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4127U - 一种英汉翻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英汉翻译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14127U CN218214127U CN202222592961.9U CN202222592961U CN218214127U CN 218214127 U CN218214127 U CN 218214127U CN 202222592961 U CN202222592961 U CN 202222592961U CN 218214127 U CN218214127 U CN 2182141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ing
- placement
- translation pen
- groove
- shap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英汉翻译器,包括设置在机壳上的翻译机体,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翻译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置放筒、压板和端盖等使得当需要将翻译笔进行置放时,将翻译笔插设于置放筒内部开设的置放槽以及笔头槽内部即可,其中翻译笔顶部安装有压板,压板在稳定弹簧弹力的带动下,将稳定套活动套设在端盖外部,对端盖顶部进行挤压,弧形块插设在内凹槽内部,使得翻译笔在置于置放槽内部时,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完成对翻译笔置放的同时,提高该装置整体携带的便捷性,也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意将翻译笔置放于桌面时,易在外力的影响下产生移动或者掉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英汉翻译器。
背景技术
基于语料和多引擎机译方法的广泛运用,翻译器的性能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其中英汉翻译机拥有自然人声双语发音,纯正美式英语和标准普通话,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为学习人员带来较大便利的同时,还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语言间的隔阂。
当前英汉翻译器,一般是由机壳以及翻译机体组合而成的装置,在使用时,配合翻译笔进行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该壳体上未设置有相对应的置放结构,因此不能对该翻译笔进行置放,以提高整体携带便捷的同时,在学习时,还易存在随意置放于桌面,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移动或者掉落的问题,降低了操作的便捷性,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英汉翻译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英汉翻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英汉翻译器,包括设置在机壳上的翻译机体,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翻译笔,所述机壳与翻译笔之间设置有置放机构,所述机壳底部设置有稳定机构;
所述置放机构包括置放筒,所述置放筒安装在机壳外壁的一侧,所述置放筒内部开设有置放槽和笔头槽,所述翻译笔活动插设在置放槽内部,且置放槽底端延伸至笔头槽内部,所述置放筒与翻译笔之间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置放筒上方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固接在机壳的侧壁,所述翻译笔顶部安装有端盖,所述固定板下方设置有压板,且固定板与压板之间设置有稳定弹簧,所述压板底部安装有稳定套,且端盖活动安装在稳定套的内部,所述笔头槽内壁胶粘有海绵软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定位滚珠,所述置放槽前后端皆设置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开设在置放筒的内部,所述活动槽内部活动安装有相对应的U形架,且U形架内壁水平安装有转杆,所述定位滚珠转动活动安装在转杆上,且定位滚珠的另一端与翻译笔外壁处于相互挤压的状态,所述活动槽与U形架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一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槽两侧皆设置有稳定滑轨,所述稳定滑轨内部滑动连接有稳定滑块,且U形架固接在两组稳定滑块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定套内壁的顶部安装有弧形块,所述端盖顶部开设有内凹