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6451U - 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6451U
CN218936451U CN202223134151.5U CN202223134151U CN218936451U CN 218936451 U CN218936451 U CN 218936451U CN 202223134151 U CN202223134151 U CN 202223134151U CN 218936451 U CN218936451 U CN 218936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upply
supply network
heat
water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41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国峰
王鑫
陈加宏
杜建忠
谢永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Kaiy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Kaiy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Kaiy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Kaiy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41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6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6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6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包括:热网循环水路;用于对热网循环水进行加热,位于热网循环水路上游的第一热网加热器;至少两个依次连通在第一热网加热器下游的第二热网加热器,以对热网循环水进行加热;至少两个第二热网加热器间隔设置;由热网循环水路的上游至下游,第一热网加热器和至少两个第二热网加热器将热网循环水路分为第一热网段、第二热网段和至少一个第三热网段;第一热网段、第二热网段和第三热网段的水温逐渐增高。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热网加热器和至少两个第二热网加热器能够对热网循环水路进行多次加热,以使热网循环水路各段的水温不同,以满足对水温要求不同的用户。

Description

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厂生产过程中有大量乏汽产生,乏汽中含有很大的汽化潜能,而乏汽一般是通过冷却设备排向大气,热量被浪费了。因此,回收电厂乏汽余热,减少能源损失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在乏汽回收供热系统中,一般是利用乏汽为热网水进行加热,但不同的用户对供热温度的需求量不同,现有的供热系统中不能满足不同用户对热量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其解决了不能满足不对用户对温度的需求不同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包括:
热网循环水路;
用于对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进行加热,位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上游的第一热网加热器;
至少两个依次连通在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下游的第二热网加热器,以对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进行加热;由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上游至下游,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热网加热器将所述热网循环水路分为第一热网段、第二热网段和至少一个第三热网段;
所述第一热网段、所述第二热网段和所述第三热网段的水温逐渐增高。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供热支路,所述第一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热网段连通,回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供热支路,所述第二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热网段连通,回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供热支路,所述至少一个第三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热网段连通,回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每个所述第三供热支路一一对应设有一个第一换热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将第三供热支路的热量传递给第一换热支路,以为用户供热。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供热支路,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三热网段连通,回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每个所述第四供热支路一一对应设有一个第二换热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将第四供热支路的热量传递给第二换热支路,以为用户供热。
优选地,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为两个,所述第三热网段为一个。
优选地,还包括汽轮机;
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与所述汽轮机的末级叶片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与所述汽轮机的中间供热抽气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热网循环水路中还设有循环泵,以使热网循环水路中的水循环流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为凝汽器。
优选地,还包括凝结水泵,所述凝结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凝汽器的排水端连通,排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热网加热器和至少两个第二热网加热器能够对热网循环水路进行多次加热,以使热网循环水路各段的水温不同,以满足对水温要求不同的用户。
(2)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供热支路为用户供热,能够满足多个温度要求的用户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汽轮机乏汽对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进行加热,以充分利用乏汽的热量,减少能量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梯度供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汽轮机;2:第一热网加热器;3:第二热网加热器;5:第二换热器;7:第一换热器;8:循环泵;9:凝结水泵;41:第一热网段;42:第二热网段;43:第三热网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包括:热网循环水路;用于对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进行加热,位于热网循环水路上游的第一热网加热器2;至少两个依次连通在第一热网加热器下游的第二热网加热器3,以对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进行加热;至少两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间隔设置;由热网循环水路的上游至下游,第一热网加热器2和至少两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将热网循环水路分为第一热网段41、第二热网段42和至少一个第三热网段43;第一热网段41、第二热网段42和第三热网段43的水温逐渐增高。
