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29402U - 一种网管封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管封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29402U
CN218429402U CN202222052751.0U CN202222052751U CN218429402U CN 218429402 U CN218429402 U CN 218429402U CN 202222052751 U CN202222052751 U CN 202222052751U CN 218429402 U CN218429402 U CN 218429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pipe
seat
lifting
sea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527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an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an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an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527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29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29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29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管封口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网管封口系统,包括第一方向传送装置、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互不平行的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的传送行程与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的传送行程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的进料端处设有储管装置,所述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的往复传送端均设有送管装置,所述送管装置的送出端还设有封口装置;所述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控制箱,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送管装置、封口装置均与控制箱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优化生产流程,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网管封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管封口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网管封口系统。
背景技术
现行业中管材储存量大,存放时间较长的管材端面经常发生钢丝生锈或原封口方式变形的问题,因此需要对管材端面进行封口处理。在现有的封口方式中,通过吊机配合将管材吊进机架部件的滚筒线上,人工将管材的两端进行固定加热,再等待冷却,这种封口方式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钢丝网管封口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夹持构件、粒子挤出构件和芯模构件,钢丝网管的端部通过夹持构件夹持固定,粒子挤出构件加热塑料粒子,将融化的塑料粒子通过芯模构件对钢丝网管的端部进行封口,夹持构件包括外模、滑板和外模驱动装置,粒子挤出构件包括挤出机,芯模构件抵靠在钢丝网管的端部,挤出机与芯模构件相连通。本申请结构合理,能够实现自动封口。
但上述方案对待处理的管材进行存储放置,仍存在管材拿取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网管封口系统,能够优化生产流程,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网管封口系统,包括第一方向传送装置、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互不平行的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的传送行程与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的传送行程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的进料端处设有储管装置,所述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的往复传送端均设有送管装置,所述送管装置的送出端还设有封口装置;所述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控制箱,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送管装置、封口装置均与控制箱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管装置包括储管架、装设于所述储管架上的第一滚筒组件、第二滚筒组件,所述第一滚筒组件的滚动方向、第二滚筒组件的滚动方向与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的往复传送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组件与第二滚筒组件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所述储管装置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储管架上的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的一端,且所述阻挡件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滚筒组件所在的高度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座、装设于所述传送座上的第一方向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机构上连接有顶料机构;其中: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料件、顶料升降组件,所述顶料件通过顶料升降组件与第一方向移动机构的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机构的固定端与传送座连接;所述传送座上设有用于所述顶料件顶出传送面并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缝隙结构;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机构、顶料升降组件均与控制箱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还包括上管座,所述上管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传送座的传送面上,且所述上管座位于靠近所述储管装置的一端;所述传送座上远离所述储管装置一端的传送面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包括滚轮、滚轮架,所述滚轮通过滚轮架装设于所述传送座上,所述滚轮凸出所述传送座的传送面,所述滚轮用于沿第一方向滚动支撑管材。
