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4578U - 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4578U
CN218244578U CN202122982382.0U CN202122982382U CN218244578U CN 218244578 U CN218244578 U CN 218244578U CN 202122982382 U CN202122982382 U CN 202122982382U CN 218244578 U CN218244578 U CN 218244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shing
dust
crushing roller
dust removing
dust remo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823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岩
钟堂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Tianlang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Tianl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Tianl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Tianl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823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4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4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4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该装置述箱体包括上下布置并连通的第一粉碎仓和第二粉碎仓,第一粉碎仓内安装第一除尘筛网,进料口与第一除尘筛网之间依次设有多个第一定刀组、第一粉碎辊以及连接口;第一除尘筛网用于筛去由第一粉碎辊抛出的尘土;第二粉碎仓内固定第二除尘筛网,连接口与第二除尘筛网之间依次设有多个第二定刀组、第二粉碎辊以及出料口;第二除尘筛网用于筛去由第二粉碎辊抛出的尘土。本装置能够在水平方向进料的同时,具有高效和高质量的粉碎除尘效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
背景技术
秸秆可作为牛羊等牲畜的饲料进行再利用。在秸秆处理的工艺流程中,对秸秆的粉碎和除尘直接影响其作为饲料的品质。
在传统的秸秆处理工艺中,往往设置独立的机构分别对秸秆进行粉碎和除尘,这样不仅降低了秸秆出料率,而且导致设备复杂、处理成本高。
在现有技术中,一些改良的设备同时具有粉碎和除尘的功能。但是,为了能够有效除尘,这些设备往往将进料方向设置为从上向下,通过秸秆向下掉落,实现尘土的分离,再在底部设置粉碎装置对掉落的秸秆进行粉碎。
然而,这样的设备为了提高除尘的效果,秸秆进料的位置越高越好,然而,将秸秆提升至一定的高度不仅使设备的结构复杂、难以控制和维修,而且在提升秸秆时需要增加其他装置和动力,这样就增加了粉碎和除尘的成本。
其次,在秸秆下落的过程中,虽然在重力的作用下尘土会一定程度上与秸秆分离,但是,由于两者仍在同一空间内,而秸秆具有一定的湿度,这就使得一些尘土会再次粘连在秸秆上,降低了除尘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除尘粉碎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粉碎仓和第二粉碎仓,两者通过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粉碎仓的一侧侧壁上开设进料口,所述第一粉碎仓的内部固定安装第一除尘筛网,从所述进料口至所述第一除尘筛网之间依次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粉碎仓的内壁上的多个第一定刀组、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粉碎仓的内壁上的第一粉碎辊以及所述连接口;所述第一除尘筛网用于筛去由所述第一粉碎辊抛出的尘土;所述第二粉碎仓上开设出料口,所述第二粉碎仓的内部固定安装第二除尘筛网,从所述连接口至所述第二除尘筛网之间依次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二粉碎仓的内壁上的多个第二定刀组、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二粉碎仓的内壁上的第二粉碎辊以及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二除尘筛网用于筛去由所述第二粉碎辊抛出的尘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粉碎机,利用粉碎辊带动秸秆物料转动,使秸秆物料能够被抛向除尘筛网,使尘土能够被除尘筛网筛去,秸秆物料被除尘筛网阻挡;同时,本使用进行利用上下布置的两组粉碎辊和除尘筛网,可以实现秸秆物料由上自下的移动,在位于上方的粉碎辊和除尘筛网经过第一次粉碎和除尘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位于下方的粉碎辊和除尘筛网,再进行第二次粉碎和除尘,不仅能够实现两次粉碎和除尘,而且无需增加额外的运输装置和动力,使设备具有高效和高质量的粉碎除尘效果,同时设备结构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进一步技术方案实现:
