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5034U - 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5034U
CN218735034U CN202222656259.4U CN202222656259U CN218735034U CN 218735034 U CN218735034 U CN 218735034U CN 202222656259 U CN202222656259 U CN 202222656259U CN 218735034 U CN218735034 U CN 218735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avity
heating tube
heat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62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伊凡
谢伟藩
史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jie Intelligent Sanitary War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jie Intelligent Sanitary Ware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jie Intelligent Sanitary Ware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jie Intelligent Sanitary Ware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62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5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5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5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器,该加热器包括主体、发热管及导正芯,所述主体设有加热腔,所述发热管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发热管内设有第一腔,所述导正芯位于所述发热管远离所述固定结构的一端,所述导正芯靠近所述发热管的一面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伸入所述第一腔,其中,所述发热管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导正芯固定于所述加热腔内,使所述第一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加热腔的轴向方向平行或重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防止发热管在加热腔内歪斜。

Description

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水路加热器中在加热器内腔中设置陶瓷发热管实现对水的加热,由于发热管的内壁与外壁均有水流通,所以传统发热管为一端设有固定结构与加热器内腔固定,易导致发热管另一端发生偏斜导致加热不均匀甚至偏斜至与加热腔内壁接触出现干烧断裂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器,旨在防止发热管在加热腔内歪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热器包括主体、发热管及导正芯,所述主体设有加热腔,所述发热管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发热管内设有第一腔,所述导正芯位于所述发热管远离所述固定结构的一端,所述导正芯靠近所述发热管的一面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伸入所述第一腔其中,所述发热管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导正芯固定于所述加热腔内,使所述第一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加热腔的轴向方向平行或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的周缘凸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的内壁抵接,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使所述第一腔内的水能够流出所述第一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包括四个,四个所述凸起间隔且环绕所述插接部的周缘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夹角呈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盖体所述主体的一端具有连通所述加热腔的开口,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一端,以盖合所述开口;所述加热腔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槽体;所述固定结构限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内,所述导正芯设于所述第二槽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正芯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槽体内,所述支撑板面向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设有所述插接部,所述第二槽体限位所述支撑板,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发热管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通过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加热腔之间的第二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二槽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贯通孔均匀环绕所述插接部,其中,至少一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体绕所述加热腔周向设置,所述固定结构环设于所述第一腔外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的进水通道和连通所述加热腔的出水通道;所述加热器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套圈,密封圈和密封垫,所述密封套圈设于所述进水通道于所述第一腔的连通处,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槽体之间,所述密封垫设于所述第二槽体内,且位于所述导正芯与所述盖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正芯采用绝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加热腔内设置导正芯,发热管内设有第一腔,导正芯上设有从发热管一端伸入第一腔且紧贴第一腔内壁的插接部,利用发热管两端的固定结构和导正芯将发热管架设在加热腔内,使第一腔的轴向方向与加热腔的轴向方向平行或重合,防止发热管在加热腔内发生倾斜进而与加热腔内壁接触,造成加热不均匀甚至干烧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器中导正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器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加热器 411 凸起
1 主体 412 第一间隙
11 加热腔 42 支撑板
12 第二腔 421 贯通孔
13 第一槽体 422 第二间隙
14 进水通道 5 盖体
15 出水通道 51 第二槽体
2 发热管 6 密封组件
21 第一腔 61 密封套圈
3 固定结构 62 密封圈
4 导正芯 63 密封垫
