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4114U -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4114U
CN218374114U CN202222431870.7U CN202222431870U CN218374114U CN 218374114 U CN218374114 U CN 218374114U CN 202222431870 U CN202222431870 U CN 202222431870U CN 218374114 U CN218374114 U CN 218374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t
pipe
conveying pipeline
spiral conveying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318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亚军
吕夏娥
汤升华
胡淑敏
魏成涛
喻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 American AITI Pump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 American AITI Pump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 American AITI Pump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 American AITI Pump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318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4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4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41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涉及到淤泥清理设备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共同连接有螺旋输料管,所述螺旋输料管的底部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设置有进给加压分离组件,所述螺旋输料管的顶部连接有吸取组件,所述底板的左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螺旋输料管对淤泥和水进行进给加压,使得淤泥和水进行分离,水通过过滤网进入到收集盒内,淤泥进入到淤泥收集箱中进行收集,能够将淤泥和水进通过行进给加压的方式进行快速分离,从而提高了对河道和淤泥的清理效率,且便于对淤泥进行集中收集。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淤泥清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
背景技术
河道积淤的成因在于:一、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中,带入大量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一段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形成淤泥;二、城市引水和灌溉用水量不断增加,河道补水不足,水动力减弱,造成大量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沉积下来,从而使河道不断淤积;三、大量的强降雨,将地表土壤颗粒挟带到河流中,从而形成粘附力较强的淤泥;此外,自然降尘及潮汐的影响形成的淤泥量也是不可低估的。
而在对河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时,大多通过将淤泥吸入到过滤箱内,通过使用过滤箱内的过滤网将淤泥和水进行过滤,淤泥与水无法快速分离,还需等待其慢慢过滤,影响淤泥处理效率,且处于过滤网上的淤泥还需人工对其进行清理,过于不便。
因此,发明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对河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时,大多通过将淤泥吸入到过滤箱内,通过使用过滤箱内的过滤网将淤泥和水进行过滤,淤泥与水无法快速分离,还需等待其慢慢过滤,影响淤泥处理效率,且处于过滤网上的淤泥还需人工对其进行清理,过于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共同连接有螺旋输料管,所述螺旋输料管的底部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设置有进给加压分离组件,所述螺旋输料管的顶部连接有吸取组件,所述底板的左侧设置有调节组件。
优选的,所述进给加压分离组件包括与螺旋输料管底部开口连接的过滤网,所述螺旋输料管的底部连接有与过滤网相对应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底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L型排水管,所述螺旋输料管的右侧连接有淤泥排放管,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淤泥收集箱,所述淤泥排放管的另一端与淤泥收集箱的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取组件包括与螺旋输料管顶部连接的泵机,所述泵机的左侧连接有第一吸取管,所述第一吸取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吸取管,所述第二吸取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广口罩,所述泵机的顶部连接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进入管,所述进入管的底部与螺旋输料管的顶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入管的右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壁设置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底板左侧连接的U型架,所述U型架两个水平部之间共同转动设置有丝杆,所述U型架的顶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顶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左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吸取管的右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U型架两个水平部之间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壁滑动设置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左侧与移动块的右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在螺旋输料管的底部设置有进给加压分离组件,淤泥和水通过进入管进入到螺旋输料管内,螺旋输料管对淤泥和水进行进给加压,使得淤泥和水进行分离,水通过过滤网进入到收集盒内,并通过收集盒底部的L型排水管重新排出,淤泥继续向前进行输送,使得淤泥进入到淤泥排放管内,再通过淤泥排放管进入到淤泥收集箱中进行收集,能够将淤泥和水进通过行进给加压的方式进行快速分离,从而提高了对河道和淤泥的清理效率,且便于对淤泥进行集中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旋输料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杆;3、螺旋输料管;4、进给加压分离组件;41、过滤网;42、收集盒;43、L型排水管;44、淤泥排放管;45、淤泥收集箱;5、吸取组件;51、泵机;52、第一吸取管;53、第二吸取管;54、广口罩;55、导出管;56、进入管;6、调节组件;61、U型架;62、丝杆;63、电机;64、移动块;65、连接杆;7、进水管;8、电磁阀;9、导向杆;10、导向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杆2,两个支撑杆2的顶部共同连接有螺旋输料管3,螺旋输料管3的底部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设置有进给加压分离组件4,螺旋输料管3的顶部连接有吸取组件5,底板1的左侧设置有调节组件6。
同时,进给加压分离组件4包括与螺旋输料管3底部开口连接的过滤网41,螺旋输料管3的底部连接有与过滤网41相对应的收集盒42,收集盒42的底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L型排水管43,螺旋输料管3的右侧连接有淤泥排放管44,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淤泥收集箱45,淤泥排放管44的另一端与淤泥收集箱45的侧壁连接,淤泥和水通过进入管56进入到螺旋输料管3内,螺旋输料管3对淤泥和水进行进给加压,使得淤泥和水进行分离,水通过过滤网41进入到收集盒42内,并通过收集盒42底部的L型排水管43重新排出,淤泥继续向前进行输送,使得淤泥进入到淤泥排放管44内,再通过淤泥排放管44进入到淤泥收集箱45中进行收集,能够将淤泥和水进通过行进给加压的方式进行快速分离,从而提高了对河道和淤泥的清理效率,且便于对淤泥进行集中收集。
