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5097U - 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5097U
CN218955097U CN202223355632.9U CN202223355632U CN218955097U CN 218955097 U CN218955097 U CN 218955097U CN 202223355632 U CN202223355632 U CN 202223355632U CN 218955097 U CN218955097 U CN 218955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resh air
negative pressure
hous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56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何
范剑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roduc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roduc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roduc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troduc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56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5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5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5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该新风装置包括壳体组件、电路板、三相电机以及风扇叶,壳体组件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电路板装配于容纳腔中与壳体组件连接;三相电机装配于容纳腔中,三相电机包括六极矽钢片组件、转子和转轴,六极矽钢片组件与壳体组件连接且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转轴与壳体组件连接;风扇叶装配于容纳腔中与转轴转动连接,转子设置在风扇叶上。本实用新型的三相电机采用的六极矽钢片组件,相对于四极矽钢片普通单相电机,三相电机扭力大可以配合高性能的磁铁降低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作为隔离空气中灰尘、病毒等的防护工具被大面积普及开来,但是口罩密闭性太强,导致人的正常呼吸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用户还会感觉呼吸不畅。因此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以使更多用户可以正常使用口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以解决现有口罩呼吸不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该新风装置包括壳体组件、电路板、三相电机以及风扇叶,壳体组件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电路板装配于容纳腔中与壳体组件连接;三相电机装配于容纳腔中,三相电机包括六极矽钢片组件、转子和转轴,六极矽钢片组件与壳体组件连接且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转轴与壳体组件连接;风扇叶装配于容纳腔中与转轴转动连接,转子设置在风扇叶上。
可选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芯片,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装配于容纳腔中分别与壳体组件连接,第一导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导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三导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芯片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六极矽钢片组件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可选地,新风装置还包括电池和充电端子,电池装配于容纳腔中与壳体组件连接,电池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充电端子穿设壳体组件与壳体组件连接,充电端子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可选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中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对接在一起形成容纳腔,中壳装配于容纳腔中与下壳连接,第一电路板放置于上壳和中壳之间,第二电路板放置于中壳和下壳之间,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依次穿设中壳,下壳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六极矽钢片组件放置于中壳和下壳之间与中壳连接,转轴放置于中壳和下壳之间与中壳连接。
可选地,上壳开设有主孔,主孔朝向第一电路板;新风装置还包括开关、主按钮、负压按钮,开关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主按钮穿设主孔抵接开关,负压按钮环绕主按钮与主按钮连接,且负压按钮远离主按钮的一端搭接在上壳上。
可选地,负压按钮包括负压部和限位部,负压部环绕主按钮与主按钮连接,且负压部远离主按钮的一端搭接在上壳上,限位部与负压部连接且插至于主孔中。
可选地,主按钮包括主部、搭接部和抵接部,主部穿设负压部,搭接部环绕主部设置,负压部抵接于搭接部远离开关的一侧,抵接部设置于主部朝向开关的一侧且抵接开关。
可选地,新风装置还包括装饰环和胶贴,装饰环环绕负压按钮且与负压按钮间隔设置,胶贴设置在装饰环靠近上壳的一侧,装饰环通过胶贴与上壳粘接。
可选地,上壳与装饰环接触的部分朝向主孔倾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口罩,该新风口罩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新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六极矽钢片组件通电后会带动转子转动,转动进一步带动风扇叶绕转轴转动,风扇叶在转动的过程中加速容纳腔中的空气流动,将容纳腔中的空气排出,从而在容纳腔中形成负压的环境,进而使外界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至容纳腔中。三相电机采用的六极矽钢片组件,相对于四极矽钢片普通单相电机,三相电机扭力大可以配合高性能的磁铁降低功耗,普通单相的电机由于他的扭力比较小,只能配合普通低扭力的磁铁,假如配合高性能的磁铁反而可能导致运转效率更低。