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21276U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21276U
CN217721276U CN202123089593.8U CN202123089593U CN217721276U CN 217721276 U CN217721276 U CN 217721276U CN 202123089593 U CN202123089593 U CN 202123089593U CN 217721276 U CN217721276 U CN 217721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frame
camera module
out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895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冰清
张为波
梁代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895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21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21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21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驱动装置通过在外框和底座中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外螺纹,在外框和底座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内螺纹,外框与底座之间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配合连接,能够增加底座和外框之间的结合力,避免出现底座偏位或底座与外框分离的情况,从而能够提升底座和外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拍摄功能对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功能,为了得到良好的影像品质及摄像效果,电子设备会安装多个摄像模组来提供广泛的拍摄功能。
以手机中的摄像模组为例,摄像模组包括驱动马达和镜头,驱动马达用于带动镜头进行移动,例如,驱动马达带动镜头沿其光轴方向移动,可实现对不同距离的目标对象进行拍摄。相关技术中,驱动马达一般包括外框和底座,外框和底座相互扣合形成容纳空间,用于驱动镜头移动的驱动组件设置在该容纳空间内。其中,镜头安装在外框的一侧,外框的另一侧为敞开端,而底座通过点胶工艺粘接在外框的敞开端。
然而,由于底座和外框的粘胶面积有限,电子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或遇到跌落等可靠性场景时,容易出现底座偏位或底座与外框分离的情况,从而会导致拍摄模糊以及对焦异常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增加底座和外框之间的结合力,避免出现底座偏位或底座与外框分离的情况,从而能够提升驱动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连接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至少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至少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框以及与底座;所述外框和所述底座中的其中一者上具有外螺纹,所述外框和所述底座中的另一者上具有内螺纹;所述外框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通过在外框和底座中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外螺纹,在外框和底座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内螺纹,外框与底座之间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配合连接,这样,外框与底座之间通过螺纹结构机械连接,能够增大外框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结合力,确保底座与外框连接牢固,避免发生底座偏位或底座与外框分离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驱动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连接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相连的第一圆环板;所述第一圆环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面向所述外框的一面上;所述外框包括:框体以及与所述框体固定相连的第二圆环板;所述第一圆环板和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其中一者上具有所述外螺纹,所述第一圆环板和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另一者上具有所述内螺纹;所述第一圆环板和所述第二圆环板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通过将底座设计为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与第一底板固定相连的第一圆环板,将外框设计为包括框体以及与框体固定相连的第二圆环板,这样,在第一圆环板和第二圆环板的其中一者上设置外螺纹,在第一圆环板和第二圆环板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内螺纹,能够实现第一圆环板和第二圆环板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能够有助于实现底座与外框之间的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框体包括:框罩以及与所述框罩固定相连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圆环板沿着所述第一开口的边沿位置环绕设置。
通过在框体的第二底板上设置第二开口,能够实现框体与底座之间的相连通,进而能够实现外框与底座之间的相连通,避免第二底板的存在使得外框与底座之间相隔开。通过将第二圆环板环绕设置在第一开口的边沿位置处,有助于实现第二圆环板与底座的第一圆环板之间的螺纹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圆环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内环壁上具有所述内螺纹,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外环壁上具有所述外螺纹。
将第二圆环板设置在第二底板背离第一底板的一面上,此时第二圆环板位于框体内,即第二圆环板的外环壁与框体的内侧壁相对,这样,在第二圆环板的内环壁上设置内螺纹,在底座的第一圆环板的外环壁上设置外螺纹,即可实现第二圆环板与第一圆环板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能够实现外框与底座之间的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圆环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面向所述第一底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内环壁上具有所述内螺纹,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外环壁上具有所述外螺纹;或者,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外环壁上具有所述外螺纹,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内环壁上具有所述内螺纹。