另外,吸取组件5包括与螺旋输料管3顶部连接的泵机51,泵机51的左侧连接有第一吸取管52,第一吸取管5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吸取管53,第二吸取管53的另一端连接有广口罩54,泵机51的顶部连接有导出管55,导出管55的另一端连接有进入管56,进入管56的底部与螺旋输料管3的顶部连接,通过使用泵机51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吸取,淤泥通过广口罩54进入到第二吸取管53内,再通过第二吸取管53进入到第一吸取管52内,并通过第一吸取管52进入到导出管55内,再通过导出管55进入到进入管56内,最后进入到螺旋输料管3内。
接着,进入管56的右侧连接有进水管7,进水管7的外壁设置有电磁阀8,能够方便将干净的水导入到进入管56内,方便对螺旋输料管3内壁进行清理。
更为具体的,调节组件6包括与底板1左侧连接的U型架61,U型架61两个水平部之间共同转动设置有丝杆62,U型架61的顶部连接有电机63,电机63的输出端与丝杆62的顶部连接,丝杆6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64,移动块64的左侧连接有连接杆65,连接杆65的另一端与第二吸取管53的右侧连接,通过使用电机63带动丝杆62转动,丝杆62通过螺纹移动的原理的拉动移动块64,移动块64拉动连接杆65,连接杆65拉动第二吸取管53,第二吸取管53在第一吸取管52上滑动,从而对淤泥的吸取高度进行调节。
还需说明的是,U型架61两个水平部之间连接有导向杆9,导向杆9的外壁滑动设置有导向筒10,导向筒10的左侧与移动块64的右侧连接,移动块64拉动导向筒10,使得导向筒10在导向杆9上滑动,能够方便对移动块64进行限位导向。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通过使用泵机51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吸取,淤泥通过广口罩54进入到第二吸取管53内,再通过第二吸取管53进入到第一吸取管52内,并通过第一吸取管52进入到导出管55内,再通过导出管55进入到进入管56内,最后进入到螺旋输料管3内,通过使用电机63带动丝杆62转动,丝杆62通过螺纹移动的原理的拉动移动块64,移动块64拉动连接杆65,连接杆65拉动第二吸取管53,第二吸取管53在第一吸取管52上滑动,从而对淤泥的吸取高度进行调节,淤泥和水通过进入管56进入到螺旋输料管3内,螺旋输料管3对淤泥和水进行进给加压,使得淤泥和水进行分离,水通过过滤网41进入到收集盒42内,并通过收集盒42底部的L型排水管43重新排出,淤泥继续向前进行输送,使得淤泥进入到淤泥排放管44内,再通过淤泥排放管44进入到淤泥收集箱45中进行收集,能够将淤泥和水进通过行进给加压的方式进行快速分离,从而提高了对河道和淤泥的清理效率,且便于对淤泥进行集中收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共同连接有螺旋输料管,所述螺旋输料管的底部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设置有进给加压分离组件,所述螺旋输料管的顶部连接有吸取组件,所述底板的左侧设置有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加压分离组件包括与螺旋输料管底部开口连接的过滤网,所述螺旋输料管的底部连接有与过滤网相对应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底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L型排水管,所述螺旋输料管的右侧连接有淤泥排放管,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淤泥收集箱,所述淤泥排放管的另一端与淤泥收集箱的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组件包括与螺旋输料管顶部连接的泵机,所述泵机的左侧连接有第一吸取管,所述第一吸取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吸取管,所述第二吸取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广口罩,所述泵机的顶部连接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进入管,所述进入管的底部与螺旋输料管的顶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管的右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壁设置有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底板左侧连接的U型架,所述U型架两个水平部之间共同转动设置有丝杆,所述U型架的顶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顶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左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吸取管的右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架两个水平部之间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壁滑动设置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左侧与移动块的右侧连接。
CN202222431870.7U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8374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1870.7U CN218374114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1870.7U CN218374114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4114U true CN218374114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73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3187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8374114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4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63772U (zh) 一种水污染处理用防堵塞过滤装置
CN217498926U (zh) 一种小流域生态水质修复系统
CN113529907A (zh)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雨水回收装置
CN217220544U (zh) 一种污泥快速沉降脱水设备
CN218374114U (zh)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的设备
CN214360636U (zh) 一种用于垃圾压缩处理的污水排放收集装置
CN21579909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浓缩污泥压缩脱水装置
CN112456681A (zh) 一种解决污水排放堵塞的环保污水处理装置
CN117247207B (zh) 一种小型水域的污泥处理装置
CN211170102U (zh) 一种环保污水处理设备
CN111549896A (zh) 一种雨水泵站截油截污装置
CN218713630U (zh) 一种液体厨余垃圾用过滤净化装置
CN215208795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8591605U (zh) 一种螺旋式压泥机构
CN112591920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含油污泥中污水污油处理设备
CN222362588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排水装置
CN116495962B (zh) 一种河道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工艺
CN220125602U (zh) 一种河道水利工程泥沙处理装置
CN212269537U (zh) 一种后物化池的浮泥处理装置
CN215053364U (zh) 一种河道清淤车
CN221732468U (zh) 墨水污水处理环保装置
CN219764616U (zh) 一种水处理分离设备
CN217794761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自动抽吸装置
CN222101105U (zh) 一种分布式雨水再利用系统
CN217988483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排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