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5184U - 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5184U
CN218925184U CN202223046114.9U CN202223046114U CN218925184U CN 218925184 U CN218925184 U CN 218925184U CN 202223046114 U CN202223046114 U CN 202223046114U CN 218925184 U CN218925184 U CN 218925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return
branch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61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相帅
王威
郭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Shenl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Shenl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Shenl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Shenl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61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5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5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5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水产生装置,热水产生装置上设有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上并联有至少一路加热支管路,各加热支管路均由分别连接在供水主管道上的供水支管和连接在回水主管道上的回水支管组成,各供水支管和各回水支管上均安装有热水阀,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的末端分别用于与电池箱底部冷却管的对应管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烘房内的烘烤温度不均匀而易造成结构胶固化不充分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属于电池箱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在锂离子电池系统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寻求高效、安全的制造工艺,也是各电池供应商的努力方向。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电池箱1通常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液冷板3以及安装在液冷板3顶面上的电池模组2,其中,液冷板3内设置有冷却管,即冷却管位于电池箱1底部,且液冷板3上设置有与冷却管连通的进水管口4和出水管口5,以此通过冷却液在冷却管内的循环可实现对电池模组2的冷却降温。在安装电池模组2时,通常会先在液冷板3的顶面上涂抹结构胶,然后再安装电池模组2,最后再加热固化结构胶,以此增强电池箱1的安全性能,且结构胶固化的速度及质量,在电池系统的安全中,占据着重要一环。
目前,行业内加热固定结构胶的传动方法是采用烘房,如图2所示,将装配好的电池箱1放置在烘房6内,且烘房6内的顶部安装有电加热管7,电加热管7可通过电加热循环热风来烘烤固化结构胶,且烘烤温度通常为60℃,烘烤时间通常为70min。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上述烘房中,由于通过电加热管加热的循环热风在烘房内各个空间位置的温度并不完全相同,即烘房内的烘烤温度上下左右不均匀,因此无法保证对结构胶的均匀加热,这样易造成结构胶的固化不充分,进而易造成电池箱绝缘、耐压等测试指标不符合要求,从而会导致电池箱返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烘房内的烘烤温度不均匀而易造成结构胶固化不充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包括热水产生装置,热水产生装置上设有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上并联有至少一路加热支管路,各加热支管路均由分别连接在供水主管道上的供水支管和连接在回水主管道上的回水支管组成,各供水支管和各回水支管上均安装有热水阀,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的末端分别用于与电池箱底部冷却管的对应管口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开拓性地提出了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中,由于设置在热水产生装置上的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上并联有至少一路加热支管路,且由于各加热支管路中与供水主管道连接的供水支管的末端以及与回水主管道连接的回水支管的末端分别用于与电池箱底部冷却管的对应管口连接,这样加热固化结构胶时,热水产生装置内的热水不仅可经供水主管道以及供水支管流进电池箱底部的冷却管内,而且在流出冷却管后又可经回水支管以及回水主管道重新流回热水产生装置进行加热,因此通过供水主管道、供水支路、回水支路以及回水主管道可实现对冷却管的循环加热,又由于结构胶涂抹在冷却管上方,被加热的冷却管可直接对结构胶加热,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烘房相比,通过热水对冷却管的循环加热能够保证冷却管对结构胶的持续且均匀加热,进而能够保证结构胶的充分固化,有利于避免电池箱绝缘、耐压等测试指标的不符合要求,进而有利于避免电池箱的返工。另外,由于各供水支管和各回水支管上均安装有热水阀,因此通过对应的加热阀对对应支管通断的控制,不仅能够方便对结构胶加热固定进程的控制,而且也能够方便对电池箱的更换。