将第二圆环板设置在第二底板背离第一底板的一面上,此时第二圆环板相对于框体伸出设置,即第二圆环板的外环壁和内环壁均裸露设置,这样,在第二圆环板的内环壁上设置内螺纹,在底座的第一圆环板的外环壁上设置外螺纹,或者,在第二圆环板的外环壁上设置外螺纹,在底座的第一圆环板的内环壁上设置内螺纹,均可实现第二圆环板与第一圆环板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能够实现外框与底座之间的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呈圆柱状。通过将壳体设置为圆柱状,外壳和底座均呈圆柱状,这样,外壳和底座本身就契合螺纹配合连接结构的条件,在外壳和底座的其中一者上设置外螺纹,在外壳和底座的另一者上设置内螺纹,即可实现外壳与底座之间的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框包括:框罩;所述框罩的内侧壁上具有所述内螺纹;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周壁上具有所述外螺纹;所述框罩和所述第一底板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通过在框罩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在第一底板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即可实现框罩与第一底板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能够实现外框与底座之间的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框包括:框罩;所述框罩的内侧壁上具有所述内螺纹;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相连的第一圆环板;所述第一圆环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面向所述外框的一侧;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外环壁上具有所述外螺纹;所述框罩和所述第一圆环板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通过将底座设置为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与第一底板固定相连的第一圆环板,在第一圆环板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在框罩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即可实现框罩与第一圆环板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能够实现外框与底座之间的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框的外周壁靠近所述底座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底座的外周壁靠近所述外框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连接件,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
在外框与底座之间螺纹配合连接的基础上,通过在外框与底座的交接位置处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设置连接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能够对外框和底座起到进一步的连接作用以及结合力,进而能够增大外框和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外框和底座之间连接牢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在沿着所述外框的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在沿着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凹槽以及多个第二凹槽,并将多个第一凹槽在沿着外框的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将多个第二凹槽在沿着底座的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能够增加外框和底座之间的粘接面积,确保外框和底座之间的连接性更加牢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粘接胶或锡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镜头;所述镜头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镜头的另一部分裸露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框背离所述底座的一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镜头穿过所述安装孔,以使部分所述镜头位于所述壳体内。安装孔的设计有助于镜头的放置以及镜头与驱动装置之间的组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通过在外框和底座中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外螺纹,在外框和底座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内螺纹,外框与底座之间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配合连接,这样,外框与底座之间通过螺纹结构机械连接,能够增大外框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结合力,确保底座与外框连接牢固,避免发生底座偏位或底座与外框分离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驱动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爆炸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中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中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B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 110-外框; 111-框体;
1111-框罩; 1112-第二底板; 1113-第一开口;
112-第二圆环板; 113-第一凹槽; 114-安装孔;
120-底座; 121-第一底板; 1211-第二开口;
122-第一圆环板; 123-第二凹槽; 130-外螺纹;
140-内螺纹; 150-连接板; 151-连接面;
200-驱动装置; 300-摄像模组; 310-镜头;
320-滤光组件; 321-支架; 3211-安装开口;
330-图像传感组件; 331-第二电路板; 3311-电连接器;
332-图像传感器; 340-封装胶层; 400-电子设备;
410-显示屏; 420-中框; 430-第一电路板;
