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9154U - 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49154U CN218149154U CN202222713879.7U CN202222713879U CN218149154U CN 218149154 U CN218149154 U CN 218149154U CN 202222713879 U CN202222713879 U CN 202222713879U CN 218149154 U CN218149154 U CN 2181491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plate
- bearing beam
- floor
- plate
- noi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较高层高的房间内搭建的楼板,存在抗震性差和噪音大的技术问题。该楼板,包括:承重梁,具有若干所述承重梁相互平行的固定于墙体上;若干支撑杆,均设于所述承重梁上,所述支撑杆沿水平方向并垂直于所述承重梁设置;盖板,铺设于所有所述支撑杆上;顶板,设于所述承重梁的底部;海绵,填充于所述盖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其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承重梁均位于方管,且所述支撑杆的规格小于所述承重梁的规格,所述支撑杆的铺设密度大于所述承重梁的密度。该楼板,具有抗震性能好和隔音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间内的隔层楼板,具体地涉及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商业楼或住宅楼内,常见房间内层高较高的房间,如超过4米的楼层等。通常在装修的过程中,此类房间需要在中部搭建一层或多层楼板,从而将房间分为两层或多层使用。
现有技术中,搭建该楼板的方案通常是在墙面上固定框架,然后在框架上搭建地板。但是,此类方式搭建完成的楼板存在抗震性差和噪音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较高层高的房间内搭建的楼板,存在抗震性差和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具有抗震性能好和隔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包括:
承重梁,具有若干所述承重梁相互平行的固定于墙体上;
若干支撑杆,均设于所述承重梁上,所述支撑杆沿水平方向并垂直于所述承重梁设置;
盖板,铺设于所有所述支撑杆上;
顶板,设于所述承重梁的底部;
海绵,填充于所述盖板与所述顶板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承重梁均位于方管,且所述支撑杆的规格小于所述承重梁的规格,所述支撑杆的铺设密度大于所述承重梁的密度。
可选地,具有若干连接板设于所述承重梁与所述盖板上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弧形,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承重梁上;
所述连接板的中部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盖板底面具有若干卡扣,所述卡扣可扣设在所述连接板的中部。
可选地,同一所述承重梁的两个所述支撑杆连接位置之间仅具有一个所述连接板。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在所述承重梁上拱起的高度等于所述支撑杆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设置若干的承重梁,固定在墙体上,用于支撑整个楼层的重量,然后在承重梁上设置若干与其垂直的支撑杆,用于增大承重梁与盖板的连接面积,减少盖板内为空鼓的面积,然后在盖板与顶板之间填充满海绵,将盖板内的空鼓全部填满,减少噪音的产生和传递。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增加盖板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点,从而避免盖板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出现鼓包等现象,然后减少楼板上具有行人时的震动概率及产生震动时震动的频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3为所述连接板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墙体;2、楼梯口;3、楼板。
31、楼道封板;32、侧面封板;33、承重梁;34、连接板;35、支撑杆; 36、顶板;37、盖板;38、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3,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该楼板3设置在房间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且楼板3的至少两侧或至少两端与房间的墙体1固定连接。在楼板3的一侧设计有楼梯口2。该楼板3包括承重梁33、支撑杆35、盖板37、顶板36和海绵。具体的:
具有若干根承重梁33的两端固定在房间两侧的墙体1上,所有承重梁33 平行设置且相邻的两根承重梁33之间的间距相等。承重梁33的长度方向处于水平方向上。
具有若干根支撑杆35设置在所有承重梁33的顶部,并且支撑杆35与承重梁33之间固定连接。所有支撑杆35互相平行设置,且支撑杆35的长度方向位于水平方向上并垂直于承重梁33的长度方向。相同的,相邻两根支撑杆35之间的间距相等。
支撑杆35与承重梁33均为方钢管,且支撑杆35的截面尺寸小于承重梁33 的截面尺寸,同时支撑杆35的壁厚也小于承重梁33的壁厚。支撑杆35的铺设密度大于承重梁33的密度。
盖板37固定设置在所有的支撑杆35顶部,顶板36固定设置在所有承重梁 33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顶板36与盖板37之间存在间距,且该间距的高度等于承重梁33厚度与支撑杆35厚度之和。
在盖板37与顶板36之间填充有海绵,海绵填满盖板37与顶板36之间的间隙。
另外,在顶板36和盖板37上设有楼梯口2,顶板36和盖板37在楼梯口2 的边缘上通过楼道封板31封闭,顶板36和盖板37在不与墙体1连接的位置上设置侧面封板32。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设置若干的承重梁33,固定在墙体1上,用于支撑整个楼层的重量,然后在承重梁33上设置若干与其垂直的支撑杆35,用于增大承重梁33与盖板37的连接面积,减少盖板37内为空鼓的面积,然后在盖板37与顶板36之间填充满海绵,将盖板37内的空鼓全部填满,减少噪音的产生和传递。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增加盖板37与支撑杆35之间的连接点,从而避免盖板37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出现鼓包等现象,然后减少楼板3上具有行人时的震动概率及产生震动时震动的频率。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具有若干的连接板34设置在承重梁33与盖板37之间,且连接板34为弧形,连接板3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承重梁33上,连接板34的中部相对于承重梁33为凸起状,并且连接板34的中部可拆卸的设置在盖板37上。
