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9587U - 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9587U
CN218839587U CN202320195759.4U CN202320195759U CN218839587U CN 218839587 U CN218839587 U CN 218839587U CN 202320195759 U CN202320195759 U CN 202320195759U CN 218839587 U CN218839587 U CN 218839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illar
column
doorsill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957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麻瑞祥
曹蕾
刘志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957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9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9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9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包括C柱XZ下延板、C柱YZ下延板和C柱轮罩连接板,C柱XZ下延板的板面沿XZ向设置,且上端与C柱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并与下门槛的门槛梁连接,C柱XZ下延板与轮罩外板前补板连接;C柱YZ下延板的板面沿YZ向设置,并与C柱XZ下延板的边缘连接形成L形板结构,且上端与C柱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并与下门槛的门槛梁连接;C柱轮罩连接板的边缘分别与C柱下端、轮罩外板前部下端和C柱XZ下延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吸能与承力的双重作用效果,能充分增强整车安全性能,有利于提升乘客的安全,也便于乘客打开车门获救。

Description

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C柱与门槛连接处位于车身后部,是车辆侧面碰撞的主要传力通道,对保护后排乘客起到关键作用,目前C柱与门槛区域设计结构由C柱加强板、C柱内板、轮罩外板、轮罩外板前补板、门槛梁后段、轮罩前加强板、门锁加强板等主体部件组成,侧围外板、C柱加强板、C柱内板和后地板由外向内依次设置,C柱加强板和C柱内板构成C柱结构;轮罩外板前补板位于轮罩外板前端下部,门槛梁后段、C柱结构和轮罩外板前补板从前到后依次连接,C柱结构及门槛梁后段与后地板连接;其中,C柱内板与C柱加强板构成C柱的主体承力部件,门槛梁后段构成门槛的主体部件,C柱与门槛之间虽然直接连接,但并没有有效的加强结构,形成了强度薄弱区。
这种强度薄弱区会导致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C柱与门槛之间溃缩严重,能量释放过程中溃缩钣金大距离内侵,对前排或后排乘客腿部、胸部伤害严重,同时巨大的钣金变形导致车门无法自救开启,严重影响乘驾自救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C柱与门槛的连接区域比较薄弱,导致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影响乘客安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包括C柱XZ下延板、C柱YZ下延板和C柱轮罩连接板,C柱XZ下延板的板面沿XZ向设置,且上端与C柱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并与下门槛的门槛梁连接,C柱XZ下延板与轮罩外板前补板连接;C柱YZ下延板的板面沿YZ向设置,并与C柱XZ下延板的边缘连接形成L形板结构,且上端与C柱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并与下门槛的门槛梁连接;C柱轮罩连接板的边缘分别与C柱下端、轮罩外板前部下端和C柱XZ下延板连接;其中,C柱YZ下延板、轮罩外板前补板、C柱轮罩连接板和下门槛的门槛梁构成位于C柱加强板内侧的多边形框架结构,多边形框架结构与C柱加强板连接,且多边形框架结构、C柱加强板和C柱XZ下延板构成盒状结构。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柱轮罩连接板与后地板上部平齐,使得C柱轮罩连接板、C柱内板、后地板和C柱XZ下延板构成十字交叉结构。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地板下部设有后地板纵梁;后地板纵梁与C柱XZ下延板下部之间通过门槛连接板连接,后地板、后地板纵梁、门槛连接板和C柱XZ下延板围成门槛连接腔体。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地板纵梁为U形梁结构,并与后地板构成后地板纵梁腔体。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门槛的门槛梁包括地板门槛梁和侧围门槛梁,地板门槛梁一侧与门槛连接板连接,另一侧由地板向侧围外板方向延伸,侧围门槛梁一侧与侧围外板连接,另一侧由侧围外板向地板方向延伸,并与地板门槛梁连接。