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4895U - 一种新型舵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舵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44895U CN217944895U CN202222334231.9U CN202222334231U CN217944895U CN 217944895 U CN217944895 U CN 217944895U CN 202222334231 U CN202222334231 U CN 202222334231U CN 217944895 U CN217944895 U CN 2179448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steering
- gear
- mounting bracket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舵轮,包括驱动轮总成、安装支架和转向总成;驱动轮总成包括驱动电机、小行星轮、大行星轮、齿圈和连接座;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一体成型有输入轮,输入轮与大行星轮啮合,大行星轮与小行星轮同轴固定连接,小行星轮与齿圈的内齿啮合;驱动电机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小行星轮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与安装支架和连接座转动连接;齿圈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安装支架和连接座转动连接;连接座通过第一紧固件与安装支架连接;转向总成安装于安装支架的上端,用于驱动驱动轮总成转向,本实用新型通简化舵轮结构,达到了机身减重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AVG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舵轮。
背景技术
在现阶段AGV行业,舵轮驱动因具有前后行走、侧移、原地打转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中的舵轮存在如下缺陷:
(1)装配零件较多,导致舵轮的结构复杂,在AGV整体设计时舵轮占用空间太大,且不利于机身减重,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
(2)现有的舵轮减速比范围较小,需要大传动比时就需要要大大的增加舵轮的体积,所以现有的舵轮普遍存在传动比小和体积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舵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舵轮结构复杂,在AGV整体设计时舵轮占用空间太大,且不利于机身减重,同时导致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舵轮,包括驱动轮总成、安装支架和转向总成;所述驱动轮总成包括驱动电机、小行星轮、大行星轮、齿圈和连接座;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一体成型有输入轮,所述输入轮与所述大行星轮啮合,所述大行星轮与所述小行星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小行星轮与所述齿圈的内齿啮合;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小行星轮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齿圈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转向总成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总成转向。
上述设计中,将输入轮与电机轴设置成一体,一方面解决现有减速机输入轮与电机轴连接时锁紧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节省输入轮的转动支撑件、支撑基座的使用量,从而使得结构更简单、稳定,减轻了机身重量,减小了机身体积,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的,上述设计中,将级内变速行星传动机构应用到舵轮上,提高了输出扭矩,增加减速比范围,提高了精度和动力转化率,降低了舵轮整体成本。
进一步的,上述设计中,将安装支架与行星支架设置成一体,结构更简单、稳定,减轻了机身重量,减小了机身体积,降低了成本。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齿圈一体成型有轮毂,所述轮毂上安装有轮胎。
上述设计中,齿圈与轮毂一体成型可简化驱动轮总成结构,提高结构紧凑度,进而减小机身的体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齿圈的两端分别设有后盖和前盖,所述前盖和后盖分别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轮毂的两个端面固定连接。
上述设计中,通过后盖和前盖可有效防止外界杂质进入驱动轮总成内部,有利于保证传动结构的高效运行。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盖和所述连接座之间设有内盖,所述内盖设置在所述小行星轮的一轴端处;所述内盖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
上述设计中,内盖可有效防止灰尘杂质进入第一轴承中。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总成包括回转轴承,所述回转轴承包括内旋转环和回转齿轮,且所述回转齿轮能够绕内旋转环的轴线与所述内旋转环相对转动,所述内旋转环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回转轴承的一侧设置有转向齿轮,所述回转齿轮的外齿与所述转向齿轮啮合,转向齿轮底部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通过一连接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回转齿轮的上端面圆周开设有有多个用于所述与AVG车体连接的螺栓孔。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顶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回转轴承与所述顶板之间,并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三紧固件贯穿所述内旋转环和所述连接板,并与所述顶板螺纹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还安装有用于检测转向角度的转向编码器,所述转向编码器包括编码器齿轮,所述编码器齿轮与所述回转齿轮的外齿啮合。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舵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输入轮与电机轴设置成一体,一方面解决现有减速机输入轮与电机轴连接时锁紧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节省输入轮的转动支撑件、支撑基座的使用量,从而使得结构更简单、稳定,减轻了机身重量,减小了机身体积,降低了成本;
