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0133U - 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90133U CN218890133U CN202222929195.0U CN202222929195U CN218890133U CN 218890133 U CN218890133 U CN 218890133U CN 202222929195 U CN202222929195 U CN 202222929195U CN 218890133 U CN218890133 U CN 2188901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service
- square
- fixedly connected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46 feath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45 forear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羽毛球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壁一侧通过圆杆转动连接发球筒;所述发球筒的外壁一侧固接有圆形杆;且圆形杆的一端贯穿U形板;所述圆形杆贯穿U形板的一端固接有蜗轮;以解决上述技术中的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存在弊端,羽毛球的点杀训练需要击球者利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在尽可能高的击球点,快速将球下扣,由于每个人的身高和弹跳力不同,在训练羽毛球的点杀时,每个人的击球点高度都不同,而上述的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只能调节发球的左右角度,无法调节发球的上下角度,使羽毛球运动员只能训练同一高度的羽毛球点杀训练,无法满足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羽毛球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
背景技术
羽毛球运动就是将羽毛等材质制作而成的羽毛球使用网状性长柄球拍进行拍打后落入球网的对面的有效区域的一种室内球类运动,羽毛球运动的场地中间有网相隔,双方使用各种发球、击球和移动等技战术,使球在网上被往返对击拍打,以球落在对方有效区域内为胜,在羽毛球比赛中,由于羽毛球点杀不仅动作小,力量小,且突然性强,连贯性好,在羽毛球运动单打中,是一个重要进攻手段。
公开号为CN217187799U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包括调整箱和发球运作箱,调整箱的顶端安装有发球运作箱,球运作箱的喷射口安装有喷球管,动力器设置在运转板的后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羽毛球发球装置通常是针对一个发球或击球动作进行重复性单独训练,缺乏随机应变的特性,导致球员训练固化的问题,启动电机,利用转柱插入管槽的内部,利用橡胶层A增大转柱与管槽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转管整体可进行转动,则链齿A通过链条带动链齿B进行转动,转接柱带动运转板进行移动,使得安装在运转板顶端的发球运作箱也可进行转动,方便对发球运作箱的喷射方向进行改变,使得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上述技术中的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存在弊端,羽毛球的点杀训练需要击球者利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在尽可能高的击球点,快速将球下扣,由于每个人的身高和弹跳力不同,在训练羽毛球的点杀时,每个人的击球点高度都不同,而上述的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只能调节发球的左右角度,无法调节发球的上下角度,使羽毛球运动员只能训练同一高度的羽毛球点杀训练,无法满足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需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技术中的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存在弊端,羽毛球的点杀训练需要击球者利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在尽可能高的击球点,快速将球下扣,由于每个人的身高和弹跳力不同,在训练羽毛球的点杀时,每个人的击球点高度都不同,而上述的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只能调节发球的左右角度,无法调节发球的上下角度,使羽毛球运动员只能训练同一高度的羽毛球点杀训练,无法满足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壁一侧通过圆杆转动连接发球筒;所述发球筒的外壁一侧固接有圆形杆;且圆形杆的一端贯穿U形板;所述圆形杆贯穿U形板的一端固接有蜗轮;所述U形板的外壁一侧通过固定块转动连接有蜗杆,且蜗轮和蜗杆相互啮合;所述发球筒内开设有发球组件;所述发球筒通过发球组件发球;使羽毛球运动员可以更好地训练点杀力量。
优选的,所述发球组件包括发球单元和击打板;所述发球筒的外壁顶端通过第一方块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开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接有半齿轮;所述击打板的外壁与发球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击打板的外壁一侧与发球筒的内壁一侧之间开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固接在击打板外壁一侧上并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发球筒的内壁一侧上;所述击打板的外壁一侧固接有齿条柱,且齿条柱的一端贯穿发球筒;所述齿条柱与半齿轮相互啮合;使羽毛球运动员一个人就可以训练,且操作简单实用。
