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8803U - 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8803U
CN217708803U CN202221579093.4U CN202221579093U CN217708803U CN 217708803 U CN217708803 U CN 217708803U CN 202221579093 U CN202221579093 U CN 202221579093U CN 217708803 U CN217708803 U CN 217708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nding
longitudinal
transverse
chassis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790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祈林
李为
张华磊
陆进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igh Altitud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igh Altitud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igh Altitud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igh Altitud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790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8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8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8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剪叉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和双向叉装部。所述双向叉装部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中,并用于供转运设备沿着所述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叉取转运所述底盘本体。通过这种结构设置,在底盘本体上设置双向叉装部,以便转运设备沿着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叉取转运底盘本体。在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转运工况,灵活调节剪叉底盘结构的叉取方向。由此,极大提升了该剪叉底盘结构的转运灵活性。

Description

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车是一种将作业人员和工具材料等通过作业平台举升至空中目标位置处进行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工作的高空作业机械,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施工设备。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高空作业车的剪叉底盘结构上设置单向叉装孔,以便进行高空作业车或者剪叉底盘结构的叉装转运。这种剪叉底盘结构仅能实现单方向的叉装转运,其叉装转运的灵活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剪叉底盘结构仅在一个方向上设置叉装孔,其叉装转运的灵活性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剪叉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和双向叉装部。
所述双向叉装部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中,并用于供转运设备沿着所述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叉取转运所述底盘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剪叉底盘结构,所述双向叉装部包括横向叉装部和纵向叉装部。
所述横向叉装部沿着所述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中。所述纵向叉装部沿着所述底盘本体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剪叉底盘结构,所述底盘本体包括顶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沿着所述底盘本体的纵向方向连接至所述顶板的一侧边缘。
所述纵向叉装部包括第一纵向弯折板。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顶板相互拼接,并共同构成第一纵向叉装孔。所述第一纵向叉装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底盘本体的纵向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剪叉底盘结构,所述底盘本体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至所述顶板的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的一侧。
所述纵向叉装部还包括第二纵向弯折板。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顶板相互拼接,并共同构成第二纵向叉装孔。所述第二纵向叉装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底盘本体的纵向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剪叉底盘结构,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包括第一弯折底板和第一弯折侧板。所述第一弯折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底板的一侧纵向边缘。所述第一弯折底板的另一侧纵向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弯折侧板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弯折侧板、所述第一弯折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顶板共同构成所述第一纵向叉装孔。
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包括第二弯折底板和第二弯折侧板。所述第二弯折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底板的一侧纵向边缘。所述第二弯折底板的另一侧纵向边缘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弯折侧板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二弯折侧板、所述第二弯折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顶板共同构成所述第二纵向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剪叉底盘结构,所述横向叉装部包括第一横向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侧板和所述第二弯折侧板上形成有一对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板搭接至一对所述第一连接凹槽之间。且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板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及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对应形成有一对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板、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共同构成第一横向叉装孔。所述第一横向叉装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剪叉底盘结构,所述横向叉装部还包括第二横向弯折板。所述第二横向弯折板与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弯折侧板和所述第二弯折侧板上形成有一对第二连接凹槽。所述第二横向弯折板搭接至一对所述第二连接凹槽之间。