槽,且弧形块的另一端插设在内凹槽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弧形防滑垫体,所述弧形防滑垫体设置于机壳底部的后端,所述弧形防滑垫体靠近机壳一端的两侧皆胶粘有卡插板,且卡插板的另一端插设在机壳后壁设置相对应的槽内,所述弧形防滑垫体上表面的两侧皆胶粘有竖板,所述竖板内部活动安装有相对应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贯穿于卡插板插设在机壳内部设置相对应的槽内,且插杆的另一端固接有端板,所述端板与竖板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二弹簧,所述端板的外壁安装有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防滑垫体的顶部胶粘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上均匀分布竖直开设有多组穿插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架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靠近机壳一端的内部活动安装有T形固定杆,所述机壳后壁开设有固定槽,且T形固定杆的另一端贯穿于把手插设在固定槽内部,所述T形固定杆靠近T形固定杆的一端胶粘有弹性卡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置放筒、压板和端盖等使得当需要将翻译笔进行置放时,将翻译笔插设于置放筒内部开设的置放槽以及笔头槽内部即可,其中翻译笔顶部安装有压板,压板在稳定弹簧弹力的带动下,将稳定套活动套设在端盖外部,对端盖顶部进行挤压,弧形块插设在内凹槽内部,使得翻译笔在置于置放槽内部时,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完成对翻译笔置放的同时,提高该装置整体携带的便捷性,也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意将翻译笔置放于桌面时,易在外力的影响下产生移动或者掉落的问题。
2、通过设置的弧形防滑垫体、卡插板插杆等使得当在需力高装置在靠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将机壳底部的后拐角处设置为弧形,可提高靠设中的便捷,同时在该弧度处加设有弧形防滑垫体,在与桌面进行接触,以及靠设的过程中,弧形防滑垫体为橡胶材质,从而可以增加该接触面的摩擦力,使之连接处更加的稳定,避免在此操作的过程中,易产生打滑的现象,同时弧形防滑垫体是由卡插板插设在机壳后壁槽内,再在第二弹簧弹力的带动下,将插杆贯穿于卡插板插设在机壳槽内,此交叉式设计,使得弧形防滑垫体在安装后更加的稳固,以上设计,可提高装置在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体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局部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置放筒和翻译笔处的俯视剖面局部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局部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剖面局部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101、翻译机体;102、翻译笔;2、置放筒;201、置放槽;202、笔头槽;203、海绵软层;204、固定板;205、稳定弹簧;206、压板;207、稳定套;208、端盖;209、弧形块;210、内凹槽;3、活动槽;301、U形架;302、转杆;303、定位滚珠;304、稳定滑轨;305、稳定滑块;306、第一弹簧;4、弧形防滑垫体;401、卡插板;402、竖板;403、插杆;404、端板;405、手柄;406、第二弹簧;407、固定架;408、穿插孔;409、把手;410、T形固定杆;411、固定槽;412、弹性卡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英汉翻译器。
在图1、图2、图3、图4、图7和图8中:一种英汉翻译器,包括设置在机壳1上的翻译机体101,机壳1的一侧设置有翻译笔102,机壳1与翻译笔102之间设置有置放机构,机壳1底部设置有稳定机构;
置放机构包括置放筒2,置放筒2安装在机壳1外壁的一侧,置放筒2内部开设有置放槽201和笔头槽202,翻译笔102活动插设在置放槽201内部,且置放槽201底端延伸至笔头槽202内部,置放筒2与翻译笔102之间设置有夹持组件,置放筒2上方设置有固定板204,且固定板204固接在机壳1的侧壁,翻译笔102顶部安装有端盖208,固定板204下方设置有压板206,且固定板204与压板206之间设置有稳定弹簧205,压板206底部安装有稳定套207,且端盖208活动安装在稳定套207的内部,笔头槽202内壁胶粘有海绵软层203;将翻译笔102插设于置放筒2内部开设的置放槽201以及笔头槽202内部即可,其中翻译笔102顶部安装有压板206,压板206在稳定弹簧205弹力的带动下,将稳定套207活动套设在端盖208外部,对端盖208顶部进行挤压,弧形块209插设在内凹槽210内部,使得翻译笔102在置于置放槽201内部时,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完成对翻译笔102置放的同时,提高该装置整体携带的便捷性,也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意将翻译笔102置放于桌面时,易在外力的影响下产生移动或者掉落的问题,海绵软层203则在翻译笔102笔头处置于笔头槽202内部时,对笔头进行保护的操作