电厂生产过程中有大量乏汽产生,乏汽中含有很大的汽化潜能,而乏汽一般是通过冷却设备排向大气,热量被浪费了。因此,回收电厂乏汽余热,减少能源损失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在乏汽回收供热系统中,一般是利用乏汽为热网水进行加热,但不同的用户对供热温度的需求量不同,现有的供热系统中不能满足不同用户对热量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热网加热器2和至少两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能够对热网循环水路进行多次加热,以使热网循环水路各段的水温不同,以满足对水温要求不同的用户。
本实施例中,第二热网加热器3为两个,即第三热网段43为一个。
本实施例中,尚未被加热的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温为40℃~50℃,经第一热网加热器加热后的热网循环水的水温为65℃~75℃,经第一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加热后的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的温度为100℃~110℃,经第二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加热后的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的温度为125℃~135℃。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热网段41、第二热网段42和第三热网段43能够向不同需求的用户供热,以满足其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供热支路,第一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第一热网段41连通,回水端与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通过第一供热支路以对水温要求较低的用户供热。
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热支路的水温为65℃~75℃,可供需求热水温度为65℃~75℃的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二供热支路,第二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第二热网段42连通,回水端与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通过第二供热支路能够对水温要求较高的用户供热。
本实施例中,第二供热支路的水温为100℃~110℃,可供需求热水温度为100℃~110℃的用户使用。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供热支路,至少一个第三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第二热网段42连通,回水端与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每个第三供热支路一一对应设有一个第一换热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7,第一换热器7将第三供热支路的热量传递给第一换热支路,以为用户供热。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7为一个,第三供热支路与第一换热器7的加热通道连通,第一换热器7的被加热通道与第一换热支路连通。第三供热支路将热量转换给第一换热器7,第一换热器7再将热量传递给第一换热支路,通过第一换热支路为用户供热。
本实施例中,第三供热支路上游的水温为100℃~110℃,经过第一换热器7后,第三供热支路的下游的水温为50℃~60℃,第一换热支路经第一换热器7前的水温为45℃~55℃,第一换热支路经第一换热器7换热后的水温为60℃~70℃,以供需求供热水温度为60℃~70℃的用户使用。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供热支路,至少一个第四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第三热网段43连通,回水端与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每个第四供热支路一一对应设有一个第二换热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5将第四供热支路的热量传递给第二换热支路,以为用户供热。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5为一个,第四供热支路与第二换热器5的解热通道连通,第二换热器5的被加热通道与第二换热支路连通。第四供热支路将热量传递给第二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5再将热量传递给第二换热支路,通过第二换热支路为用户供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供热支路,第五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第三热网段43连通,排水端与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通过第五供热支路向用户供热。
本实施例中,第四供热支路上游的水温为125℃~135℃,经过第二换热器5后,第四供热支路的下游的水温为60℃~70℃,第二换热支路经第二换热器5前的水温为50℃~60℃,第二换热支路经第二换热器5换热后的水温为80℃~90℃,以供需求供热水温度为80℃~90℃的用户使用。
具体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汽轮机1;第一热网加热器2与汽轮机的末级叶片的排气口连通,第二热网加热器3与汽轮机1的中间供热抽气出口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二热网加热器3为换热式加热器,汽轮机1的乏汽传递给第一热网加热器1,第一热网加热器1再将热量传递给热网循环水。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网循环水路中还设有循环泵8,以使热网循环水路中的水循环流动。通过循环泵8增加热网循环水路的循环,以通过第一热网加热器2和第二热网加热器3对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第一热网加热器2为凝汽器。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凝结水泵9,凝结水泵9的进水端与凝汽器的排水端连通,排水端与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如图1所示,汽轮机1的乏汽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热网加热器2,第一热网加热器2将热量传递给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经第一热网加热器2加热后的水的温为65℃~75℃,此时热网循环水路内的部分水流向第一供热支路,可通过第一供热支路向65℃~75℃需求的用户供热,热网循环水路内的另一部分水向第一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端流动。
汽轮机1的中间供热抽气将热量传递给第一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第一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将热量传递给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经第一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加热后的水的温为100℃~110℃,此时热网循环水路内的部分水流向第二供热支路,可通过第二供热支路向100℃~110℃需求的用户供热,同时部分水流向第三供热支路,第三供热支路内的水将热量传递给第一换热器7,第一换热器7将热量传递给第一换热支路,经过第一换热器7换热后的第一换热支路内的水的温度为60℃~70℃,以向60℃~70℃需求的用户供热,同时热网循环水内的部分水流入第二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内。
