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1735U - 电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电缆 - Google Patents

电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1735U
CN217691735U CN202220767989.9U CN202220767989U CN217691735U CN 217691735 U CN217691735 U CN 217691735U CN 202220767989 U CN202220767989 U CN 202220767989U CN 217691735 U CN217691735 U CN 217691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ins
core
cable
wire c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679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元
刘奕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679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1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1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1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电缆,所述电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电缆和连接器,所述电缆包括绝缘体和线芯,所述线芯设在所述绝缘体内,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电路板和引脚针,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引脚针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引脚针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引脚针的另一端为尖端,所述尖端能够穿过所述绝缘体且插入或者穿过所述线芯,以使所述引脚针与所述线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无需将电缆的绝缘体剥开,可以利用连接器将电缆的线芯中途引出。

Description

电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用于传输电能,连接器用于连接电缆和用电部件。相关技术中,电缆通常包括同一种线芯,电缆只能在端部与连接器电连接,或者将电缆的绝缘体剥开将线芯裸露与连接器电连接,连接器只能在电缆的两端与线芯连接,无法将线芯中途从电缆引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该电缆连接器组件无需将电缆的绝缘体剥开,可以利用连接器将电缆的线芯中途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可以将电缆的线芯中途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缆,该电缆的线芯可以中途引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包括:
电缆,所述电缆包括绝缘体和线芯,所述线芯设在所述绝缘体内;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电路板和引脚针,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引脚针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引脚针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引脚针的另一端为尖端,所述尖端能够穿过所述绝缘体且插入或者穿过所述线芯,以使所述引脚针与所述线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无需将电缆的绝缘体剥开,利用连接器的引脚针的尖端插入或者穿过线芯,使引脚针与所述线芯电连接,从而将电缆的线芯中途引出。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无需将电缆的绝缘体剥开,可以利用连接器将电缆的线芯中途引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包括多个所述线芯,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引脚针,多个所述线芯和多个所述引脚针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线芯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引脚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包括多个所述线芯,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引脚针,多个所述线芯和多个所述引脚针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引脚针包括至少一个引脚组,一个所述引脚组包括多个所述引脚针,一个所述引脚组中的多个所述引脚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多个所述线芯包括至少一个芯组,一个所述芯组包括多个所述线芯,一个所述芯组中的多个所述线芯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线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一个所述芯组中的多个所述线芯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尖端能够穿过所述绝缘体且插入或者穿过所述线芯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线芯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引脚针包括多个所述引脚组,多个所述引脚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多个所述线芯包括多个所述芯组,多个所述芯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引脚组中的多个所述引脚针的长度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逐渐增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
壳体;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壳体内;和
引脚针,所述引脚针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引脚针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引脚针的另一端为尖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引脚针,多个所述引脚针包括多个引脚组,多个所述引脚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一个所述引脚组中的多个所述引脚针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引脚组中的多个所述引脚针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包括:
绝缘体;和
多个线芯,所述线芯设在所述绝缘体内,所述线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多个所述线芯包括至少一个芯组,一个所述芯组包括多个所述线芯,一个所述芯组中的多个所述线芯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一个所述芯组中的多个所述线芯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依次布置,以便连接器的引脚针的尖端插入或者穿过所述第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线芯包括多个所述芯组,多个所述芯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连接器100;
引脚针10;
壳体20;
电缆200;
线芯30;第一线芯31;第二线芯32;第三线芯33;
绝缘体40;标记点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连接器100组件。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连接器100组件包括电缆200和连接器100。电缆200包括绝缘体40和线芯30,线芯30设在绝缘体40内。
连接器100包括壳体20、电路板和引脚针10,电路板设在壳体20内,引脚针10与壳体20连接,且引脚针10的一端(如图2中引脚针10的上端)与电路板电连接,引脚针10的另一端(如图2中引脚针10的下端)为尖端,尖端能够穿过绝缘体40且插入或者穿过线芯30,以使引脚针10与线芯30电连接。