在图1、图2、图3、图4、图7和图8中:夹持组件包括定位滚珠303,置放槽201前后端皆设置有活动槽3,且活动槽3开设在置放筒2的内部,活动槽3内部活动安装有相对应的U形架301,且U形架301内壁水平安装有转杆302,定位滚珠303转动活动安装在转杆302上,且定位滚珠303的另一端与翻译笔102外壁处于相互挤压的状态,活动槽3与U形架301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一弹簧306;活动槽3两侧皆设置有稳定滑轨304,稳定滑轨304内部滑动连接有稳定滑块305,且U形架301固接在两组稳定滑块305之间;稳定套207内壁的顶部安装有弧形块209,端盖208顶部开设有内凹槽210,且弧形块209的另一端插设在内凹槽210内部;在将翻译笔102插设至置放槽201内部时,通过夹持组件的设计,在翻译笔102完全插设时,定位滚珠303则在第一弹簧306弹力的带动下,对翻译笔102外壁进行挤压,产生作用力的同时,使得翻译笔102在置放时更加的稳定,同时由于定位滚珠303转动连接在转杆302上,在翻译笔102插设至置放槽201内部时,对定位滚珠303产生挤压力的同时,使得定位滚珠303随着翻译笔102下移的方向进行滚动,同时带动U形架301在活动槽3内部活动,对第一弹簧306处挤压,在将翻译笔102完全插设后,使得第一弹簧306产生弹性形变,带动定位滚珠303对翻译笔102外壁进行夹持的操作,由于稳定滑块305滑动连接在稳定滑轨304内部,其中稳定滑块305与U形架301之间为一体式结构设计,进而在U形架301活动的同时,带动稳定滑块305同向在稳定滑轨304的内部进行滑动,以确保U形架301在移动过程中稳定性;在端盖208安装至稳定套207内部时,同时带动弧形块209插设至内凹槽210内,此时可对端盖208处进行定位的操作,以避免在挤压端盖208时,产生左右偏移的现象
在图1、图2、图5、图6和图9中:稳定机构包括弧形防滑垫体4,弧形防滑垫体4设置于机壳1底部的后端,弧形防滑垫体4靠近机壳1一端的两侧皆胶粘有卡插板401,且卡插板401的另一端插设在机壳1后壁设置相对应的槽内,弧形防滑垫体4上表面的两侧皆胶粘有竖板402,竖板402内部活动安装有相对应插杆403,插杆403的一端贯穿于卡插板401插设在机壳1内部设置相对应的槽内,且插杆403的另一端固接有端板404,端板404与竖板402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二弹簧406,端板404的外壁安装有手柄405;弧形防滑垫体4的顶部胶粘有固定架407,且固定架407上均匀分布竖直开设有多组穿插孔408;固定架407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把手409,把手409靠近机壳1一端的内部活动安装有T形固定杆410,机壳1后壁开设有固定槽411,且T形固定杆410的另一端贯穿于把手409插设在固定槽411内部,T形固定杆410靠近T形固定杆410的一端胶粘有弹性卡头412;将机壳1底部的后拐角处设置为弧形,可提高靠设中的便捷,同时在该弧度处加设有弧形防滑垫体4,在与桌面进行接触,以及靠设的过程中,弧形防滑垫体4为橡胶材质,从而可以增加该接触面的摩擦力,使之连接处更加的稳定,避免在此操作的过程中,易产生打滑的现象,同时弧形防滑垫体4是由卡插板401插设在机壳1后壁槽内,再在第二弹簧406弹力的带动下,将插杆403贯穿于卡插板401插设在机壳1槽内,此交叉式设计,使得弧形防滑垫体4在安装后更加的稳固,以上设计,可提高装置在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机壳1上,机壳1后部设置固定架407,可将卡杆穿插至穿插孔408内部,将机壳1整体结构进行固定的操作,实现多功能性;T形固定杆410可提高在移动该装置时的便捷性,便于拿取,其中把手409由T形固定杆410固定在机壳1后壁设置的固定槽411内部,其中T形固定杆410的插设端胶粘有弹性卡头412,弹性卡头412为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在随同T形固定杆410插设在固定槽411内部时,可提高T形固定杆410安装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该翻译器是由机壳1、翻译机体101和翻译笔102组合而成的,在使用过程中,若需对翻译笔102进行置放时,只需将翻译笔102插设于置放筒2内部开设的置放槽201以及笔头槽202内部即可,其中翻译笔102顶部安装有压板206,压板206在稳定弹簧205弹力的带动下,将稳定套207活动套设在端盖208外部,对端盖208顶部进行挤压,弧形块209插设在内凹槽210内部,使得翻译笔102在置于置放槽201内部时,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完成对翻译笔102置放的同时,提高该装置整体携带的便捷性,同时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意将翻译笔102置放于桌面,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移动或者掉落的问题,在需将翻译笔102移除时,只需上移压板206,在向上的作用力下,对稳定弹簧205挤压,使压板206向靠近固定板204的一端进行移动,由于压板206与稳定套207为一体式结构设计,同时带动稳定套207随压板206移动的方向进行移动,带动端盖208脱离与稳定套207内锁定状态的同时,将弧形块209抽离出内凹槽210的内部,从而使得翻译笔102顶部所设的端盖208挤压力消失,使之处于可移动的状态,将压板206移动至一定时,则可斜向抽动翻译笔102,将其移除至置放筒2的外部进行使用