优选地,所述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出料端的运送架,所述运送架用于对完成端面封口的管材进行堆料运送。
优选地,所述送管装置包括驱动轮机构、位于所述驱动轮机构上方的从动轮机构、与所述驱动轮机构连接的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从动轮机构连接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驱动轮机构与从动轮机构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处还设有第一位置感应机构,所述驱动轮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第一位置感应机构均与控制箱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封口装置包括与控制箱通信连接的夹持机构、外模机构、内模加热机构、水平移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靠近所述送管装置;所述外模机构的外模部与内模加热机构的内模部套接,且所述外模机构、内模加热机构均装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上;所述夹持机构的夹持端与内模加热机构同轴设置;通过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外模机构、内模加热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夹持机构;所述外模机构上设有与控制箱通信连接的第二位置感应机构,用于感应管材是否到位;所述封口装置还包括与控制箱通信连接的冷却出气机构,所述冷却出气机构与水平移动机构的移动端连接,且所述冷却出气机构的出气部朝向所述内模加热机构。
优选地,所述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与插接于所述内模加热机构内;所述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位于所述送管装置与夹持机构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网管封口系统,储管装置用于集中存储放置等待进行端口面处理的管材,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用于将待进行处理的管材运送至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中进行第二方向的往复传送,使得管材的两端均能够通过送管装置被送入封口装置处进行端面密封。本实用新型能够优化生产流程,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网管封口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送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网管封口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向传送装置、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以及运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封口装置、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外模机构、水平移动机构、第二防撞导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12中J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内模加热机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1-传送座,111-缝隙结构,12-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1-第一导轨滑块结构,122-第一气缸,13-顶料机构,131-顶料件,1311-顶料片,1312-连接杆,132-顶料升降组件,1321-第二气缸,1322-第一导柱导套结构,1323-安装板,1324-连接块,14-上管座,15-支撑脚,2-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1-滚轮,22-滚轮架,3-储管装置,31-第一滚筒组件,311-第一滚筒,312-滚筒架,313-过桥块,32-第二滚筒组件,33-储管架,331-储管架体,332-门板,34-阻挡件,341-挡杆,342-手柄球,343-安装块,344-旋紧件,4-送管装置,41-驱动轮机构,411-驱动轮,412-第一驱动件,413-第一安装座,42-从动轮机构,421-从动轮,422-第二安装座,43-第一升降机构,431-第一丝杆螺母,432-第二驱动件,433-第二导柱导套结构,434-第三安装座,44-第二升降机构,441-第二丝杆螺母,442-第三驱动件,443-第三导柱导套结构,444-第三气缸,445-第四安装座,45-第一位置感应机构,46-第一机柜,5-封口装置,51-夹持机构,511-上夹座,512-下夹座,513-第三升降机构,514-第四升降机构,52-外模机构,521-外模,522-外模固定板,523-上铡板,524-下铡板,525-第五升降机构,526-第六升降机构,53-内模加热机构,531-内模,532-卡接块,533-加热组件,54-水平移动机构,541-电动缸,542-第二导轨滑块结构,543-安装架,55-冷却出气机构,551-第一出气管,552-第四气缸,553-第五安装座,554-第二出气管,555-第六安装座,56-第二机柜,6-控制箱,7-运送架,71-支撑部,72-阻挡部,8-除尘装置,9-防撞装置,91-第一防撞导轮机构,92-第二防撞导轮机构,921-防撞导轮,922-调节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网管封口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与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的传送方向互不平行的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的传送行程与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的传送行程部分重叠;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的进料端处设有储管装置3,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的往复传送端均设有送管装置4,送管装置4的送出端还设有封口装置5;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控制箱6,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送管装置4、封口装置5均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的传送方向与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的往复传送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储管装置3用于集中存储放置等待进行端口面处理的管材,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用于将待进行处理的管材运送至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中进行第二方向的往复传送,使得管材的两端均能够通过送管装置4被送入封口装置5处进行端面密封。本实用新型能够优化生产流程,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网管封口系统能够用于PE钢丝网管的端口面密封。
