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7015U - 抗应力增强车架 - Google Patents

抗应力增强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7015U
CN218967015U CN202222581370.1U CN202222581370U CN218967015U CN 218967015 U CN218967015 U CN 218967015U CN 202222581370 U CN202222581370 U CN 202222581370U CN 218967015 U CN218967015 U CN 218967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stress
longitudinal beam
fixing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13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杨梓
徐加凌
李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Lithiu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Lithiu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Lithiu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Lithiu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13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7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7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7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应力增强车架,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以及分别设于一对纵梁两端的一对横梁;一对纵梁与一对横梁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固定电池组的收容腔;每个纵梁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沿远离收容腔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翼面;同一纵梁的两个翼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加强块;加强块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翼面相互靠近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将纵梁的两侧边缘进行垂直延伸以得到翼面,然后在两个翼面之间设置一个加强块,使得加强块对一对翼面进行支撑,从而可提升纵梁的抗应力能力,避免纵梁受到应力后容易产生形变而挤压到收容腔内的电池组,降低了电池组因受到挤压而可能造成的电池短路、失火与爆炸等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抗应力增强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应力增强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电池包也显得越发重要。通常而言,电池包预先固定在车架上,然后将车架组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目前的组装方式,通常是将电池包放置于车架的箱体内。然而,现有的车架在受到较大的应力时,容易引起车架产生内凹等形变,从而挤压电池包进而可能造成电池短路、失火与爆炸等安全风险。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抗应力增强车架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应力增强车架,旨在改善现有的车架受到应力容易导致形变从而挤压电池包的问题,避免电池组因受到挤压而可能造成电池短路、失火与爆炸等安全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应力增强车架,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以及分别设于一对所述纵梁两端的一对横梁;一对所述纵梁与一对所述横梁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固定电池组的收容腔;每个所述纵梁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沿远离所述收容腔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翼面;同一所述纵梁的两个所述翼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加强块;所述加强块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所述翼面相互靠近的一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块包括固定板及自所述固定板两侧沿靠近所述纵梁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接板;所述一对连接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在所述纵梁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豁口呈与所述固定板长宽比例相一致的矩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纵梁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抵接于所述纵梁的外表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一对所述纵梁之间还设有多个与所述横梁平行间隔设置的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多个固定腔,多个固定腔用于一一对应的固定所述电池组内的多个电芯组;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一对所述纵梁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所述纵梁相互靠近的一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与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垫片,所述隔板与所述横梁相对于所述纵梁表面的垂直投影完全落入各自对应的所述固定垫片上;所述固定垫片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内表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豁口。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纵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应力增强车架,将纵梁的两侧边缘进行垂直延伸以得到翼面,然后在两个翼面之间设置一个加强块,使得加强块对一对翼面进行支撑,从而可提升纵梁的抗应力能力,避免纵梁受到应力后容易产生形变而挤压到收容腔内的电池组,降低了电池组因受到挤压而可能造成的电池短路、失火与爆炸等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应力增强车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抗应力增强车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圈A内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00、抗应力增强车架;10、纵梁;11、翼面;12、圆孔;20、横梁;30、收容腔;31、固定腔;40、加强块;41、固定板;411、第一豁口;42、连接板;421、凹槽;50、隔板;51、第二豁口;60、固定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抗应力增强车架100,用于将电池组固定在车架上并进行密封,从而组装成车用电池包,并提升整个车架的抗应力强度。
如图1-图3所示,抗应力增强车架100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10以及分别设于一对纵梁10两端的一对横梁20。一对纵梁10与一对横梁20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固定电池组(图中未示出)的收容腔30。
其中,纵梁10与横梁20均呈板状,且均垂直于同一平面,从而围设形成一个相对两侧开口的矩形框体。进一步的,收容腔30的两侧还通过一对封板(图中未示出)进行封闭固定,即一对封板分别固定在矩形框体的相对两侧并将开口封闭以形成一个长方体状的收容腔30。电池组则固定在收容腔30内。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纵梁1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沿远离收容腔30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翼面11。其中,若将矩形框体水平放置,则纵梁10的上下两端沿水平面向外延伸形成翼面11,即若纵梁10竖直放置,则上下两侧的两个翼面11均呈水平设置。
具体的,同一纵梁10的两个翼面11之间设有若干个加强块40。加强块40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翼面11相互靠近的一侧,从而对纵梁10的一对翼面11提供支撑,形成加强筋结构。
其中,加强块40包括固定板41及自固定板41两侧沿靠近纵梁10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接板42。一对连接板42远离固定板41的一侧均固定在纵梁10背离收容腔30的一侧。具体的,加强块40呈中空状的长方体状,固定板41与一对连接板42构成了长方体的其中三个侧面,另三个侧面则分别连接于纵梁10的外表面与一对翼面11上。因此,固定板41与纵梁10的外表面平行间隔设置,从而可为一对翼面11提供支撑,防止纵梁10的翼面11受力后变形,以提升纵梁10的抗应力强度。
进一步的,固定板41内开设有第一豁口411,第一豁口411呈与固定板41长宽比例相一致的矩形。即,第一豁口411也呈矩形,且面积小于固定板41的面积。更进一步的,连接板42靠近纵梁1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421,凹槽421的顶部抵接于纵梁10的外表面。因此,通过在固定板41内设置第一豁口411以及在连接板42开设凹槽421,能够释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并提升了加强块40的耐冲击和抗疲劳能力,避免出现加强块40应力集中导致纵梁10损坏变形等现象。
进一步的,纵梁10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圆孔12。例如,多个圆孔12呈矩阵式分布,可释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提高纵梁10的使用寿命和耐冲击、抗疲劳的能力,以及降低整个抗应力增强车架100的自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对纵梁10之间还设有多个与横梁20平行间隔设置的隔板50,多个隔板50将收容腔30分隔成多个固定腔31,多个固定腔31用于一一对应的固定电池组内的多个电芯组。
其中,隔板50的结构可与横梁20相一致,也可呈板块状等其他结构,从而将收容腔30进行分隔。即多个隔板50将收容腔30分隔成多个固定腔31。多个固定腔31用于一一对应的固定电池组内的多个电芯组。在本实施例中,收容腔30内被分隔成四个固定腔31,从而可相应的收容固定四个电芯组。其中,多个电芯组相应的串并联形成了整个车架的电池组。
具体的,隔板5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一对纵梁10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且横梁2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纵梁10相互靠近的一侧,从而避免一对纵梁10受到侧向应力后向内变形,提升一对纵梁10对侧向应力的抗压能力。
进一步的,隔板50与横梁20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垫片60。固定垫片60可以是钢片等片状结构,隔板50与横梁20相对于纵梁10表面的垂直投影完全落入各自对应的固定垫片60上。固定垫片60固定于纵梁10的内表面,即通过固定垫片60来增加隔板50与横梁20相对于纵梁10表面的接触面积,降低隔板50与横梁20在纵梁10表面上的压强,避免隔板50与横梁20对纵梁10表面的应力过于集中。
进一步的,隔板50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豁口51。第二豁口51可呈与隔板50等长宽比例缩小的矩形,避免车架应力集中导致车架损坏变形等现象,另外还可便于对电池组放置管束和电缆等线状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应力增强车架100,将纵梁10的两侧边缘进行垂直延伸以得到翼面11,然后在两个翼面11之间设置一个加强块40,使得加强块40对一对翼面11进行支撑,从而可提升纵梁10的抗应力能力,避免纵梁10受到应力后容易产生形变而挤压到收容腔30内的电池组,降低了电池组因受到挤压而可能造成的电池短路、失火与爆炸等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9)