进一步,所述第一粉碎辊和所述第二粉碎辊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连接口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除尘筛网和所述第二除尘筛网位于所述连接口的同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定刀组位于所述第一粉碎辊的斜上侧,并且所述第一粉碎辊可带动物料由所述进料口的位置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第一定刀组和所述第一除尘筛网直至所述连接口;多个所述第二定刀组位于所述第二粉碎辊的斜下侧,并且所述第二粉碎辊可带动物料由所述连接口的位置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第二定刀组和所述第二除尘筛网直至所述出料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粉碎辊转动至靠近第一除尘筛网的一侧时,转动方向由上向下运动,秸秆物料所受的离心力与重力同向,在接触第一除尘筛网时,能够使筛去尘土的速度更快、筛去效果更好第二粉碎辊转动至靠近第二除尘筛网的一侧时,转动方向由下向上运动,有利于将连接口进入的秸秆物料进行充分的粉碎。
进一步,所述第一除尘筛网呈弧形布置,并且朝向所述第一粉碎辊上的尘土掉落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除尘筛网呈弧形布置,并且朝向所述第二粉碎辊上的尘土被抛起的方向凹陷。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两个除尘筛网设置为弧形,可以增加筛网面积,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除尘筛网远离所述第一粉碎辊的一侧为第一除尘区,所述第二除尘筛网远离所述第二粉碎辊的一侧为第二除尘区;所述第一除尘区与所述第二除尘区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两个除尘区连通,可以使两个除尘区中收集的尘土能够同时被排出,简化了装置结构。
进一步,所述出料口的开口方向朝下,所述第二除尘区位于所述第二除尘筛网的上侧;所述第二除尘区与风机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出料口的开口方向朝下设置,便于物料离开装置;通过设置风机,可以将经过第二除尘筛网筛去的尘土直接吸离箱体,避免向上抛送的尘土经过第二除尘筛网后向下回落而对第二次除尘造成影响。
进一步,所述第二粉碎仓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开合的排尘口,所述排尘口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除尘区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拍尘口,便于对除尘区进行清理和维护。
进一步,所述第一粉碎仓的顶部设有可开合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第一除尘区。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顶板可以便于对装置进行安装和维护。
进一步,所述第一粉碎辊上沿其轴向固定安装多个锤抓组;每个所述锤抓组中包括多个锤抓;每个所述锤抓组中的多个所述锤抓沿所述第一粉碎辊的周向布置;每个所述锤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粉碎辊的转动方向弯折的弯折端;多个所述第一定刀组沿所述第一粉碎辊的轴向布置,每个所述第一定刀组中包括多个第一定刀,多个所述第一定刀沿所述第一粉碎辊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粉碎仓的内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锤抓,可以实现对进料口进入的物料进行捡拾;同时,锤抓还能够与第一定刀配合对物料进行揉碎。
进一步,所述第二粉碎辊上沿其轴向固定安装多个动刀组;每个所述动刀组中包括多个动刀;每个所述动刀组中的多个所述动刀沿所述第二粉碎辊的周向布置;多个所述第二定刀组沿所述第二粉碎辊的轴向布置,每个所述第二定刀组中包括多个第二定刀,多个所述第二定刀沿所述第二粉碎辊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固定于所述第二粉碎仓的内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对物料的粉碎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粉碎辊的轴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粉碎仓的侧壁,并且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粉碎辊的轴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粉碎仓的侧壁,并且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通过传动带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两个粉碎辊具有独立的动力源,防止在粉碎除尘过程中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秸秆粉碎除尘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秸秆粉碎除尘机,图1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秸秆粉碎除尘机的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秸秆粉碎除尘机中,锤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秸秆粉碎除尘机中,动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架;