且所述第二横向弯折板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及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对应形成有一对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所述第二横向弯折板、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共同构成第二横向叉装孔。所述第二横向叉装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剪叉底盘结构,所述底盘本体还包括前立板和后立板。所述前立板的上端和所述后立板的上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顶板的下侧。所述前立板与所述后立板相对设置。所述前立板的下端与所述后立板的下端之间连接有底部封板。所述底部封板的上侧形成有电池箱安装区域、液压箱安装区域和配重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剪叉底盘结构,所述底盘本体还包括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所述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连接至所述后立板的外侧。所述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内部形成坑洞保护结构安装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剪叉底盘结构中,所述双向叉装部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中,并用于供转运设备沿着所述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叉取转运所述底盘本体。
通过这种结构设置,在底盘本体上设置双向叉装部,以便转运设备沿着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叉取转运底盘本体。在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转运工况,灵活调节剪叉底盘结构的叉取方向。由此,极大提升了该剪叉底盘结构的转运灵活性。
进一步,由于该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剪叉底盘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剪叉底盘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底盘本体;101、顶板;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前立板;105、后立板;106、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107、电池箱安装区域;108、液压箱安装区域;109、配重区域;110、底部封板;200、横向叉装部;201、第一横向弯折板;202、第二横向弯折板;203、第一连接凹槽;204、第二连接凹槽;205、第一通孔;206、第二通孔;207、第一横向叉装孔;208、第二横向叉装孔;300、纵向叉装部;301、第一纵向弯折板;302、第一弯折底板;303、第一弯折侧板;304、第一纵向叉装孔;305、第二纵向弯折板;306、第二弯折底板;307、第二弯折侧板;308、第二纵向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特别限定。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剪叉底盘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剪叉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100和双向叉装部。
双向叉装部设置在底盘本体100中,并用于供转运设备沿着底盘本体100的横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叉取转运底盘本体100。
通过这种结构设置,在底盘本体100上设置双向叉装部,以便转运设备沿着底盘本体100的横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叉取转运底盘本体100。在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转运工况,灵活调节剪叉底盘结构的叉取方向。由此,极大提升了该剪叉底盘结构的转运灵活性。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横向”是指底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纵向”是指底盘本体100的长度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双向叉装部包括横向叉装部200和纵向叉装部300。
横向叉装部200沿着底盘本体100的横向方向设置在底盘本体100中。纵向叉装部300沿着底盘本体100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底盘本体100中。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盘本体100包括顶板101和第一侧板102。第一侧板102沿着底盘本体100的纵向方向连接至顶板101的一侧边缘。
纵向叉装部300包括第一纵向弯折板301。第一纵向弯折板301与第一侧板102和顶板101相互拼接,并共同构成第一纵向叉装孔304。第一纵向叉装孔304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底盘本体100的纵向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盘本体100还包括第二侧板103。第二侧板103连接至顶板101的与第一侧板102相对的一侧。
纵向叉装部300还包括第二纵向弯折板305。第二纵向弯折板305与第二侧板103和顶板101相互拼接,并共同构成第二纵向叉装孔308。第二纵向叉装孔308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底盘本体100的纵向方向。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弯折板301包括第一弯折底板302和第一弯折侧板303。第一弯折侧板303连接于第一弯折底板302的一侧纵向边缘。第一弯折底板302的另一侧纵向边缘与第一侧板102连接。第一弯折侧板303与顶板101连接。第一弯折侧板303、第一弯折底板302、第一侧板102及顶板101共同构成第一纵向叉装孔304。
第二纵向弯折板305包括第二弯折底板306和第二弯折侧板307。第二弯折侧板307连接于第二弯折底板306的一侧纵向边缘。第二弯折底板306的另一侧纵向边缘与第二侧板103连接。第二弯折侧板307与顶板101连接。第二弯折侧板307、第二弯折底板306、第二侧板103及顶板101共同构成第二纵向叉装孔308。
具体来讲,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底盘本体100的顶板101为矩形板状结构。顶板101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长边缘和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短边缘。长边缘与短边缘相互垂直。长边缘平行于底盘本体100的纵向方向。第一侧板102连接至顶板101的一长边缘上,第二侧板103连接至顶板101的另一长边缘上。
第一纵向弯折板301和第二纵向弯折板305均为L型弯折板状结构。具体例如,第一纵向弯折板301包括第一弯折底板302和第一弯折侧板303。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弯折底板302与第二弯折侧板307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一弯折底板302与第一弯折侧板303相互垂直。第一弯折底板302与第一侧板102连接,且二者相互垂直。第一弯折侧板303与顶板101连接,且二者相互垂直。由此,第一弯折底板302、第一弯折侧板303、第一侧板102及顶板101共同拼接构成长条方形孔,即为第一纵向叉装孔304。第一纵向叉装孔304的中心轴线与底盘本体100的纵向方向平行。
第二纵向弯折板305包括第二弯折底板306和第二弯折侧板307。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弯折底板306与第二弯折侧板307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二弯折底板306与第二弯折侧板307相互垂直。第二弯折底板306与第二侧板103连接,且二者相互垂直。第二弯折侧板307与顶板101连接,且二者相互垂直。由此,第二弯折底板306、第二弯折侧板307、第二侧板103及顶板101共同拼接构成又一长条方形孔,即为第二纵向叉装孔308。第一纵向叉装孔304与第二纵向叉装孔308相互平行。例如,第一纵向弯折板301和第二纵向弯折板305可以沿着底盘本体100的纵向对称轴对称设置。