也就是说,电缆200和连接器100连接时,引脚针10的尖端穿过绝缘体40且插入或者穿过线芯30,从而使引脚针10与线芯30电连接,无需将电缆200的绝缘体40剥开,因此将电缆200的线芯30中途引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连接器100组件无需将电缆200的绝缘体40剥开,利用连接器100的引脚针10的尖端穿过绝缘体40插入或者穿过线芯30,使引脚针10与线芯30电连接,从而将电缆200的线芯30中途引出。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连接器100组件无需将电缆200的绝缘体40剥开,可以利用连接器100将电缆200的线芯30中途引出。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电缆200包括多个线芯30,连接器100包括多个引脚针10,多个线芯30和多个引脚针10一一对应,多个线芯30在第一方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引脚针1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线芯30左右间隔布置,多个引脚针10左右间隔布置,因此,多个线芯30之间互不影响,多个引脚针10之间互不影响。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连接器100组件无需将电缆200的绝缘体40剥开,利用多个引脚针10的尖端一一对应地穿过绝缘体40插入或者穿过多个线芯30,使多个引脚针10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线芯30电连接,从而将电缆200的线芯30中途引出。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电缆200包括多个线芯30,连接器100包括多个引脚针10,多个线芯30和多个引脚针10一一对应。
多个引脚针10包括至少一个引脚组,一个引脚组包括多个引脚针10,一个引脚组中的多个引脚针1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多个线芯30包括至少一个芯组,一个芯组包括多个线芯30,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在第二方向(如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其中,线芯30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的一侧,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的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二部分的方向依次布置,尖端能够穿过绝缘体40且插入或者穿过线芯30的第一部分,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线芯30的长度方向(如图5中的前后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图6所示,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左侧,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的第一部分从右向左依次布置,从而使多个线芯30的第一部分从右向左间隔开。因此,多个引脚针10的尖端可以一一对应地穿过绝缘体40插入或者穿过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从而使多个引脚针10一一对应地与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电连接,进而将电缆200的多个线芯30分别中途引出。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芯组中多个线芯30的第一部分可以从右向左间隔布置,即两个相邻线芯3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也从右向左间隔开,从而使穿过右侧线芯30的引脚针10继续向下不会与左侧线芯30接触。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多个引脚针10包括多个引脚组,多个引脚组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线芯30包括多个芯组,多个芯组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也就是说,一个引脚组中的多个引脚针10的尖端可以一一对应地穿过绝缘体40插入或者穿过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从而使一个引脚组中的多个引脚针10一一对应地与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电连接,进而将电缆200的多个线芯30分别中途引出。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芯组包括对应一种线芯30。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连接器100组件的电缆200包括多个第一线芯31、多个第二线芯32和多个第三线芯33,多个第一线芯31形成一个芯组,多个第二线芯32形成一个芯组,多个第三线芯33形成一个芯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个引脚组中的多个引脚针10的长度在第一方向上沿远离第二部分的方向逐渐增加。也就是说,一个引脚组中的多个引脚针10的长度从右向左间逐渐增加,即,引脚针10刚好插入线芯30内,从而避免引脚针10与左侧的线芯30接触。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包括壳体20、电路板和引脚针10。
电路板设在壳体20内,引脚针10与壳体20连接,且引脚针10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引脚针10的另一端为尖端,尖端用于穿过电缆200的绝缘体40且插入或者穿过电缆200的线芯30。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和电缆200连接时,引脚针10的尖端可以穿过绝缘体40且插入或者穿过线芯30,从而使引脚针10与线芯30电连接,无需将电缆200的绝缘体40剥开,因此将电缆200的线芯30中途引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与电缆200连接时,无需将电缆200的绝缘体40剥开,利用连接器100的引脚针10的尖端穿过绝缘体40插入或者穿过线芯30,使引脚针10与线芯30电连接,从而将电缆200的线芯30中途引出。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连接器100组件可以将电缆200的线芯30中途引出,且无需将电缆200的绝缘体40剥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器100包括多个引脚针10,多个引脚针10包括多个引脚组,多个引脚组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一个引脚组中的多个引脚针1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引脚组中的多个引脚针10左右间隔布置,因此多个引脚针10之间互不影响。此外,一个引脚组中的的多个引脚针10可以对应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个引脚组中的多个引脚针10的长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具体地,一个引脚组中的多个引脚针10的长度从右向左间逐渐增加,即,引脚针10刚好插入线芯30内,从而避免引脚针10与左侧的线芯30接触。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包括绝缘体40和多个线芯30。线芯30设在绝缘体40内,线芯30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的一侧,多个线芯30包括至少一个芯组,一个芯组包括多个线芯30,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的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二部分的方向依次布置,以便连接器100的引脚针10的尖端插入或者穿过第一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图6所示,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左侧,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的第一部分从右向左依次布置,从而使多个线芯30的第一部分从右向左间隔开。因此,多个引脚针10的尖端可以一一对应地穿过绝缘体40插入或者穿过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从而使多个引脚针10一一对应地与一个芯组中的多个线芯30电连接,进而将电缆200的多个线芯30分别中途引出。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芯组中多个线芯30的第一部分可以从右向左间隔布置,即两个相邻线芯3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也从右向左间隔开,从而使穿过右侧线芯30的引脚针10继续向下不会与左侧线芯30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线芯30包括多个芯组,多个芯组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芯组包括对应一种线芯30。