4)的顶端齐平,横梁(6)的另一端低于第二立柱(5)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立柱(4)的前侧面体浇筑抗滑墙板(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抗滑桩(1)的横梁(6)、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一体浇筑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3)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与横梁(6)相同。
CN202223535624.2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 Active CN218990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5624.2U CN218990223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5624.2U CN218990223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0223U true CN218990223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4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35624.2U Active CN218990223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0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8722B (zh) 水平循环荷载对桩基础竖向承载力影响的现场试验方法
CN202730795U (zh) 桩托扶壁式挡土墙结构
CN205314116U (zh) 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
CN103669385A (zh) 利用网状桩基础提高桩群承载力的方法
CN102359118B (zh) 地下连续墙环形基础及其建造方法
CN218990223U (zh) 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
CN204875495U (zh) 一种无台身坐板式桥台
CN202273242U (zh) 一种联合式微型桩杆塔基础
CN114186309A (zh) 用于不稳定边坡的锚索框架组合挡土墙加固方法及结构
CN211815492U (zh) 一种带整体式预应力筏板基础的拱桥
Zhou et 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inforcement program of incli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 piles
CN104452798B (zh) 海上风机基础结构、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N204000815U (zh) 一种多层多脚架结构
CN111424675A (zh) 一种超大桩间距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213741181U (zh) 一种用于地下建筑托换的桩基悬臂式结构
CN209837085U (zh) 一种填土埋入式梯级排桩支护结构
CN202359570U (zh) 基坑斜坡改进的桩筏基础
CN203603162U (zh) 一种位于基坑边的施工电梯荷载基础系统
CN217267680U (zh) 一种钢支撑与水泵房之间的应力缓冲软处理结构
CN201512803U (zh) 变电站所内用于防止建筑物沉陷的结构层及底层结构
CN212561591U (zh) 一种高低承台式桩结构及桩基系统
CN220538699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填芯挡土墙
CN215105443U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顶管工作坑的支护结构
CN212642298U (zh) 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
CN220868201U (zh) 一种现浇式重力地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