又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纵向叉装部300和横向叉装部200上均设置有防锈涂层。
根据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可知,第一纵向弯折板301和第二纵向弯折板305均为L型弯折板状结构,且各自与顶板101以及第一侧板102或者第二侧板103相互拼接分别形成第一纵向叉装孔304和第二纵向叉装孔308。一方面,能够节约纵向叉装部300和横向叉装部200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利于纵向叉装部300和横向叉装部200的防锈涂层工作,并能相应地降低防锈成本。另外,通过在底盘本体100上间隔设置第一纵向叉装孔304和第二纵向叉装孔308,能够提升底盘本体100的叉装转运稳定性和受力平衡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横向叉装部200包括第一横向弯折板201。第一弯折侧板303和第二弯折侧板307上形成有一对第一连接凹槽203。第一横向弯折板201搭接至一对第一连接凹槽203之间。且第一横向弯折板201与顶板101、第一纵向弯折板301及第二纵向弯折板305连接。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上对应形成有一对第一通孔205。第一通孔205、顶板101、第一纵向弯折板301、第一横向弯折板201、第二纵向弯折板305共同构成第一横向叉装孔207。第一横向叉装孔207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底盘本体100的横向方向。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横向叉装部还包括第二横向弯折板202。第二横向弯折板202与第一横向弯折板201间隔设置。第一弯折侧板303和第二弯折侧板307上形成有一对第二连接凹槽204。第二横向弯折板202搭接至一对第二连接凹槽204之间。且第二横向弯折板202与顶板101、第一纵向弯折板301及第二纵向弯折板305连接。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上对应形成有一对第二通孔206。第二通孔206、顶板101、第一纵向弯折板301、第二横向弯折板202、第二纵向弯折板305共同构成第二横向叉装孔208。第二横向叉装孔208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底盘本体100的横向方向。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弯折侧板303与第二弯折侧板307上对应开设有一对第一连接凹槽203和一对第二连接凹槽204。第一连接凹槽203与第二连接凹槽204沿着底盘本体100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横向弯折板201沿着底盘本体100的横向方向连接至一对第一连接凹槽203之间。第二横向弯折板202沿着底盘本体100的横向方向连接至一对第二连接凹槽204之间。第一横向弯折板201和第二横向弯折板202可以为L型弯折板状结构,或者凹字型弯折板状结构。
第一横向弯折板201的一端搭接至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凹槽203上,并与第一弯折底板302和第一弯折侧板303连接;第一横向弯折板201的另一端搭接至另一第一连接凹槽203上,并与第二弯折底板306和第二弯折侧板307连接;第一横向弯折板201的上侧与顶板101连接。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上开设有一对第一通孔205。第一通孔205与第一横向弯折板201的弯折凹槽的位置及尺寸均相适配。
第二横向弯折板202的一端搭接至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凹槽204上,并与第一弯折底板302和第一弯折侧板303连接;第二横向弯折板202的另一端搭接至另一第二连接凹槽204上,并与第二弯折底板306和第二弯折侧板307连接;第二横向弯折板202的上侧与顶板101连接。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上开设有一对第二通孔206。第二通孔206与第二横向弯折板202的弯折凹槽的位置及尺寸均相适配
转运设备横向叉装底盘本体100时,转运设备的一个叉装齿由其中一个第一通孔205沿着垂直于第一纵向叉装孔304的方向穿过第一横向弯折板201并延伸至另一第一通孔205中。转运设备的另一个叉装齿由其中一个第二通孔206沿着垂直于第一纵向叉装孔304的方向穿过第二横向弯折板202并延伸至另一第二通孔206中。由此,进行横向叉装转运工作。
通过这种结构设置,第一横向弯折板201和第二横向弯折板202分别与第一侧板102、顶板101、第二侧板103、第一纵向弯折板301及第二纵向弯折板305共同构成第一横向叉装孔207和第二横向叉装孔208。由此,同样能够降低横向叉装部200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对于底盘本体100、纵向叉装部300和横向叉装部200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任何限定。例如,底盘本体100、纵向叉装部300和横向叉装部200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均为焊接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底盘本体100、纵向叉装部300和横向叉装部200中各组成部分的连接边缘可以设置为具有间隔缺口的结构,以对连接边缘进行间断式焊接,能够减少焊接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盘本体100还包括前立板104和后立板105。前立板104的上端和后立板105的上端分别连接至顶板101的下侧。前立板104与后立板105相对设置。前立板104的下端与后立板105的下端之间连接有底部封板110。底部封板110的上侧形成有电池箱安装区域107、液压箱安装区域108和配重区域109。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盘本体100还包括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106。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106连接至后立板105的外侧。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106内部形成坑洞保护结构安装区域。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前立板104和后立板105分别连接至顶板101的下侧。前立板104与后立板105平行且间隔设置。前立板104与第一侧板102相互垂直。前立板104与后立板105的下端连接部底部封板110。底部封板110平行于顶板101。由此,顶板101、底部封板110、前立板104和后立板105共同形成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内部包括电池箱安装区域107,液压箱安装区域108和配重区域109。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液压箱安装区域108与电池箱安装区域107相互平行,配重区域109设置于电池箱安装区域107和液压箱安装区域108与后立板105之间。在后立板105的外侧还设置有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106。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106内安装有坑洞保护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设置,使得该剪叉底盘结构的整体结构布局较为紧凑,且能够便于坑洞保护结构的安装与维修工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作业机械包括剪叉式高空作业车。
此处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定。也就是说,上述作业机械包括但是不限于剪叉式高空作业车。
进一步,由于该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剪叉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本体和双向叉装部,
所述双向叉装部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中,并用于供转运设备沿着所述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叉取转运所述底盘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叉装部包括横向叉装部和纵向叉装部,
所述横向叉装部沿着所述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中,所述纵向叉装部沿着所述底盘本体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包括顶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沿着所述底盘本体的纵向方向连接至所述顶板的一侧边缘,
