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8981U - 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48981U CN218248981U CN202222434834.6U CN202222434834U CN218248981U CN 218248981 U CN218248981 U CN 218248981U CN 202222434834 U CN202222434834 U CN 202222434834U CN 218248981 U CN218248981 U CN 2182489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in
- water
- papermaking
- papermaking wastewater
- water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包括池体、多套滤筒,池体包括第一水槽、第二水槽、第三水槽,第一水槽的前端设有进水管,第二水槽的底部设有出水暗管,第三水槽的后端设有排水管,第二水槽位于第一水槽的中心,第三水槽位于第一水槽的后方,第二水槽的侧壁上设有多对进水口,每对进水口之间安装一套能够自由转动的滤筒。有益效果是:将造纸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分离出来,避免造纸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在造纸废水处理系统中沉积、聚集,有利于造纸废水处理系统正常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
背景技术
造纸工业使用木材、稻草、芦苇、破布等为原料,经高温高压蒸煮而分离出纤维素,制成纸浆。造纸过程排放的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大颗粒固体杂质,这些大颗粒固体杂质进入造纸废水处理系统中后容易因沉积、聚集造成堵塞现象,不仅需要对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定期进行清洗,严重时会损坏造纸废水处理系统或出现造纸废水泄漏,影响造纸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包括池体、多套滤筒,所述池体包括用于容纳未处理的造纸废水的第一水槽、用于容纳过滤后的造纸废水的第二水槽、用于汇集造纸废水的第三水槽,所述第一水槽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水槽连通的进水管,所述第二水槽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二水槽与第三水槽的出水暗管,所述第三水槽的后端设有与第三水槽连通的排水管,所述第二水槽位于第一水槽的中心,所述第三水槽位于第一水槽的后方,所述第二水槽的侧壁上设有多对连通第一水槽与第二水槽的进水口,每对所述进水口之间安装一套能够自由转动的滤筒。
其中,所述滤筒包括两块圆环形的端板、支撑筒、滤布筒、两只圆环形的安装环,所述支撑筒的两端分别固接一块端板,所述滤布筒固定在支撑筒的内侧,每块所述端板上套一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用螺丝安装在第二水槽的槽壁上,所述端板夹在安装环与第一水槽的槽壁之间,所述滤布筒的筒口与进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造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造纸废水送入第一水槽中,造纸废水通过进水口流入滤筒中,造纸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滤筒被拦截后流入第一水槽中,造纸废水中通过滤筒进入第二水槽中,接着流入第三水槽从排水管排入造纸废水处理系统,从而将造纸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分离出来,避免造纸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在造纸废水处理系统中沉积、聚集,有利于造纸废水处理系统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造纸废水预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池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滤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滤筒的分解图。
图中标号说明:池体1、滤筒2、第一水槽3、第二水槽4、第三水槽5、进水管6、出水暗管7、排水管8、进水口9、溢流口10、闸板卡槽11、过滤板12、端板13、支撑筒14、滤布筒15、安装环16、支撑杆17、第一游动环18、第二游动环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包括池体1、多套滤筒2,池体1包括用于容纳未预处理的造纸废水的第一水槽3、用于容纳过滤后的造纸废水的第二水槽4、用于汇集造纸废水的第三水槽5,第一水槽3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水槽3连通的进水管6,第二水槽4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二水槽与第三水槽的出水暗管7,第三水槽5的后端设有与第三水槽5连通的排水管8,第二水槽4位于第一水槽3的中心,第三水槽5位于第一水槽3的后方,第二水槽4的侧壁上设有多对连通第一水槽3与第二水槽4的进水口9。
第一水槽3的槽底面为自前向后逐渐倾斜的斜面,以便于第一水槽3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沉积聚集至第一水槽3的后部,以便于集中打捞清理。
第一水槽3的槽壁顶端低于第二水槽4的槽壁顶端,防止第一水槽3中未预处理的造纸废水直接流入第二水槽4中。
为了防止第一水槽3中的造纸废水漫过第一水槽3的槽壁,第一水槽3的槽壁顶端后部设有溢流口10,溢流口10处设有闸板卡槽11,闸板卡槽11中安装有长方形的过滤板12,让超过溢流口10的造纸废水通过过滤板12直接流入第三水槽5中。
每对进水口9之间安装一套能够自由转动的滤筒2,利用滤筒2对造纸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进行拦截,避免大颗粒固体杂质流入后续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中造成堵塞的现象;通过定时或随机转动滤筒2让沉积在滤筒2上的大颗粒固体杂质流回第一水槽3中。