440-电池盖; 441-透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摄像头已成为电子设备的基本配置。并且,摄像头因支持拍照、视频录制、智能识别、消费等众多功能和使用场景,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耳机、或车载前装、行车记录仪、安防设备等具有摄像功能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400至少可以包括:显示屏410、中框420、电池盖440以及位于显示屏410和电池盖440之间的第一电路板430,其中,第一电路板430可以设置在中框420上,例如,第一电路板430可以设置在中框420朝向电池盖440的一面上(参见图2所示),或者第一电路板430可以设置在中框420朝向显示屏410的一面上,显示屏410和电池盖440分别位于中框420的两侧。
其中,为了实现拍摄功能,电子设备4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摄像模组300,具体地,摄像模组300可以为前置摄像模组,也可以为后置摄像模组。
其中,后置摄像模组可以设置在中框420朝向电池盖440的一面上,电池盖440上开设有透光孔441,后置摄像模组的镜头与透光孔441相对应。电池盖440上可以开设可供后置摄像模组的部分区域安装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当然,后置摄像模组也可以安装在电池盖440朝向中框420的一面上。
前置摄像模组可以设在中框420朝向显示屏410的一面上,或者前置摄像模组可以设在中框420朝向电池盖440的一面上,或者,前置摄像模组还可以设在电池盖440朝向显示屏410的一面上,中框420上开设可供前置摄像模组的镜头端裸露的开口。
当然,前置摄像模组和后置摄像模组的设置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描述。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400内设置的前置摄像模组和后置摄像模组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N个,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摄像模组300为后置摄像模组为例,结合图1所示,示出了摄像模组300位于电池盖440上靠近顶部边缘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摄像模组300的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还可以位于电池盖440上的其他部位。或者,摄像模组300可以为前置摄像头(图中未示出),摄像模组300可以位于显示屏410上靠近顶部边缘的区域。
以下以摄像模组300为后置摄像模组为例进行说明,摄像模组300面向电子设备400的电池盖440。
参照图2所示,摄像模组300可以设置在中框420上,摄像模组300通过电池盖440上的透光孔441采集外部环境光线。其中,摄像模组300的感光面和透光孔441相对设置,外部环境光线穿过透光孔441照射至感光面,感光面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光线,摄像模组300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实现其拍摄功能。
图2示出了电子设备400内设有一个摄像模组300,应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摄像模组300的数量不局限于为一个,摄像模组30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大于两个。当摄像模组30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摄像模组300可在X-Y平面内任意排布。例如,多个摄像模组300沿X轴方向排布,或者,多个摄像模组300沿Y轴方向排布。
此外,摄像模组300包括但不限于为自动对焦(Auto Focus,简称AF)模组、定焦(Fix Focus,简称FF)模组、广角摄像模组300、长焦摄像模组300、彩色摄像模组300或者黑白摄像模组300。电子设备400内的摄像模组300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种摄像模组300,或者,包括上述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摄像模组300。当摄像模组300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摄像模组300可以集成为一个摄像组件。
参照图2所示,摄像模组300可以和第一电路板430电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摄像模组300可以通过电连接器3311(参见图3所示)与第一电路板430电连接。例如,摄像模组300设有电连接器3311的公座,第一电路板430设有电连接器3311的母座,通过将母座插接于公座,以实现摄像模组300与第一电路板430的电连接。其中,第一电路板430上例如设有处理器,通过处理器控制摄像模组300拍摄图像。当用户输入拍摄指令时,处理器接收拍摄指令,并根据拍摄指令控制摄像模组300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400中的摄像模组300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3所示,摄像模组300包括驱动装置200和镜头310,镜头310的一部分位于驱动装置200的内部,镜头310的另一部分裸露设置。驱动装置200可以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纳空间,且壳体100的一侧表面设有安装孔114,镜头310穿过安装孔114,以使部分镜头310位于壳体100内。安装孔114的设计有助于镜头310的放置以及镜头310与驱动装置200之间的组装。
具体的,镜头310的入光侧位于壳体100外部,镜头310的出光侧位于壳体100内部。例如,镜头310的入光侧与电子设备400的电池盖440上的透光孔441相对应,外部环境光线穿过透光孔441,由镜头310的入光侧进入镜头310,镜头310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层叠的透镜构成,镜头310的光轴穿过透镜的中心,透镜对入射光线进行聚光,汇聚后的光线从镜头310的出光侧射出。
驱动装置200的壳体100内设置有驱动组件(图中未示出),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镜头310移动。例如,驱动组件驱动镜头310沿其光轴方向移动,实现对不同距离的拍照,以实现摄像模组300的对焦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还可以驱动镜头310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内移动,例如,驱动组件驱动镜头310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内平移或者旋转,如此,以补偿用户拍摄时的手部抖动量,以实现摄像模组300的防抖功能。
另外,继续参照图3所示,摄像模组300还包括滤光组件320和图像传感组件330。滤光组件320和图像传感组件330依次设置在镜头310的出光侧,从镜头310的出光侧射出的光线照射至滤光组件320,经过滤光组件320滤光后,照射至图像传感组件330,通过图像传感组件330进行成像。
其中,滤光组件320包括滤光片(图中未示出)和支架321。支架321上具有安装开口3211,安装开口3211与镜头310的出光面对应,滤光片安装在支架321的安装开口3211上。入射至镜头310的环境光,从镜头310射出后照射至滤光片,经滤光片滤光后再照射至图像传感组件330。通过滤光片的滤光作用,可提高图像传感组件330的成像效果。
示例性的,滤光片可以为蓝玻璃滤光片,通过蓝玻璃滤光片滤除波长较长的红外光线,以提升图像传感组件330形成的图像的真彩度,避免出现图像色彩失真的问题。
