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2890U - 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72890U CN217872890U CN202221539488.1U CN202221539488U CN217872890U CN 217872890 U CN217872890 U CN 217872890U CN 202221539488 U CN202221539488 U CN 202221539488U CN 217872890 U CN217872890 U CN 2178728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utterfly valve
- air door
- air duct
- shu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包括稳流风筒、三通风筒、以及风路切换组件;风路切换组件具有蝶阀风门和百叶窗测试风门,通过调整蝶阀风门和百叶窗测试风门的开启状态以调整对应的三通风筒的连通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利用三通风筒集成蝶阀风门和百叶窗测试风门,根据两个风机的工作状态的要求可以选择开启任一蝶阀风门和任一百叶窗测试风门,以此来实现在不停机的工况下完成两个风机的风路切换,蝶阀和百叶窗的开关操作十分便捷,按照工艺要求顺序开关对应的风门即可实现风路的切换,缩短风路切换的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矿井所用的通风机一般为两台,两台风机切换时常规的操作为停止一台风机后将两台风机的切换风门打开和关闭,以启动另一台风机。而常规的操作方式切换时间过长,通常为8-10分钟,如此长的切换时间容易导致矿井井下通风不稳定。另外,现有技术中备用风机需要进行检修或性能测试时,需要对风机部件拆解后形成进风风路后方可进行,因此,对于风机的检修也存在很大的困扰。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基于短路进风的方式、以实现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短路进风的方式、结构新颖、缩短切换时间、实现不停机即可切换风路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该装置集成于矿井的风机的进风端,且矿井配备有两台风机,分别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该装置包括:
与所述风机的进风端连通的稳流风筒;
位于所述稳流风筒工艺上游端、并与所述稳流风筒连通的三通风筒;以及
风路切换组件;
所述风路切换组件具有蝶阀风门和百叶窗测试风门,通过调整所述蝶阀风门和所述百叶窗测试风门的开启状态以调整对应的三通风筒的连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风筒包括:
沿所述稳流风筒轴向延伸的主风筒;以及
位于所述主风筒上端、并与所述主风筒连通的上部风筒;
所述上部风筒的截面为四边形,所述稳流风筒通过法兰板与所述三通风筒的主风筒装配固定以形成连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蝶阀风门安装于所述主风筒的进风端;
所述百叶窗测试风门安装于所述上部风筒;
所述蝶阀风门控制所述主风筒的连通状态,所述百叶窗测试风门控制所述上部风筒的连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蝶阀风门包括:
蝶阀外框;
活动连接于所述蝶阀外框内部的蝶阀翻板;以及
安装于所述蝶阀外框一侧并与所述蝶阀翻板连接以控制所述蝶阀翻板运动的蝶阀执行器;
所述蝶阀外框与所述主风筒通过外周的紧固螺栓装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窗测试风门包括:
百叶窗外框;
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所述百叶窗外框内的多组百叶窗板,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百叶窗外框转动连接;以及
百叶窗执行器;
所述百叶窗执行器与所述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百叶窗板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窗执行器的输出端与靠近其布置的所述转轴连接以驱动该转轴转动;
所述转轴的端部安装有驱动杆;
靠近所述百叶窗执行器的一个所述转轴的驱动杆被配置为主动驱动杆,其余所述转轴的驱动杆为从动驱动杆;
相邻所述驱动杆之间通过传动杆连接以形成联动。
进一步的,与所述第一风机配合的蝶阀风门为第一蝶阀风门,与所述第一风机配合的百叶窗测试风门为第一百叶窗测试风门;
