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7149U - 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7149U
CN218027149U CN202220114397.7U CN202220114397U CN218027149U CN 218027149 U CN218027149 U CN 218027149U CN 202220114397 U CN202220114397 U CN 202220114397U CN 218027149 U CN218027149 U CN 218027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joint
buried steel
steel plate
frame bridge
tectos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43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小锐
吴春冬
邬泽
黄杰
陈丹
刘洋
贾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143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7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7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7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涉及市政工程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初次构造体、二次构造体、中埋式止水带和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分别与初次构造体和二次构造体固定连接,连接构件位于初次构造体的迎水面,二次构造体与初次构造体之间预留有变形缝,变形缝内设有填缝剂,变形缝靠近背水面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密封材料,变形缝靠近迎水面的一端部设有第二密封材料;以及中埋式止水带设置于变形缝中部,并分别与初次构造体和二次构造体连接,采用填缝剂、第一密封材料以及第二密封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结构的抗渗性、保证了防水效果,并且使用了连接构件,保证初次构造体和二次构造体结合密实性。

Description

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铁路下穿式框架桥位于地下水丰富地区时,其防水处理非常重要,地下水的渗漏对结构物的使用性、耐久性有较大的影响,如采用的防水措施不得当,将对结构物造成严重的危害。顶进框架桥与两侧现浇结构接头的防水为设计与施工的重中之重,但是现在的防水结构仍宜漏水,亟需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包括:初次构造体、二次构造体和中埋式止水带,所述二次构造体与所述初次构造体之间设置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内设有填缝剂,所述变形缝靠近背水面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密封材料,所述变形缝靠近迎水面的一端部设有第二密封材料;以及所述中埋式止水带设置于所述变形缝中部,并分别与所述初次构造体和所述二次构造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变形缝中设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纵向安装在所述变形缝中,并与横向设置的注浆导管相连通;所述注浆导管的远离注浆管的一端部伸出于所述二次构造体之外,并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地,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分别与所述初次构造体和所述二次构造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位于初次构造体的迎水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预埋钢板和第二预埋钢板,所述第一预埋钢板与所述第二预埋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预埋钢板和所述第二预埋钢板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锚栓,所述第一预埋钢板通过所述锚栓与所述初次构造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预埋钢板通过所述锚栓与所述二次构造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埋钢板远离所述第二预埋钢板的端部向所述初次构造体凸起形成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预埋钢板远离所述第一预埋钢板的端部向所述二次构造体凸起形成第二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埋钢板靠近所述第二预埋钢板的端部向所述初次构造体方向进行弯折形成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初次构造体接触,所述第二预埋钢板靠近所述第一预埋钢板的端部向所述二次构造体方向进行弯折形成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二次构造体接触,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第二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第二耳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材料为橡胶。
进一步地,构成所述变形缝的初次构造体端面为毛面。