继续参照图3所示,图像传感组件330包括图像传感器332和第二电路板331,第二电路板331上布置有芯片区域(图中未示出)和位于芯片区域外围的封装区域(图中未示出),图像传感器332设置在第二电路板331上的芯片区域内,例如,第二电路板331上的芯片区域内具有焊盘,图像传感器332通过焊盘焊接在第二电路板331上,以实现图像传感器332与第二电路板331的电连接。其中,图像传感器332面向滤光组件320的一侧表面为其感光面。
滤光组件320固定在第二电路板331上设有图像传感器332的一侧表面,滤光组件320的支架321连接在第二电路板331上位于图像传感器332外围的封装区域内。其中,镜头310的出光面、滤光片及图像传感器332三者相对,滤光片和图像传感器332位于镜头310的出光光路上,从镜头310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滤光片和图像传感器332的感光面,经图像传感器332处理后,形成图像。例如,滤光片的中心及图像传感器332的感光面的中心均位于镜头310的光轴上。
示例性的,第二电路板331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或软硬结合板,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滤光组件320位于第二电路板331上的部分区域,第二电路板331的另一部分用于和外电路电连接,例如,第二电路板331用于和电子设备400内的第一电路板430电连接。结合图3所示,以第二电路板331为软硬结合板为例,第二电路板331上设置有图像传感器332的部分,即第二电路板331上连接有滤光组件320的部分可以为PCB,PCB与FPC连接,FPC的端部设置有电连接器3311,电连接器3311与电子设备400的第一电路板430电连接。通过将滤光组件320连接在PCB上,便于滤光组件320的固定和定位,通过在PCB上连接柔性的FPC,便于摄像模组300与外电路电连接。
滤光组件320的支架321可以粘接在第二电路板331上的封装区域内。例如,支架321和第二电路板331之间设置有封装胶层340,封装胶层340的一面粘接在支架321面向第二电路板331的一侧表面,封装胶层340的另一面粘接在第二电路板331上的封装区域内,以通过封装胶层340将支架321粘在第二电路板331上。或者,支架321可以通过点胶工艺粘接在第二电路板331上的封装区域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滤光组件320和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可以固定在驱动装置200的壳体100之外。例如,滤光组件320的支架321通过封装胶层340或点胶工艺,粘接在驱动装置200的壳体100的外表面上。其中,支架321的一侧表面粘接在壳体100上背离安装孔114的一侧表面,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粘接在支架321的另一侧表面。
对于滤光组件320和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位于驱动装置200的壳体100外部的情况,以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的第二电路板331为软硬结合板为例,FPC可以连接在设有图像传感器332的PCB的一侧。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滤光组件320和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可以安装在驱动装置200的壳体100内。例如,滤光组件320和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设置在镜头310的出光侧和壳体100底部之间的空隙内,滤光组件320和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固定在壳体100内,而镜头310则可在壳体100内移动。示例性的,以壳体100上设有安装孔114的一侧为壳体100的顶壁,壳体100的与顶壁相对的一侧为壳体100的底壁为例,可以将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的第二电路板331粘接在壳体100的内底壁上。
另外,若将滤光组件320和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设置在驱动装置200的壳体100内,对于具有防抖功能的摄像模组300,除了驱动组件带动镜头310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内移动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内移动,通过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的水平移动来补偿用户手部的抖动量,实现摄像模组300的防抖功能。
若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为可动形式,则滤光组件320和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整体可移动的安装在壳体100内。对此,继续以图像传感器332组件330的第二电路板331为软硬结合板为例,FPC可以环绕在PCB及滤光组件320的支架321的外周,以便于FPC产生弹性变形,为PCB和支架321预留出足够的移动空间。
以下对驱动装置200的壳体100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00可以包括:外框110以及与底座120。相关技术中,参照图4所示,通常是将底座120粘接在外框110上,具体地,底座120包括第一底板121以及与第一底板121固定相连的至少一个连接板150,连接板150位于第一底板121面向外框110的一侧表面上的边缘区域,其中,连接板150具有连接面151,一般是将连接板150的连接面151与外框110的内侧壁粘接连接。示例性的,连接板150的连接面151通过点胶工艺,粘接在外框110的内侧壁上。
然而,受驱动装置200的壳体100的厚度限制,尤其是对于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的超薄型摄像模组300,驱动装置200的壳体100较薄,外框110的侧壁的高度较小,并且,连接板150的高度通常小于外框110的侧壁高度,以免底座120和外框110装配时出现干涉现象。因此,连接板150的连接面151和外框110的内侧壁之间的粘胶面积的设计空间有限,界面粘接强度影响因子较多,导致底座120与外框110的连接不牢靠。驱动装置200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或遇到跌落、碰撞等可靠性场景时,易出现底座120偏位甚至底座120与外框110分离的情况。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镜头310在驱动装置200的壳体100内移动时,通常以底座120作为基本参照,确定镜头310的行程范围及位置。以两段式驱动装置200为例,即镜头310具有近焦位置和远焦位置两个对焦位置为例,其中,镜头310位于靠近底座120的位置例如为其远焦位置,相反的,镜头310位于远离底座120的位置为其近焦位置。对于连续变焦的驱动装置200,同样可以根据镜头310与底座120之间的间距,确定镜头310所处的焦距位置。
另外,对于驱动组件带动镜头310在其所在平面内移动,以进行镜头310防抖的场景,通常情况下,驱动组件中的部分构件或结构会和底座120连接,即使驱动组件不和底座120连接,驱动组件带动镜头310平移时,通常也以底座120作为基本参照,以确定镜头310平移的方位和距离,保证镜头310位移的准确度,确保镜头310防抖的精准性。