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柱XZ下延板上设有凹凸加强结构,凹凸加强结构为设在C柱XZ下延板的板面上的凹陷和凸起。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柱轮罩连接板四周边缘均设有翻边。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柱轮罩连接板中部设有通孔。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轮罩外板前补板上设有若干加强凸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C柱YZ下延板、轮罩外板前补板、C柱轮罩连接板、下门槛的门槛梁、C柱加强板和C柱XZ下延板,构成的盒状结构,能够加强C柱与下门槛连接处关键部位的强度,从而降低撞击的变形量,并且通过围绕盒状结构会在YZ向的截面上形成多个腔体结构,其中包括由侧围外板和C柱加强板构成的侧围外板腔体、由C柱加强板、C柱内板和C柱轮罩连接板构成的C柱腔体及由C柱加强板、C柱轮罩连接板、C柱XZ下延板和下门槛的门槛梁构成的门槛腔体,在汽车受到侧向撞击后,能量在经过每一个腔体后,都会被部分消耗,从而规避常规结构传力中断区,有效提升C柱整体结构强度,降低C柱与下门槛连接处的变形量;最终,通过在C柱与门槛交汇的关键承力区域采用吸能腔体与多形状腔体叠加腔体组合形式,能够实现吸能与承力的双重作用效果,能有效提升碰撞能量释放和结构承力性,并充分增强整车安全性能,有利于提升乘客的安全,也便于乘客打开车门获救;同时本实用新型同步适用于A柱/B柱与门槛交汇区域设计,结构强度高,可拓展性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在C柱与门槛交汇的关键承力区域采用吸能腔体与多形状腔体叠加腔体组合形式,实现了吸能与承力的双重作用效果,有效提升了碰撞能量释放和结构承力性,充分增强了整车安全性能,有利于提升乘客的安全,也便于乘客打开车门获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箭头表示力的传递方向;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10、C柱;11、C柱加强板;12、C柱内板;13、C柱腔体;
20、下门槛;21、地板门槛梁;22、门槛腔体;
30、侧围外板;31、侧围门槛梁;32、侧围外板腔体;
40、轮罩外板;41、轮罩外板前补板;42、加强凸起;
51、C柱XZ下延板;52、C柱YZ下延板;
60、C柱轮罩连接板;61、翻边;62、通孔;
70、后地板;71、后地板纵梁;72、门槛连接板;
73、后地板纵梁腔体;74、门槛连接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和实施方式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进行描述说明,在该构思的基础上,一些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机构、供电系统、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具体形式和设置可能并未没有描述完全,但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熟知的方式对上述的具体形式和设置予以实现。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进行说明。
一方面,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包括C柱XZ下延板51、C柱YZ下延板52和C柱轮罩连接板60,C柱XZ下延板51的板面沿XZ向设置,且上端与C柱10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20、并与下门槛20的门槛梁连接,C柱XZ下延板51与轮罩外板前补板41连接;C柱YZ下延板52的板面沿YZ向设置,并与C柱XZ下延板51的边缘连接形成L形板结构,且上端与C柱10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20、并与下门槛20的门槛梁连接;C柱轮罩连接板60的边缘分别与C柱10下端、轮罩外板40前部下端和C柱XZ下延板51连接;其中,C柱YZ下延板52、轮罩外板前补板41、C柱轮罩连接板60和下门槛20的门槛梁构成位于C柱加强板11内侧的多边形框架结构,多边形框架结构与C柱加强板11连接,且多边形框架结构、C柱加强板11和C柱XZ下延板51构成盒状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C柱YZ下延板52、轮罩外板前补板41、C柱轮罩连接板60、下门槛20的门槛梁、C柱加强板11和C柱XZ下延板51,构成的盒状结构,能够加强C柱与下门槛连接处关键部位的强度,从而降低撞击的变形量,并且通过围绕盒状结构会在YZ向的截面上形成多个腔体结构,其中包括由侧围外板30和C柱加强板11构成的侧围外板腔体32、由C柱加强板11、C柱内板12和C柱轮罩连接板60构成的C柱腔体13及由C柱加强板11、C柱轮罩连接板60、C柱XZ下延板51和下门槛20的门槛梁构成的门槛腔体22,在汽车受到侧向撞击后,能量的传递如图3所示,而能量在经过每一个腔体后,都会被部分消耗,从而规避常规结构传力中断区,有效提升C柱整体结构强度,降低C柱与下门槛连接处的变形量;最终,通过在C柱与门槛交汇的关键承力区域采用吸能腔体与多形状腔体叠加腔体组合形式,实现了吸能与承力的双重作用效果,有效提升了碰撞能量释放和结构承力性,充分增强了整车安全性能,有利于提升乘客的安全,也便于乘客打开车门获救;同时本实用新型同步适用于A柱/B柱与门槛交汇区域设计,结构强度高,可拓展性强。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C柱轮罩连接板60与后地板70上部平齐,使得C柱轮罩连接板60、C柱内板12、后地板70和C柱XZ下延板51构成十字交叉结构,如图2所示,这样的结构可以直接传递受力,降低C柱与下门槛连接部位的变形量。