进一步地,所述毛面上设置有止水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为密封胶,所述填缝剂为油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注浆管、密封胶、油麻和橡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结构的抗渗性、保证了防水效果,并且使用了连接构件,保证初次构造体和二次构造体结合密实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第一预埋钢板和所述第二预埋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初次构造体;2、二次构造体;21、木板;22、PVC防水板;23、C15砼垫层;31、填缝剂;32、第二密封材料;33、第一密封材料;34、中埋式止水带;35、注浆管;36、注浆导管;41、第一预埋钢板;411、第一凸起;412、第一耳板;42、第二预埋钢板;421、第二凸起;422、第二耳板;43、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顶进框架桥与通常的地下工程相比较,其特点是工程并非一次成型。而是在路基坡角外预制主体结构,待混凝土终凝,强度达100%后,采用千斤顶分节顶入路基。以往施工中,常采用遇水橡胶止水条来代替,该材料遇降雨及施工用水时,会提早膨胀,降低防水效果;且其遇水后为三向受力,易变长胀出缝外,难以达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所提及的横向作用力为在图1中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竖向作用力为图1中竖直方向的作用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初次构造体1、二次构造体2、中埋式止水带34和连接构件。其中,在二次构造体2与初次构造体1之间设置有变形缝,变形缝靠近背水面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密封材料33,变形缝靠近迎水面的一端部设有第二密封材料3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材料32为橡胶、填缝剂31为油麻以及第一密封材料33为密封胶,通过上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变形缝设置第二密封材料32、填缝剂31和第一密封材料33,形成三段式的止水结构,有效地减少迎水面的水通过变形缝渗漏到背水面侧,提升本实施例的防水性能。同时,为了进一步地提升本实施例的止水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中埋式止水带34设置于变形缝中部,并分别与初次构造体1和二次构造体2连接。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在浇筑的时候将中埋式止水带34布置在其中。
但是,为了进一步增加本实施例的止水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变形缝中设有注浆管35,注浆管35纵向安装在变形缝中,并与横向设置的注浆导管36相连通;注浆导管36的远离注浆管35的一端部伸出于二次构造体2之外,并与外界连通。本实施例中通过向注浆导管36注射水泥浆液,在注浆管35内注入水泥浆液,最终在变形缝中由迎水面到背水面形成第二密封材料32、填缝剂31、中埋式止水带34、填缝剂31、注浆管35、填缝剂31和第一密封材料33的多重防水结构,通过多重止水材料的结合提高了抗渗性、保证了防水效果。
同时,由于初次构造体1和二次构造体2之间还具有紧固件进行连接,使得初次构造体1和二次构造体2稳定。即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构件分别与初次构造体1和二次构造体2固定连接,连接构件位于初次构造体1的迎水面,通过将连接构件布置在迎水面,还能增加背水面的平整性,减少将连接构件布置在背水面时,还需设置单独连接构件的对应的凹槽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连接构件与初次构造体1和二次构造体2的连接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构件包括第一预埋钢板41和第二预埋钢板42,第一预埋钢板41与第二预埋钢板42固定连接,第一预埋钢板41和第二预埋钢板42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锚栓43,参见图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埋钢板41和第二预埋钢板42上均设有三个锚栓43,第一预埋钢板41通过锚栓43与初次构造体1固定连接,第二预埋钢板42通过锚栓43与二次构造体2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在可以增加连接构件所能承受的横向作用力,同时也阻挡水有着防水的效果。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连接构件抵御使初次构造体1与二次构造体2相互分离的作用力的性能,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预埋钢板41远离第二预埋钢板42的端部向初次构造体1凸起形成第一凸起411,第二预埋钢板42远离第一预埋钢板41的端部向二次构造体2凸起形成第二凸起421,通过第一凸起411和第二凸起42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连接构件所能承受的横向作用力。
进一步地,为了在本实施例中,实现第一预埋钢板41和第二预埋钢板42的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埋钢板41靠近第二预埋钢板42的端部向初次构造体1方向进行弯折形成第一耳板412,第一耳板412与初次构造体1接触,第二预埋钢板42靠近第一预埋钢板41的端部向二次构造体2方向进行弯折形成第二耳板422,第二耳板422与二次构造体2接触,第一耳板412与第二耳板422固定连接,第一耳板412与第二耳板42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材料32。通过上述设置,本实施例中实现第一预埋钢板41和第二预埋钢板42固定连接的同时,第一预埋钢板41和第二预埋钢板42连接点设置于变形缝中,在本实施例中直接利用了变形缝的缝隙容纳了第一预埋钢板41和第二预埋钢板42连接点,减少了迎水面的凸起,使得框架桥在迎水面的平整度得到提升,便于在初次构造体1和二次构造体2在迎水面再布置防水层。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在二次构造体2的迎水面上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木板21、PVC防水板22和C15砼垫层23,进一步增加二次构造体2的止水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增加填缝剂31与初次构造体1和二次构造体2接触面积紧实度,增加水的流动路径,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变形缝的初次构造体1端面为毛面,在实际中可以通过凿毛处理得到。同时,为了增加水渗入后再流动的难度,在变形缝渗水进入后能增加填缝剂31的紧实度,初次构造体1和二次构造体2的毛面上均设置有止水胶层,具体而言是遇水膨胀止水胶,通过上述设置,当变形缝渗水之后,止水胶膨胀挤压填缝剂31,使得止水胶与填缝剂31的接触更加紧密,增加水流动的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未示出止水胶层。
本发明采用的施工步骤如下:
(1)在顶进基坑内的初次构造体1中埋式止水带34,在迎水面处预埋第一预埋钢板41;
(2)待初次构造体1达到设计强度后,顶进设定位置;
(3)绑扎二次构造体2的钢筋,埋设二次构造体2内的中埋式止水带34和第二预埋钢板42,在变形缝内放置注浆导管36;
(4)第一预埋钢板41和第二预埋钢板42通过第一耳板412和第二耳板422进行连接,并且螺栓实现固定连接,并在第一耳板412和第二耳板422之间填充橡胶;
(5)初次构造体1和二次构造体2之间填充油麻,二次构造体2内布置注浆导管36,并与注浆管35连通;
(6)浇筑二次构造体2的混凝土;
(7)向注浆导管36内注入水泥浆液;