另外,三相电机换向的时间比单相电机的更短,所以效率更高,效率高功耗就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壁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壁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三相电机所在区域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三相电机所在区域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三相电机所在区域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方式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而非全部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方式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方式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方式,也不是与其它实施方式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其它实施方式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100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100的立体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100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20、三相电机30所在区域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20、三相电机30所在区域的立体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20、三相电机30所在区域的分解示意图。
本申请的新风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10、电路板20、三相电机30和风扇叶61,壳体组件10形成有容纳腔101以及与容纳腔101连通的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进风口102用于空气进入容纳腔101中,出风口103用于空气从容纳腔101流出;电路板20装配于容纳腔101中与壳体组件10连接,电路板20上铺设有铜性电路;三相电机30装配于容纳腔101中,三相电机30包括六极矽钢片组件31、转子32和转轴33,六极矽钢片组件31与壳体组件10连接且与电路板20电性连接,六极矽钢片组件31作为定子使用,转轴33与壳体组件10连接,转轴33可以相对于壳体组件10转动,风扇叶61装配于容纳腔101中与转轴33转动连接,转子32设置在风扇叶61上。
在本实施例中,六极矽钢片组件31通电后会带动转子32转动,转动进一步带动风扇叶61绕转轴33转动,风扇叶61在转动的过程中加速容纳腔101中的空气流动,将容纳腔101中的空气排出,从而在容纳腔101中形成负压的环境,进而使外界的空气从进风口102进入至容纳腔101中。三相电机30采用的六极矽钢片组件,相对于四极矽钢片普通单相电机,三相电机30扭力大可以配合高性能的磁铁降低功耗,普通单相的电机由于他的扭力比较小,只能配合普通低扭力的磁铁,假如配合高性能的磁铁反而可能导致运转效率更低。另外,三相电机30换向的时间比单相电机的更短,所以效率更高,效率高功耗就低。
六极矽钢片组件31由六极矽钢片及导线绕制形成,在导线通电后产生磁场。
电路板20包括第一电路板21、第二电路板22、第一导线23、第二导线24、第三导线25和芯片26,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装配于容纳腔101中分别与壳体组件10连接,第一导线2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电性连接,第二导线2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电性连接,第三导线2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电性连接,芯片26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2上与第二电路板22电性连接,六极矽钢片组件31与第二电路板22电性连接。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导线23、第二导线24、第三导线25将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电性连接在一起,然后六极矽钢片组件31通过第二电路板22获取三相电流,再配合芯片26的算法精准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三相电机30的运转效率。
新风装置100还包括电池62和充电端子63,电池62装配于容纳腔101中与壳体组件10连接,电池62可以是锂电池62,也可以是蓄电池62,电池62与第一电路板21电性连接,充电端子63穿设壳体组件10与壳体组件10连接,充电端子63与第一电路板21电性连接。充电端子63用于与外界充电设备连接,并将外部电量通过第一电路板21输送给电池62,电池62将电量储存,然后将电量通过第一电路板21以及第二电路板22输送给六极矽钢片组件31。
壳体组件10包括上壳12、中壳14和下壳16,上壳12和下壳16对接在一起形成容纳腔101,上壳12和下壳16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螺钉连接。中壳14装配于容纳腔101中与下壳16连接,中壳14和下壳16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螺钉连接。第一电路板21放置于上壳12和中壳14之间,第一电路板21与中壳14连接,第二电路板22放置于中壳14和下壳16之间,第二电路板22和中壳14连接,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分别位于中壳14的相对两侧上。第一导线23、第二导线24、第三导线25依次穿设中壳14然后将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电性连接在一起。下壳16开设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六极矽钢片组件31放置于中壳14和下壳16之间与中壳14连接,转轴33放置于中壳14和下壳16之间与中壳1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壳12和下壳16相连构成容纳各个零部件的容纳腔101,中壳14作为过渡零件将容纳腔101分成两个空间,每个空间的零部件彼此不相干扰,层次分明。
上壳12上还开设有主孔,主孔朝向第一电路板21。
新风装置100还包括开关64、主按钮40、负压按钮50,开关64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与第一电路板21电性连接,开关64控制六极矽钢片组件31的电性导通,主按钮40穿设主孔抵接开关64,主按钮40受力后朝向开关64运动,从而激发开关64。负压按钮50环绕主按钮40与主按钮40连接,且负压按钮50远离主按钮40的一端搭接在上壳12上,负压按钮50在受力后会产生弹性形变带动主按钮40朝向开关64运动,从而辅助主按钮40激发开关64。在本实施例中,负压按钮50可以辅助带动主按钮40朝向开关64运动,从而间接起到主按钮40的作用,负压按钮50间接扩大了主按钮40被激发的范围,用户不一定非要触压主按钮40才可以激发开关64。
具体地,负压按钮50包括负压部51和限位部52,负压部51环绕主按钮40与主按钮40连接,且负压部51远离主按钮40的一端搭接在上壳12上,限位部52与负压部51连接且插至于主孔中,限位部52沿着主孔的轴向方向运动并抵接主孔的孔壁,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限位部52限制负压按钮50沿主孔的轴线运动。
主按钮40包括主部41、搭接部42和抵接部43,主部41穿设负压部51,搭接部42环绕主部41设置,负压部51抵接于搭接部42远离开关64的一侧,抵接部43设置于主部41朝向开关64的一侧且抵接开关64。负压部51带动搭接部42朝向开关64运动,搭接部42进而带动抵接部43朝向开关64运动。
新风装置100还包括装饰环65和胶贴66,装饰环65环绕负压按钮50且与负压按钮50间隔设置,胶贴66设置在装饰环65靠近上壳12的一侧,装饰环65通过胶贴66与上壳12粘接。装饰环65起到装饰的作用,装饰环65通过胶贴66与上壳12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替换不同的装饰环65。
上壳12与装饰环65接触的部分朝向主孔倾斜,装饰环65呈倾斜放置,倾斜的装饰环65起到导向的作用。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新风口罩,该新风口罩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新风装置100,新风装置100确保新风口罩内部空气的清新不浑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
