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3457U - 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3457U
CN218103457U CN202222021694.XU CN202222021694U CN218103457U CN 218103457 U CN218103457 U CN 218103457U CN 202222021694 U CN202222021694 U CN 202222021694U CN 218103457 U CN218103457 U CN 218103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resistor
port
charging
switch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216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昌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216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3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3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3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设置有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第一串口通信发送口(TXD)、以及第一串口通信接收口(RXD);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为零欧电阻,所述第二电阻(R2)为监测控制模块的上拉电阻。通过设置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可以有效控制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上的带电与否,确保耳机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不带电且线路中的大电容不会对机盒通讯波形质量产生影响。

Description

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音频相关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这些电子设备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传送信息等功能外,还为用户提供了娱乐功能,其中就包括音频娱乐功能。为能更好地享受音频娱乐,耳机成为许多用户的必备设备。
并且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不断轻薄化、防水、防尘的发展趋势,手机上的3.5mm接口被取消,不需要3.5mm接口的无线蓝牙耳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周边设备。
在无线蓝牙耳机相关的技术中,TWS(True Wireless Stereo的缩写)蓝牙耳机备受瞩目。在TWS蓝牙耳机中,手机等电子设备通过连接主耳机,再由主耳机通过无线方式快速连接副耳机,实现真正的蓝牙耳机的左右声道无线分离。而在用户没有连接副耳机(从音箱)时,主耳机(主音箱)回到单声道音质。这种连接方式大大缩小了TWS蓝牙耳机的体积。
随着TWS蓝牙耳机体积越来越小,耳机本体上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充电插口,所以TWS蓝牙耳机会标配一个充电仓给蓝牙耳机充电,充电仓和耳机本体间使用弹簧针(POGOPIN)进行接触充电。
由于弹簧针(POGO PIN)是外露的,所以在TWS蓝牙耳机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弹簧针(POGO PIN)带电,则容易被汗液电离腐蚀,从而影响充电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包括:充电模块;第一控制芯片(U1),设置有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第一串口通信发送口(TXD)、以及第一串口通信接收口(RXD);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串口通信发送口(TXD)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串口通信接收口(RXD)连接;以及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连接,其中,第一控制芯片(U1)能够检测电路的充电状态,所述第一电阻(R1)为零欧电阻,所述第二电阻(R2)为监测控制模块的上拉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包括第一电极(G)、第二电极(S)、以及第三电极(D);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二电极(S)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所述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所述第三电极(D)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还包括逻辑非门电路(Q2);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还设置有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所述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与所述充电模块的使能脚连接;所述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通过所述逻辑非门电路(Q2)与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一电极(G)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充电设备,所述带充电设备与第一充电口(POGO PIN)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充电设备为蓝牙耳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蓝牙耳机,所述蓝牙耳机包括:耳机;盒体;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设置于所述耳机或者所述盒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上设置有霍尔器件;所述盒体上设置有霍尔开关,所述盒体的盖子打开后,所述霍尔开关用于检测所述耳机是否在所述盒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收纳在所述盒体内时,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的第一控制芯片(U1)的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输出高电平电压;所述耳机未收纳在所述盒体内时,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处于高电阻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和所述盒体均设有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并分别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以及第一串口通信接收口(RXD)连接,可以有效控制第一充电接口(POGOPIN)上带电与否,确保耳机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不带电且线路中的大电容不会对机盒通讯波形质量产生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蓝牙耳机的盒体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蓝牙耳机的耳机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蓝牙耳机中的耳机和耳机盒的通讯大部分为单线模式的串口通讯,并且充电仓端系统的工作电压和耳机端系统的工作电压不同。所以,耳机和耳机盒进行机盒通讯时,必须进行电平转换。在电平转换电路的上拉电阻的作用下,充电接口(POGOPIN)往往是带电的,这导致了,充电接口(POGO PIN)在TWS蓝牙耳机使用过程中容易被酸性汗液电离腐蚀,从而导致充电功能不良。
并且,因为耳机与充电盒之间的通讯线路和充电线路是分时复用充电接口(POGOPIN)接触通道的,所以在TWS蓝牙耳机切换通讯模式和充电模式的时候,充电线路上的大电容器会造成通讯波形质量差,通讯不成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包括:充电模块;第一控制芯片(U1),设置有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第一串口通信发送口(TXD)、以及第一串口通信接收口(RXD);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串口通信发送口(TXD)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串口通信接收口(RXD)连接;以及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连接,其中,第一控制芯片(U1)能够检测电路的充电状态,所述第一电阻(R1)为零欧电阻,所述第二电阻(R2)为所述监测控制模块的上拉电阻。