(2)将级内变速行星传动机构应用到舵轮上,提高了输出扭矩,增加减速比范围,提高了精度和动力转化率,降低了舵轮整体成本;
(3)将安装支架与行星支架设置成一体,结构更简单、稳定,减轻了机身重量,减小了机身体积,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舵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舵轮的左视图;
图3显示为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舵轮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驱动电机1,输入轮2,小行星轮3,大行星轮4,齿圈5,轮毂6,轮胎7,连接座8,第一轴承9,第二轴承10,第一紧固件11,第二紧固件12,后盖13,前盖14,内盖15,回转轴承16,内旋转环161,回转齿轮162,转向齿轮19,转向电机20,连接板21,第三紧固件23,转向编码器24,编码器齿轮25,安装支架26,顶板261,螺栓孔2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舵轮,包括驱动轮总成、安装支架26和转向总成;驱动轮总成包括驱动电机1、小行星轮3、大行星轮4、齿圈5和连接座8;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一体成型有输入轮2,输入轮2与大行星轮4啮合,大行星轮4与小行星轮3同轴固定连接,小行星轮3与齿圈5的内齿啮合。
驱动电机1与安装支架26固定连接,小行星轮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9与安装支架26和连接座8转动连接;齿圈5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10与安装支架26和连接座8转动连接;连接座8通过第一紧固件11与安装支架26连接;转向总成安装于安装支架26的上端,用于驱动驱动轮总成转向。
装置工作时,驱动电机1转动,输入轮2同步转动并带动大行星轮4转动,小行星轮3在大行星轮的带动下转动,并带动齿圈5转动,其中,驱动轮2与大行星轮4配合完成一级减速,小行星轮3与齿圈5配合完成二级减速。
本实施例中,将输入轮2与电机轴设置成一体,一方面解决现有减速机输入轮2与电机轴连接时锁紧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节省输入轮2的转动支撑件、支撑基座的使用量,从而使得结构更简单、稳定,减轻了机身重量,减小了机身体积,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的,将级内变速行星传动机构应用到舵轮上,提高了输出扭矩,增加减速比范围,提高了精度和动力转化率,降低了舵轮整体成本。
进一步的,将安装支架26与行星支架设置成一体,结构更简单、稳定,减轻了机身重量,减小了机身体积,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齿圈5一体成型有轮毂6,轮毂6上安装有轮胎7。齿圈5与轮毂6一体成型可简化驱动轮总成结构,提高结构紧凑度,进而减小机身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齿圈5的两端分别设有后盖13和前盖14,前盖14和后盖13分别通过第二紧固件12与轮毂6的两个端面固定连接。通过后盖13和前盖14可有效防止外界杂质进入驱动轮总成内部,有利于保证传动结构的高效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前盖14和连接座8之间设有内盖15,内盖15设置在小行星轮3的一轴端处;内盖15通过第一紧固件11与安装支架26连接。内盖15可有效防止灰尘杂质进入第一轴承9中。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总成包括回转轴承16,回转轴承16包括内旋转环161和回转齿轮162,且回转齿轮162能够绕内旋转环161的轴线与内旋转环161相对转动,内旋转环161安装在安装支架26上;回转轴承16的一侧设置有转向齿轮19,回转齿轮162的外齿与转向齿轮19啮合,转向齿轮19底部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转向电机20,转向电机20通过一连接板21与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回转齿轮162的上端面圆周开设有有多个用于与AVG车体连接的螺栓孔27。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6包括一体成型的顶板261,连接板21设置在回转轴承16与顶板261之间,并通过第三紧固件23固定,进一步的,三紧固件贯穿内旋转环161和连接板21,并与顶板261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1、第二紧固件12和第三紧固件23均采用螺钉。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1上还安装有用于检测转向角度的转向编码器24,转向编码器24包括编码器齿轮25,编码器齿轮25与回转齿轮162的外齿啮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输入轮与电机轴设置成一体,一方面解决现有减速机输入轮与电机轴连接时锁紧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节省输入轮的转动支撑件、支撑基座的使用量,从而使得结构更简单、稳定,减轻了机身重量,减小了机身体积,降低了成本;进一步的,将级内变速行星传动机构应用到舵轮上,提高了输出扭矩,增加减速比范围,提高了精度和动力转化率,降低了舵轮整体成本;进一步的,将安装支架与行星支架设置成一体,结构更简单、稳定,减轻了机身重量,减小了机身体积,降低了成本。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新型舵轮,包括驱动轮总成、安装支架和转向总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总成包括驱动电机、小行星轮、大行星轮、齿圈和连接座;