因此,若底座120出现偏位甚至与外框110分离的情况,会导致镜头310对焦异常或者拍照模糊等失效情况,降低了驱动装置200的可靠性,影响了摄像模组300的性能。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摄像模组300,参照图5和图6所示,该摄像模组300的驱动装置200中的壳体100可以包括:外框110以及与底座120,外框110和底座120中的其中一者上具有外螺纹130,外框110和底座120中的另一者上具有内螺纹140,外框110与底座120通过外螺纹130和内螺纹140配合连接。
这样,外框110与底座120之间通过螺纹结构机械连接,利用螺纹结构实现锁附配合,能够增大外框110与底座120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结合力,确保底座120与外框110连接牢固,在电子设备4001的长期使用过程中,或发生跌落、碰撞等可靠性场景时,避免发生底座120偏位或底座120与外框110分离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驱动装置200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连接可靠性,保障摄像模组300的使用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114可以位于外框110背离底座120的一面上,镜头310安装孔114安装在壳体100上,以使得镜头310的部分位于壳体100内,镜头310的另一部分暴露在壳体100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为圆柱状、棱柱状、椭圆柱状等任意形状。当壳体100呈棱柱状时,壳体100还例如可以为四棱柱状、五棱柱状、六棱柱状或者八棱柱状等任意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当壳体100呈任意形状时,参照图6所示,底座120可以包括:第一底板121以及第一圆环板122,其中,第一底板121与第一圆环板122固定相连,第一圆环板122可以位于第一底板121面向外框110的一面上。外框110可以包括:框体111以及第二圆环板112,其中,框体111与第二圆环板112固定相连,第一圆环板122和第二圆环板112的其中一者上具有外螺纹130,第一圆环板122和第二圆环板112的另一者上具有内螺纹140,第一圆环板122和第二圆环板112通过外螺纹130和内螺纹140配合连接。
通过将底座120设计为可以包括第一底板121以及与第一底板121固定相连的第一圆环板122,将外框110设计为可以包括框体111以及与框体111固定相连的第二圆环板112,这样,在第一圆环板122和第二圆环板112的其中一者上设置外螺纹130,在第一圆环板122和第二圆环板112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内螺纹140,能够实现第一圆环板122和第二圆环板112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能够有助于实现底座120与外框110之间的螺纹连接。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可以是在底座120的第一圆环板122上设置有外螺纹130,在外框110的第二圆环板112上设置有内螺纹140,第一圆环板122和第二圆环板112通过外螺纹130和内螺纹140配合连接。或者,也可以是在底座120的第一圆环板122上设置有内螺纹140,在外框110的第二圆环板112上设置有外螺纹130,第一圆环板122和第二圆环板112通过外螺纹130和内螺纹140配合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继续参照图6所示,框体111可以包括:框罩1111以及第二底板1112,其中,框罩1111与第二底板1112固定相连,第二底板111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113,第二圆环板112沿着第一开口1113的边沿位置环绕设置。
通过在框体111的第二底板1112上设置第二开口,能够实现框体111与底座120之间的相连通,进而能够实现外框110与底座120之间的相连通,避免第二底板1112的存在使得外框110与底座120之间相隔开。通过将第二圆环板112环绕设置在第一开口1113的边沿位置处,有助于实现第二圆环板112与底座120的第一圆环板122之间的螺纹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底板121上也可以开设有第二开口1211,第二开口1211与第二底板1112上的第一开口1113可以相对设置。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圆环板112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6所示,第二圆环板112可以位于第二底板1112背离第一底板121的一面上,第二圆环板112的内环壁上具有内螺纹140,第一圆环板122的外环壁上具有外螺纹130。
将第二圆环板112设置在第二底板1112背离第一底板121的一面上,此时第二圆环板112位于框体111内,即第二圆环板112的外环壁与框体111的内侧壁相对,这样,在第二圆环板112的内环壁上设置内螺纹140,在底座120的第一圆环板122的外环壁上设置外螺纹130,即可实现第二圆环板112与第一圆环板122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能够实现外框110与底座120之间的螺纹连接。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图中未示出)第二圆环板112可以位于第二底板1112面向第一底板121的一面上,第二圆环板112的内环壁上具有内螺纹140,第一圆环板122的外环壁上具有外螺纹130。或者,也可以是第二圆环板112的外环壁上具有外螺纹130,第一圆环板122的内环壁上具有内螺纹140。
将第二圆环板112设置在第二底板1112背离第一底板121的一面上,此时第二圆环板112相对于框体111伸出设置,即第二圆环板112的外环壁和内环壁均裸露设置,这样,在第二圆环板112的内环壁上设置内螺纹140,在底座120的第一圆环板122的外环壁上设置外螺纹130,或者,在第二圆环板112的外环壁上设置外螺纹130,在底座120的第一圆环板122的内环壁上设置内螺纹140,均可实现第二圆环板112与第一圆环板122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能够实现外框110与底座120之间的螺纹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壳体100呈圆柱状时,外螺纹130和内螺纹140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方式还可以具有其它的可实现方式。容易理解的是,通过将壳体100设置为圆柱状,即对于横截面呈圆形的壳体100,外壳和底座120均呈圆柱状(参见图9所示),这样,外壳和底座120本身就契合螺纹配合连接结构的条件,方便螺纹设计,此时在外壳和底座120的其中一者上设置外螺纹130,在外壳和底座120的另一者上设置内螺纹140,即可实现外壳与底座120之间的螺纹连接。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螺纹130和内螺纹140的设置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参照图10所示,外框110可以包括:框罩1111,其中,框罩1111的内侧壁上具有内螺纹140,底座120可以包括:第一底板121以及第一圆环板122,其中,第一底板121与第一圆环板122固定相连,第一圆环板122位于第一底板121面向外框110的一侧,而且,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圆环板122的外环壁上具有外螺纹130,框罩1111和第一圆环板122通过外螺纹130和内螺纹140配合连接。