所述纵向叉装部包括第一纵向弯折板,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顶板相互拼接,并共同构成第一纵向叉装孔,所述第一纵向叉装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底盘本体的纵向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至所述顶板的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的一侧,
所述纵向叉装部还包括第二纵向弯折板,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顶板相互拼接,并共同构成第二纵向叉装孔,所述第二纵向叉装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底盘本体的纵向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包括第一弯折底板和第一弯折侧板,所述第一弯折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底板的一侧纵向边缘,所述第一弯折底板的另一侧纵向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弯折侧板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弯折侧板、所述第一弯折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顶板共同构成所述第一纵向叉装孔,
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包括第二弯折底板和第二弯折侧板,所述第二弯折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底板的一侧纵向边缘,所述第二弯折底板的另一侧纵向边缘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弯折侧板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二弯折侧板、所述第二弯折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顶板共同构成所述第二纵向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叉装部包括第一横向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侧板和所述第二弯折侧板上形成有一对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板搭接至一对所述第一连接凹槽之间,且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板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及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对应形成有一对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板、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共同构成第一横向叉装孔,所述第一横向叉装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叉装部还包括第二横向弯折板,所述第二横向弯折板与所述第一横向弯折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弯折侧板和所述第二弯折侧板上形成有一对第二连接凹槽,所述第二横向弯折板搭接至一对所述第二连接凹槽之间,且所述第二横向弯折板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及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对应形成有一对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纵向弯折板、所述第二横向弯折板、所述第二纵向弯折板共同构成第二横向叉装孔,所述第二横向叉装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底盘本体的横向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还包括前立板和后立板,所述前立板的上端和所述后立板的上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顶板的下侧,所述前立板与所述后立板相对设置,所述前立板的下端与所述后立板的下端之间连接有底部封板,所述底部封板的上侧形成有电池箱安装区域、液压箱安装区域和配重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还包括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所述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连接至所述后立板的外侧,所述坑洞保护结构安装保护罩内部形成坑洞保护结构安装区域。
10.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剪叉底盘结构。
CN202221579093.4U 2022-06-22 2022-06-22 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 Active CN217708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9093.4U CN217708803U (zh) 2022-06-22 2022-06-22 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9093.4U CN217708803U (zh) 2022-06-22 2022-06-22 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8803U true CN217708803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5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79093.4U Active CN217708803U (zh) 2022-06-22 2022-06-22 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8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65977A1 (en) Deck for a service vehicle
CN102105385A (zh) 包括两个负载托架的工业载重车
EP2766296B1 (en) Pallet stops for lift trucks
CN217708803U (zh) 剪叉底盘结构及作业机械
US20090010747A1 (en) Pull and lift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roofing materials
CN119430029A (zh) 一种agv小车、被动叉取方法及主动叉取方法
WO1981003013A1 (en) Telescopic container spreader
CN212740641U (zh) 一种便携式叉车用货叉
CN216129284U (zh) 一种小型电动叉车的防侧翻装置
CN212314401U (zh) 一种活络式钢板运输装置
CN215711510U (zh) 一种叉车梁体加固结构
FI127318B (en) Arrangement in fram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telescopic loaders
CN105501399A (zh) 一种应用于船舶货舱底部的直梯
FI127321B (en) Fram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reach
CN214454313U (zh) 一种新型装卸平台用护栏
CN210457348U (zh) 一种堆高车
CN219950232U (zh) 卸货臂挂钩
CN214189283U (zh) 一种重载agv车体结构
CN211681952U (zh) 汽车动力及底盘系统传递函数测量用台架
CN214930135U (zh) 一种一体式加强梁车厢底板
CN221917240U (zh) 一种可举升的运输装置
CN218025136U (zh) 一种直臂随车起重机自动找正滑块结构
CN216684215U (zh) 一种自卸车货箱底板
CN113353862B (zh) 转台以及高空作业车
CN220618331U (zh) 一种叉车延长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