进一步地,各所述加热支管路上均设置有一套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由连接在供水支管或回水支管上的积水吹排支管和连接在对应的回水支管或供水支管上的积水回水支管组成,积水吹排支管和积水回水支管上分别安装有积水吹排支管阀和积水回水支管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胶加热固化完成后,通过积水吹排支管能够将气体经供水支管或回水支管吹入冷却管内,以将冷却管内未排出的积水经回水支管或供水支管以及积水回水支管吹出,且由于电池箱带电,因此能够避免未排出的积水在电池箱转运过程中流出而引起安全事故;通过积水吹排支管阀和积水回水支管阀,方便了对相应的积水吹排支管和积水回水支管通断的控制。
进一步地,各所述加热支管路上还均设置有一套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与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形成反吹结构,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由连接在回水支管或供水支管上的残余水清吹支管和连接在对应的供水支管或回水支管上的残余水回水支管组成,残余水清吹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上分别安装有残余水清吹支管阀和残余水回水支管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通过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正向吹出积水后,通过与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形成反吹结构且由残余水清吹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组成的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能够进一步反向对冷却管吹气,以进一步吹出冷却管内的残余水,确保冷却管内干燥;通过残余水清吹支管阀和和残余水回水支管阀方便了对相应的残余水清吹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通断的控制。
进一步地,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还包括回水罐,各所述加热支管路上的积水回水支管均与所述回水罐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汇流罐能够对吹出的积水进行收集,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还包括回水罐,各所述加热支管路上的积水回水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均与所述回水罐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汇流罐能够对吹出的积水和残余水进行收集,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各所述加热支管路上的积水回水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与对应的加热支管路的供水支管或回水支管的连接处均位于对应的热水阀的用于靠近电池箱的一侧,且连接处紧邻对应的热水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连接在对应的热水阀靠近电池箱的一侧,能够通过关闭的热水阀阻止吹出的积水和残余水在供水支管或回水支管内继续流动,保证积水和残余水能够流进相应的积水回水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内;将连接处紧邻对应的热水阀设置,能够避免连接处和对应的热水阀之间的支管段内存在积水和残余水,进而能够避免这些残余水又重新流回冷却管。
进一步地,所述积水吹排支管和所述残余水清吹支管分别用于与压缩空气存贮罐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以压缩空气存贮罐作为气源,不仅方便了吹入积水吹排支管和残余水清吹支管的气体的供应,同时通过压缩空气能够进一步保证将积水和残余水清除干净。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主管道和所述回水主管道在各自管道的末端相互连通,且回水主管道的高度高于供水主管道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的末端相互连通,这样更换电池箱时,只需关闭热水阀即可,且对于并联多路的加热支管路而言,在一些加热支管路加热固化结构胶的同时,另一些加热支管路上也可以更换电池箱,各加热支管路之间互不影响,方便了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使用;将回水主管道的高度设置的高于供水主管道的高度,以使回水主管道内的压力高于供水主管道内的压力,保证热水能够从供水主管道内流进各供水支管。
进一步地,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上用于与电池箱冷却管的对应管口连接的末端的支管部分为软管。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软管,能够使末端的支管部分任意折弯,进而有利于方便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的末端与冷却管的对应管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产生装置由水箱和水箱内的加热器构成。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水箱和加热器,能够在储存水的同时对水进行加热,保证水箱内的水始终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进一步保证结构胶的加热固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池箱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烘房的示意图;