1.一种抗应力增强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以及分别设于一对所述纵梁两端的一对横梁;一对所述纵梁与一对所述横梁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固定电池组的收容腔;每个所述纵梁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沿远离所述收容腔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翼面;同一所述纵梁的两个所述翼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加强块;所述加强块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所述翼面相互靠近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应力增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包括固定板及自所述固定板两侧沿靠近所述纵梁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接板;所述一对连接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在所述纵梁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应力增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豁口呈与所述固定板长宽比例相一致的矩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应力增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纵梁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抵接于所述纵梁的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应力增强车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纵梁之间还设有多个与所述横梁平行间隔设置的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多个固定腔,多个固定腔用于一一对应的固定所述电池组内的多个电芯组;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一对所述纵梁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应力增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一对所述纵梁相互靠近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应力增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垫片,所述隔板与所述横梁相对于所述纵梁表面的垂直投影完全落入各自对应的所述固定垫片上;所述固定垫片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内表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应力增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豁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应力增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圆孔。
CN202222581370.1U 2022-09-28 2022-09-28 抗应力增强车架 Active CN218967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1370.1U CN218967015U (zh) 2022-09-28 2022-09-28 抗应力增强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1370.1U CN218967015U (zh) 2022-09-28 2022-09-28 抗应力增强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7015U true CN218967015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2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1370.1U Active CN218967015U (zh) 2022-09-28 2022-09-28 抗应力增强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7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87209B2 (ja) 動力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自動車
CN111009629A (zh) 一种电池包和电动车
EP3706189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109671890A (zh) 电池箱箱体及电池箱
EP4056408A1 (en)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WO2021190447A1 (zh) 框体、电池组及装置
CN114665205A (zh) 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CN115995651A (zh)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209896153U (zh) 一种电池包和电动车
CN218967015U (zh) 抗应力增强车架
CN210403831U (zh) 电池包和电动车
CN215070282U (zh) 一种电池包框架
CN218182384U (zh) 电池装置
CN217134526U (zh) 一种电池包用型材、下箱体框架、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12571195U (zh) 电芯组固定结构
CN215342825U (zh) 电池包
CN211629194U (zh) 一种二层电池模组连接结构和电池包
US4502211A (en) Assembling electric storage batteries and a clamp therefor
CN218919162U (zh) 电池包下箱体及电池包
CN219203370U (zh) 一种提高整体机械性能的电池包
CN218967017U (zh) 电池组密封结构
CN221327971U (zh) 一种电池框架结构
CN219476839U (zh) 一种集成式模组
CN219979699U (zh) 一种电池包总成
CN219959226U (zh) 电池箱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Jiangsu Hangli Xingqi New Energy Co.,Ltd.

Assignor: Aerospace lithium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10266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tress enhanced fram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50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723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