2、箱体;21、第一粉碎仓;211、进料口;22、第二粉碎仓;23、连接口;24、排尘口;25、顶板;
3、风机接口;
4、第一粉碎辊;41、第一定刀组;42、锤抓;
5、第二粉碎辊;51、第二定刀组;52、动刀;
6、第一除尘筛网;
7、第二除尘筛网;
8、第一电机;
9、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粉碎机,包括箱体2,箱体2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粉碎仓21和第二粉碎仓22,两者通过连接口23连通;第一粉碎仓21内的侧壁上可转动的安装第一粉碎辊4,第一粉碎辊4的一侧设有进料口211和多个第一定刀组41,第一粉碎辊4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除尘筛网6,连接口23位于第一粉碎辊4和第一除尘筛网6之间;多个第一定刀组41和第一除尘筛网6均固定于第一粉碎仓21的内壁上;第一粉碎辊4可依次转动经过进料口211、多个第一定刀组41、第一除尘筛网6及连接口23的位置;第一除尘筛网6用于筛去第一粉碎辊4带动的物料中的尘土;第二粉碎仓22内安装第二粉碎辊5,连接口23位于第二粉碎辊5的一侧,第二粉碎辊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除尘筛网7;第二粉碎辊5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定刀组51;多个第二定刀组51和第二除尘筛网7均固定于第二粉碎仓22的内壁上;第二粉碎辊5可依次转动经过连接口23、多个第二定刀组51及第二除尘筛网7的位置;第二除尘筛网7用于筛去第二粉碎辊5带动的物料中的尘土。
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粉碎机,秸秆物料通过进料口211进入第一粉碎仓21,第一粉碎辊4转动带动秸秆物料转动,经过多个第一定刀组41时,物料被挤压切碎;被切碎后,秸秆物料随第一粉碎辊4继续转动,此时,秸秆物料和其中夹杂的尘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一粉碎辊4,由于尘土的颗粒小,可通过第一除尘筛网6而被分离,而秸秆物料较大,可被第一除尘筛网6阻挡,至此,完成对秸秆物料的第一次除尘;经过第一次除尘后的秸秆物料通过连接口23进入第二粉碎仓22内。
进入第二粉碎仓22的秸秆物料继续被第二粉碎辊5转动带动经过多个第二定刀组51,并被再次粉碎;再次粉碎后,秸秆物料随第二粉碎辊5向第二除尘筛网7转动,此时,秸秆物料和其中夹杂的尘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第二除尘筛网7运动,由于尘土的颗粒小,可通过第二除尘筛网7而被分离,而秸秆物料较大,可被第二除尘筛网7阻挡,至此,完成对秸秆物料的第二次除尘。
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粉碎机,利用粉碎辊带动秸秆物料转动,使秸秆物料能够被抛向除尘筛网,使尘土能够被除尘筛网筛去,秸秆物料被除尘筛网阻挡;同时,本使用进行利用上下布置的两组粉碎辊和除尘筛网,可以实现秸秆物料由上自下的移动,在位于上方的粉碎辊和除尘筛网经过第一次粉碎和除尘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位于下方的粉碎辊和除尘筛网,再进行第二次粉碎和除尘,不仅能够实现两次粉碎和除尘,而且无需增加额外的运输装置和动力,使设备具有高效和高质量的粉碎除尘效果,同时设备结构简单实用。
理论上,本实用新型中的两个粉碎辊的转动方向可不进行限定,但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证除尘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方案。
对于位于上方的第一粉碎辊4,由于其粉碎的秸秆物料中夹杂的尘土相对较多,因此,第一粉碎辊4在靠近进料口211的一侧向上转动,进入进料口211的秸秆物料可被第一粉碎辊4带动向上运动,这样,当第一粉碎辊4转动至靠近第一除尘筛网6的一侧时,转动方向由上向下运动,这样,秸秆物料所受的离心力与重力同向,在接触第一除尘筛网6时,能够使筛去尘土的速度更快、筛去效果更好;而如果第一粉碎辊4在靠近第一除尘筛网6的一侧时向上转动,则秸秆物料所受的离心力与重力方向相反,这样,虽然一些尘土仍能够通过第一除尘筛网6被筛去,但另外一些尘土由于受力不足而无法到达第一除尘筛网6的位置,在受重力回落的过程中会与秸秆物料再次混合,导致除尘效果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想要保证除尘效果,则需要提高第一粉碎辊4的转速使其能够尽可能的将秸秆物料向上抛送,这样就会提高动力成本。
对于位于下方的第二粉碎辊5,由于其粉碎的秸秆物料中夹杂的尘土已经被第一除尘筛网6筛去大部分,同时考虑到物料进入第二粉碎仓22时,通过位于第二粉碎辊5上方的连接口23,因此,第二粉碎辊5在靠近连接口23的一侧向下转动,进入连接口23的秸秆物料可被第二粉碎辊5带动向下运动,这样,当第二粉碎辊5转动至靠近第二除尘筛网7的一侧时,转动方向由下向上运动;这样设置转动方向,有利于将连接口23进入的秸秆物料进行充分的粉碎。
