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6741U - 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86741U CN217686741U CN202221269815.6U CN202221269815U CN217686741U CN 217686741 U CN217686741 U CN 217686741U CN 202221269815 U CN202221269815 U CN 202221269815U CN 217686741 U CN217686741 U CN 2176867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box body
- fixedly connected
- box
- biomass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涉及生物质能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气管,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箱体内竖直设有热交换管,热交换管下端接口与进气管连通,热交换管上方接口与排气管连通;箱体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进气管的下方,箱体右方设有保温存储箱,保温存储箱与箱体之间设有输水管,输水管一端与箱体顶部连接,输水管另一端通过水泵与保温存储箱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可以避免热气的直接浪费,提高了对热气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是利用生物质能转换装置对生物质能直接进行燃烧以获得热能,一般情况下,生物质能转换装置包括有用于对生物质能进行燃烧的生物质能转换主体,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热气体,然而,这些热气体都是直接通过生物质能转换装置的输出接口排出的,大大浪费了热能,因此需要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箱体内竖直设有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下端接口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热交换管上方接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箱体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进气管的下方,所述箱体右方设有保温存储箱,所述保温存储箱与所述箱体之间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一端与所述箱体顶部连接,所述输水管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所述保温存储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包含多排竖向平行设置的S型管,所述S型管由若干U型弯头与若干连接管依次螺纹连接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U型弯头与所述连接管螺纹连接的一端均套设有密封环。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U型弯头闭合端均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表面靠近所述箱体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固定环一端与所述箱体内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包含外螺旋上升管和内螺旋上升管,所述外螺旋上升管的内径大于和所述内螺旋上升管的直径;所述外螺旋上升管与所述内螺旋上升管的下方设有第一三通管,所述外螺旋上升管与所述内螺旋上升管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端口连接,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另一端口连接;所述外螺旋上升管与所述内螺旋上升管的上方设有第二三通管,所述外螺旋上升管与所述内螺旋上升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端口连接,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另一端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水平设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位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水管之间,所述安装框内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箱体内侧壁位于所述安装框下方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固定块,所述安装框搭接在所述固定块且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中心处竖直且固定连接有排垢管,所述排垢管上固定连接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底面中心低、四周高呈锥形设置,所述排垢管上端与所述箱体内底面的中心处平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热气的直接浪费,可以避免热气的直接浪费,提高了对热气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零件结构示意图。
在以上图中:1、箱体;2、进气管;3、排气管;4、热交换管;41、S型管;411、U型弯头;412、连接管;42、外螺旋上升管;43、内螺旋上升管;5、进水管;6、保温存储箱;7、输水管;8、密封环;9、固定环;10、支撑杆;11、第一三通管;12、第二三通管;13、排垢管;14、阀门;15、安装框;16、滤网;17、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考图1,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箱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3,箱体1内竖直设有热交换管4,热交换管4下端接口与进气管2连通,热交换管4上方接口与排气管3连通;箱体1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进水管5位于进气管2的下方,箱体1右方设有保温存储箱6,保温存储箱6与箱体1之间设有输水管7,输水管7一端与箱体1顶部连接,输水管7另一端通过水泵与保温存储箱6连接。
以上实施例中,使用时,先通过进水管5对箱体1内部灌满水,再将热气从进气管2进入到热交换管4内,并且热气在热交换管4内时,对箱体1内的水进行加热,起到热交换的作用,然后再从排气管3排出去,同时,加热后的水再通过输水管7输送到保温存储箱6内进行集中收集与利用,从而可以避免热气的直接浪费,提高了对热气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参考图1,热交换管4包含多排竖向平行设置的S型管41,S型管41由若干U型弯头411与若干连接管412依次螺纹连接组成。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将热交换管4设置为S型管41,增加热气在热交换管4内留存的时间,使得对箱体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的效率更好,并且在当需对S型管41某一部分进行清洗或者更换,只需将对应部分的U型弯头411与连接管412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即可,以此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与更换。
进一步地,参考图1与图3,U型弯头411与连接管412螺纹连接的一端均套设有密封环8。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密封环8,可以加强S型管41的密封效果,防止S型管41内的热气漏出,以及箱体1内的水渗入。