壳体组件,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电路板,装配于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
三相电机,装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三相电机包括六极矽钢片组件、转子和转轴,所述六极矽钢片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
风扇叶,装配于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风扇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芯片,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装配于所述容纳腔中分别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导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六极矽钢片组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电池和充电端子,所述电池装配于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端子穿设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中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对接在一起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中壳装配于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下壳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放置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中壳之间,所述第二电路板放置于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之间,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三导线依次穿设所述中壳,所述下壳开设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六极矽钢片组件放置于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之间与所述中壳连接,所述转轴放置于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之间与所述中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开设有主孔,所述主孔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开关、主按钮、负压按钮,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主按钮穿设所述主孔抵接所述开关,所述负压按钮环绕所述主按钮与所述主按钮连接,且所述负压按钮远离所述主按钮的一端搭接在所述上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按钮包括负压部和限位部,所述负压部环绕所述主按钮与所述主按钮连接,且所述负压部远离所述主按钮的一端搭接在所述上壳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负压部连接且插至于所述主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按钮包括主部、搭接部和抵接部,所述主部穿设所述负压部,所述搭接部环绕所述主部设置,所述负压部抵接于所述搭接部远离所述开关的一侧,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主部朝向所述开关的一侧且抵接所述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装饰环和胶贴,所述装饰环环绕所述负压按钮且与所述负压按钮间隔设置,所述胶贴设置在所述装饰环靠近所述上壳的一侧,所述装饰环通过所述胶贴与所述上壳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与所述装饰环接触的部分朝向所述主孔倾斜。
10.一种新风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罩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
CN202223355632.9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 Active CN218955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5632.9U CN218955097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5632.9U CN218955097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5097U true CN218955097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8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5632.9U Active CN218955097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5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6424B2 (en) Compact brushless motor including in-line terminals
JP2003148343A (ja) 電動圧縮機
CN111425416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18955097U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口罩
EP4020773A1 (en) Brushless dc motor with circuit board for winding interconnections
EP3989418A1 (en)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blower
EP1388924A2 (en) Electric motor
KR20130025601A (ko) 전동 압축기
CN205407549U (zh) 一种永磁无齿槽无刷直流电机
JP2003093298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0680229B (zh) 电动风机和搭载其的电动吸尘器
JPWO2022137890A5 (zh)
CN209733852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3646870B2 (ja) 電動機および電動送風機
JP6147999B2 (ja) 整流子電動機
JP2005073397A (ja) 電動機および電動送風機
JP2002233110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02310098A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03181778A (ja) 電動工具
JP2002017074A (ja) スターターのブラシカバー
JP2001145289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21357A (ja) ファン及び電動送風機
JP2010127176A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113348306A (zh) 电动风机
JP2011117312A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