优选的,所述发球单元包括方形筒;所述方形筒的外壁底端固接在发球筒的外壁顶端上;所述发球筒的外壁顶端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方形筒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发球筒的的外壁顶端开设有方形通槽;所述方形通槽的外壁一侧转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的外侧壁固接有一对第一齿轮;所述击打板的外壁顶端固接有第一齿条板,且第一齿条板的一端贯穿发球筒;所述方形筒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板;所述第一齿条板和第二齿条板均与一对第一齿轮相互啮合;节约了羽毛球运动员的时间,使羽毛球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训练。
优选的,所述U形板的外壁底端固接有方形柱;所述方形柱的外壁套设有第一方壳,且方形柱与第一方壳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壳的外壁底端固接有圆盘;使羽毛球运动员可以训练远处接球和近处接球。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壳的外壁一侧固接有方形壳;所述方形柱的外壁一侧开设有一组卡位槽;所述第一方壳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四通槽,且第四通槽与方形壳相连通;所述方形壳的内壁一侧通过弹簧固接有卡位块,且卡位块滑动连接在第四通槽中;所述卡位块的外壁一侧固接有T形杆,且T形杆的一端贯穿方形壳;可以更加需求来调节本装置高度,且操作简单。
优选的,所述圆盘的外壁底端开设有防滑纹;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通过转动蜗杆,使蜗轮转动,带动圆形杆转动;从而使发球筒转动,从而使发球筒可以改变上下发球的角度,使本装置可以根据羽毛球运动员的身高和弹跳力来调整发球的高度,从而使羽毛球运动员可以更好地训练点杀力量。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通过电机和半齿轮带动齿条柱移动,从而带动击打板移动,使击打板带动第一齿条板移动,第一齿条板的移动使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会使第二齿条板箱向第一齿条板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第二齿条板的移动会将方形筒中最低层的羽毛球推到第二通槽处,直至将羽毛球推到第一通槽上方,掉落到发球筒中;由于第二通槽只能通过一个羽毛球,使第二齿条板一次性只能推出一个羽毛球,到半齿轮转动到没有齿轮的一半时,弹簧会将击打板弹回原位,使击打板击打羽毛球,将羽毛球弹出发球筒,在及打扮弹回原位时,会带动第一齿条板移动,从而使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条板移动会原位,以此类推,使本装置可以多次发射羽毛球,且一次性只发出一个羽毛球,节约了羽毛球运动员的时间,使羽毛球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训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方形柱和第一方壳的剖视图;
图中:1、U形板;2、发球筒;3、圆形杆;4、蜗轮;5、固定块;6、蜗杆;7、击打板;8、第一方块;9、电机;10、转动杆;11、半齿轮;12、第一弹簧;13、齿条柱;14、方形筒;15、第一通槽;16、第二通槽;17、方形通槽;18、圆柱;19、第一齿轮;20、第一齿条板;21、第三通槽;22、第二齿条板;23、方形柱;24、第一方壳;25、方形壳;26、卡位槽;27、第四通槽;28、卡位块;29、T形杆;30、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包括U形板1;所述U形板1的内壁一侧通过圆杆转动连接发球筒2;所述发球筒2的外壁一侧固接有圆形杆3;且圆形杆3的一端贯穿U形板1;所述圆形杆3贯穿U形板1的一端固接有蜗轮4;所述U形板1的外壁一侧通过固定块5转动连接有蜗杆6,且蜗轮4和蜗杆6相互啮合;所述发球筒2内开设有发球组件;所述发球筒2通过发球组件发球;现有技术,上述技术中的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存在弊端,羽毛球的点杀训练需要击球者利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在尽可能高的击球点,快速将球下扣,由于每个人的身高和弹跳力不同,在训练羽毛球的点杀时,每个人的击球点高度都不同,而上述的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只能调节发球的左右角度,无法调节发球的上下角度,使羽毛球运动员只能训练同一高度的羽毛球点杀训练,无法满足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需求,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通过转动蜗杆6,使蜗轮4转动,带动圆形杆3转动;从而使发球筒2转动,从而使发球筒2可以改变上下发球的角度,使本装置可以根据羽毛球运动员的身高和弹跳力来调整发球的高度,从而使羽毛球运动员可以更好地训练点杀力量。
所述发球组件包括发球单元和击打板7;所述发球筒2的外壁顶端通过第一方块8固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开设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外壁固接有半齿轮11;所述击打板7的外壁与发球筒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击打板7的外壁一侧与发球筒2的内壁一侧之间开设有第一弹簧12,且第一弹簧12的一端固接在击打板7外壁一侧上并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固接在发球筒2的内壁一侧上;所述击打板7的外壁一侧固接有齿条柱13,且齿条柱13的一端贯穿发球筒2;所述齿条柱13与半齿轮11相互啮合;工作时,通过电机9带动转动杆10转动,从而使半齿轮11转动,半齿轮11有齿轮的一半会带动齿条柱13移动,从而使击打板7移动,当半齿轮11转到没有齿轮的一半时,第一弹簧12会将击打板7弹回原位,使击打板7击打羽毛球,将羽毛球弹飞,使羽毛球运动员一个人就可以训练,且操作简单实用。