后地板70下部设有后地板纵梁71;后地板纵梁71与C柱XZ下延板51下部之间通过门槛连接板72连接,后地板70、后地板纵梁71、门槛连接板72和C柱XZ下延板51围成门槛连接腔体74。
门槛连接腔体74与门槛腔体22相接,在汽车受到侧向撞击后,能量的传递如图3所示,而设置门槛连接腔体74,能使能量在经过时被进一步消耗,从而规避常规结构传力中断区,有效提升C柱整体结构强度,降低C柱与下门槛连接处的变形量。
后地板纵梁71为U形梁结构,并与后地板70构成后地板纵梁腔体73。
后地板纵梁腔体73与门槛连接腔体74相接,在汽车受到侧向撞击后,能量的传递如图3所示,而设置后地板纵梁腔体73,能使能量在经过时被进一步消耗,从而规避常规结构传力中断区,有效提升C柱整体结构强度,降低C柱与下门槛连接处的变形量。
下门槛20的门槛梁包括地板门槛梁21和侧围门槛梁31,地板门槛梁21一侧与门槛连接板72连接,另一侧由地板向侧围外板30方向延伸,侧围门槛梁31一侧与侧围外板30连接,另一侧由侧围外板30向地板方向延伸,并与地板门槛梁21连接。
通过地板门槛梁21和侧围门槛梁31构成下门槛20的门槛梁,能够增强C柱与下门槛之间的整体性,且能够便于生产和装配。
C柱XZ下延板51上设有凹凸加强结构,凹凸加强结构为设在C柱XZ下延板51的板面上的凹陷和凸起,以便增加C柱XZ下延板51的板面的强度。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C柱轮罩连接板60四周边缘均设有翻边61,以增强板面强度并便于与C柱下延板、轮罩外板前补板41、侧围外板30及其他结构部件的连接。
C柱轮罩连接板60中部设有通孔62,以进行减重并方便各种线路穿过。
轮罩外板前补板41上设有若干加强凸起42,以增强板面强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上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在C柱与门槛交汇的关键承力区域采用吸能腔体与多形状腔体叠加腔体组合形式,实现了吸能与承力的双重作用效果,有效提升了碰撞能量释放和结构承力性,充分增强了整车安全性能,有利于提升乘客的安全,也便于乘客打开车门获救。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侧围外板为薄板外覆盖件,料厚0.6-0.7mm,与C柱加强板组成的侧围外板腔体32易碰撞变形,具备良好吸能功效。门槛腔体22和后地板纵梁腔体73呈近似“矩形”结构,门槛连接腔体74呈近似“直角梯形”结构,“矩形”腔体与“直角梯形”腔体Y向交错叠加,交错叠加腔体与C柱腔体Z向叠加,形成C柱与门槛交汇区域主承力腔体叠加结构,主承力叠加腔体与侧围外板腔体Y向叠加,形成主承力腔体与吸能腔体的结构组合。C柱与门槛连接板在C柱与门槛交汇位置起到关键承力作用,主要技术优势是将门槛腔体隔断为近似“长方体盒状”腔体结构,利用盒状高强度承力特点,抵抗碰撞过程溃缩入侵。C柱轮罩连接板60设计四面翻边,左侧翻边与C柱内板12和C柱XZ下延板51在X向上焊接,右侧翻边与轮罩外板40与轮罩外板前补板41在X向上焊接,前侧翻边与C柱内板12和轮罩外板40在Y向上焊接,后侧翻边与C柱加强板11在Y向上焊接,交错焊接后形成长方体盒状腔体结构,同步将轮罩、C柱、门槛等制件进行结构承力,有效增加了C柱与下门槛交汇区域结构强度。在侧面碰撞时,碰撞力F率先进入侧围外板腔体溃缩吸能,充分吸能后将碰撞力分解至主承力C柱腔体13和门槛腔体22,经“直角梯形”门槛连接腔体74和“矩形”后地板纵梁腔体73充分承力后传递至车身另一侧,整个传力过程经腔体吸能及高强度叠加腔体的充分承力,有效抵抗碰撞过程主承力结构溃缩变形,充分保护了乘驾人员安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C柱XZ下延板(51),板面沿XZ向设置,且上端与C柱(10)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20)、并与所述下门槛(20)的门槛梁连接,所述C柱XZ下延板(51)与轮罩外板前补板(41)连接;
C柱YZ下延板(52),板面沿YZ向设置,并与所述C柱XZ下延板(51)的边缘连接形成L形板结构,且上端与C柱(10)下端连接,下端向下穿过下门槛(20)、并与所述下门槛(20)的门槛梁连接;
C柱轮罩连接板(60),边缘分别与C柱(10)下端、轮罩外板(40)前部下端和C柱XZ下延板(51)连接;