充电模块用于为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提供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阻(R2)为上拉电阻,可以将第一控制芯片(U1)收到的电平信号拉高为高电平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包括第一电极(G)、第二电极(S)、以及第三电极(D);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二电极(S)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为场效应管,第一电极(G)可以为栅极,第二电极(S)为可以源极,第三电极(D)可以为漏极。当第一电极(G)的电压处于高电平,且第二电极(S)通过上拉电阻提升电压至与第一电极(G)的电压相等时,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处于截止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所述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所述第三电极(D)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连接。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包括正极GP+和负极GP-。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芯片(U1)可以控制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处于高阻状态,不再输出电压,使得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PG+)上不会带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还包括逻辑非门电路(Q2);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还设置有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所述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与所述充电模块的使能脚连接;所述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通过所述逻辑非门电路(Q2)与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一电极(G)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还包括待充电设备,待充电设备与第一充电口(POGO PIN)连接。
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手机、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小型电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为蓝牙耳机。
基于相同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蓝牙耳机。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蓝牙耳机可以适用于以下所列的任意一种终端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涉及的终端,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蓝牙耳机(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可以是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智能手机(Mobile Phone)、口袋计算机(PocketPersonal Computer,PPC)、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或者车载设备等。此外,当为车联网(V2X)通信系统时,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车载设备。应理解,本公开实施例对终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耳机或盒体可以设置有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也可以耳机架和盒体均设置有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蓝牙耳机的盒体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以及用于收纳耳机的盒体。耳机可以收纳在盒体内。当耳机收纳在盒体内时,盒体可以仅提供收纳耳机的作用,也可以为耳机提供充电的作用。
如图1所示,盒体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在第一控制芯片U1上设置有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第一串口通信发送口TXD、以及第一串口通信接收口RXD。
盒体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串口通信发送口TXD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串口通信接收口RXD连接。
盒体还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芯片U1可以在开机状态下判断耳机与盒体之间是否有通讯数据存在,当第一控制芯片U1未检测到耳机与盒体之间的通讯数据,则判断耳机在盒体外;当第一控制芯片U1检测到耳机与盒体间的通讯数据,则判断耳机在盒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阻R2为上拉电阻,可以将第一控制芯片U1收到的电平信号拉高为高电平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盒体还包括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包括第一电极G、第二电极S、以及第三电极D。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二电极S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为场效应管,第一电极G可以为栅极,第二电极S为可以源极,第三电极D可以为漏极。当第一电极G的电压处于高电平,且第二电极S通过上拉电阻提升电压至与第一电极G的电压相等时,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处于截止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G的高电平电压可以为2.8V~3V。
在一个实施例中,盒体还包括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包括正极GP+和负极GP-。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三电极D与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GP+连接。
当盒体检测到耳机从盒体里面拿出来之后,第一控制芯片U1会控制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处于高阻状态,不再输出电压,使得耳机不再盒体内时,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PG+上不会带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盒体还包括第一充电电路U2和第一滤波电容C1。第一充电电路U2的输出端与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PG+连接。第一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PG+连接,第一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第一滤波电容C1可以降低交流脉动波纹系数,降低了交变脉动波纹对电子电路的干扰,使连接交流电的本电路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盒体还可以包括逻辑非门电路Q2。第一控制芯片U1还设置有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与第一充电电路U2的使能脚连接;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通过逻辑非门电路Q2与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一电极G相连。
当耳机向盒体发送高电平通讯信号时,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输出低电平,作为充电仓端的盒体的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一电极G为高电平,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二电极S在上拉电阻的作用下与第一电极G的电压值相等,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处于截止状态,盒体收到的信号在第二电阻R2的上拉电阻的作用下也为高电平信号。
当耳机向盒体发送低电平通讯信号时,则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二电极S在其自身的寄生二极管的作用下被拉低至低电平。
当耳机向盒体发送低电平通讯信号时,则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二电极S的低电平为0.3~0.7V。
当盒体对耳机进行充电时,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输出高电平,经过逻辑非门电路Q2到达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一电极G电压为0V,因此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处于截止状态,通讯通道关闭。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蓝牙耳机的耳机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耳机包括第二控制芯片U5,第二控制芯片U5设置有第二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和第二串口通信接收口RXD。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包括第一电极G、第二电极S和第三电极D。其中,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的第一电极G与第二控制芯片U5的第二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连接,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的第二电极S与第二控制芯片U5的第二串口通信接收口RXD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为场效应管,第一电极G可以为栅极,第二电极S可以为源极,第三电极D可以为漏极。