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连接器100组件的电缆200包括多个第一线芯31、多个第二线芯32和多个第三线芯33,多个第一线芯31形成一个芯组,多个第二线芯32形成一个芯组,多个第三线芯33形成一个芯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体40的表面设有与线芯30的第一部分对应的标记点41。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可以使引脚针10的尖端对准线芯30的位置,从而便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200与连接器100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缆,所述电缆包括绝缘体和线芯,所述线芯设在所述绝缘体内;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电路板和引脚针,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引脚针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引脚针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引脚针的另一端为尖端,所述尖端能够穿过所述绝缘体且插入或者穿过所述线芯,以使所述引脚针与所述线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包括多个所述线芯,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引脚针,多个所述线芯和多个所述引脚针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线芯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引脚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包括多个所述线芯,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引脚针,多个所述线芯和多个所述引脚针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引脚针包括至少一个引脚组,一个所述引脚组包括多个所述引脚针,一个所述引脚组中的多个所述引脚针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多个所述线芯包括至少一个芯组,一个所述芯组包括多个所述线芯,一个所述芯组中的多个所述线芯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线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一个所述芯组中的多个所述线芯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尖端能够穿过所述绝缘体且插入或者穿过所述线芯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线芯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脚针包括多个所述引脚组,多个所述引脚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多个所述线芯包括多个所述芯组,多个所述芯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引脚组中的多个所述引脚针的长度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逐渐增加。
6.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壳体内;和
引脚针,所述引脚针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引脚针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引脚针的另一端为尖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引脚针,多个所述引脚针包括多个引脚组,多个所述引脚组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一个所述引脚组中的多个所述引脚针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引脚组中的多个所述引脚针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
9.一种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体;和
多个线芯,所述线芯设在所述绝缘体内,所述线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多个所述线芯包括至少一个芯组,一个所述芯组包括多个所述线芯,一个所述芯组中的多个所述线芯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一个所述芯组中的多个所述线芯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依次布置,以便连接器的引脚针的尖端插入或者穿过所述第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线芯包括多个所述芯组,多个所述芯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
CN202220767989.9U 2022-04-01 2022-04-01 电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电缆 Active CN217691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7989.9U CN217691735U (zh) 2022-04-01 2022-04-01 电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7989.9U CN217691735U (zh) 2022-04-01 2022-04-01 电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1735U true CN217691735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2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67989.9U Active CN217691735U (zh) 2022-04-01 2022-04-01 电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1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85597B2 (ja) 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された終端組立体及び同組立体を含むコネクタ
TW201830803A (zh) 插頭組件及組裝插頭連接器的方法
CN110350334A (zh) 电互连系统
CN105556759B (zh) 具有接地夹具的薄片体连接器
US8801461B2 (en) Stepped termination block
TWM473621U (zh) 插接器
TWM367503U (en) Cable connector and wiring structure improvement thereof
CN110391563A (zh) 电互连系统
JP3067232U (ja) 選択的終端処理用コネクタ装置
CN217691735U (zh) 电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电缆
CN101820110B (zh) 线缆连接器
CN218123754U (zh) 电连接组件和电连接装置
CN213184666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组及连接器组装结构
US5030137A (en) Flat cable jumper
JPH0716952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1530346U (zh) 用于传输高速电信号的插头及插座
CN117712728A (zh) 电连接组件和电连接装置
CN201311976Y (zh) 一种具电路的控制盒电线导体卡接结构改良
CN112290261A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组及其成型组装工艺及连接器组装结构
CN207074759U (zh) 连接器组件
CN221041585U (zh) 热插拔排线
CN220368211U (zh) 级联通信防水线组及级联通信系统
CN201045708Y (zh) 改进的插卡式排线结构
CN222320587U (zh) 针座、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4754294U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