所述发球单元包括方形筒14;所述方形筒14的外壁底端固接在发球筒2的外壁顶端上;所述发球筒2的外壁顶端开设有第一通槽15;所述方形筒1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槽16;所述发球筒2的的外壁顶端开设有方形通槽17;所述方形通槽17的外壁一侧转动连接有圆柱18;所述圆柱18的外侧壁固接有一对第一齿轮19;所述击打板7的外壁顶端固接有第一齿条板20,且第一齿条板20的一端贯穿发球筒2;所述方形筒1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三通槽21;所述第三通槽21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板22;所述第一齿条板20和第二齿条板22均与一对第一齿轮19相互啮合;工作时,通过电机9和半齿轮11带动齿条柱13移动,从而带动击打板7移动,使击打板7带动第一齿条板20移动,第一齿条板20的移动使第一齿轮19转动,第一齿轮19的转动会使第二齿条板22箱向第一齿条板20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第二齿条板22的移动会将方形筒14中最低层的羽毛球推到第二通槽16处,直至将羽毛球推到第一通槽15上方,掉落到发球筒2中;由于第二通槽16只能通过一个羽毛球,使第二齿条板22一次性只能推出一个羽毛球,到半齿轮11转动到没有齿轮的一半时,弹簧会将击打板7弹回原位,使击打板7击打羽毛球,将羽毛球弹出发球筒2,在及打扮弹回原位时,会带动第一齿条板20移动,从而使第一齿轮19带动第二齿条板22移动会原位,以此类推,使本装置可以多次发射羽毛球,且一次性只发出一个羽毛球,节约了羽毛球运动员的时间,使羽毛球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训练。
所述U形板1的外壁底端固接有方形柱23;所述方形柱23的外壁套设有第一方壳24,且方形柱23与第一方壳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壳24的外壁底端固接有圆盘30;工作时,通过方形柱23与第一方壳24滑动连接,调节方形柱23和第一方壳24的位置使U形板1可以调节高度,从而使本装置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发射羽毛球,本装置可以调节远近位置,使羽毛球运动员可以训练远处接球和近处接球。
所述第一方壳24的外壁一侧固接有方形壳25;所述方形柱23的外壁一侧开设有一组卡位槽26;所述第一方壳2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四通槽27,且第四通槽27与方形壳25相连通;所述方形壳25的内壁一侧通过弹簧固接有卡位块28,且卡位块28滑动连接在第四通槽27中;所述卡位块28的外壁一侧固接有T形杆29,且T形杆29的一端贯穿方形壳25;工作时,通过拉动T形杆29,调节方形柱23和第一方壳24的位置,调节好位置后,松开T形杆29,此时,弹簧会将卡位块28弹入卡位槽26中;固定住方形柱23和第一方壳24的位置,可以更加需求来调节本装置高度,且操作简单。
所述圆盘30的外壁底端开设有防滑纹;工作时,通过圆盘30的外壁底端开设有防滑纹,增加了圆盘30的外壁底端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通过转动蜗杆6,使蜗轮4转动,带动圆形杆3转动;从而使发球筒2转动,从而使发球筒2可以改变上下发球的角度,使本装置可以根据羽毛球运动员的身高和弹跳力来调整发球的高度,从而使羽毛球运动员可以更好地训练点杀力量,通过电机9带动转动杆10转动,从而使半齿轮11转动,半齿轮11有齿轮的一半会带动齿条柱13移动,从而使击打板7移动,当半齿轮11转到没有齿轮的一半时,第一弹簧12会将击打板7弹回原位,使击打板7击打羽毛球,将羽毛球弹飞,使羽毛球运动员一个人就可以训练,且操作简单实用,通过电机9和半齿轮11带动齿条柱13移动,从而带动击打板7移动,使击打板7带动第一齿条板20移动,第一齿条板20的移动使第一齿轮19转动,第一齿轮19的转动会使第二齿条板22箱向第一齿条板20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第二齿条板22的移动会将方形筒14中最低层的羽毛球推到第二通槽16处,直至将羽毛球推到第一通槽15上方,掉落到发球筒2中;由于第二通槽16只能通过一个羽毛球,使第二齿条板22一次性只能推出一个羽毛球,到半齿轮11转动到没有齿轮的一半时,弹簧会将击打板7弹回原位,使击打板7击打羽毛球,将羽毛球弹出发球筒2,在及打扮弹回原位时,会带动第一齿条板20移动,从而使第一齿轮19带动第二齿条板22移动会原位,以此类推,使本装置可以多次发射羽毛球,且一次性只发出一个羽毛球,节约了羽毛球运动员的时间,使羽毛球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训练,通过方形柱23与第一方壳24滑动连接,调节方形柱23和第一方壳24的位置使U形板1可以调节高度,从而使本装置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发射羽毛球,本装置可以调节远近位置,使羽毛球运动员可以训练远处接球和近处接球,通过拉动T形杆29,调节方形柱23和第一方壳24的位置,调节好位置后,松开T形杆29,此时,弹簧会将卡位块28弹入卡位槽26中;固定住方形柱23和第一方壳24的位置,可以更加需求来调节本装置高度,且操作简单,通过圆盘30的外壁底端开设有防滑纹,增加了圆盘30的外壁底端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板(1);所述U形板(1)的内壁一侧通过圆杆转动连接发球筒(2);所述发球筒(2)的外壁一侧固接有圆形杆(3);且圆形杆(3)的一端贯穿U形板(1);所述圆形杆(3)贯穿U形板(1)的一端固接有蜗轮(4);所述U形板(1)的外壁一侧通过固定块(5)转动连接有蜗杆(6),且蜗轮(4)和蜗杆(6)相互啮合;所述发球筒(2)内开设有发球组件;所述发球筒(2)通过发球组件发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球组件包括发球单元和击打板(7);所述发球筒(2)的外壁顶端通过第一方块(8)固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开设