在盖板37上设置有若干与所有连接板34一一对应的卡扣38,卡扣38为L 形,连接板34可嵌入卡扣38内,从而实现可拆卸的连接。
在同一根承重梁33上的相邻两个支撑杆35之间仅设置有一个连接板34,同时,所有连接板34在所有承重梁33上为矩阵式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盖板37连接在支撑杆35上,且盖板37连接在连接板 34拱起的中部,因此连接板34在承重梁33上拱起的高度等于支撑杆35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设计连接板34和卡扣38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盖板37。另外,将连接板34设计为弧形拱起的结构,一方面是可以支撑盖板37处于镂空的位置,另外,当踩踏盖板37为镂空的位置时,弧形的连接板34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梁,具有若干所述承重梁相互平行的固定于墙体上;
若干支撑杆,均设于所述承重梁上,所述支撑杆沿水平方向并垂直于所述承重梁设置;
盖板,铺设于所有所述支撑杆上;
顶板,设于所述承重梁的底部;
海绵,填充于所述盖板与所述顶板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承重梁均位于方管,且所述支撑杆的规格小于所述承重梁的规格,所述支撑杆的铺设密度大于所述承重梁的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降噪的楼板,其特征在于,
具有若干连接板设于所述承重梁与所述盖板上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降噪的楼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弧形,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承重梁上;
所述连接板的中部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降噪的楼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底面具有若干卡扣,所述卡扣可扣设在所述连接板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降噪的楼板,其特征在于,
同一所述承重梁的两个所述支撑杆连接位置之间仅具有一个所述连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震降噪的楼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在所述承重梁上拱起的高度等于所述支撑杆的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13879.7U CN218149154U (zh) | 2022-10-15 | 2022-10-15 | 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13879.7U CN218149154U (zh) | 2022-10-15 | 2022-10-15 | 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49154U true CN218149154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66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13879.7U Active CN218149154U (zh) | 2022-10-15 | 2022-10-15 | 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49154U (zh) |
-
2022
- 2022-10-15 CN CN202222713879.7U patent/CN2181491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720823B1 (ko) | 격간벽 구조시스템 및 이를 적용한 공동주택 | |
CN218149154U (zh) | 一种抗震降噪的楼板 | |
KR100874166B1 (ko) | 국부 지압을 받는 인장탄성재를 이용한 바닥 충격음 방지시스템 | |
CN111456267A (zh) | 双向耦合剪切阻尼器、减震框架结构体系 | |
KR100705845B1 (ko) | 건물의 이중 슬라브 구조 | |
KR20160046047A (ko) | 흡음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바닥구조물 | |
CN210002660U (zh) | 一种楼层板结构、楼层板梁结构及桁架楼层结构 | |
JP5013826B2 (ja) | 建築物における床支持構造 | |
JP5277335B2 (ja) | 建築物における床支持構造 | |
KR20160109653A (ko) | 중량충격음 저감을 위한 이중바닥구조 | |
KR101266215B1 (ko) | 내진 성능이 향상된 중복도 격간벽구조 시스템 | |
JP3677703B2 (ja) | 制振建物 | |
KR100709390B1 (ko) | 차음 기능을 갖는 바닥 시스템 | |
CN218933450U (zh) | 一种屈曲约束支撑与填充墙体的连接结构 | |
JPH084185A (ja) | 建築物の床構造 | |
CN213539275U (zh) |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抗震建筑 | |
JP5385170B2 (ja) | 建物の架構構造 | |
RU133551U1 (ru) | Металлическая балка,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я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ой колонны с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й балкой и каркас многоэтажного здания (варианты) | |
JP6045807B2 (ja) | 耐震要素集約型構造物 | |
KR102143453B1 (ko) | 공동주택의 안전도를 향상시킨 내진 설계 시스템 | |
CN211228875U (zh) | 消能梁段与支撑连接处的暗置侧向支撑结构 | |
KR102131435B1 (ko) | 건축구조물의 바닥충격음 감소를 통한 층간소음 및 진동 억제를 위한 보강재와 보강공법 | |
JP6667908B2 (ja) | 免震構造及び免震木造建築物 | |
JPH11350776A (ja) | 制振建築物 | |
JP2007332663A (ja) | 集合住宅建物の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