当盒体向耳机发送高电平通讯信号时,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处于截止状态,耳机端收到的信号在第三电阻R3上拉电阻的作用下也为高电平信号。
当盒体向耳机发送低电平通讯信号时,则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的第二电极S在其自身的寄生二极管的作用下被拉低至低电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盒体向耳机发送低电平通讯信号时,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的第二电极S的低电平为0.3~0.7V。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的第一电极G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的第二电极S连接。
其中,第三电阻R3为上拉电阻,可以将第二控制芯片U5收到的电平信号拉高为高电平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包括正极V+和负极V-。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的第三电极D与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V+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处于充电状态时,耳机的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V+上的电压典型值为5V。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耳机发送高电平通讯信号给盒体时,耳机的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V+上的电压最高为1.8V。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芯片U5还设置有第二串口通信接收口RXD。第二串口通信接收口RXD与第二串口通信发送口TXD通过第四电阻R4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二控制芯片U5还设置有充电触发口VCHG_R,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V+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5的充电触发口VCHG_R连接。
其中第五电阻R5为充电开机激活电阻。
当耳机与盒体不在通讯状态时,第二控制芯片U5可以通过充电触发口VCHG_R判断是否有来自盒体的充电电压,借此判断耳机是否在盒体内。
当充电触发口VCHG_R收到来自盒体的充电电压,说明耳机在盒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第二充电电路U6、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以及电池BAT。其中,第二充电电路U6的输入脚与第四滤波电容C4连接,第二充电电路U6的输出脚与第五滤波电容C5连接,第二充电电路U6的输出端与电池BAT的正极连接。
第四滤波电容C4和第五滤波电容C5用于稳定充电电压,降低了交变脉动波纹对电子电路的干扰,使本电路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电池BAT用于在耳机使用时进行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充电切换电路Q4和第六电阻R6,充电切换电路Q4为场效应管,第一电极G为栅极,第二电极S为源极,第三电极D为漏极。其中,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充电切换电路Q4的第一电极G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电池BAT的正极连接,充电切换电路Q4的第二电极S与第二充电电路U6的输出脚连接,充电切换电路Q4的第三电极D与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的第一正极V+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耳机与盒体处于通讯状态时,耳机的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V+上的电压升高,充电切换电路Q4的第一电极G与充电切换电路Q4的第二电极S间电压为正,使得充电切换电路Q4处于截止状态,断开充电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耳机与盒体处于通讯状态时,耳机的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V+上的电压最高为2.8~3V。
在一个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处于充电状态时。在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在其内部寄生二极管的作用下,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的源极电压为升高,使得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的栅极与源极间电压为负,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也进入截止状态,关闭通讯通道。
充电切换电路Q4在其内部寄生二极管的作用下,充电切换电路Q4的源极与充电切换电路Q4的栅极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充电切换电路Q4进入导通状态,充电通路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切换电路Q4在其内部寄生二极管的作用下,充电切换电路Q4的源极电压为5V,充电切换电路Q4的栅极电压为等于电池电压,此时额定电压为0.5V。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电压可以为4.4V。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电池保护电路U7。电池保护电路U7的第一端与电池BAT的负极连接,电池保护电路U7的第二端与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的负极V-连接。电池保护电路U7可以在充电电路断开负载时保护电池BAT,延长电池BAT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上可以设置有霍尔器件,盒体上可以设置有霍尔开关,耳机的霍尔器件和盒体霍尔开关可以用来检测耳机是否在盒体内。当盒体的盖子打开后,盒体的霍尔开关盒体内进行检测,当检测到耳机的霍尔器件时,蓝牙耳机可以判断耳机在盒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收纳在盒体内时,第二控制芯片U5的第二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输出高电平电压,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输出高电平电压,耳机未收纳在盒体内时,第二控制芯片U5的第二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处于高电阻状态,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处于高电阻状态。
蓝牙耳机关于防止第二充电口POGO PIN漏电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蓝牙耳机判断耳机位于盒体内时,第二控制芯片U5控制第二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端口输出高电平,该输出电压同时作为耳机通讯串口的上拉电阻的供电电压,并且第一控制芯片U1也控制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端口输出高电平,该输出电压同时作为盒体通讯串口的上拉电阻的供电电压。
当蓝牙耳机判断耳机位于盒体外时,第二控制芯片U5控制第二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处于高阻状态,以此来确保耳机在盒体外时,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V+上不会漏电。第一控制芯片U1也控制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处于高阻状态,以此来确保耳机在盒体外的场景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POGO PIN的正极PG+上不会漏电。
蓝牙耳机关于防止电路中大电容影响通讯线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耳机必须在盒体内,耳机和盒体间才能进行通讯。
当盒体发送高电平信号给耳机时,则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处于截止状态,耳机端收到的信号在第三电阻R3上拉电阻的作用下也为高电平信号。
当盒体发送低电平信号给耳机时,则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的第二源极S的电压在其自身的寄生二极管的作用下被降低,此时对于通讯电平来说为低电平。
当耳机发送高电平信号给盒体时,盒体的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端口输出为低电平,盒体的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一电极G为高电平,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二电极S在上拉电阻的作用下与第一电极G电压值相等,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处于截止状态,盒体收到的信号在第二电阻R2上拉电阻的作用下也为高电平信号;
当耳机发送低电平信号给盒体时,则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二电极S的电压在其自身的寄生二极管的作用下被降低,此时对于通讯电平来说为低电平。