如图2和图3所示,储管装置3包括储管架33、装设于储管架33上的第一滚筒组件31、第二滚筒组件32;第一滚筒组件31的滚动方向、第二滚筒组件32的滚动方向均与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的往复传送方向相同。其中,第一滚筒组件31与第二滚筒组件32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第一滚筒组件31、第二滚筒组件32的设置能够用于沿第二方向调整放置于储管装置3上的管材位置,使得管材能够顺利进入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
具体地,第一滚筒组件31包括沿其轴向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第一滚筒311,第一滚筒311通过滚筒架312与储管架33的顶部连接,相邻的第一滚筒311之间还设有过桥块313,过桥块313与滚筒架312连接,过桥块313呈弧形结构,过桥块313的设置使得第一滚筒组件31的滚动面为平整结构,提高储管装置3的放置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二滚筒组件32的结构与第一滚筒组件31的结构相同,第一滚筒组件31、第二滚筒组件32分别安装于储管架33的顶部两端。如图2所示,储管架33包括储管架体331、搭载于储管架体331上的多个门板332,储管架体331与门板332构成矩形状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储管装置3还包括装设于储管架33上的阻挡件34,阻挡件34位于远离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的一端,且阻挡件34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一滚筒组件31所在的高度位置;阻挡件34的设置能够避免管材从储管装置3上掉落。如图3所示,阻挡件34包括竖直设置的挡杆341、连接于挡杆341顶部的手柄球342,可拆卸卡接于挡杆341底部的安装块343,安装块343与储管架体331固连。本实施例中挡杆341与安装块343之间通过旋紧件344实现可拆卸卡接。具体地,旋紧件344为具有把手的螺栓结构,螺栓结构插入安装块343后与挡杆341抵接,实现卡紧。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阻挡件34。
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包括传送座11、装设于传送座11上的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上连接有顶料机构13。其中:顶料机构13包括顶料件131、顶料升降组件132,顶料件131通过顶料升降组件132与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的移动端连接,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的固定端与传送座11内部连接;传送座11上设有用于顶料件131顶出传送面并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缝隙结构111;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顶料升降组件132均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包括第一导轨滑块结构121、第一气缸122;第一导轨滑块结构121的滑块与顶料件131、第一气缸122的活塞杆连接;第一导轨滑块结构121的导轨、第一气缸122的气缸座均固连于传送座11内部。如图6所示,顶料件131包括顶料片1311、连接杆1312,顶料片1311通过连接杆1312与顶料升降组件132的升降端连接。本实施例中顶料片1311的顶端呈V形状,用于承接管材;为了提高顶料件131顶料稳定性,连接杆131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顶料片1311。还有,顶料升降组件132包括第二气缸1321、第一导柱导套结构1322、安装板1323,第二气缸1321的气缸座与安装板1323的底部连接,第二气缸1321的活塞杆穿过安装板1323后与连接杆1312连接;第一导柱导套结构1322的导套也与安装板1323的底部连接,第一导柱导套结构1322的导柱穿过导套、安装板1323后与连接杆1312连接。安装板1323上还连接有连接块1324,第一气缸122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块1324与顶料升降组件132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122、第二气缸1321均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控制箱6控制第二气缸1321伸出时,能够带动顶料片1311伸出缝隙结构111并将管材顶起;控制箱6控制第一气缸122伸缩时,能够带动顶料机构13以及管材沿第一导轨滑块结构121进行滑动,实现管材在第一方向上的传送。
如图4所示,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还包括上管座14,上管座14可拆卸连接于传送座11的传送面上,且上管座14位于靠近储管装置3的一端,上管座14用于传送座11和储管装置3之间的衔接,使得管材能够顺畅地从储管装置3过渡至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上管座14的顶部具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提高管材的传送便利性。还有,传送座11上远离储管装置3一端的传送面向下倾斜设置,也能够便于完成端面加工的管材进行落料。本实施例中传送座11底部还安装有多个支撑脚15,能够提高传送座11的稳定性。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包括滚轮21、滚轮架22,滚轮21通过滚轮架22装设于传送座11上,滚轮21凸出传送座11的传送面,滚轮21用于沿第一方向滚动支撑管材,滚轮21的滚动方向与第一滚筒组件31、第二滚筒组件32的滚动方向相同。本实施例中滚轮21沿第二方向设置有两个,用于共同支撑管材,两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滚轮21构成一个转移工位,传送座11上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有至少三个转移工位,第一个转移工位用于接收放置待进行端面处理的管材;第二个转移工位的其中一端衔接有送管装置4、封口装置,用于对管材的第一端端面进行运送以及封口;第三个转移工位的其中一端也衔接有送管装置4、封口装置,用于对管材的第二端端面进行运送以及封口,管材在三个转移工位之间的传送则通过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顶料机构13来实现。如图1所示,两个送管装置4分别位于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的两个往复传送端,使得当当前管材在第二个转移工位处完成第一端面加工后被运送至第三个转移工位进行第二端面加工时,下一管材能够被及时送至空出的第二个转移工位处进行第一端面的加工。
