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6820U - 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06820U CN217806820U CN202221755256.XU CN202221755256U CN217806820U CN 217806820 U CN217806820 U CN 217806820U CN 202221755256 U CN202221755256 U CN 202221755256U CN 217806820 U CN217806820 U CN 2178068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structure
- rolling surface
- roller
- detection object
- gyro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该滚轮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具有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之间设置具有第一齿轮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滚轮,可以使得第一齿轮结构通过与其啮合的驱动结构驱动其转动,而由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与检测对象接触进而带动检测对象转动,通过有效避免滚轮的跳动和对其滚轮表面的损害,进而提高滚轮输送过程的稳定性以便提高检测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检测技术也随之发展迅速,对于诸如轴类、轴承精密零部件的滚子、滚针等滚动体以及新能源领域的圆柱电池等各种产品的检测,现有技术自动化检测过程的输送方式基本采用由多个滚轮串联成的输送链对检测对象进行边输送边检测,由输送链上的相邻滚轮之间放置检测对象,通过滚轮的滚动表面与检测对象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检测对象持续稳定转动。
随着对检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检测过程对检测对象输送过程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滚轮的一侧驱动滚轮转动以便带动检测对象转动进行检测,也有如专利CN209382770U提供的利用皮带直接与滚轮的滚动表面接触,通过摩擦力带动滚轮转动进而带动检测对象转动进行检测。由于滚轮的一侧驱动容易发生单侧驱动的各种跳动现象,而如专利CN209382770U那样利用接触摩擦力进行驱动,势必会对滚轮的滚动表面造成磨损,进而会影响滚轮滚动表面带动检测对象转动的稳定性。经过长期使用,滚轮的滚动表面若因长期摩擦出现毛刺现象,不仅影响检测质量,甚至减少滚轮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对组成输送链的滚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满足日益苛刻的检测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所提出的,提供一种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不仅能够在输送过程防止检测对象发生跳动的现象,也可避免带动检测对象转动的滚动表面发生损伤,为提高检测质量提供了基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该滚轮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具有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之间设置具有第一齿轮结构。
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之间的第一齿轮结构通过与其啮合的驱动结构驱动其转动,而由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与检测对象接触进而带动检测对象转动,一方面避免了滚轮容易在有齿轮的一侧跳动起来的现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面积接触摩擦力对滚轮表面的伤害进而影响检测对象转动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第一齿轮结构位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处。
采用这种结构,第一齿轮结构放在中间使得滚轮中部对称受力,下方驱动机构驱动其转动时会更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二方面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第一齿轮结构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的横截面的直径。
采用这种结构,中间第一齿轮结构不接触检测对象或减少与检测对象的接触面积,避免影响检测对象转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三方面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的横截面的直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四方面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第一滚动表面横截面的直径由第一端面向第一齿轮结构位置逐渐递减,第二滚动表面横截面的直径由第二端面向第一齿轮结构位置逐渐递减。
采用这种结构,可适用于各种仿形检测对象的检测需求,同时由于滚动表面呈弧形凹面,也可以减少与检测对象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摩擦损伤发生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五方面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第一端面的一侧设置具有第二齿轮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六方面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第二端面的一侧设置具有第三齿轮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七方面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第一齿轮结构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结构和第三齿轮结构的直径。
采用这种结构,驱动结构可选择不同直径的齿轮进行配合,以实现不同转速与转动行程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滚轮的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之间的第一齿轮结构由与其啮合的驱动结构驱动而转动,使得滚轮受力对称均匀避免滚轮由单侧驱动引起的单侧跳动现象;而由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与检测对象接触进而带动检测对象转动,有效避免了大面积接触摩擦力对滚轮表面的损伤进而影响检测对象转动的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检测质量。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例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与文字说明一起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对于相同的要素,始终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与下方驱动机构配合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利用多个该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串联成输送链以便输送滚子、滚针等轴承内滚动体或圆柱电池等检测对象进行自动化检测。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与下方驱动机构配合的局部剖视图。如图所示,该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1具有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之间具有第一滚动表面13和第二滚动表面14,第一滚动表面13和第二滚动表面14之间设置具有第一齿轮结构15。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滚轮1的滚动表面开槽将其分割成第一滚动表面13和第二滚动表面14,然后在开槽部分设置第一齿轮结构1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第一齿轮结构15通过连接件与两侧具有第一滚动表面13和第二滚动表面14的滚轮组装成紧密的一体。