与所述第二风机配合的蝶阀风门为第二蝶阀风门,与所述第二风机配合的百叶窗测试风门为第二百叶窗测试风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利用三通风筒集成蝶阀风门和百叶窗测试风门,根据两个风机的工作状态的要求可以选择开启任一蝶阀风门和任一百叶窗测试风门,以此来实现在不停机的工况下完成两个风机的风路切换,蝶阀和百叶窗的开关操作十分便捷,按照工艺要求顺序开关对应的风门即可实现风路的切换,缩短风路切换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的蝶阀风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的蝶阀风门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的三通风筒和稳流风筒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的三通风筒和稳流风筒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的三通风筒和稳流风筒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的百叶窗测试风门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的百叶窗测试风门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机;101、第一风机;102、第二风机;
2、稳流风筒;3、三通风筒;4、蝶阀风门;5、百叶窗测试风门;
301、主风筒;302、上部风筒;
401、蝶阀外框;402、蝶阀翻板;403、蝶阀执行器;
501、百叶窗外框;502、百叶窗板;503、转轴;504、百叶窗执行器;505、主动驱动杆;506、从动驱动杆;507、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9所示;
本实施例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该装置集成于矿井的风机1的进风端,且矿井配备有两台风机1,分别为第一风机101和第二风机102,该装置包括:
与风机1的进风端连通的稳流风筒2;
位于稳流风筒2工艺上游端、并与稳流风筒2连通的三通风筒3;以及
风路切换组件;
风路切换组件具有蝶阀风门4和百叶窗测试风门5,通过调整蝶阀风门4和百叶窗测试风门5的开启状态以调整对应的三通风筒3的连通状态。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矿井风道内风机1切换作业的装置,其利用稳流风筒2与风机1的进风端连接,而三通风筒3用以集成上述的风路切换组件,本实施例的风路切换组件主要功能部件为蝶阀风门4和百叶窗测试风门5,而三通风筒3一方面与稳流风筒2,即风机1连通,另一方面与外界连通。实际操作时,调整两台风机1的蝶阀风门4和百叶窗测试风门5的开关状态和顺序以实现风路的切换。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三通风筒3包括:
沿稳流风筒2轴向延伸的主风筒301;以及
位于主风筒301上端、并与主风筒301连通的上部风筒302;
上部风筒302的截面为四边形,稳流风筒2通过法兰板与三通风筒3的主风筒301装配固定以形成连通状态。
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与稳流风筒2连通的三通风筒3的结构,首先,本实施例的稳流风筒2为了能够与三通风筒3配合可以设计为内部的圆筒状的风道结构,外部为四边体外框,以通过四边体外框与三通风筒3的主风筒301装配固定,另外,主风筒301的上部连通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上部风筒302,上部风筒302通过百叶窗测试风门5控制开关,主风筒301则通过蝶阀风门4控制开关。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蝶阀风门4安装于主风筒301的进风端;
百叶窗测试风门5安装于上部风筒302;
蝶阀风门4控制主风筒301的连通状态,百叶窗测试风门5控制上部风筒302的连通状态。
更为具体的是:
蝶阀风门4包括:
蝶阀外框401;
活动连接于蝶阀外框401内部的蝶阀翻板402;以及
安装于蝶阀外框401一侧并与蝶阀翻板402连接以控制蝶阀翻板402运动的蝶阀执行器403;
蝶阀外框401与主风筒301通过外周的紧固螺栓装配固定。
蝶阀是一种常用的阀门结构,该处的蝶阀风门4原理与蝶阀类似,蝶阀外框401作为与主风筒301的连接结构主体,通过外部的法兰板装配固定,而蝶阀风门4内部则转动连接有蝶阀翻板402,通过外部的蝶阀执行器403驱动内部的蝶阀翻板402翻转以控制蝶阀风门4的开关。本实施例的蝶阀执行器403优选为电子执行器,能够提高本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优选的,上述的百叶窗测试风门5包括:
百叶窗外框501;
通过转轴503活动连接于百叶窗外框501内的多组百叶窗板502,转轴503的两端通过轴承与百叶窗外框501转动连接;以及
百叶窗执行器504;
百叶窗执行器504与转轴503连接以驱动百叶窗板502转动。
其中,为了实现百叶窗板502的联动,本实施例的百叶窗执行器504的输出端与靠近其布置的转轴503连接以驱动该转轴503转动;