如图7所示,送管装置4包括驱动轮机构41、位于驱动轮机构41上方的从动轮机构42、与驱动轮机构41连接的第一升降机构43、与从动轮机构42连接的第二升降机构44;第一升降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能够带动驱动轮机构41与从动轮机构42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驱动轮机构41与从动轮机构42能够夹持管材,并通过驱动轮机构41进行驱动送管;第一升降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处还设有第一位置感应机构45,第一位置感应机构45能够用于感应第一升降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的当前升降位置;驱动轮机构41、第一升降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第一位置感应机构45均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送管装置4还包括第一机柜46,第一升降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的固定端均与第一机柜46连接。
具体地,驱动轮机构41包括驱动轮411、第一驱动件412、第一安装座413,驱动轮411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一驱动件412连接,驱动轮411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座413上,第一驱动件412也安装于第一安装座413上,第一驱动件412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12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减速机,传动组件可以为链轮链条结构,链轮链条结构与减速机连接;控制箱6控制第一驱动件412进行驱动,通过第一驱动件412的驱动能够带动驱动轮411进行转动。本实施例中从动轮机构42包括从动轮421、第二安装座422,从动轮421转动安装于第二安装座422的底部位置。
如图7所示,第一升降机构43包括第一丝杆螺母431、第二驱动件432、第二导柱导套结构433、第三安装座434;第三安装座434安装于第一机柜46内,第二驱动件432安装于第三安装座434上,第二驱动件432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一丝杆螺母431连接,第一丝杆螺母431穿过第三安装座434后与第一安装座413连接,第二导柱导套结构433也穿过第三安装座434后与第一安装座413连接。第二驱动件432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当控制箱6控制第二驱动件432进行驱动时,通过传动组件将动力传送至第一丝杆螺母431,进而能够带动驱动轮机构41沿第二导柱导套结构433进行升降。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机构44与第一升降机构43的结构类似,第二升降机构44包括第二丝杆螺母441、第三驱动件442、第三导柱导套结构443、445-第四安装座,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升降机构44还包括第三气缸444,第二丝杆螺母441通过第三气缸444与第二安装座422连接。第三驱动件442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当控制箱6控制第三驱动件442进行驱动时,通过传动组件将动力传送至第二丝杆螺母441,进而能够带动驱动轮机构41沿第二导柱导套结构433进行升降;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第三气缸444的伸缩进一步增大升降行程。
如图7所示,第一位置感应机构45可以为靠近第二导柱导套结构433、第三导柱导套结构443设置的接近开关,通过导柱的活动位移进行位置感应,进而得到驱动轮411、从动轮421的当前升降位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出料端的运送架7,运送架7用于对完成端面封口的管材进行堆料运送。本实施例中运送架7与传送座1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如图9所示,运送架7包括支撑部71和与支撑部71连接的阻挡部72,能够用于接收从传送座11上滚落的完成端面加工的管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封口装置5包括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的夹持机构51、外模机构52、内模加热机构53、水平移动机构54,夹持机构51靠近送管装置4;外模机构52的外模部与内模加热机构53的内模部套接,且外模机构52、内模加热机构53均装设于水平移动机构54上;夹持机构51的夹持端与内模加热机构53同轴设置;通过水平移动机构54能够带动外模机构52、内模加热机构53靠近或远离夹持机构51;外模机构52上设有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的第二位置感应机构527,用于感应管材是否到位;封口装置5还包括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的冷却出气机构55,冷却出气机构55与水平移动机构54的移动端连接,且冷却出气机构55的出气部朝向内模加热机构53。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夹持机构51包括上夹座511、下夹座512、与上夹座511连接的第三升降机构513、与下夹座512连接的第四升降机构514,通过第三升降机构513、第四升降机构514的升降作用能够带动上夹座511与下夹座512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管材的夹持。当上夹座511与下夹座512相接触时,上夹座511与下夹座512之间具有呈圆形状的夹持腔。
具体地,水平移动机构54包括电动缸541、第二导轨滑块结构542、安装架543,电动缸541的推杆与第二导轨滑块结构542的滑块连接,安装架543也安装于第二导轨滑块结构542的滑块上;外模机构52与第二导轨滑块结构542的滑块连接,内模加热机构53安装于安装架543上。
具体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外模机构52包括外模521、与外模521连接的外模固定板522,还包括从外模固定板522顶部滑动插接至外模521处的上铡板523、从外模固定板522底部滑动插接至外模521处的下铡板524。外模机构52包括还包括第五升降机构525、第六升降机构526,第五升降机构525的固定端与外模固定板522的顶部连接,第五升降机构525的升降端与上铡板523连接;第六升降机构526的固定端与外模固定板522的底部连接,第六升降机构526的升降端与下铡板524连接;通过第五升降机构525、第六升降机构526能够分别带动上铡板523、下铡板524活动插入外模521内。外模固定板522还与第二导轨滑块结构542的滑块连接。