进一步地,参考图1与图3,每个U型弯头411闭合端均套设有固定环9,固定环9外表面靠近箱体1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远离固定环9一端与箱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环9与支撑杆10,可以增加对S型管41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考图2与图5,热交换管4包含外螺旋上升管42和内螺旋上升管43,外螺旋上升管42的内径大于和内螺旋上升管43的直径;外螺旋上升管42与内螺旋上升管43的下方设有第一三通管11,外螺旋上升管42与内螺旋上升管43的下端分别与第一三通管11的其中两个端口连接,进气管2与第一三通管11的另一端口连接;外螺旋上升管42与内螺旋上升管43的上方设有第二三通管12,外螺旋上升管42与内螺旋上升管43的上端分别与第二三通管12的其中两个端口连接,排气管3与第二三通管12的另一端口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将热交换管4设置为外螺旋上升管42与内螺旋上升管43,不仅可以增加热气在热交换管4内留存的时间,还可以使热交换管4均匀布满在箱体1内,使得箱体1内的水快速受到加热,从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进一步地,参考图1与图4,箱体1内水平设有安装框15,安装框15位于进气管2与进水管5之间,安装框15内固定连接有滤网16;箱体1内侧壁位于安装框15下方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固定块17,安装框15搭接在固定块17且通过螺栓连接。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滤网16,可以对从进水管5进入到箱体1内的水进行过滤的作用,通过设置的安装框15与固定块17,可以在工作时对滤网16进行支撑固定的作用,在不工作时,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将滤网16快速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更换。
进一步地,参考图1,箱体1底部中心处竖直且固定连接有排垢管13,排垢管13上固定连接有阀门14。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排垢管13与阀门14,可以在不需进行热交换时,打开阀门14,将沉淀在箱体1内底部的水中杂质与沉淀物,通过排垢管13排出。
进一步地,参考图1,箱体1内底面中心低、四周高呈锥形设置,排垢管13上端与箱体1内底面的中心处平齐。
以上实施例中,可以使得箱体1底部的沉淀物集中在排垢管13的管口处,从而使得排出污垢的效果更好。
虽然,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所述箱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3),所述箱体(1)内竖直设有热交换管(4),所述热交换管(4)下端接口与所述进气管(2)连通,所述热交换管(4)上方接口与所述排气管(3)连通;所述箱体(1)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位于所述进气管(2)的下方,所述箱体(1)右方设有保温存储箱(6),所述保温存储箱(6)与所述箱体(1)之间设有输水管(7),所述输水管(7)一端与所述箱体(1)顶部连接,所述输水管(7)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所述保温存储箱(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4)包含多排竖向平行设置的S型管(41),所述S型管(41)由若干U型弯头(411)与若干连接管(412)依次螺纹连接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弯头(411)与所述连接管(412)螺纹连接的一端均套设有密封环(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U型弯头(411)闭合端均套设有固定环(9),所述固定环(9)外表面靠近所述箱体(1)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远离所述固定环(9)一端与所述箱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4)包含外螺旋上升管(42)和内螺旋上升管(43),所述外螺旋上升管(42)的内径大于和所述内螺旋上升管(43)的直径;所述外螺旋上升管(42)与所述内螺旋上升管(43)的下方设有第一三通管(11),所述外螺旋上升管(42)与所述内螺旋上升管(43)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管(11)的其中两个端口连接,所述进气管(2)与所述第一三通管(11)的另一端口连接;所述外螺旋上升管(42)与所述内螺旋上升管(43)的上方设有第二三通管(12),所述外螺旋上升管(42)与所述内螺旋上升管(43)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通管(12)的其中两个端口连接,所述排气管(3)与所述第二三通管(12)的另一端口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水平设有安装框(15),所述安装框(15)位于所述进气管(2)与所述进水管(5)之间,所述安装框(15)内固定连接有滤网(16);所述箱体(1)内侧壁位于所述安装框(15)下方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固定块(17),所述安装框(15)搭接在所述固定块(17)且通过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中心处竖直且固定连接有排垢管(13),所述排垢管(13)上固定连接有阀门(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底面中心低、四周高呈锥形设置,所述排垢管(13)上端与所述箱体(1)内底面的中心处平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69815.6U CN217686741U (zh) | 2022-05-25 | 2022-05-25 | 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69815.6U CN217686741U (zh) | 2022-05-25 | 2022-05-25 | 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86741U true CN217686741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40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269815.6U Active CN217686741U (zh) | 2022-05-25 | 2022-05-25 | 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86741U (zh) |
-
2022
- 2022-05-25 CN CN202221269815.6U patent/CN2176867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08201B (zh) | 凝汽器胶球清洗多点集中发球系统 | |
CN205119577U (zh) | 一种管壳过冷器 | |
CN217686741U (zh) | 一种复合生物质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21571163U (zh) | 一种蒸汽热能循环利用装置 | |
CN210292897U (zh) | 一种饲料生产的蒸汽冷凝水热量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8332303U (zh) | 一种商业用冷热电联供用余热回收装置 | |
CN220083771U (zh) | 海淡水热交换器 | |
CN205138225U (zh) | 一种冶金炉余热利用装置 | |
CN110721510A (zh) | 一种水利发电电力设备用的水流处理系统 | |
CN207569852U (zh) | 一种锅炉汽包连续排污水的热量回收系统 | |
CN207049623U (zh) | 一种防堵塞煤气排水器 | |
CN211215485U (zh) | 一种改进型蒸发器余热加热系统 | |
CN206073047U (zh) | 节能环保型常压热水锅炉系统 | |
CN207963174U (zh) | 一种高温热泵水箱 | |
CN220981322U (zh) | 一种高效率锅炉系统 | |
CN218589705U (zh) | 一种余热利用精馏塔 | |
CN105318738A (zh) | 一种冶金炉余热利用装置 | |
CN216645019U (zh) | 一种在线排污列管式换热器 | |
CN205619359U (zh) | 一种锅炉的尾气再利用装置 | |
CN220893062U (zh) | 一种烧结烟气处理装置用换热装置 | |
CN221859345U (zh) | 一种热回收机组冷凝器 | |
CN212670077U (zh) | 一种带有热循环装置的洗衣龙 | |
CN204153803U (zh) | 燃油气锅尾气回收装置 | |
CN222298215U (zh) | 一种水源热泵装置 | |
CN221889581U (zh) | 一种节能型酸雾洗涤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