当学生使用该翻译器进行学习时,习惯将机壳1置放于桌面的同时,使之靠设在某一固定面上进行支撑的同时,以便于观看其上所展示的内容,此时通过将机壳1底部的后拐角处设置为弧形,可提高靠设中的便捷,同时在该弧度处加设有弧形防滑垫体4,在与桌面进行接触,以及靠设的过程中,弧形防滑垫体4为橡胶材质,从而可以增加该接触面的摩擦力,使之连接处更加的稳定,避免在此操作的过程中,易产生打滑的现象,同时弧形防滑垫体4是由卡插板401插设在机壳1后壁槽内,再在第二弹簧406弹力的带动下,将插杆403贯穿于卡插板401插设在机壳1槽内,此交叉式设计,使得弧形防滑垫体4在安装后更加的稳固,若需将弧形防滑垫体4移除时,只需外抽手柄405,手柄405与端板404为一体式结构设计,在力的作用下,带动手柄405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端板404同时进行移动,对第二弹簧406拉伸,此时将插杆403抽离出卡插板401槽内,而后移至机壳1槽外,即可解除对卡插板401的固定,使卡插板401处于可活动的状态,接着向远离机壳1的一端移动弧形防滑垫体4整体的结构,在作用力下,将卡插板401抽离出机壳1槽内即可对弧形防滑垫体4整体结构与机壳1之间进行分离,进行拆卸的操作,从而提高操作过程中便捷的同时,可随时将其进行拆除以及安装的操作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英汉翻译器,包括设置在机壳(1)上的翻译机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一侧设置有翻译笔(102),所述机壳(1)与翻译笔(102)之间设置有置放机构,所述机壳(1)底部设置有稳定机构;
所述置放机构包括置放筒(2),所述置放筒(2)安装在机壳(1)外壁的一侧,所述置放筒(2)内部开设有置放槽(201)和笔头槽(202),所述翻译笔(102)活动插设在置放槽(201)内部,且置放槽(201)底端延伸至笔头槽(202)内部,所述置放筒(2)与翻译笔(102)之间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置放筒(2)上方设置有固定板(204),且固定板(204)固接在机壳(1)的侧壁,所述翻译笔(102)顶部安装有端盖(208),所述固定板(204)下方设置有压板(206),且固定板(204)与压板(206)之间设置有稳定弹簧(205),所述压板(206)底部安装有稳定套(207),且端盖(208)活动安装在稳定套(207)的内部,所述笔头槽(202)内壁胶粘有海绵软层(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英汉翻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定位滚珠(303),所述置放槽(201)前后端皆设置有活动槽(3),且活动槽(3)开设在置放筒(2)的内部,所述活动槽(3)内部活动安装有相对应的U形架(301),且U形架(301)内壁水平安装有转杆(302),所述定位滚珠(303)转动活动安装在转杆(302)上,且定位滚珠(303)的另一端与翻译笔(102)外壁处于相互挤压的状态,所述活动槽(3)与U形架(301)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一弹簧(3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英汉翻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3)两侧皆设置有稳定滑轨(304),所述稳定滑轨(304)内部滑动连接有稳定滑块(305),且U形架(301)固接在两组稳定滑块(30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英汉翻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套(207)内壁的顶部安装有弧形块(209),所述端盖(208)顶部开设有内凹槽(210),且弧形块(209)的另一端插设在内凹槽(210)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英汉翻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弧形防滑垫体(4),所述弧形防滑垫体(4)设置于机壳(1)底部的后端,所述弧形防滑垫体(4)靠近机壳(1)一端的两侧皆胶粘有卡插板(401),且卡插板(401)的另一端插设在机壳(1)后壁设置相对应的槽内,所述弧形防滑垫体(4)上表面的两侧皆胶粘有竖板(402),所述竖板(402)内部活动安装有相对应插杆(403),所述插杆(403)的一端贯穿于卡插板(401)插设在机壳(1)内部设置相对应的槽内,且插杆(403)的另一端固接有端板(404),所述端板(404)与竖板(402)