其中,所述C柱YZ下延板(52)、所述轮罩外板前补板(41)、所述C柱轮罩连接板(60)和所述下门槛(20)的门槛梁构成位于C柱加强板(11)内侧的多边形框架结构,所述多边形框架结构与所述C柱加强板(11)连接,且所述多边形框架结构、所述C柱加强板(11)和所述C柱XZ下延板(51)构成盒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轮罩连接板(60)与后地板(70)上部平齐,使得所述C柱轮罩连接板(60)、C柱内板(12)、后地板(70)和C柱XZ下延板(51)构成十字交叉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70)下部设有后地板纵梁(71);所述后地板纵梁(71)与所述C柱XZ下延板(51)下部之间通过门槛连接板(72)连接,所述后地板(70)、所述后地板纵梁(71)、所述门槛连接板(72)和所述C柱XZ下延板(51)围成门槛连接腔体(7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纵梁(71)为U形梁结构,并与所述后地板(70)构成后地板纵梁腔体(7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门槛(20)的门槛梁包括地板门槛梁(21)和侧围门槛梁(31),所述地板门槛梁(21)一侧与门槛连接板(72)连接,另一侧由地板向侧围外板(30)方向延伸,所述侧围门槛梁(31)一侧与所述侧围外板(30)连接,另一侧由侧围外板(30)向地板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地板门槛梁(21)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XZ下延板(51)上设有凹凸加强结构,所述凹凸加强结构为设在所述C柱XZ下延板(51)的板面上的凹陷和凸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轮罩连接板(60)四周边缘均设有翻边(6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轮罩连接板(60)中部设有通孔(6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外板前补板(41)上设有若干加强凸起(42)。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
CN202320195759.4U 2023-02-13 2023-02-13 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8839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5759.4U CN218839587U (zh) 2023-02-13 2023-02-13 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5759.4U CN218839587U (zh) 2023-02-13 2023-02-13 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9587U true CN218839587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11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95759.4U Active CN218839587U (zh) 2023-02-13 2023-02-13 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9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01513A1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206623891U (zh) 车身以及车辆
CN106627774B (zh) 一种偏置碰高安全性的a柱结构
CN109204505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91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62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0962938A (zh) 一种汽车侧围框架加强组件
CN110962941A (zh) 一种加强白车身框架
CN214493089U (zh) 一种应对25%小偏置碰的车身框架
CN112896324B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CN206623884U (zh) 前纵梁组件以及车身
CN218839587U (zh) C柱与下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WO2021004497A1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75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5285007U (zh) 一种用于汽车a柱的加强结构及汽车
CN101665122A (zh) 一种轿车中立柱总成
KR20110058111A (ko) 차량의 프런트 도어와 로어 프런트 필러 보강구조
CN109204493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9336853U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CN109204530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2590941A (zh) 一种c柱下接头结构
CN206623885U (zh) 车身以及车辆
CN206623898U (zh) 车身以及车辆
CN219277626U (zh) 车身侧部结构和车辆
CN206394713U (zh) 具有闭环框架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