当蓝牙耳机处于充电状态时,其耳机的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V+上的电压典型值为5V,此时盒体的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控制端口为高电平,经过逻辑非门电路Q2后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一电极G电压为0V,此时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处于截止状态,通讯通道关闭。
同时,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在其内部寄生二极管的作用下,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的第二电极S电压为5V,因此第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3也处于截止状态,通讯通道关闭。
而充电切换电路Q4在其内部寄生二极管的作用下,充电切换电路Q4的源极电压为5V,栅极电压为电池电压,电池电压最大为4.4V,此时源极电压与栅极电压小于0.5V,充电切换电路Q4导通,充电通路打开。
以上设计可确保蓝牙耳机在使用过程中,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上不带电,大大降低第二充电接口POGO PIN被电离腐蚀的概率的同时保证线路中的大电容不会对通讯波形带来质量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二”、“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二”、“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范围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范围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包括:
充电模块;
第一控制芯片(U1),设置有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第一串口通信发送口(TXD)、以及第一串口通信接收口(RXD);
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串口通信发送口(TXD)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串口通信接收口(RXD)连接;以及
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连接,
其中,第一控制芯片(U1)能够检测电路的充电状态,所述第一电阻(R1)为零欧电阻,所述第二电阻(R2)为监测控制模块的上拉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
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包括第一电极(G)、第二电极(S)、以及第三电极(D);
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二电极(S)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所述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包括正极和负极;
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所述第三电极(D)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POGO PIN)的正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还包括逻辑非门电路(Q2);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还设置有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
所述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与所述充电模块的使能脚连接;
所述充电使能控制端口(BOOST_EN)通过所述逻辑非门电路(Q2)与所述第一通讯电平转换电路(Q1)的第一电极(G)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充电设备,所述待充电设备与第一充电口(POGO PIN)连接。
6.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
盒体;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设置于所述耳机或所述盒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上设置有霍尔器件;
所述盒体上设置有霍尔开关,所述盒体的盖子打开后,所述霍尔开关用于检测所述耳机是否在所述盒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收纳在所述盒体内时,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的第一控制芯片(U1)的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输出高电平电压;
所述耳机未收纳在所述盒体内时,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所述第一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处于高电阻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和所述盒体均设有所述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
CN202222021694.XU 2022-08-02 2022-08-02 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 Active CN218103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1694.XU CN218103457U (zh) 2022-08-02 2022-08-02 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1694.XU CN218103457U (zh) 2022-08-02 2022-08-02 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3457U true CN218103457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4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21694.XU Active CN218103457U (zh) 2022-08-02 2022-08-02 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3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2736A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EP1315361A1 (en) Multiconnector for mobile terminal
US20040198442A1 (en) Multiple function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for mobile phone
CN101453506A (zh) 内嵌蓝牙耳机式手机
US9069538B2 (en) Preventing dark current flow in a mobile terminal
CN101330336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装置自适应连接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4541520A (zh) 耳机座
WO2005053289A1 (en) Accessory cover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P3001698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audio jack
US20210351601A1 (en) Wireless sound output device with charging function
CN103178607B (zh) 用于为电池组充电的装置和方法
CN110944264A (zh) 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
CN210579159U (zh) 一种无线耳机系统和无线耳机
CN218103457U (zh) 通讯充电状态切换电路和蓝牙耳机
CN113949167B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US6526294B1 (en) Automatic control circuit for enabling and disabling the supply voltage in a short range wireless device
CN110707782B (zh)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通信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CN216086972U (zh)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耳机充电盒及tws耳机
CN215818589U (zh) 充电盒的电路结构和充电盒
US20220174390A1 (en) Wireless headset charging system
CN210927185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9134109U (zh) 智能设备充电保护电路和智能穿戴设备
CN211019167U (zh) 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
CN112887868B (zh) 音频电路、电子设备、无线耳机系统及音频系统
CN213754883U (zh) 一种可用移动终端充电的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