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1500U - 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1500U
CN217811500U CN202221887510.1U CN202221887510U CN217811500U CN 217811500 U CN217811500 U CN 217811500U CN 202221887510 U CN202221887510 U CN 202221887510U CN 217811500 U CN217811500 U CN 217811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water
infiltration
type
inn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875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敬国
杨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oyu Sponge C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oyu Sponge 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oyu Sponge C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oyu Sponge 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875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1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1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1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渗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该渗透井设置于地下,包括井筒、集污篮和井盖;井筒为上端开口的双层筒状结构,包括内筒和套设在内筒外部的外筒,内筒的底端封闭并且其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渗水孔,外筒的侧壁和底端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渗水孔;集污篮设于井筒的顶端开口处的内部,集污篮上设有若干个滤水孔;井盖覆盖于井筒的顶端开口处,井盖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孔。本实用新型的渗透井过滤效果好,雨水渗透效率高,可溢流,可有效缓解洪峰,降低城市面源污染,能够解决现有渗透井建造周期长、污染性大、成本高,雨水渗透效率低,井体周边土壤容易坍塌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渗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不透水面积日益增多,大量的雨水径流未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水量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因而对雨水加以适当处理,不仅可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渗透井是一种节能环保的雨水渗透设施,在渗透性能适宜的土壤条件下设置雨水渗透井,可以将雨水储存并及时渗透到地下土壤中,使雨水得到有效的储存和利用,可补充地下水源,减少城市内涝,在海绵城市领域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见的渗透井多采用砖砌井或混凝土建造完成,通过在井壁上打孔形成渗水通道,这种渗透井建造周期长、污染性大、成本高,井体周边土壤容易坍塌,雨水渗透效率较低,并且内部很难布置溢流过滤装置,无法重复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可设置在绿化带、园林等绿地区域的地下,绿色环保,生产效率高,过滤效果好,可有效缓解洪峰,降低城市面源污染,渗透井的透水性和过滤效果较好,雨水渗透效率高。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渗透井建造周期长、污染性大,不便于清洗排污,制造成本高,雨水渗透效率低,井体周边土壤容易坍塌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设置于地下,包括井筒、集污篮和井盖;
所述井筒为上端开口的双层筒状结构,包括内筒和套设在内筒外部的外筒,所述内筒的底端封闭并且其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渗水孔,外筒的侧壁和底端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渗水孔;
所述集污篮设于所述井筒的顶端开口处的内部,集污篮上设有若干个滤水孔;所述井盖覆盖于井筒的顶端开口处,井盖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筒采用双层筒状结构,内筒方便拆卸更换,方便对渗透井内的杂质淤泥进行清理,设置第一渗水孔和第二渗水孔,进行内外双层渗水,实现缓慢持续的渗水,提高渗水的均匀性和持续性,提高雨水渗透效率,保证渗透井周围的土壤始终具有良好的湿度;由地表汇集的雨水依次经过井盖和集污篮进行过滤,可以拦截雨水中较多的杂物垃圾,避免堵塞渗透井影响渗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渗水孔的单孔面积小于第二渗水孔的单孔面积,在保证高渗水速率的同时,提高渗水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多孔的透水层,用于缓慢渗水透水,并且提高渗水的均匀性,还可以拦截部分杂质,防止堵塞孔,便于拆卸清洗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底端与侧壁之间设有弧形过渡结构,便于后期清洗内筒内的淤泥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和外筒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口的高度不低于进水口的高度。进水口的高度低于或者等于出水口的高度,雨水从井盖或者进水管进入内筒中之后容易形成水压,在水压作用下雨水容易从渗第一渗水孔和第二渗水孔逐步渗透至井筒四周的土壤层中,同时内筒内储存的雨水较多时,可以通过出水管进行溢流,防止雨水从井盖处外溢,出水管连接外部的雨水管网或者溢流井。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均覆盖有过滤网,防止堵塞,利于雨水的渗透、过滤、收集。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外侧壁上沿纵向方向设有若干条纵向筋,沿横向方向设有若干条横向筋。纵向筋和横向筋用于提高外筒与周围的土壤回填介质接触的面积和衔接力,提高外筒的结构强度和承压能力,减少路面压力和覆土层造成的破坏,提高渗透井的整体承压能力,防止其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筋呈螺旋状环绕在外筒的外侧壁上,用于提高外筒的结构强度和承压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滤水孔的单孔面积小于透水孔的单孔面积。