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外壁固接有半齿轮(11);所述击打板(7)的外壁与发球筒(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击打板(7)的外壁一侧与发球筒(2)的内壁一侧之间开设有第一弹簧(12),且第一弹簧(12)的一端固接在击打板(7)外壁一侧上并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固接在发球筒(2)的内壁一侧上;所述击打板(7)的外壁一侧固接有齿条柱(13),且齿条柱(13)的一端贯穿发球筒(2);所述齿条柱(13)与半齿轮(11)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球单元包括方形筒(14);所述方形筒(14)的外壁底端固接在发球筒(2)的外壁顶端上;所述发球筒(2)的外壁顶端开设有第一通槽(15);所述方形筒(1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槽(16);所述发球筒(2)的外壁顶端开设有方形通槽(17);所述方形通槽(17)的外壁一侧转动连接有圆柱(18);所述圆柱(18)的外侧壁固接有一对第一齿轮(19);所述击打板(7)的外壁顶端固接有第一齿条板(20),且第一齿条板(20)的一端贯穿发球筒(2);所述方形筒(1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三通槽(21);所述第三通槽(21)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板(22);所述第一齿条板(20)和第二齿条板(22)均与一对第一齿轮(19)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1)的外壁底端固接有方形柱(23);所述方形柱(23)的外壁套设有第一方壳(24),且方形柱(23)与第一方壳(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壳(24)的外壁底端固接有圆盘(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壳(24)的外壁一侧固接有方形壳(25);所述方形柱(23)的外壁一侧开设有一组卡位槽(26);所述第一方壳(2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四通槽(27),且第四通槽(27)与方形壳(25)相连通;所述方形壳(25)的内壁一侧通过弹簧固接有卡位块(28),且卡位块(28)滑动连接在第四通槽(27)中;所述卡位块(28)的外壁一侧固接有T形杆(29),且T形杆(29)的一端贯穿方形壳(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30)的外壁底端开设有防滑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29195.0U CN218890133U (zh) | 2022-11-03 | 2022-11-03 | 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29195.0U CN218890133U (zh) | 2022-11-03 | 2022-11-03 | 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90133U true CN218890133U (zh) | 2023-04-21 |
Family
ID=86000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2919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8890133U (zh) | 2022-11-03 | 2022-11-03 | 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90133U (zh) |
-
2022
- 2022-11-03 CN CN202222929195.0U patent/CN2188901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800288A (en) | Ball toss sport training apparatus | |
CN2068849U (zh) | 篮球投篮训练机 | |
CN107596666A (zh) | 一种带有整理功能的三角架式羽毛球发球机 | |
CN112370762A (zh) | 一种篮球自动收集发球训练装置 | |
CN210448018U (zh) | 一种网球训练器 | |
CN111603743A (zh) | 一种体育教学网球发球训练装置 | |
CN112354164A (zh) | 一种羽毛球扣球训练装置 | |
CN218890133U (zh) | 一种点杀力量的训练器 | |
KR101647118B1 (ko) | 다기능 배구 연습장치 | |
KR20120021465A (ko) | 축구공 슈팅 게임장치 | |
CN216169799U (zh) | 一种体育排球教学用扣球辅助设备 | |
CN114191796A (zh) | 一种体育用高效排球辅助训练装置 | |
CN215900896U (zh) | 一种网球训练用连续可变角发球装置 | |
CN116370934A (zh) | 网球训练装置 | |
CN110201367B (zh) | 一种体育用足球射门训练设备 | |
CN109395370A (zh) | 一种两用型家用足球游戏桌 | |
CN211635169U (zh) | 一种便于单人训练的乒乓球自动发射装置 | |
CN218458586U (zh) | 一种排球训练装置 | |
CN210448042U (zh) | 一种用于投篮训练的室内篮球机 | |
CN211611557U (zh) | 一种羽毛球高远球动作练习装置 | |
KR20100115416A (ko) | 벙커 샷 연습장치 | |
CN213555296U (zh) | 体育投篮用训练装置 | |
CN213077426U (zh) | 羽毛球自动发球机 | |
CN217526314U (zh) | 一种羽毛球教练用羽毛球训练器 | |
CN217119289U (zh) | 一种用于气排球扣球训练的发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4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