优选的,第一除尘筛网6的网孔直径为10mm,第二除尘筛网7的网孔直径为8mm;由于经过第一次除尘后,秸秆物料中剩余的尘土颗粒较小,因此,将第二除尘筛网7的网孔直径设置为小于第一除尘筛网6的网孔直径,这样可以提高第二次除尘的效果。
优选的,第一粉碎辊4的转速低于第二粉碎辊5的转速;将第二粉碎辊5的转速设置为高于第一粉碎辊4的转速,可以使其能够将秸秆物料中的尘土抛送的更高,使第二次除尘效果更好。
优选的,第二粉碎辊5与第二除尘筛网7之间还设有出料口221;第二粉碎辊5转动经过多个第二定刀组51先将物料抛送至第二除尘筛网7,之后物料再由出料口221排出;通过设置出料口221,使第二粉碎辊5向第二除尘筛网7转动抛送时,秸秆物料由出料口221掉落排出。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除尘筛网6呈弧形布置,并且朝向第一粉碎辊4上的尘土掉落的方向凹陷;第二粉碎辊5在经过第二除尘筛网7时,转动方向由下向上,第二除尘筛网7呈互相布置,并且朝向第二粉碎辊5上的尘土被抛送的方向凹陷;将两个除尘筛网设置为弧形,可以增加筛网面积,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
优选的,第一除尘筛网6远离第一粉碎辊4的一侧为第一除尘区,第二除尘筛网7远离第二粉碎辊5的一侧为第二除尘区;第一除尘区与所述第二除尘区连通;将两个除尘区连通,可以便于对尘土的收集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各部件或区域的具体布置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该布置方式,以下对该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目的仅是为了更直观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箱体2安装在机架1上,具体的,第二粉碎仓22的底部与机架1固定。
进料口211位于箱体2的前侧,第一粉碎辊4位于进料口211的后侧,第一除尘筛网6位于第一粉碎辊4的后侧,自然的,第一除尘区域位于第一除尘筛网6的后侧,而连接口23位于第一粉碎辊4和第一除尘筛网6之间。
多个第一定刀组41位于第一粉碎辊4的前侧斜上方的仓壁上。为了使多个第一定刀组41和第一粉碎辊4之间具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第一粉碎辊4的前侧上方的仓壁设置为朝向第一粉碎辊4倾斜。
第一除尘筛网6的弧形布置方式具体为,其弧形的上端位于第一粉碎辊4的正上方,并与仓壁固定,其弧形的下端固定在第一粉碎仓21的底板上。第一粉碎辊4带动的秸秆物料转动至第一粉碎辊4的正上方时,开始被第一粉碎辊4向下抛送,此时,尘土沿第一粉碎辊4转动轨迹的切线方向下落,而第一除尘筛网6能够覆盖尘土的下落方向,使下落的尘土能够经过第一除尘筛网6进入第一除尘区域内。
第二粉碎辊5位于连接口23的后侧,并且连接口23位于第二粉碎辊5前侧竖直的切线所在的方向;秸秆物料沿第二粉碎辊5的切线进入并随第二粉碎辊5转动。
多个第二定刀组51安装于第二粉碎辊5的下侧。为了使多个第二定刀组51和第二粉碎辊5之间具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第二粉碎仓22的底壁为弧形的筒状结构,第二粉碎辊5可在该筒状结构内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粉碎辊5位于第一除尘区域的下侧,而第二除尘筛网7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二粉碎辊5和第一除尘区域的后侧。第二除尘区域的剖面形状呈弯曲的喇叭形,并且大端向前,小端向后;第二除尘区域的大端与第一除尘区域的后侧连通,小端向下延伸至与第二粉碎仓22的底壁最低点齐平。第二除尘区域弯曲部的下侧由第二除尘筛网7形成,而出料口221位于第二除尘筛网7的下方,并且出料口221的开口方向朝下。
第二粉碎辊5转动至后侧时,将秸秆物料向第二除尘筛网7与出料口221之间的区域抛送,此时,秸秆物料中的尘土向上经过第二除尘筛网7进入第二除尘区域,与尘土分离的秸秆物料向下掉落经过出料口221离开粉碎除尘装置。
如图3所示,第二除尘区与风机连通;通过设置风机,可以将经过第二除尘筛网7筛去的尘土直接吸离箱体2,避免向上抛送的尘土经过第二除尘筛网7后向下回落而对第二次除尘造成影响;风机通过风机接口3与第一除尘区连通,由于第一除尘区与第二除尘区连通,风机可一并对两个除尘区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两次除尘的效果。
如图3所示,优选的,第二粉碎仓22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开合的排尘口24,排尘口24的位置具体位于第二除尘区的小端侧壁上;通过设置可开合的排尘口24,可以在停机时对第二除尘区内残留的尘土进行清理,而将排尘口24设置于下第二除尘区域位于下侧的小端,可以使尘土更易聚集在排尘口24附近,便于清理。
如图1所示,优选的,第一粉碎仓21的顶部设有可开合的顶板25,顶板25位于所述第一除尘区;通过设置顶板25,可以便于对第一粉碎仓21内进行清理和维修。
如图4所示,优选的,第一粉碎辊4上沿其轴向固定安装多个锤抓组;每个锤抓组中包括多个锤抓42;每个锤抓组中的多个锤抓42沿第一粉碎辊4的周向布置;每个锤抓42具有朝向第一粉碎辊4的转动方向弯折的弯折端;多个第一定刀组41沿第一粉碎辊4的轴向布置,每个第一定刀组41中包括多个第一定刀,多个第一定刀沿第一粉碎辊4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并固定于第一粉碎仓21的内壁上。
通过设置上述锤抓42,可以对进料口211进入的秸秆物料进行捡拾,从而实现对侧向进料的秸秆物料进行有效的向下抛洒的动作;同时,物料在随第一粉碎辊4向上转动至多个第一定刀组41时,锤抓42捡拾的物料能够更好的随第一粉碎辊4转动而不掉落,提高了进料和粉碎的效率。