(8)变形缝靠近背水面的一端部使用密封胶封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次构造体(1);
二次构造体(2),所述二次构造体(2)与所述初次构造体(1)之间设置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内设有填缝剂(31),所述变形缝靠近背水面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密封材料(33),所述变形缝靠近迎水面的一端部设有第二密封材料(32);以及
中埋式止水带(34),所述中埋式止水带(34)设置于所述变形缝中部,并分别与所述初次构造体(1)和所述二次构造体(2)连接;
所述第一密封材料(33)为密封胶,所述填缝剂(31)为油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中设有注浆管(35),所述注浆管(35)纵向安装在所述变形缝中,并与横向设置的注浆导管(36)相连通;所述注浆导管(36)的远离注浆管(35)的一端部伸出于所述二次构造体(2)之外,并与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分别与所述初次构造体(1)和所述二次构造体(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位于初次构造体(1)的迎水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预埋钢板(41)和第二预埋钢板(42),所述第一预埋钢板(41)与所述第二预埋钢板(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预埋钢板(41)和所述第二预埋钢板(42)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锚栓(43),所述第一预埋钢板(41)通过所述锚栓(43)与所述初次构造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预埋钢板(42)通过所述锚栓(43)与所述二次构造体(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钢板(41)远离所述第二预埋钢板(42)的端部向所述初次构造体(1)凸起形成第一凸起(411),所述第二预埋钢板(42)远离所述第一预埋钢板(41)的端部向所述二次构造体(2)凸起形成第二凸起(4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钢板(41)靠近所述第二预埋钢板(42)的端部向所述初次构造体(1)方向进行弯折形成第一耳板(412),所述第一耳板(412)与所述初次构造体(1)接触,所述第二预埋钢板(42)靠近所述第一预埋钢板(41)的端部向所述二次构造体(2)方向进行弯折形成第二耳板(422),所述第二耳板(422)与所述二次构造体(2)接触,所述第一耳板(412)与所述第二耳板(4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耳板(412)与所述第二耳板(42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材料(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材料(32)为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变形缝的初次构造体(1)的端面为毛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面上设置有止水胶层。
CN202220114397.7U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Active CN218027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4397.7U CN218027149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4397.7U CN218027149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7149U true CN218027149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38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4397.7U Active CN218027149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7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5438B (zh) 一种穿越活动断层的大变形隧道现浇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
CN110374138A (zh) 车站主体与附属通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与施工方法
CN201649068U (zh) 一种u型混凝土板桩
CN109267544B (zh) 一种穿堤箱涵与堤坝防渗封闭结构
CN101812840A (zh) 一种u型混凝土板桩
CN113152698A (zh) 一种用于构筑物变形缝处止水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22184A (zh) 面膜堆石坝面膜-趾板柔性防渗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8027149U (zh) 一种框架桥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CN200975031Y (zh) 一种多重密封变形缝装置
CN111188368B (zh) 一种防渗层预加力式固定套件
CN105862579A (zh) 聚合物密封胶作为密封剂在桥梁伸缩装置中的应用
CN215715534U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缝防水结构
CN210766372U (zh) 一种填埋式桥梁伸缩装置
CN108521097A (zh) 一种电力预制隧道及其安装方法
CN214168804U (zh) 涵洞及其涵身结构
CN212506439U (zh) 一种采用组合式钢边橡胶止水带的防水结构
CN112921900B (zh) 一种土工膜与沥青混凝土面板双道锚固的防渗结构
CN212452502U (zh) 面膜堆石坝面膜-趾板柔性防渗连接结构
CN211006775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结构
CN209584976U (zh) 一种穿堤箱涵与堤坝防渗封闭结构
CN220487613U (zh) 一种超大断面矩形顶管管节环缝防水结构
CN222500629U (zh) Luui封闭型橡胶止水带及用于新老建筑物接缝处的止水结构
CN218911803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结构缝防水装置
CN219527715U (zh) 一种隧道预留桩基防水结构
CN215857840U (zh) 一种地下组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