图中:1、电池箱;2、电池模组;3、液冷板;4、进水管口;5、出水管口;6、烘房;7、电加热管;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加热固化结构胶时热水输送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通入积水吹排支管的压缩空气流向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通入残余水清吹支管的压缩空气流向的示意图。
图中:10、水箱;20、电加热棒;30、水泵;40、供水主管道;50、回水主管道;60、供水支管;61、第一供水支管段;62、第二供水支管段;70、回水支管;71、第一回水支管段;72、第二回水支管段;80、回水罐;90、积水回水支管;100、积水吹排支管;110、残余水回水支管;120、残余水清吹支管;130、第一热水阀;140、第二热水阀;150、积水回水支管阀;160、积水吹排支管阀;170、残余水回水支管阀;180、残余水清吹支管阀;190、电控柜;200、电池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开拓性地提出了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水产生装置上的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上并联加热支管路,并通过将加热支管路中与供水主管道连接的供水支管的末端以及与回水主管道连接的回水支管的末端分别与电池箱底部冷却管的对应管口连接,这样加热固化结构胶时,通过供水主管道、供水支管、回水支管以及回水主管道可对冷却管循环加热,进而能够保证冷却管对结构胶的持续且均匀加热,保证结构胶的充分固化。
具体地,如图3所示,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包括热水产生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热水产生装置由水箱10和水箱10内的加热器构成,且加热器为设置在水箱10底部的电加热棒20,电加热棒20可对水箱10内的蒸馏水持续加热,以保证水温为(55±2)℃。
如图3所示,水箱10上连接有供水主管道40和回水主管道50,供水主管道40和回水主管道50上依次并联有多路加热支管路,各加热支管路均由分别连接在供水主管道40上的供水支管60和连接在回水主管道50上的回水支管70组成。其中,供水主管道40和回水主管道50在各自管道的末端相互连通,且回水主管道50的高度高于供水主管道40的高度,回水主管道50和供水主管道40之间的高度差为H,高度差H的值须使回水主管道50内的压力高于供水主管道40内的压力,且两者内之间的压力差须保证热蒸馏水能够从供水主管道40内流进各供水支管60。另外,供水主管道40上安装有靠近水箱10布置且位于供水支管60和供水主管道40连接处上游的水泵30,水泵30用于将水箱10内的热水持续输出。
如图3所示,供水支管60包括第一供水支管段61和第二供水支管段62,其中,第一供水支管段61与供水主管道40连接,且第一供水支管段61上安装有控制供水支管60通断的第一热水阀130。第二供水支管段62由供水支管60末端的支管部分构成,且第二供水支管段62为软管,第二供水支管段62用于与电池箱200中液冷板内的冷却管的进水管口密封连接,即供水支管60的末端用于与冷却管的进水管口连接,以此经水泵30输出的热蒸馏水可经供水主管道40和供水支管60流进电池箱200的冷却管内进行加热。
如图3所示,回水支管70包括第一回水支管段71和第二回水支管段72,其中,第一回水支管段71与回水主管道50连接,且第一回水支管段71上安装有控制回水支管70通断的第二热水阀140。第二回水支管段72由回水支管70末端的支管部分构成,且第二回水支管段72也为软管,第二回水支管段72用于与电池箱200中液冷板内的冷却管的出水管口密封连接,即回水支管70的末端用于与冷却管的出水管口连接,以此流进电池箱200冷却管内的蒸馏水流出冷却管后,可经回水支管70和回水主管道50重新流回水箱10,以重新加热,因此通过供水主管道40、供水支管60、回水支管70以及回水主管道50可实现对冷却管所在的液冷板的循环加热,进而可实现对液冷板顶面上结构胶的循环且持续加热。
另外,由于供水主管道40和回水主管道50在各自管道的末端相互连通,这样更换各加热支管路上已加热固化完成的电池箱200时,只需关闭相应的第一热水阀130和第二热水阀140即可,无需关停水泵30,且在更换电池箱200的同时,也能够对未加热完成的电池箱200进行持续加热。当各加热支管路上的电池箱200底部结构胶全部加热固化完成后,只需关闭各加热支管路上的第一热水阀130和第二热水阀140即可,无需关停水泵30,这样热水可在供水主管道40和回水主管道50内循环流动,可随时在加热支管路上连接电池箱200加热固化结构胶。
如图3所示,各加热支管路上均设置有一套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由连接在供水支管60上的积水吹排支管100和连接在对应的回水支管70上的积水回水支管90组成,且积水吹排支管100和积水回水支管90上分别安装有积水吹排支管阀160和积水回水支管阀150。具体地,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还包括一个回水罐80,各路加热支管路中的各积水回水支管90依次并列相连且均与回水罐80连通,各积水回水支管90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回水支管段71上,两者之间的连接处紧邻第二热水阀140且在第一回水支管段71上位于第二热水阀140靠近电池箱200的一侧。各积水吹排支管100连接在第一供水支管段61上,且两者之间的连接处在第一供水支管段61上位于第一热水阀130靠近电池箱200的一侧,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还包括压缩空气存贮罐,各积水吹排支管100均与压缩空气存贮罐连通,以此通过积水吹排支管100可将压缩空气通入对应的供水支管60内。