汽轮机1的中间供热抽气将热量传递给第二第二热网加热器3,第二个第二热热网加热器3将热量传递给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经第二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加热后的水温为125℃~135℃,热网循环水路内的部分水流向第四供热支路,第四供热支路将热量传递给第二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5将热量传递给第二换热支路,第二换热支路内的水温为80℃~90℃,以供80℃~90℃需求的用户供热。同时部分水流入第五供热支路,第五供热支路内的水温为125℃~135℃,以供125℃~135℃用户供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供热的热网循环水路;
用于对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进行加热,位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上游的第一热网加热器(2);
至少两个依次连通在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2)下游的第二热网加热器(3),以对热网循环水路内的水进行加热;
由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上游至下游,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2)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热网加热器(3)将所述热网循环水路分为第一热网段(41)、第二热网段(42)和至少一个第三热网段(43);
所述第一热网段(41)、所述第二热网段(42)和所述第三热网段(43)的水温逐渐增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梯度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供热支路,所述第一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热网段(41)连通,回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梯度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供热支路,所述第二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热网段(42)连通,回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梯度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供热支路,所述至少一个第三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热网段(42)连通,回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每个所述第三供热支路一一对应设有一个第一换热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7),所述第一换热器(7)将第三供热支路的热量传递给第一换热支路,以为用户供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梯度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供热支路,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供热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三热网段(43)连通,回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每个所述第四供热支路一一对应设有一个第二换热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器(5),所述第二换热器(5)将第四供热支路的热量传递给第二换热支路,以为用户供热。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梯度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3)为两个,所述第三热网段(43)为一个。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梯度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轮机(1);
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2)与所述汽轮机(1)的末级叶片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3)与所述汽轮机(1)的中间供热抽气出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梯度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中还设有循环泵(8),以使热网循环水路中的水循环流动。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梯度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2)为凝汽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梯度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凝结水泵(9),所述凝结水泵(9)的进水端与所述凝汽器的排水端连通,排水端与所述热网循环水路的回水端连通。
CN202223134151.5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 Active CN218936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4151.5U CN218936451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4151.5U CN218936451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6451U true CN218936451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4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4151.5U Active CN218936451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6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9662B (zh) 一种热电厂余热回收及热水梯级加热供热方法
CN201062838Y (zh) 热电厂循环水集中供热系统
CN107461728B (zh) 一种用于调峰的电蓄热锅炉回热系统
CN208871707U (zh) 一种多热源串并联的高效供热系统
CN201218558Y (zh) 热电厂凝汽器冷却循环水的热能利用装置
CN114046557B (zh) 一种热电联产灵活性调节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201116801Y (zh) 循环冷却水热能梯级回收利用系统
CN103968444A (zh) 从电厂凝汽器直接回收余热供热的节能装置及节能方法
CN218936451U (zh) 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
CN115341964B (zh) 一种配置除盐水罐的火电机组储热调峰发电系统及方法
CN207945990U (zh) 一种间接空冷和湿冷机组冷端联合运行系统
CN115773522A (zh) 一种多梯度供热系统
CN207064022U (zh) 一种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
CN214841085U (zh) 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
CN213300193U (zh) 汽轮机组热量利用系统
CN211781370U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太阳能辅助燃煤热电联产系统
CN202303589U (zh) 一种兼顾采暖、空调和卫生热水的预制辐射采暖系统
CN208702473U (zh) 闭式水回热加热系统
CN202221123U (zh) 大温差低温辐射供暖系统
CN112555962A (zh) 多台空冷机组梯级余热利用高效供热系统
CN108180044B (zh) 一种空水冷联合运行增汽机节能系统
CN205156097U (zh) 新型循环冷却水供水系统
CN103644006B (zh) 提高汽轮机组余热利用的方法
CN212719922U (zh) 一种热电厂水冷机组双路热网水乏汽余热回收系统
CN203442933U (zh) 300mw发电机组高背压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