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6276U - 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6276U
CN218806276U CN202223543729.2U CN202223543729U CN218806276U CN 218806276 U CN218806276 U CN 218806276U CN 202223543729 U CN202223543729 U CN 202223543729U CN 218806276 U CN218806276 U CN 218806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fixing
fixing piece
brake
view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37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华
多磊
袁付周
孙振来
田玮
杜恩鹏
朱瑞香
刘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Emma Sporting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Emma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Emma Sporting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Emma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37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6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6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6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视镜连接机构,用于安装于车把,包括:刹车把、刹把固定组件和后视镜连接组件,刹把固定组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时,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空间;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铰接,后视镜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解决了电动车后视镜安装成本大,或者安装后视镜后导致电动刹车的体积过大,刹车使用不方便,影响使用体验感的问题。

Description

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车辆座位上直接获取车辆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
在现有技术中,设置于电动车的后视镜,一中设置方式为借助后视镜座将后视镜安装于电动车的车把,一般都是将后视镜座安装于把手,再将后视镜安装于后视镜座,由于需要额外安装后视镜座,因此安装成本较高。另一种安装方式为,将电动刹车与后视镜一体设置并安装于车把,这种设置方式导致电动刹车的体积过大,刹车使用不方便,影响使用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动车后视镜安装成本大,或者安装后视镜后导致电动刹车的体积过大,刹车使用不方便,影响使用体验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视镜连接机构,用于安装于车把,包括:刹车把、刹把固定组件和后视镜连接组件,刹把固定组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时,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空间;
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铰接,后视镜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背离第二固定件的侧壁铰接,后视镜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后视镜连接组件包括后视镜座,后视镜座一端与第二固定件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连接槽向靠近后视镜座底壁的方向延伸,且连接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后视镜座与第二固定件一体成型设置,且后视镜座与第二固定件的外壁平滑过渡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电动车包括把手、后视镜组件和后视镜连接机构,后视镜连接机构中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安装于把手,后视镜组件固定安装于后视镜连接机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后视镜组件包括镜体和连接件,镜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后视镜连接机构,且镜体位于把手的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连接件设置为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镜体和后视镜连接机构中的连接槽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连接杆与连接槽连接端的外壁,对应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设置为内螺纹,第二连接件设置为外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视镜连接机构,用于安装于车把,包括:刹车把、刹把固定组件和后视镜连接组件,刹把固定组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时,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空间;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铰接,后视镜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在安装后视镜时,只需要将后视镜安装于后视镜连接组件即可,由于后视镜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安装于把手,因此无需额外安装后视镜座,安装过程比较方便,从而降低安装成本。同时由于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铰接,使得刹车把与后视镜连接组件之间相对独立,可以避免涉车把与后视镜产生干涉,不会影响到刹车的使用,从而提升使用体验感。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包括把手、后视镜组件和后视镜连接机构,后视镜连接机构中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安装于把手,后视镜组件固定安装于后视镜连接机构。由于电动车设置有上述后视镜连接机构,后视镜组件固定安装于后视镜连接机构,保证后视镜组件使用效果的同时,避免与刹车把,车把等部件干涉;同时,可以避免把手整体体积过大,节约空间,保证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视镜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200-刹把固定组件;210-第一固定件;220-第二固定件;300-后视镜连接组件;310-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后视镜连接机构,用于安装于车把,包括:刹车把、刹把固定组件200和后视镜连接组件300,刹把固定组件200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连接时,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空间;
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210或第二固定件220铰接,后视镜连接组件300设置于第一固定件210或第二固定件220。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相互靠近的端面均设置有连接槽310,310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连接时,两个连接槽310开口端相对设置形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把手。安装空间的尺寸与把手对应设置,能达到将后视镜连接机构与把手固定连接的技术目的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连接时,二者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即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均对应设置有螺纹孔,螺纹连接件与对应位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在安装后视镜时,只需要将后视镜安装于后视镜连接组件300即可,由于后视镜连接组件300设置于第一固定件210或第二固定件220,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安装于把手,因此无需额外安装后视镜座,安装过程比较方便,从而降低安装成本。同时由于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210或第二固定件220铰接,使得刹车把与后视镜连接组件300之间相对独立,可以避免刹车把与后视镜产生干涉,不会影响到刹车的使用,从而提升使用体验感。另外,由于把手安装于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的尺寸与把手对应设置,可以提升后视镜连接机构与把手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和体验感。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210背离第二固定件220的侧壁铰接,后视镜连接组件300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件220。
刹车把、后视镜连接组件300与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之间的连接关系有三种实施方式,具体为:第一种:当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210连接时,后视镜连接组件300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件220。第二种:当刹车把与第二固定件220连接时,后视镜连接组件300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件210。第三种:刹车把和后视镜连接组件300同时连接于第一固定件210或第二固定件220。具体的设置方式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能达到不影响刹车把使用,同时降低安装成本的技术效果即可。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第一种设置方式,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210背离第二固定件220的侧壁铰接,后视镜连接组件300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件220。由于刹车把与第一固定件210背离第二固定件220的侧壁铰接,在简化后视镜安装过程,降低安装成本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刹车把与后视镜产生干涉,保证刹车正常使用,从而提升使用体验感。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后视镜连接组件300包括后视镜座,后视镜座一端与第二固定件220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槽310。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相互背离的端面均设置为弧形面,因此将后视镜座背离连接槽310的端面设置为弧形。