如图3所示,各加热支管路上还均设置有一套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与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形成反吹结构,且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120路由连接在回水支管70上的残余水清吹支管120和连接在对应的供水支管60上的残余水回水支管110组成,残余水清吹支管120和残余水回水支管110上分别安装有残余水清吹支管阀180和残余水回水支管阀170。具体地,各残余水回水支管110的一端与第一供水支管段61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处紧邻第一热水阀130且在第一供水支管段61上位于第一热水阀130靠近电池箱200的一侧。各残余水回水支管110的另一端与同一加热支管路中的积水回水支管90连接,且两者的连接处位于积水回水支管阀150远离回水支管70的一侧,以此残余水回水支管110通过积水回水支管90与回水罐80连通。各残余水清吹支管120与第一回水支管段71连接,且两者之间的连接处在第一回水支管段71上位于第二热水阀140靠近电池箱200的一侧。各残余水清吹支管120还均与压缩空气存贮罐连通,以此通过残余水清吹支管120可将压缩空气通入对应的回水支管70内。
另外,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还包括电控柜190,电控柜190与水泵30以及各阀门控制相连,因此通过电控柜190可实现对水泵30启停的控制以及各阀门关闭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加热结构胶时,如图4所示,打开第一热水阀130和第二热水阀140,关闭积水回水支管阀150、积水吹排支管阀160、残余水回水支管阀170以及残余水清吹支管阀180,并利用水箱10内的电加热棒20对蒸馏水持续加热,使水温保持在(55±2)℃,然后再启动水泵30,利用水泵30持续输出水箱10内的热蒸馏水,热蒸馏水经供水主管道40、供水支管60以及进水管口流进液冷板内的冷却管,流进冷却管后可经出水管口流出冷却管,并再经回水支管70以及回水主管道50流回水箱10,实现对结构胶的循环加热。
电池箱200加热完成后,如图5所示,关闭第一热水阀130和第二热水阀140,并打开积水回水支管阀150和积水吹排支管阀160,此时压缩空气可经积水吹排支管100、供水支管60以及进水管口流进液冷板内的冷却管,以将冷却管内未排出的积水经出水管口、回水支管70以及积水回水支管90吹入回水罐80内。
随后,如图6所示,关闭积水回水支管阀150和积水吹排支管阀160,并打开残余水回水支管阀170和残余水清吹支管阀180,此时压缩空气可经残余水清吹支管120、回水支管70以及出水管口反向流进液冷板内的冷却管,以进一步将冷却管内的残余水经进水管口、供水支管60、残余水回水支管110以及积水回水支管90反向吹入回水罐80内,确保残余水清除干净。
另外,据测算,采用传统烘房烘烤时,单个电池箱200耗电9.3度电,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热固化方法时,单个电池箱200耗电6.5度电,能耗降低了30%左右。同时,烘房的烘烤时间为70min,而本实用新型的液热固化时间为60min,电池箱200加工周期缩短10min,产线在制品占用资金周转天数可降低0.02天。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热水产生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热水产生装置由锅炉构成。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的材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均为硬质水管,即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用于与冷却管连接的末端的支管部分也为硬质水管。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的连通关系,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不连通,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远离水箱的端部均封闭设置,此种情况下,供水主管道和回水主管道可位于同一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积水吹排支管和残余水吹排支管的气源,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积水吹排支管和残余水清吹支管不与压缩空气存贮罐连通,积水吹排支管和残余水清吹支管的管口处均安装有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积水回水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与对应支管之间的连接处与对应热水阀的位置关系,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积水回水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与对应支管之间的连接处不紧邻对应的热水阀设置,此种情况下,为保证清除干净冷却管内的积水,可进行多次的正向和反向吹气。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积水回水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的设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只设置有积水回水支管,即加热支管路上只设置有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不设置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只有积水回水支管与回水罐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和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此种情况下,电池箱底部的结构胶加热固化完成后,可将电池箱拆下对冷却管内的积水进行排水。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积水回水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的排水,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不设置回水罐,经积水回水支管和残余水回水支管排出的水可直接排出地沟里。