另外,多个第一定刀组41与锤抓42能够配合将秸秆物料进行挤压和揉碎,实现对秸秆物料的初步粉碎,并能够使秸秆物料上粘连的尘土与秸秆物料有效分离,从而提高第一次除尘的效果。
如图5所示,优选的,第二粉碎辊5上沿其轴向固定安装多个动刀组;每个动刀组中包括多个动刀52;每个动刀组中的多个动刀52沿第二粉碎辊5的周向布置;多个第二定刀组51沿第二粉碎辊5的轴向布置,每个第二定刀组51中包括多个第二定刀,多个第二定刀沿第二粉碎辊5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固定于第二粉碎仓22的内壁上。通过多个动刀52和多个第二定刀组51的配合,使秸秆物料随第二粉碎辊5转动至两者之间时,能够被切碎,实现第二次粉碎。
进一步优选的,动刀52为两侧均开刃的刀具,可以使第二次粉碎过程更加高效。
如图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粉碎辊4的轴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粉碎仓21的侧壁,并且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8通过传动带连接;第二粉碎辊5的轴两端分别穿过第二粉碎仓22的侧壁,并且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9通过传动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粉碎装置,进料口211与一个输送装置连接,输送装置可将秸秆物料输送至进料口211内;出料口221也与一个输送装置连,可将经过粉碎除尘后的秸秆物料输送至下一处理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包括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粉碎仓(21)和第二粉碎仓(22),两者通过连接口(23)连通;
所述第一粉碎仓(2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进料口(211),所述第一粉碎仓(21)的内部固定安装第一除尘筛网(6),从所述进料口(211)至所述第一除尘筛网(6)之间依次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粉碎仓(21)的内壁上的多个第一定刀组(41)、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粉碎仓(21)的内壁上的第一粉碎辊(4)以及所述连接口(23);
所述第二粉碎仓(22)上开设出料口(221),所述第二粉碎仓(22)的内部固定安装第二除尘筛网(7),从所述连接口(23)至所述第二除尘筛网(7)之间依次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二粉碎仓(22)的内壁上的多个第二定刀组(51)、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二粉碎仓(22)的内壁上的第二粉碎辊(5)以及所述出料口(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粉碎辊(4)和所述第二粉碎辊(5)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连接口(23)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除尘筛网(6)和所述第二除尘筛网(7)位于所述连接口(23)的同一侧;
多个所述第一定刀组(41)位于所述第一粉碎辊(4)的斜上侧,并且所述第一粉碎辊(4)可带动物料由所述进料口(211)的位置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第一定刀组(41)和所述第一除尘筛网(6)直至所述连接口(23);
多个所述第二定刀组(51)位于所述第二粉碎辊(5)的斜下侧,并且所述第二粉碎辊(5)可带动物料由所述连接口(23)的位置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第二定刀组(51)和所述第二除尘筛网(7)直至所述出料口(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筛网(6)呈弧形布置,并且朝向所述第一粉碎辊(4)上的尘土掉落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除尘筛网(7)呈弧形布置,并且朝向所述第二粉碎辊(5)上的尘土被抛起的方向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筛网(6)远离所述第一粉碎辊(4)的一侧为第一除尘区,所述第二除尘筛网(7)远离所述第二粉碎辊(5)的一侧为第二除尘区;所述第一除尘区与所述第二除尘区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221)的开口方向朝下,所述第二除尘区位于所述第二除尘筛网(7)的上侧;所述第二除尘区与风机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粉碎仓(22)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开合的排尘口(24),所述排尘口(24)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除尘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粉碎仓(21)的顶部设有可开合的顶板(25),所述顶板(25)位于所述第一除尘区。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粉碎辊(4)上沿其轴向固定安装多个锤抓组;