滤筒2包括两块圆环形的端板13、支撑筒14、滤布筒15、两只圆环形的安装环16,支撑筒14的两端分别固接一块端板13,两块端板13之间还固接有多根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支撑杆17,提高滤筒2的牢固性;滤布筒15固定在支撑筒14的内侧,滤布筒15根据支撑筒14的形状随形设计与安装;支撑筒14的中部为圆管形,支撑筒14的两头均为喇叭口形,以便于滤布筒15拦截的滤渣流回第一水槽3中;每块端板13上套一只安装环16,安装环16用螺丝安装在第二水槽4的槽壁上,端板13夹在安装环16与第一水槽3的槽壁之间,滤布筒15的筒口与进水口9连通,使滤筒2能够自由转动;为了防止端板13卡死,端板13与安装环16之间夹有第一游动环18,端板与第二水槽4的槽壁之间夹有第二游动环19。
将造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造纸废水送入第一水槽中,造纸废水通过进水口流入滤筒中,造纸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滤筒被拦截后流入第一水槽中,造纸废水中通过滤筒进入第二水槽中,接着流入第三水槽从排水管排入造纸废水处理系统,从而将造纸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分离出来,避免造纸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在造纸废水处理系统中沉积、聚集,有利于造纸废水处理系统正常生产。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出水暗管7的上口中螺接有用于控制出水暗管开闭的螺塞,一般在第二水槽底部设置三条出水暗管,通过改变出水暗管7的开通数量,调整第二水槽的出水速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多套滤筒,所述池体包括用于容纳未处理的造纸废水的第一水槽、用于容纳过滤后的造纸废水的第二水槽、用于汇集造纸废水的第三水槽,所述第一水槽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水槽连通的进水管,所述第二水槽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二水槽与第三水槽的出水暗管,所述第三水槽的后端设有与第三水槽连通的排水管,所述第二水槽位于第一水槽的中心,所述第三水槽位于第一水槽的后方,所述第二水槽的侧壁上设有多对连通第一水槽与第二水槽的进水口,每对所述进水口之间安装一套能够自由转动的滤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包括两块圆环形的端板、支撑筒、滤布筒、两只圆环形的安装环,所述支撑筒的两端分别固接一块端板,所述滤布筒固定在支撑筒的内侧,每块所述端板上套一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用螺丝安装在第二水槽的槽壁上,所述端板夹在安装环与第一水槽的槽壁之间,所述滤布筒的筒口与进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的中部为圆管形,所述支撑筒的两头均为喇叭口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端板之间还固接有多根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与安装环之间夹有第一游动环,所述端板与第二水槽的槽壁之间夹有第二游动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的槽底面为自前向后逐渐倾斜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的槽壁顶端低于第二水槽的槽壁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的槽壁顶端后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处设有闸板卡槽,所述闸板卡槽中安装有长方形的过滤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暗管的上口中螺接有用于控制出水暗管开闭的螺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34834.6U CN218248981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34834.6U CN218248981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48981U true CN218248981U (zh) | 2023-01-10 |
Family
ID=8471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34834.6U Active CN218248981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48981U (zh) |
-
2022
- 2022-09-15 CN CN202222434834.6U patent/CN2182489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248981U (zh) | 一种造纸废水预处理池 | |
CN212594179U (zh) | 一种新型前置过滤器 | |
CN214634455U (zh) | 一种偶氮二异丁腈生产用过滤设备 | |
CN215249732U (zh) | 一种印染废水回用设备 | |
CN213699026U (zh) | 保安过滤器 | |
CN113521842A (zh) | 渔业养殖尾水净化循环装置 | |
CN201351125Y (zh) | 反洗过滤型防垢水处理器 | |
CN208757075U (zh) | 一种轴承加工废水过滤装置 | |
CN217578491U (zh) | 一种用于净水器的阻垢装置 | |
CN217340379U (zh) | 一种造纸废水过滤器 | |
CN217409940U (zh) | 一种防堵型三聚氰胺过滤器 | |
CN215302430U (zh) | 一种水产养殖用沉污抽取装置 | |
CN213132148U (zh) | 一种卫生纸生产用原料过滤装置 | |
CN212016929U (zh) | 一种矿用反冲洗过滤器 | |
CN218687270U (zh) | 一种污水沉淀池 | |
CN209411950U (zh) | 带有纳米材料的污水净水器 | |
CN218191400U (zh) | 一种清洗设备 | |
CN213466984U (zh) | 一种农业秸秆生产用水处理装置 | |
CN218665658U (zh) | 一种净水器过滤排污杀菌装置 | |
CN211987254U (zh) | 旋转式多介质处理器 | |
CN210462976U (zh) | 一种蒸汽烘干回水环保循环装置 | |
CN218900999U (zh) | 一种生物絮团筛滤装置 | |
CN214115251U (zh) | 一种均流水族箱过滤器 | |
CN214597648U (zh) | 一种分散型循环水过滤器 | |
CN213668197U (zh) | 一种管道直饮水反冲洗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