因井盖过滤后的雨水中仍存在颗粒较小的沙粒和树叶等垃圾物,设置带有滤水孔的集污篮对雨水进行进一步拦截和过滤,避免堵塞渗透井,便于维护和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井盖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起,防滑凸起分散在所述透水孔的周围,用于提高井盖表面的防滑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结构的井筒,内筒与外筒可拆卸连接,内筒方便清洗和更换,外筒的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内筒和外筒上分别设置第一渗水孔和第二渗水孔,进行内外双层渗水,保证缓慢持续性的渗水过程,提高渗水的均匀性和持续性,提高雨水渗透效率和雨水利用率,保证渗透井周围的土壤湿度;同时设置井盖和集污篮拦截雨水中较多的杂物垃圾,避免堵塞渗透井影响渗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生产成本低,过滤效果好,运输和安装方便快捷,透水性和过滤效果好,雨水渗透效率高,使用方便,绿色环保,能有效加快国家的海绵城市建设速度,缓解洪峰和城市内涝,降低雨水面源污染,补充地下水,涵养植物根系,促进植物生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式渗透井局部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的结构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筒局部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的结构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过滤式渗透井局部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井筒;11、进水口;12、出水口;13、纵向筋;14、横向筋;2、集污篮;21、滤水孔;3、井盖;31、透水孔;32、防滑凸起;4、内筒;41、第一渗透孔;42、过渡结构;5、外筒;51、第二渗透孔;52、支撑部;6、透水层;7、进水管;8、出水管;9、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该渗透井设置于地下,包括井筒1、集污篮2和井盖3。井筒1为上端开口的双层筒状结构,包括内筒4和套设在内筒4外部的外筒5,内筒4的底端封闭并且其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渗水孔41,外筒5的侧壁和底端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渗水孔51,用于将井筒1内的雨水渗透至井筒1外的土壤层中。
井盖3覆盖于井筒1的顶端开口处,井盖3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孔31,便于渗透井外部的雨水流入内筒4内,同时能够对雨水中颗粒较大的沙粒和树叶等垃圾物的进行初步拦截和过滤。集污篮2设于井筒1的顶端开口处的内部,集污篮2上设有若干个滤水孔21。因井盖3过滤后的雨水中仍存在颗粒较小的沙粒和树叶等垃圾物,设置带有滤水孔21的集污篮2对雨水进行进一步拦截和过滤,避免堵塞渗透井,便于维护和清理。集污篮2可直接从井盖3处取出进行清理处理,也可以从井盖3处打开对内筒4内部进行杂质清理,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内筒4和外筒5可拆卸地连接,内筒4方便拆卸更换,方便对渗透井内的杂质淤泥进行清理,设置第一渗水孔41和第二渗水孔51,进行内外双层渗水,实现缓慢持续的渗水,提高渗水的均匀性和持续性,提高雨水渗透效率,保证渗透井周围的土壤始终具有良好的湿度。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外筒5的外侧壁上沿纵向方向设有若干条纵向筋13,沿横向方向设有若干条横向筋14。
参考图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纵向筋13呈螺旋状环绕在外筒5的外侧壁上,用于提高外筒5的结构强度和承压能力,进一步加强渗透井周围土壤介质对井筒5造成的周向压力。
参考图1,为了提高井盖3的防滑性能,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井盖3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起32,防滑凸起32分散在透水孔31的周围。
参考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内筒4和外筒5侧壁和底端之间留有空隙,外筒5的底端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支撑部52与内筒4的底面相抵接,用于支撑内筒4,起到提高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作用。
参考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渗水孔41的单孔面积小于第二渗水孔51的单孔面积,内筒4的开孔率为1%~3%,外筒5的开孔率为1%~5%,保证高渗水速率的同时,提高渗水面积。
参考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滤水孔21的单孔面积小于透水孔31的单孔面积。井盖3上设置透水孔31便于渗透井外部的雨水流入内筒4内,同时能够对雨水中颗粒较大的沙粒和树叶等垃圾物的进行初步拦截和过滤。因井盖3过滤后的雨水中仍存在颗粒较小的沙粒和树叶等垃圾物,设置带有滤水孔21的集污篮2对雨水进行进一步拦截和过滤,避免堵塞渗透井,便于维护和清理。
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内筒4的底端与侧壁之间设有弧形过渡结构42。内筒4内储存的雨水在不断外渗的过程中,颗粒较小的泥沙会聚集在内筒4的底部,设置弧形过渡结构42,便于后期清洗内筒4内的淤泥杂质,解决传统平底结构存在边角缝隙容易残留淤泥的问题。
参考图6,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条纵向筋13呈环状平行环绕在外筒5的外侧壁上,用于提高外筒5的结构强度和承压能力。
同时,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内筒4和外筒5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分别连接进水管7和出水管8,进水管7连接雨水管网或者雨水井,出水管8连接外部的雨水管网或者溢流井。出水口12的高度不低于进水口11的高度,雨水从井盖3或者进水管7进入内筒4中之后容易形成水压,在水压作用下雨水容易从渗第一渗水孔41和第二渗水孔51逐步渗透至井筒1四周的土壤层中。当内筒4内储存的雨水较多时,可以通过出水管8进行溢流,防止雨水从井盖3处向上外溢。
参考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内筒4和外筒5之间设置有多孔的透水层6,透水层6可以选择透水土工布层、多孔泡棉或者不锈钢丝网,用于缓慢渗水透水,并且提高渗水的均匀性,还可以拦截部分杂质,防止堵塞孔,便于拆卸清洗更换。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内筒4上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处均覆盖过滤网9,防止雨水中的杂质堵塞内筒4上的第一渗水孔41和出水管8,利于雨水的渗透、过滤、收集和清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安装时,可在井筒1的外部装填砾石层或者海绵透水砖,外部再包裹透水土工布,用于增加透水性和过滤效果,土工布外部回填覆土,其中砾石层和土工布从井筒1的底部沿井筒1的侧壁向上延伸至进水口12的下缘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井筒1中内筒4的开口端设有一圈横截面为“L”型的桶边过渡部,用于固定井盖3和悬挂集污篮2。
本实用新型中对滤水孔21、透水孔3、第一渗水孔41和第二渗水孔51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采用圆形、条形、方形、菱形孔或者不规则的多边形孔等,只要是能够允许雨水通过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井筒1、集污篮2和井盖3可分别采用PP、PPB、PE或者PVC-U一次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的工作原理:
雨水通过井盖3和集污篮2过滤,或通过进水口11(雨水预先经雨水井收集)进入内筒4中,在水压的作用下,雨水由内筒4通过第一渗水孔41渗出,浸润分散在内筒4和外筒5之间的透水层6中,并经过第二渗水孔51向渗透井外部的土壤层逐渐持续性地渗水,以增加土壤湿度,补充地下水,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还减少了市政雨水排水管道的压力。本实用新型的渗透井可作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可以快速方便、安全地将雨水渗透到地下,充分补充地下水,有效避免出现地面积水,城市内涝现象。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设置于地下,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筒(1)、集污篮(2)和井盖(3);
所述井筒(1)为上端开口的双层筒状结构,包括内筒(4)和套设在内筒(4)外部的外筒(5),所述内筒(4)的底端封闭并且其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渗水孔(41),外筒(5)的侧壁和底端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渗水孔(51);
所述集污篮(2)设于所述井筒(1)的顶端开口处的内部,集污篮(2)上设有若干个滤水孔(21);所述井盖(3)覆盖于井筒(1)的顶端开口处,井盖(3)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渗水孔(41)的单孔面积小于第二渗水孔(51)的单孔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4)和外筒(5)之间设置有多孔的透水层(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4)的底端与侧壁之间设有弧形过渡结构(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4)和外筒(5)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分别连接进水管(7)和出水管(8),出水口(12)的高度不低于进水口(11)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4)上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处均覆盖有过滤网(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5)的外侧壁上沿纵向方向设有若干条纵向筋(13),沿横向方向设有若干条横向筋(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筋(13)呈螺旋状环绕在外筒(5)的外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孔(21)的单孔面积小于透水孔(31)的单孔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3)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起(32),防滑凸起(32)分散在所述透水孔(31)的周围。
CN202221887510.1U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 Active CN217811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7510.1U CN217811500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7510.1U CN217811500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1500U true CN217811500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87510.1U Active CN217811500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15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90269A (zh) * 2023-05-25 2023-06-23 广东大禹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渗透型溢流井的海绵城市碧道溢流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9288046A (zh) * 2024-12-11 2025-01-10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再利用新能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90269A (zh) * 2023-05-25 2023-06-23 广东大禹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渗透型溢流井的海绵城市碧道溢流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6290269B (zh) * 2023-05-25 2023-08-08 广东大禹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渗透型溢流井的海绵城市碧道溢流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9288046A (zh) * 2024-12-11 2025-01-10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再利用新能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11500U (zh) 一种绿地用溢流型过滤式渗透井
CN109098268B (zh)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CN204919757U (zh) 一种雨水原位净化修复系统
CN209082647U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绿化沟
CN114855541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
CN101624839A (zh) 过滤渗透池综合排除下穿道路积水的方法
CN106351307B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及雨水生态利用方法
CN211421309U (zh) 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
CN104452941A (zh) 一种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
CN208884680U (zh) 一种增渗预制件
CN21936488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CN20786191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地下过滤沙床
CN214530988U (zh) 雨水花园溢流口
CN21619509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装置
CN214530977U (zh) 生态化生物滞留设施结构
CN214245183U (zh) 海绵城市路面雨水处理系统
CN213572245U (zh) 一种基于lid技术的矿区雨水净化排蓄系统
CN212247731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道路的储水结构
CN211421345U (zh)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CN209835708U (zh) 一种使用生物炭包滤水布袋的生物滞留池溢流井
CN209941838U (zh) 一种雨水检查井的排水处理结构
CN222759040U (zh) 一种下沉式雨水处理系统
CN112343151A (zh) 雨水花园溢流口及其施工方法
CN219604512U (zh)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净化调蓄系统
CN221589106U (zh) 一种市政透水道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