41 插接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 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器100,旨在防止发热管2在加热腔11内歪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该加热器100 包括主体1、发热管2及导正芯4,所述主体1设有加热腔11,所述发热管2 设于所述加热腔11内,所述发热管2的一端设有固定结构3,所述发热管2 内设有第一腔21,所述导正芯4位于所述发热管2远离所述固定结构3的一端,所述导正芯4靠近所述发热管2的一面设有插接部41,所述插接部41伸入所述第一腔21其中,所述发热管2通过所述固定结构3和所述导正芯4固定于所述加热腔11内,使所述第一腔21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加热腔11的轴向方向平行或重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加热腔11内设置导正芯4,发热管2内设有第一腔21,导正芯4上设有从发热管2一端伸入第一腔21且紧贴第一腔 21内壁的插接部41,利用发热管2两端的固定结构3和导正芯4将发热管2 架设在加热腔11内,使第一腔21的轴向方向与加热腔11的轴向方向平行或重合,防止发热管2在加热腔11内发生倾斜进而与加热腔11内壁接触,造成加热不均匀甚至干烧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发热管2分为发热体和非发热体,发热体和非发热体连接成管状且内部连通,形成第一腔21。固定结构3环绕发热管2设置在非发热体上,用以在加热腔11内支撑发热管2,发热管2远离固定结构3的一端设置导正芯4,导正芯4上设有伸入第一腔21的插接部41,固定结构3和导正芯4分别在发热管2的两端支撑发热管2,使发热管2的轴向方向与加热腔 11的轴向方向平行或重合,实现加热腔11内的均匀加热,且提高发热管2的稳定性,防止发热管2倾斜造成干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插接部41的周缘凸设有至少一个凸起411,所述凸起411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21的内壁抵接,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2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412,所述第一间隙412使所述第一腔21内的水能够流出所述第一腔21。
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00的进水口与第一腔21靠近固定结构3的一端连通,通过第一腔21另一端流入加热腔11,所以为了不阻碍水流的流动方向,多个凸起411间隔设置,每两个凸起411之间形成连通第一腔21和加热腔11 的第一间隙412,实现水从第一腔21向加热腔11的流通。
其次,为了稳定的支撑发热管2,凸起411从发热管2的一端伸入第一腔 21,且与第一腔21抵接,可以在发热管2圆周方向上更好地为发热管2提供支撑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凸起411包括四个,四个所述凸起411间隔且环绕所述插接部41的周缘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起411 之间的夹角呈90°。
本实施例中,四个凸起411在发热管2圆周方向上设置,呈十字型,相对的两个凸起411提供的支撑力是相反的,使发热管2在圆周方向上受到的支撑力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发热管2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加热器100还包括盖体5,所述主体1的一端具有连通所述加热腔11的开口,所述盖体5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一端,以盖合所述开口,所述加热腔11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槽体13,所述盖体5与所述主体1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槽体51,所述固定结构3限位于所述第一槽体13内,所述导正芯4设于所述第二槽体51。
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3限位于所述第一槽体13内,防止固定结构3带动发热管2在发热管2轴向方向上串动;固定结构3绕发热管2轴向方向设置,第一槽体13对应固定结构3环绕加热腔11轴向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导正芯4包括支撑板42,所述支撑板42位于所述第二槽体51内,所述支撑板42面向所述发热管2的一端设有所述插接部41,所述第二槽体51限位所述支撑板42,使所述支撑板42与所述发热管2靠近所述支撑板42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422,所述第一间隙412通过所述第二间隙422与所述发热管2与所述加热腔11之间的第二腔12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二槽体51用于限位导正芯4,使导正芯4能够固定在加热腔11内为发热管2提供支撑力,并用于限位导正芯4的支撑板42与发热管2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422,使第一腔21内的水从第一间隙412流出后经第二间隙422流入第二腔1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42上设有贯通孔 421,所述贯通孔421连通所述第二腔12与所述第二槽体51。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2呈圆形且绕发热管2轴向方向设置,第二槽体51 对应支撑板42环绕加热腔11轴向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腔21内的水从第一腔21流入第一间隙412和第二间隙422时,水的流道变窄,使水的压力变强,水流冲击支撑板42,为了避免水流冲刷支撑板42使支撑板42向盖板5的方向移动,使导正芯4脱离发热管2,所以支撑板42上设有贯通孔421,且贯通孔421有多个,用于连通加热腔11和第二槽体51,为支撑板42卸去部分水流的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贯通孔42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贯通孔421均匀环绕所述插接部41,其中,至少一所述贯通孔421 与所述第一间隙412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贯通孔421与第一间隙412对应设置,以避免上述水流的压力突然增大使导正芯4脱离发热管2,当水流压力突然增大,经第一间隙412流出的水流通过与其对应设置的贯通孔421直接流入支撑板42的另一侧,从而在另一侧为支撑板42提供向发热管2方向上的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槽体13绕所述加热腔11周向设置,所述固定结构3环设于所述第一腔21外壁。
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3只要能将发热管2稳定地固定在加热腔11内均可。可以理解的是,固定结构3为固定法兰,固定法兰环绕发热管2设置,第一槽体13对应固定法兰绕所述加热腔11周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主体1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21的进水通道14和连通所述加热腔11的出水通道15,本实施例中,发热管2靠近固定结构3的非发热部分固定在加热腔11内壁,使进水通道14与第一腔21直接连通。
本实施例中,水从进水通道14流进加热器100,依次经过第一腔21、第一间隙412、第二间隙422和第二腔12,最后经出水通道15流出加热器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100还包括密封组件6,所述密封组件6包括密封套圈61,密封圈62和密封垫63,所述密封套圈61设于所述进水通道14于所述第一腔21的连通处,所述密封圈62设于所述固定结构 3与所述第一槽体13之间,所述密封垫63设于所述第二槽体51内,且位于所述导正芯4与所述盖体5之间。