转轴503的端部安装有驱动杆;
靠近百叶窗执行器504的一个转轴503的驱动杆被配置为主动驱动杆505,其余转轴503的驱动杆为从动驱动杆506;
相邻驱动杆之间通过传动杆507连接以形成联动。
百叶窗测试风门5的动作原理与蝶阀也是类似的,区别在于百叶窗外框501内部安装有多组百叶窗板502,百叶窗板502的转轴503利用轴承与百叶窗外框501转动连接,并且多个百叶窗板502是通过一个百叶窗执行器504驱动运动的。为了实现联动,转轴503上安装有驱动杆,靠近百叶窗执行器504的一个驱动杆为主动驱动杆505,其余的驱动杆为从动驱动杆506。百叶窗执行器504的输出端动作时就可以直接驱动与之连接的转轴503转动,从而带动该转轴503的百叶窗板502翻转,同时,该转轴503转动时就可以带动主动驱动杆505摆动,由于相邻的驱动杆之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507,因此主动驱动杆505就可以通过传动杆507带动从动驱动杆506转动,以此来带动其余的转轴503转动,最终实现多个百叶窗板502的同步翻转。
矿井的风机1切换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机101配合的蝶阀风门4为第一蝶阀风门,与第一风机101配合的百叶窗测试风门5为第一百叶窗测试风门;
与第二风机102配合的蝶阀风门4为第二蝶阀风门,与第二风机102配合的百叶窗测试风门5为第二百叶窗测试风门。
当第一风机101正常运转时,第一蝶阀风门为开启状态,此时,第一百叶窗测试风门、第二百叶窗测试风门、第二蝶阀风门均为关闭状态。如果需要切换风机1时,即需要将第一风机101切换为第二风机102运转时,首先打开第二风机102的第二百叶窗测试风门,然后启动第二风机102,当第二风机102正常启动后,关闭第一风机101的第一蝶阀风门,打开第一风机101的第一百叶窗测试风门,打开第二风机102的第二蝶阀风门,关闭第二风机102的第二百叶窗测试风门(注意该处的四个风门的开关是同步操作进行),最后关闭第一风机101即可完成风机1的切换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利用三通风筒3集成蝶阀风门4和百叶窗测试风门5,根据两个风机1的工作状态的要求可以选择开启任一蝶阀风门4和任一百叶窗测试风门5,以此来实现在不停机的工况下完成两个风机1的风路切换,蝶阀和百叶窗的开关操作十分便捷,按照工艺要求顺序开关对应的风门即可实现风路的切换,缩短风路切换的时间。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该装置集成于矿井的风机(1)的进风端,且矿井配备有两台风机(1),分别为第一风机(101)和第二风机(102),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与所述风机(1)的进风端连通的稳流风筒(2);
位于所述稳流风筒(2)工艺上游端、并与所述稳流风筒(2)连通的三通风筒(3);以及
风路切换组件;
所述风路切换组件具有蝶阀风门(4)和百叶窗测试风门(5),通过调整所述蝶阀风门(4)和所述百叶窗测试风门(5)的开启状态以调整对应的三通风筒(3)的连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风筒(3)包括:
沿所述稳流风筒(2)轴向延伸的主风筒(301);以及
位于所述主风筒(301)上端、并与所述主风筒(301)连通的上部风筒(302);
所述上部风筒(302)的截面为四边形,所述稳流风筒(2)通过法兰板与所述三通风筒(3)的主风筒(301)装配固定以形成连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蝶阀风门(4)安装于所述主风筒(301)的进风端;
所述百叶窗测试风门(5)安装于所述上部风筒(302);
所述蝶阀风门(4)控制所述主风筒(301)的连通状态,所述百叶窗测试风门(5)控制所述上部风筒(302)的连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蝶阀风门(4)包括:
蝶阀外框(401);
活动连接于所述蝶阀外框(401)内部的蝶阀翻板(402);以及
安装于所述蝶阀外框(401)一侧并与所述蝶阀翻板(402)连接以控制所述蝶阀翻板(402)运动的蝶阀执行器(403);
所述蝶阀外框(401)与所述主风筒(301)通过外周的紧固螺栓装配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测试风门(5)包括:
百叶窗外框(501);
通过转轴(503)活动连接于所述百叶窗外框(501)内的多组百叶窗板(502),所述转轴(503)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百叶窗外框(501)转动连接;以及
百叶窗执行器(504);
所述百叶窗执行器(504)与所述转轴(503)连接以驱动所述百叶窗板(502)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执行器(504)的输出端与靠近其布置的所述转轴(503)连接以驱动该转轴(503)转动;
所述转轴(503)的端部安装有驱动杆;