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的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加热支管路的路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加热支管路只设有一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产生装置,热水产生装置上设有供水主管道(40)和回水主管道(50),供水主管道(40)和回水主管道(50)上并联有至少一路加热支管路,各加热支管路均由分别连接在供水主管道(40)上的供水支管(60)和连接在回水主管道(50)上的回水支管(70)组成,各供水支管(60)和各回水支管(70)上均安装有热水阀,供水支管(60)和回水支管(70)的末端分别用于与电池箱(200)底部冷却管的对应管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热支管路上均设置有一套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由连接在供水支管(60)或回水支管(70)上的积水吹排支管(100)和连接在对应的回水支管(70)或供水支管(60)上的积水回水支管(90)组成,积水吹排支管(100)和积水回水支管(90)上分别安装有积水吹排支管阀(160)和积水回水支管阀(1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热支管路上还均设置有一套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与冷却管积水吹排支管路形成反吹结构,冷却管残余水清吹支管路由连接在回水支管(70)或供水支管(60)上的残余水清吹支管(120)和连接在对应的供水支管(60)或回水支管(70)上的残余水回水支管(110)组成,残余水清吹支管(120)和残余水回水支管(110)上分别安装有残余水清吹支管阀(180)和残余水回水支管阀(17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还包括回水罐(80),各所述加热支管路上的积水回水支管(90)均与所述回水罐(8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还包括回水罐(80),各所述加热支管路上的积水回水支管(90)和残余水回水支管(110)均与所述回水罐(8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热支管路上的积水回水支管(90)和残余水回水支管(110)与对应的加热支管路的供水支管(60)或回水支管(70)的连接处均位于对应的热水阀的用于靠近电池箱(200)的一侧,且连接处紧邻对应的热水阀。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吹排支管(100)和所述残余水清吹支管(120)分别用于与压缩空气存贮罐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主管道(40)和所述回水主管道(50)在各自管道的末端相互连通,且回水主管道(50)的高度高于供水主管道(40)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水支管(60)和回水支管(70)上用于与电池箱(200)冷却管的对应管口连接的末端的支管部分为软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产生装置由水箱(10)和水箱(10)内的加热器构成。
CN202223046114.9U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 Active CN218925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6114.9U CN218925184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6114.9U CN218925184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5184U true CN218925184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4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6114.9U Active CN218925184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5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0480A (zh) 利用热流道收集热量的环保型模具温控系统
CN111590841A (zh) 一种带有吹水装置的注塑模具及方法
CN218925184U (zh) 一种电池箱底部结构胶加热固化系统
CN104033880A (zh) 锅炉排污水热能利用系统
CN106679447A (zh) 一种冷却塔的控制系统
CN206958876U (zh) 一种熔盐传热的蒸汽发生装置
CN203726785U (zh) 一种高效模温机
CN211650811U (zh) 空压机冷却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07942905U (zh) 车辆及其热循环系统
CN206001687U (zh) 一种蓄热式电锅炉系统
CN213542043U (zh) 将电站厂区蒸汽疏水高效回收至主机凝汽器热井的系统
CN201028491Y (zh) 一种蒸汽发生设备及其应用
CN208980473U (zh) 锅炉连排水加热反渗透进水装置
CN206514618U (zh) 一种用于空分设备的蒸汽回收装置
CN210847347U (zh) 喷塑前处理喷淋装置
CN114182567A (zh) 一种精确控温控压的分区蒸汽加湿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6770274U (zh) 一种热力站余热利用装置
CN207922444U (zh) 一种节能型全新风空调装置
CN105150426A (zh) 一种模具节能温控系统
CN206488256U (zh) 一种洁净蒸汽发生器
CN213291242U (zh) 一种注塑机的分水控制系统
CN219810302U (zh) 一种闭式污水冷却塔
CN215864091U (zh) 一种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回水防冻装置
CN209484833U (zh) 一种浴池或游泳池恒温系统
CN219714129U (zh) 一种高温废水再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