本实施例中,密封套圈61套设在发热管2靠近固定结构3的非发热部分上,用于实现进水通道14与第一腔21的密封连通,使进水通道14的水只能通过第一腔21再经过第一间隙412和第二间隙422才能流入加热腔11,并经出水通道15流出。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62设在固定结构3与第一槽体13之间,防止第二腔12内的水流过固定结构3难以流回第二腔12造成热水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密封垫63设在第二槽体51内,并位于支撑板42远离发热管2的一侧,上述水流通过贯通孔421流入第二槽体51后,受到密封垫63 的阻挡后流动方向相反,从而在另一侧为支撑板42提供向发热管2方向上的力,以防止导正芯4脱离发热管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正芯4采用绝热材料。
本实施例中,由于导正芯4与发热管2的发热体直接接触所以导正芯4 一个采用绝热材料,防止导正芯4将发热管2的温度传递到与导正芯4接触的加热腔11内壁上,造成加热器100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设有加热腔;
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发热管内设有第一腔;及
导正芯,所述导正芯位于所述发热管远离所述固定结构的一端,所述导正芯靠近所述发热管的一面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伸入所述第一腔;
其中,所述发热管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导正芯固定于所述加热腔内,使所述第一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加热腔的轴向方向平行或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周缘凸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的内壁抵接,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使所述第一腔内的水能够流出所述第一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四个,四个所述凸起间隔且环绕所述插接部的周缘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夹角呈9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盖体,所述主体的一端具有连通所述加热腔的开口,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一端,以盖合所述开口;
所述加热腔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槽体;
所述固定结构限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内,所述导正芯设于所述第二槽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芯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槽体内,所述支撑板面向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设有所述插接部,所述第二槽体限位所述支撑板,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发热管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通过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加热腔之间的第二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二槽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贯通孔均匀环绕所述插接部,其中,至少一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绕所述加热腔周向设置,所述固定结构环设于所述第一腔外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的进水通道和连通所述加热腔的出水通道;
所述加热器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套圈,密封圈和密封垫,所述密封套圈设于所述进水通道于所述第一腔的连通处,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槽体之间,所述密封垫设于所述第二槽体内,且位于所述导正芯与所述盖体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芯采用绝热材料。
CN202222656259.4U 2022-10-08 2022-10-08 加热器 Active CN218735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6259.4U CN218735034U (zh) 2022-10-08 2022-10-08 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6259.4U CN218735034U (zh) 2022-10-08 2022-10-08 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5034U true CN218735034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40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6259.4U Active CN218735034U (zh) 2022-10-08 2022-10-08 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5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3146B (zh) 动态流动加热器
US20110069943A1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Fluids
KR20000068294A (ko) 습도 제어 유닛 및 이 습도 제어 유닛을 제작하는 방법.
CN106091385B (zh) 储水罐和燃气热水器
CN218735034U (zh) 加热器
EP1116928B1 (en) Composite polymer manifold for water heating unit
CN216453385U (zh) 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KR20120057007A (ko) 소형 온수보일러의 온수 가열장치
CN210471912U (zh)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10471913U (zh)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KR101683011B1 (ko) 플렉시블 필름히터를 적용한 온수모듈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온수매트
US20050263190A1 (en) Double heat trap in unitary body
CN212320516U (zh) 进出水接头的连通结构及换热器
WO2023283961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0485668U (zh) 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设备
US20240057665A1 (en)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and vaporizer thereof and liquid storage body
CN111365838A (zh) 液体快速加热装置
CN109348547B (zh) 一种ptc加热组件
CN218066073U (zh) 一种改进型的气化加热器
KR102455968B1 (ko) 관체형의 열교환기
KR102410509B1 (ko) 냉각수 히터
CN111649487A (zh) 热交换结构及燃气热水器
CN218063629U (zh) 一种即热式出水龙头
KR101212861B1 (ko) 열매체를 이용한 진공히터 및 난방기
CN218583416U (zh) 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