靠近所述百叶窗执行器(504)的一个所述转轴(503)的驱动杆被配置为主动驱动杆(505),其余所述转轴(503)的驱动杆为从动驱动杆(506);
相邻所述驱动杆之间通过传动杆(507)连接以形成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风机(101)配合的蝶阀风门(4)为第一蝶阀风门,与所述第一风机(101)配合的百叶窗测试风门(5)为第一百叶窗测试风门;
与所述第二风机(102)配合的蝶阀风门(4)为第二蝶阀风门,与所述第二风机(102)配合的百叶窗测试风门(5)为第二百叶窗测试风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39488.1U CN217872890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39488.1U CN217872890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72890U true CN217872890U (zh) | 2022-11-22 |
Family
ID=8409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39488.1U Active CN217872890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72890U (zh) |
-
2022
- 2022-06-20 CN CN202221539488.1U patent/CN2178728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32246B (zh) | 回流式闭路开路两用风洞 | |
CN108344096B (zh) |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 | |
WO2018227922A1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外机风机的控制方法 | |
CN217872890U (zh) | 一种通过短路进风不停机切换风路的装置 | |
CN101684961B (zh) | 混风式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系统 | |
CN211819096U (zh) | 一种百叶窗结构及储能柜 | |
CN111828709A (zh) | 一种隧道通风用可调节组合风阀 | |
CN209026953U (zh) | 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06874883U (zh) | 双联风门 | |
CN108332338B (zh) | 一种建筑室内隔断式降噪通风方法 | |
CN207379024U (zh) | 一种导风门运动机构以及空调挂机 | |
CN104534121B (zh) | 一种同步调整交叉换向式双路气流调节装置 | |
CN208606192U (zh) | 一种烟风道双向翻板式圆风门 | |
CN219911941U (zh) | 一种暖通空调的电动风阀结构 | |
CN220082249U (zh) | 一种矩形通风排烟管道用调节阀 | |
CN220319431U (zh) | 便于通风的透气窗 | |
CN207849645U (zh) | 一种管道扇总装 | |
CN220551298U (zh) | 风管阀门与风机联动的控制设备 | |
KR200453459Y1 (ko) | 환풍장치의 댐퍼 개폐장치 | |
CN221324673U (zh) | 一种回风风门结构及其新风机组 | |
CN206771691U (zh) | 换气装置的进、排气部件 | |
CN221172559U (zh) | 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 | |
CN216481419U (zh) | 一种通风装置 | |
CN116985857B (zh) | 一种铁路车辆及其通风装置 | |
CN219014370U (zh) | 一种烟气密封通道切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3 Address after: 044500 South of Guanlv Avenue, Aluminium Deep Processing Industrial Park, Yongj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uncheng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Hongyun Fan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Group 4, Nanwu Village, Huangfu Township, Wanrong County, Yuncheng City, Shanxi Province 044000 Patentee before: Du Feng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