通过将底座120设置为可以包括第一底板121以及与第一底板121固定相连的第一圆环板122,在第一圆环板12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30,在框罩11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140,即可实现框罩1111与第一圆环板122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能够实现外框110与底座120之间的螺纹连接。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外框110可以包括:框罩1111,其中,框罩1111的内侧壁上可以具有内螺纹140,底座120可以包括:第一底板121,其中,第一底板121的外周壁上可以具有外螺纹130,框罩1111和第一底板121通过外螺纹130和内螺纹140配合连接。
通过在框罩11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140,在第一底板12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30,即可实现框罩1111与第一底板121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能够实现外框110与底座120之间的螺纹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6和图10所示,在外框110的外周壁靠近底座120的位置处还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13,在底座120的外周壁靠近外框110的位置处还可以开设有第二凹槽123,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123内可以设置有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而且,第一凹槽113与第二凹槽123相连通。
在外框110与底座120之间螺纹配合连接的基础上,通过在外框110与底座120的交接位置处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123,并在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123内设置连接件,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123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能够对外框110和底座120起到进一步的连接作用以及结合力,进而能够增大外框110和底座120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外框110和底座120之间连接牢固,防止在对电子设备400进行可靠性测试过程中或者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400的过程中外框110和底座120之间发生相互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可以为粘接胶,例如可以通过点胶工艺将粘接胶设置在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123内。或者,连接件可以为锡膏,例如可以通过焊接工艺将锡膏焊接在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123内。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113可以在沿着外框11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同样,第二凹槽12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凹槽123可以在沿着底座12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凹槽113以及多个第二凹槽123,并将多个第一凹槽113在沿着外框11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将多个第二凹槽123在沿着底座12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凹槽113与第二凹槽123之间的连接面151积,进而能够增加外框110和底座120之间的粘接面积,确保外框110和底座120之间的连接性更加牢固。
另外,多个第一凹槽113可以在沿着外框110的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凹槽123可以在沿着底座120的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均匀间隔设置能够使得外框110和底座120之间的粘接分布均衡。而当外框110和底座120之间的粘接分布不均衡时,例如对外框110和底座120的左半部分进行粘接,而对外框110和底座120的右半部分不进行粘接,此时外框110和底座120的左半部分的连接可靠性有所增强,但若外框110和底座120的右半部分的连接若发生分离或者缺陷,外框110和底座120之间的整体连接可靠性依然存在风险。因而,多个第一凹槽113和多个第二凹槽123的均匀间隔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外框110和底座1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示例性地,多个第一凹槽113可以在沿着外框110的周向方向上两两对称分布,多个第二凹槽123可以在沿着底座120的周向方向上两两对称分布。例如,对于横截面呈圆形的壳体100,第一凹槽113可以沿着外框110的周向方向上呈对角分布、120°分布或者90°分布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横截面呈方形的壳体100,可以尽量避免在壳体100的四边上的中点位置处设计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123,这样能够避免在极限位置开设凹槽时,出现外框110和底座120局部粘胶面积过窄的问题。
此外,如图6和图10所示,第一凹槽113的槽壁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第二凹槽123的槽壁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凹槽113的槽壁以及第二凹槽123的槽壁的横截面的具体形状和尺寸不作限制,示例性的,第一凹槽113的槽壁和第二凹槽123的槽壁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为相互匹配的圆形、椭圆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至少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包括:外框以及底座;所述外框和所述底座中的其中一者上具有外螺纹,所述外框和所述底座中的另一者上具有内螺纹;
所述外框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相连的第一圆环板;所述第一圆环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面向所述外框的一面上;
所述外框包括:框体以及与所述框体固定相连的第二圆环板;所述第一圆环板和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其中一者上具有所述外螺纹,所述第一圆环板和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另一者上具有所述内螺纹;
所述第一圆环板和所述第二圆环板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框罩以及与所述框罩固定相连的第二底板;
所述第二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圆环板沿着所述第一开口的边沿位置环绕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环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面上;