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二弹簧(406),所述端板(404)的外壁安装有手柄(4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英汉翻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防滑垫体(4)的顶部胶粘有固定架(407),且固定架(407)上均匀分布竖直开设有多组穿插孔(40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英汉翻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07)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把手(409),所述把手(409)靠近机壳(1)一端的内部活动安装有T形固定杆(410),所述机壳(1)后壁开设有固定槽(411),且T形固定杆(410)的另一端贯穿于把手(409)插设在固定槽(411)内部,所述T形固定杆(410)靠近T形固定杆(410)的一端胶粘有弹性卡头(4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92961.9U CN218214127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一种英汉翻译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92961.9U CN218214127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一种英汉翻译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14127U true CN218214127U (zh) | 2023-01-03 |
Family
ID=84639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92961.9U Active CN218214127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一种英汉翻译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14127U (zh) |
-
2022
- 2022-09-29 CN CN202222592961.9U patent/CN2182141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118528U (zh) | 一种组合式英语教学展示装置 | |
CN218214127U (zh) | 一种英汉翻译器 | |
CN209883379U (zh) | 一种音乐教学用讲桌 | |
CN208092983U (zh) | 一种汉语言文学教学板 | |
CN212181672U (zh) | 一种英语教学训练装置 | |
CN206179250U (zh) | 一种可移动的多人外语教学展示装置 | |
CN201993944U (zh) | 英语学习记忆卡 | |
CN206214633U (zh) | 教学用体操垫 | |
CN204440673U (zh) | 一种新型日语教学用插块式假名练习板 | |
CN213383620U (zh) | 一种中文教育教学使用的辅助装置 | |
CN211869001U (zh) | 一种英语专业用单词辅助记忆装置 | |
CN211454994U (zh) | 一种英语学习记录工具 | |
CN204516087U (zh) | 一种外语教学辅助展示装置 | |
CN208689780U (zh) | 俄语书写临摹台 | |
CN204480488U (zh) | 一种新型英语教学辅助装置 | |
CN216053343U (zh) | 一种中职英语单词记忆练习转盘 | |
CN212516171U (zh) | 一种便携式教育用投影仪 | |
CN207690354U (zh) | 一种英语课堂互动训练装置 | |
CN211044602U (zh) | 一种英语教学用听力训练装置 | |
CN211181244U (zh) | 一种学前教育展示教具 | |
CN206863976U (zh) | 一种英语教学使用的语句练习装置 | |
CN216287111U (zh) | 一种英语助学器 | |
CN202331947U (zh) | 一种英语教学用词根演示器 | |
CN211843832U (zh) | 一种英语翻译互动教学装置 | |
CN118711424A (zh) | 一种多功能电子黑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108 Address after: No.60, sangyuan Road,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MANAGEMENT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1, Qifengqiao Street, Lixia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250000 Patentee before: Song Yuni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