参看图2,由各个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串联成环形输送链之后,相邻滚轮1和滚轮2之间的间隙用来放置各种检测对象,滚轮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之间的第一齿轮结构通过与其啮合的驱动结构3驱动其转动,进而带动整个滚轮转动;而由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与检测对象接触进而带动检测对象转动,一方面避免了单侧驱动滚轮容易在有齿轮的一侧跳动起来的现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面积接触摩擦力对滚轮表面的伤害进而影响检测对象转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看图1,第一齿轮结构15位于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处。通过将第一齿轮结构设置在滚轮的正中间位置,使得滚轮中部对称受力,下方驱动机构3驱动其转动时会更平稳,进而有效保证了检测对象转动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细微的跳动现象。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齿轮结构15的直径小于第一滚动表面13和第二滚动表面14的横截面的直径。通过中间第一齿轮结构15与检测对象不接触,可以避免影响检测对象转动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结构15的直径也可以等于第一滚动表面13和第二滚动表面14的横截面的直径。
如图1所示,滚轮1的第一滚动表面13和第二滚动表面14的横截面的直径相同。当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个实施例,参见图3,在该实施例中,滚轮4的第一滚动表面41的横截面的直径由第一端面42向第一齿轮结构43位置逐渐递减,第二滚动表面44的横截面的直径由第二端面45向第一齿轮结构43位置逐渐递减。也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滚动表面41和第二滚动表面44组成一个仿形的滚动面,可适用于各种仿形检测对象的检测需求,同时由于滚动表面呈弧形凹面,也可以减少与检测对象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摩擦损伤发生的现象。
参看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滚轮4在其第一端面42的一侧设置具有第二齿轮结构46。当然,也可以在第二端面45的一侧设置齿轮结构。进一步的,参看图4,该滚轮5在其两个端面分别设置具有齿轮结构51和齿轮结构52。优选地,滚轮5中间设置的齿轮结构53的直径大于齿轮结构51和齿轮结构52的直径。由此,下方的驱动结构可选择不同直径的齿轮进行配合,以实现不同转速与转动行程的调节。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的许多特征和优点根据该详细的说明书是清楚的。此外,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很多修改和改变,因此不是要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限于所例示和描述的精确结构和操作,而是可以涵盖所有合适的修改和等同物。
Claims (8)
1.一种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具有第一滚动表面和第二滚动表面,所述第一滚动表面和所述第二滚动表面之间设置具有第一齿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结构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滚动表面和所述第二滚动表面的横截面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表面和所述第二滚动表面的横截面的直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表面横截面的直径由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一齿轮结构位置逐渐递减,所述第二滚动表面横截面的直径由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第一齿轮结构位置逐渐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设置具有第二齿轮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的一侧设置具有第三齿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结构和所述第三齿轮结构的直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55256.XU CN217806820U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55256.XU CN217806820U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06820U true CN217806820U (zh) | 2022-11-15 |
Family
ID=83963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55256.XU Active CN217806820U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06820U (zh) |
-
2022
- 2022-07-07 CN CN202221755256.XU patent/CN2178068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10347B (zh) | 链条传动装置 | |
TWI704306B (zh) | 滾輪齒輪凸輪機構 | |
CN217806820U (zh) | 具有齿轮结构的滚轮 | |
CN101704445A (zh) | 一种能自动纠偏和自动清洁的轴 | |
CN101429999A (zh) | 一种大导程内循环结构的滚珠丝杠副 | |
CN205273606U (zh) | 一种s形路径行走的工程小车 | |
CN209352511U (zh) | 一种螺旋升降装置 | |
CN217860216U (zh) | 用于棒材原料断料后的上料滚动装置 | |
CN207511290U (zh) | 双轴螺旋输送机轴头连接结构 | |
CN113280081B (zh) |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 |
CN202937617U (zh) | 用于传动轮中的轴承装置 | |
CN206705068U (zh) | 一种钢管运转架 | |
CN101769333A (zh) | 螺旋滚动轴承 | |
JP5445961B2 (ja) | 減速装置 | |
CN201836300U (zh) | 侧弯链条 | |
CN201310606Y (zh) | 一种大导程内循环结构的滚珠丝杠副 | |
CN204553740U (zh) | 一种滚珠丝杠内循环机构 | |
CN215325225U (zh) | 螺纹滚筒及包括其的皮带输送机 | |
CN206898086U (zh) | 邦迪管用高频焊管机组 | |
CN207975193U (zh) | 减速器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 |
CN201621252U (zh) | 一种摆线针轮减速机内滚针的固定结构 | |
CN101576150A (zh) | 滚轮螺旋传动装置 | |
CN219885020U (zh) | 一种螺纹多楔带轮移载机 | |
CN2495852Y (zh) | 循环滚珠弧面蜗杆传动装置 | |
CN214378574U (zh) | 极片卷绕纠正装置和卷绕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