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内环壁上具有所述内螺纹,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外环壁上具有所述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环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面向所述第一底板的一面上;
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内环壁上具有所述内螺纹,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外环壁上具有所述外螺纹;或者,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外环壁上具有所述外螺纹,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内环壁上具有所述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圆柱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框罩;所述框罩的内侧壁上具有所述内螺纹;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相连的第一圆环板;所述第一圆环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面向所述外框的一侧;
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外环壁上具有所述外螺纹;所述框罩和所述第一圆环板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框罩;所述框罩的内侧壁上具有所述内螺纹;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周壁上具有所述外螺纹;所述框罩和所述第一底板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的外周壁靠近所述底座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底座的外周壁靠近所述外框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连接件,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在沿着所述外框的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在沿着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粘接胶或锡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镜头;所述镜头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镜头的另一部分裸露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背离所述底座的一面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镜头穿过所述安装孔,以使部分所述镜头位于所述壳体内。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123089593.8U 2021-12-09 2021-12-09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721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9593.8U CN217721276U (zh) 2021-12-09 2021-12-09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9593.8U CN217721276U (zh) 2021-12-09 2021-12-09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21276U true CN217721276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89593.8U Active CN217721276U (zh) 2021-12-09 2021-12-09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21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61130B2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モールド感光アセンブリと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7707712B2 (en)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camera module
KR101224819B1 (ko) 카메라 모듈
CA2654422A1 (en) Camera module with premolded lens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16356898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9075700A1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KR101133135B1 (ko) 이미지 센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EP3177003B1 (en) Camera module
US7429783B2 (en) Image sensor package
US7782388B2 (en) Solid image pickup unit and camera module
CN217721276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14017716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情報機器
CN113905151B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629164U (zh) 摄像模块及电子装置
KR100832635B1 (ko) 멀티 카메라 모듈
CN216086782U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216688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629160U (zh) 摄像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6629157U (zh) 一种摄像模块及电子设备
CN216819939U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0900305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台座マウント及び撮像装置
CN217825078U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0771282B1 (ko) 모바일용 카메라 모듈
KR101026830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9999487U (zh) 一种小型化定焦模组结构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