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一体成型有输入轮,所述输入轮与所述大行星轮啮合,所述大行星轮与所述小行星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小行星轮与所述齿圈的内齿啮合;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小行星轮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齿圈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
所述转向总成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总成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舵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一体成型有轮毂,所述轮毂上安装有轮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舵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的两端分别设有后盖和前盖,所述前盖和后盖分别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轮毂的两个端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舵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和所述连接座之间设有内盖,所述内盖设置在所述小行星轮的一轴端处;所述内盖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舵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总成包括回转轴承,所述回转轴承包括内旋转环和回转齿轮,且所述回转齿轮能够绕内旋转环的轴线与所述内旋转环相对转动,所述内旋转环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回转轴承的一侧设置有转向齿轮,所述回转齿轮的外齿与所述转向齿轮啮合,转向齿轮底部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通过一连接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舵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顶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回转轴承与所述顶板之间,并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舵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还安装有用于检测转向角度的转向编码器,所述转向编码器包括编码器齿轮,所述编码器齿轮与所述回转齿轮的外齿啮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34231.9U CN217944895U (zh) | 2022-09-02 | 2022-09-02 | 一种新型舵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34231.9U CN217944895U (zh) | 2022-09-02 | 2022-09-02 | 一种新型舵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44895U true CN217944895U (zh) | 2022-12-02 |
Family
ID=84210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34231.9U Active CN217944895U (zh) | 2022-09-02 | 2022-09-02 | 一种新型舵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448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04983A (zh) * | 2024-07-02 | 2024-07-30 | 福勤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舵轮驱动模块及舵轮模块 |
-
2022
- 2022-09-02 CN CN202222334231.9U patent/CN2179448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04983A (zh) * | 2024-07-02 | 2024-07-30 | 福勤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舵轮驱动模块及舵轮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62223Y (zh) | 一种消隙传动箱 | |
CN217944895U (zh) | 一种新型舵轮 | |
CN110185748B (zh) | 一体式机器人关节结构 | |
CN113752821A (zh) | 一种基于复合行星轮系高速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减速机构 | |
CN212338046U (zh) | 一种紧凑型减速机 | |
CN113531082A (zh) | 一种车辆用智能差速装置 | |
CN214900524U (zh) | 同轴线式驱动电机总成 | |
CN214946249U (zh) | 驱动总成连接结构 | |
CN115750686A (zh) | 一种高刚度大负载精密减速闭环传动装置 | |
CN215944276U (zh) | 一种快拆轮毂电机 | |
CN214743073U (zh) | 一种前轮双驱叉车用轮边减速机构 | |
CN210799911U (zh) | 一种特定凸台的行星齿轮驱动装置 | |
CN210469025U (zh) | 一种具有简装偏心结构的轮毂电机 | |
CN210318407U (zh) | 一体式机器人关节结构 | |
CN221343513U (zh) | 一体式曳引轮 | |
CN217918080U (zh) | 一种360°同轴转向可互锁的车轮转向系统 | |
CN219904495U (zh)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电动角传动器 | |
CN218236056U (zh) | 一种定位组件及回转机构 | |
CN220577348U (zh) | 转向器和车辆 | |
CN111853169A (zh) | 一种紧凑型减速机 | |
CN212775395U (zh) | 一种减速器及行走轮 | |
CN214838183U (zh) | 一种agv物流无人车用行星减速器 | |
CN220098451U (zh) | 双电机同轴的一体化重载立式动力轮和应用其的无人叉车 | |
CN216830931U (zh) | 舵机传动机构及手部机构 | |
CN212959706U (zh) | 一种行走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