具体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内模加热机构53包括内模531、卡接块532、加热组件533,内模531通过卡接块532与加热组件533连接,加热组件533卡接于安装架543上;内模531插设于外模521内。当管材被夹持机构51稳定夹持后,电动缸541推出,使安装架543及其上的外模机构52、内模加热机构53向管材靠近,当管材插入外模521与内模531之间后控制电动缸541继续进行推动,直至管材端面与加热组件533接触并进行端面热熔;热熔完成后,电动缸541回退,使管材的熔胶端口移动至内模531与外模521之间,此时周边胶量因内模531、外模521与管材无间隙移动使胶量压至管端;同时第五升降机构525、第六升降机构526控制上铡板523、下铡板524插入外模521内,使上铡板523、下铡板524与内模531、外模521加热时通过的间隙环封闭;此时电动缸541再次推出,使热熔后的胶贴紧上铡板523、下铡板524平面、胶贴合在管材端面,封口完成。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却出气机构55包括与第二导轨滑块结构542的滑块连接的第一出气组件、与第二导轨滑块结构542的导轨端部连接的第二出气组件;第一出气组件、第二出气组件的出气端均朝向内模加热机构53。具体地,第一出气组件包括第一出气管551、第四气缸552、第五安装座553,第一出气管551通过第四气缸552与第五安装座553连接,第五安装座553与第二导轨滑块结构542的滑块连接。第一出气管551与气源连接,通过第四气缸552的伸缩能够扩大第一出气管551的喷气范围。第二出气组件包括第二出气管554、第六安装座555,第二出气管554通过第六安装座555与第二导轨滑块结构542的导轨端部连接,第六安装座555上设有用于管材通过缺口结构;第二出气管554与气源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出气管554为万向出气管,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弯折万向出气管,调整出气范围。当管材完成封口并退出外模521后,通过第一出气管551、第二出气管554对外模机构52以及内模加热机构53进行持续喷气,能够起到对外模机构52以及内模加热机构53的冷却作用。
如图10所示,封口装置5还包括第二机柜56,夹持机构51、水平移动机构54,均安装于第二机柜56内。
还有,如图13和图14所示,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除尘装置8,除尘装置8与插接于内模加热机构53内。本实施例中除尘装置8为出气轴,出气轴与气源连接,且出气轴从加热组件533处插入,经过卡接块532后与内模531插接。当管材被夹持机构51稳定夹持后,便向出气轴通入气体,使气体朝向管材喷出,能够将管材内部以及外部的灰尘吹离管材表面,起到除尘的作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任一实施例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防撞装置9,防撞装置9位于送管装置4与夹持机构51之间。防撞装置9包括位于夹持机构51与送管装置4之间的第一防撞导轮机构91,还包括位于夹持机构51与水平移动机构54之间的第二防撞导轮机构92。第一防撞导轮机构91、第二防撞导轮机构92的设置,能够避免管材磕碰夹持机构51、外模机构52或内模加热机构53。
如图12所示,第二防撞导轮机构92包括防撞导轮921、调节架922,防撞导轮921通过调节架922与第六安装座555连接,且防撞导轮921对应位于第六安装座555的缺口结构处。第一防撞导轮机构91与第二防撞导轮机构9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管封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的传送方向互不平行的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的传送行程与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的传送行程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的进料端处设有储管装置(3),所述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的往复传送端均设有送管装置(4),所述送管装置(4)的送出端还设有封口装置(5);所述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控制箱(6),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送管装置(4)、封口装置(5)均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管封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管装置(3)包括储管架(33)、装设于所述储管架(33)上的第一滚筒组件(31)、第二滚筒组件(32),所述第一滚筒组件(31)的滚动方向、第二滚筒组件(32)的滚动方向与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的往复传送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管封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组件(31)与第二滚筒组件(32)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所述储管装置(3)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储管架(33)上的阻挡件(34),所述阻挡件(34)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的一端,且所述阻挡件(34)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滚筒组件(31)所在的高度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管封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包括传送座(11)、装设于所述传送座(11)上的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上连接有顶料机构(13);其中:
所述顶料机构(13)包括顶料件(131)、顶料升降组件(132),所述顶料件(131)通过顶料升降组件(132)与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的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的固定端与传送座(11)连接;所述传送座(11)上设有用于所述顶料件(131)顶出传送面并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缝隙结构(111);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机构(12)、顶料升降组件(132)均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管封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还包括上管座(14),所述上管座(1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传送座(11)的传送面上,且所述上管座(14)位于靠近所述储管装置(3)的一端;所述传送座(11)上远离所述储管装置(3