后视镜座背离连接槽310的端面一部分与第二固定件220固定连接,另一部分悬空,当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连接,后视镜座背离连接槽310端面悬空的部分与第一固定件210的外壁抵接,使得后视镜座位于把手的正上方。当后视镜安装于后视镜座之后,位于把手的正上方,把手对后视镜座起支撑作用,提升安装强度和安装稳定性。另外,后视镜座背离连接槽310的端面的一部分对应第一固定件210设置为悬空,在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连接时,避免对第一固定件210产生干涉,从而保证安装效果和安装速度。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连接槽310向靠近后视镜座底壁的方向延伸,且连接槽3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将连接槽310向靠近后视镜座底壁的方向延伸,且连接槽310的轴线与后视镜座轴线重合设置,提升后视镜安装于连接槽310之后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提升把手对后视镜座起支撑效果,从而提升连接稳定性。另外,透雨在连接槽310的内壁上设置第一连接件,后视镜安装于连接槽310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进一步提升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后视镜座与第二固定件220一体成型设置,且后视镜座与第二固定件220的外壁平滑过渡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由于视镜座与第二固定件220一体成型设置,降低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后视镜座与第二固定件220的外壁平滑过渡连接,保证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提升美观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种电动车包括把手、后视镜组件和后视镜连接机构,后视镜连接机构中的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安装于把手,后视镜组件固定安装于后视镜连接机构。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由于电动车设置有上述后视镜连接机构,后视镜组件固定安装于后视镜连接机构,保证后视镜组件使用效果的同时,避免与刹车把,车把等部件干涉;同时,可以避免把手整体体积过大,节约空间,保证使用体验感。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后视镜组件包括镜体和连接件,镜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后视镜连接机构,且镜体位于把手的上方。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将镜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后视镜连接机构,使得镜体设置于把手的上方,避免镜体与后视镜座及刹车把等部件发生干涉,保证镜体使用效果的同时,保证刹车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连接件设置为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镜体和后视镜连接机构中的连接槽310固定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将连接件设置为连接杆,保证镜体与后视镜座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有效减小后视镜组件的空间体积,可有效避免与刹车把等组件发生干涉,同时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减小行驶方向上风对后视镜组件的阻力。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连接杆与连接槽310连接端的外壁,对应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第二连接件对应第一连接件设置于连接杆与连接槽310连接端的外壁,且当连接杆安装于连接槽310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限制连接杆与连接槽310的相对位置,保证连接杆安装于连接槽310后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件设置为内螺纹,第二连接件设置为外螺纹。
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有多种设置方式,比如,一者设置为卡槽,另一者对应设置为卡接凸起;或者一者设置为连接键,另一者对应设置为键槽;或者一者设置为内螺纹,另一者对应设置为外螺纹。具体的设置方式根据具体需求选择,能达到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实现将连接杆固定安装于连接槽310,310限制连接杆与连接槽310相对位置的技术效果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设置为内螺纹,第二连接件设置为外螺纹,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于连接槽310,310这种连接方式,保证连接效果的同时,降低连接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后视镜连接机构,用于安装于车把,其特征在于,包括:刹车把、刹把固定组件(200)和后视镜连接组件(300),所述刹把固定组件(200)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所述第一固定件(210)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0)连接时,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空间;
所述刹车把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10)或所述第二固定件(220)铰接,所述后视镜连接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10)或所述第二固定件(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把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10)背离所述第二固定件(220)的侧壁铰接,所述后视镜连接组件(30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连接组件(300)包括后视镜座,所述后视镜座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20)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槽(3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310)向靠近所述后视镜座底壁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槽(3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座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20)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后视镜座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20)的外壁平滑过渡连接。
6.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后视镜组件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连接机构,所述后视镜连接机构中的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安装于所述把手,所述后视镜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后视镜连接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组件包括镜体和连接件,所述镜体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后视镜连接机构,且所述镜体位于所述把手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镜体和所述后视镜连接机构中的连接槽(31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槽(310)连接端的外壁,对应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为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为外螺纹。
CN202223543729.2U 2022-12-29 2022-12-29 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 Active CN218806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3729.2U CN218806276U (zh) 2022-12-29 2022-12-29 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3729.2U CN218806276U (zh) 2022-12-29 2022-12-29 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6276U true CN218806276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7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3729.2U Active CN218806276U (zh) 2022-12-29 2022-12-29 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6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21577A (en) External rear-view mirror for commerical vehicles
CN218806276U (zh) 后视镜连接机构及电动车
CN115867462A (zh) 一种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2343912U (zh) 一种通用万向可调角度的车载摄像头安装结构
CN214451345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21698890U (zh) 一种挡风玻璃机构及电动车
CN221049624U (zh) 一种多媒体悬浮屏固定结构
CN214689271U (zh) 一种新型重卡后视镜
CN215009835U (zh) 一种集成ecu功能的ceps助力机构壳体安装结构
CN216749799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CN212447226U (zh) 一种悬臂式扶手及电动车
CN216684308U (zh) 线束固定支架
CN219054220U (zh) 一种辅助制动灯开关安装工装
CN215663251U (zh) 一种车载计算机操作台
CN216034688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支架及汽车
CN212289474U (zh) 一种汽车电动车窗窗锁灯光照明一体控制装置
CN216002792U (zh) 一种翼子板下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7533073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前面板支架
CN216709156U (zh) 一种组合后灯与后保险杠的配合结构
CN216476844U (zh) 一种双轴三维液压隐形合页
CN211617852U (zh) 一种电动调节转向传动装置
CN220374429U (zh) 车载摄像头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8257854U (zh) 一种模块化的扶手箱
CN214822993U (zh) 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2098653U (zh) 一种大型车辆电动折叠器的控制驱动电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