每个所述锤抓组中包括多个锤抓(42);每个所述锤抓组中的多个所述锤抓(42)沿所述第一粉碎辊(4)的周向布置;
每个所述锤抓(42)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粉碎辊(4)的转动方向弯折的弯折端;
多个所述第一定刀组(41)沿所述第一粉碎辊(4)的轴向布置,每个所述第一定刀组(41)中包括多个第一定刀,多个所述第一定刀沿所述第一粉碎辊(4)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粉碎仓(21)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粉碎辊(5)上沿其轴向固定安装多个动刀组;
每个所述动刀组中包括多个动刀(52);每个所述动刀组中的多个所述动刀(52)沿所述第二粉碎辊(5)的周向布置;
多个所述第二定刀组(51)沿所述第二粉碎辊(5)的轴向布置,每个所述第二定刀组(51)中包括多个第二定刀,多个所述第二定刀沿所述第二粉碎辊(5)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固定于所述第二粉碎仓(22)的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粉碎辊(4)的轴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粉碎仓(21)的侧壁,并且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8)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粉碎辊(5)的轴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粉碎仓(22)的侧壁,并且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9)通过传动带连接。
CN202122982382.0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 Active CN218244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2382.0U CN218244578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2382.0U CN218244578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4578U true CN218244578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07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82382.0U Active CN218244578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4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8876U (zh) 一种橡胶破碎机
CN111822327B (zh) 一种花生秧残膜分离振动筛
CN107021274A (zh) 一种物料上料设备
CN203356070U (zh) 多功能组合式粮食清理中心
CN206841888U (zh) 一种物料上料设备
CN108381819A (zh) 一种废轮胎破碎机构
CN218125622U (zh) 一种农业机械草料粉碎机
CN211458785U (zh) 莲子剥壳分筛自动化装置
CN111587678B (zh) 一种简易高效的秸秆超细化粉碎工艺及装置
CN218244578U (zh) 一种秸秆粉碎除尘机
CN113649131A (zh) 一种自动化饲料粉碎混合装置
CN209628141U (zh) 一种秸秆粉碎烘干设备
CN111557175A (zh) 一种秸秆捡拾除尘回收机
CN207897442U (zh) 一种连续式植物粉碎机
CN214437645U (zh) 一种造纸原料破碎用除尘装置
CN215612283U (zh) 一种饲料加工用的带有回收装置的破碎机
CN215902224U (zh) 一种果蔬废弃物破碎分选装置
CN214725614U (zh) 塑料破碎机
CN112690117B (zh) 秸秆收集、粉碎、制粒一体机
CN212573611U (zh) 一种秸秆捡拾除尘回收机
CN108527720A (zh) 一种废轮胎破碎机构
CN215878221U (zh) 一种块状饲料粉碎装置
CN217916281U (zh) 一种塑料颗粒生产用粉碎回收装置
CN217884500U (zh) 揉丝除尘破碎一体机
CN221733651U (zh) 一种茶叶枝条资源化利用粉碎混合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3666 Xingyun Road, Jiut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500

Patentee after: Jilin Tianlang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30507 No.002, Jiaer Road, Kalun Tiebei Industrial Zone, Jiut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lin Tianl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