)一端的传送面向下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管封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往复传送装置(2)包括滚轮(21)、滚轮架(22),所述滚轮(21)通过滚轮架(22)装设于所述传送座(11)上,所述滚轮(21)凸出所述传送座(11)的传送面,所述滚轮(21)用于沿第一方向滚动支撑管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网管封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装置(1)出料端的运送架(7),所述运送架(7)用于对完成端面封口的管材进行堆料运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网管封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管装置(4)包括驱动轮机构(41)、位于所述驱动轮机构(41)上方的从动轮机构(42)、与所述驱动轮机构(41)连接的第一升降机构(43)、与所述从动轮机构(42)连接的第二升降机构(44);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能够带动所述驱动轮机构(41)与从动轮机构(42)相互靠近或远离;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处还设有第一位置感应机构(45),所述驱动轮机构(41)、第一升降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第一位置感应机构(45)均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网管封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装置(5)包括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的夹持机构(51)、外模机构(52)、内模加热机构(53)、水平移动机构(54),所述夹持机构(51)靠近所述送管装置(4);所述外模机构(52)的外模部与内模加热机构(53)的内模部套接,且所述外模机构(52)、内模加热机构(53)均装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54)上;所述夹持机构(51)的夹持端与内模加热机构(53)同轴设置;通过所述水平移动机构(54)能够带动所述外模机构(52)、内模加热机构(53)靠近或远离所述夹持机构(51);所述外模机构(52)上设有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的第二位置感应机构(527),用于感应管材是否到位;
所述封口装置(5)还包括与控制箱(6)通信连接的冷却出气机构(55),所述冷却出气机构(55)与水平移动机构(54)的移动端连接,且所述冷却出气机构(55)的出气部朝向所述内模加热机构(5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管封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除尘装置(8),所述除尘装置(8)插接于所述内模加热机构(53)内;所述网管封口系统还包括防撞装置(9),所述防撞装置(9)位于所述送管装置(4)与夹持机构(51)之间。
CN202222052751.0U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网管封口系统 Active CN218429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2751.0U CN218429402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网管封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2751.0U CN218429402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网管封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29402U true CN218429402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9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52751.0U Active CN218429402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网管封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29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8343B (zh) 管料装配平台生产线
CN108058467B (zh) 包边机及具有该包边机的自动包边系统
CN110817285A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直径管材的管材上下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5819232A (zh) 一种自动堆叠装置及其堆叠方法
CN218429402U (zh) 一种网管封口系统
CN214298021U (zh) 设有管桩模具翻转机构的管桩生产线
CN206455683U (zh) 一种吸塑机自动上下料机械手
JPH06142996A (ja) タンデムプレスラインの金型交換・成形方法および設備
CN209552403U (zh) 一种发泡塑料板材收集装置
CN208135449U (zh) 上料对中预加热一体装置
CN215158654U (zh) 暖气片的片头自动排序定向出料装置
CN110937172A (zh) 一种全自动包装机
CN110492179A (zh) 一体化模叠输送系统
CN205634205U (zh) 一种自动堆叠装置
CN214934255U (zh) 一种木材产品用输送装置
CN109573572A (zh) 一种自动上料机
CN113319176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箱包加工系统
CN110181205B (zh) 一种钢筋骨架片焊接生产线
CN212445551U (zh) 一种大孔径管材翻料接料装置
CN213198758U (zh) 一种吸塑机双层片材同步上料装置
CN211468947U (zh) 一种全自动包装机
CN210192758U (zh) 料箱周转装置及物料输送系统
CN112009752A (zh) 一种切割打包一体设备
CN221543321U (zh) 玻镁板模具码垛装置
CN213356360U (zh) 一种吹膜机马甲袋生产用自动卸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000 No. 11, east side of dengdong Road, Longjiang community, Longjiang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Ka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No. 11, east side of dengdong Road, Longjiang community, Longjiang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Ban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