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1421U - 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81421U CN217581421U CN202221696478.9U CN202221696478U CN217581421U CN 217581421 U CN217581421 U CN 217581421U CN 202221696478 U CN202221696478 U CN 202221696478U CN 217581421 U CN217581421 U CN 2175814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t
- cast strip
- pouring
- steel
- shaped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02100000672 SMPX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8060007673 SMPX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746 Structur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89 fast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33 buria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包括后浇带支撑结构和型钢立柱;所述型钢立柱为两排,分别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梁板下方,型钢立柱底端与对应楼层地面固定连接,型钢立柱顶端与梁板通过浇筑的素混凝土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在后浇带两侧梁和板的下方增设型钢立柱,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不需要横向支撑,顶端与梁板通过浇筑素混凝土固定,后期在拆除时敲除顶端的素混凝土即可将整个型钢立柱拆除,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大型混凝土结构,为了解决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收缩导致的混凝土开裂问题,一般需要用后浇带划分为若干部分。在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前,需要通过支撑体系保证结构的安全。现有的施工方法,一般为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然而这种传统的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后浇带模板支撑至少预留4排立柱,各立柱间距离通常为0.9m,且后浇带模板支撑不能拆除。从而使得后浇带模板支撑架留置时间过长,导致占用钢管和模板过多,不能高效周转而造成浪费;扣件式支撑架体庞杂,占用施工空间较大,使得场地空间小,凿毛垃圾、材料无法清理和转运,场地比较凌乱,不利工地安全文明创优的开展。
因此,需要对传统后浇带支撑系统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其是一套实现后浇带形成到后浇带凿毛再到后浇带浇筑整个过程的支撑系统,其是在后浇带两侧位置通过增加设置两排金属立柱,使得后浇带位置的模板可提前拆除,增加后浇带位置空间,方便后浇带凿毛垃圾清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包括梁板浇筑支撑结构、后浇带浇筑支撑结构和型钢立柱;
所述梁板浇筑支撑结构包括梁板支撑模板及其支架,用于浇筑梁和板时作为浇筑支撑;
所述后浇带浇筑支撑结构包括后浇带支撑模板及其支架,用于浇筑后浇带时作为浇筑支撑;
所述型钢立柱为两排,并分别位于后浇带设计位置的两侧,型钢立柱在梁板结构浇筑前预设在后浇带支撑系统的模板下方并与模板之间预留空隙,型钢立柱底端与对应楼层地面固定连接,型钢立柱顶端与浇筑形成的梁板结构通过浇筑的素混凝土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型钢立柱的底端和/或顶端都设有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型钢立柱的底端上的固定板通过膨胀螺丝与对应楼层地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型钢立柱为工字钢。
进一步地,同一侧的型钢立柱的设置间距为3米。
进一步地,所述型钢立柱顶端与梁板结构之间的素混凝土高度为50-60mm。
进一步地,所述型钢立柱包括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顶端与梁通过浇筑的素混凝土连接固定,第二立柱的顶端与楼板通过浇筑的素混凝土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后浇带两侧梁板下方增设型钢立柱,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不需要横向支撑,顶端与梁板通过浇筑素混凝土固定,后期在拆除时敲除顶端的素混凝土即可将整个型钢立柱拆除,重复利用。
由于传统的后浇带施工中,后浇带位置的模板不能拆除,导致凿毛不方便且垃圾清运困难,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型钢立柱可以使得后浇带位置的模板提前拆除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后浇带位置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海珠区新市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后浇带设计分布图;
图2为拆除梁板支撑结构后的后浇带一侧的工字钢立柱的设置示意图;
图3为后浇带位置的横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字钢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后浇带位置重新布置后浇带支撑结构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拟建的海珠区新市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以北,艺景路以南新市头村,西邻电子七所社区,广州地铁三号线下穿场地东侧,地铁隧道埋深介于15-25m。
本项目拟设置5层地下室,本项目地下室设置伸缩后浇带,如图1所示,地下室结构按照后浇带划分5个区域,由于本项目地下室层数较多,后浇带总长度较长,传统后浇带支撑预留存在场地杂乱且后浇带接缝位置不好清理,为了保证后浇带的结构安全和接头凿毛垃圾清理,拟采用以下加固方案:
梁板结构施工时,先布置梁板支撑模板及其支架,然后绑设梁、板加强钢筋,并在后浇带两侧的梁或板位置的梁板支撑模板上预留浇筑口,浇筑口下方对应设置预留的型钢立柱;型钢立柱与梁板支撑模板之间的空隙用木工封模,空隙与浇筑口连通;型钢立柱的下端与楼层地面固定,而顶端在梁板结构浇筑混凝土前,先向预留的浇筑口浇筑混凝土,直至型钢立柱顶端与模板之间的空隙填满混凝土,然后继续在梁板支撑模板上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梁板结构,待混凝土固化后型钢立柱顶端与梁板结构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梁板结构与型钢立柱顶端的混凝土可以一体浇筑成型,省时省力。
在梁板结构的混凝土固化达到一定强度要求后,因为增加了型钢立柱保证了梁板位置的支撑强度,因此,可以拆除梁板支撑结构,此时,后浇带就显露出来,这时可以对后浇带接头进行凿毛,也方便后浇带的清理,节省人工,保证混凝土接缝质量。在完成这些工作后,对后浇带位置进行支模,即在后浇带位置布置后浇带支撑结构,再对后浇带进行浇筑混凝土,待后浇带上的混凝土固化后,拆除后浇带支撑结构和型钢立柱。型钢立柱的拆除是先敲除顶端的素混凝土,然后再拆除型钢立柱下端的膨胀螺丝。
具体地,后浇带施工总体施工流程
梁板浇筑支撑结构支模→梁板支撑模板上绑扎钢筋→梁板支撑模板下方预埋16#工字钢→梁板支撑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拆除梁板浇筑支撑结构→后浇带防护→达到设计要求天数后浇带两侧凿毛→后浇带浇筑支撑结构支模→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拆除后浇带模板和工字钢。
因此,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后浇带支撑系统,包括原有的梁板浇筑支撑结构1,后浇带浇筑支撑结构2以及型钢立柱3,
所述梁板浇筑支撑结构1包括梁板支撑模板11及梁板支撑支架11,用于浇筑梁5和板6时作为浇筑支撑;
所述后浇带浇筑支撑结构2包括后浇带支撑模板21及后浇带支撑支架22,用于浇筑后浇带4时作为浇筑支撑;
所述工字钢立柱3为两排,分别设置在后浇带4两侧的梁5和板6下方,工字钢立柱3底端与对应楼层地面固定连接,工字钢立柱3顶端与梁5/板6通过浇筑的素混凝土7连接固定。
工字钢立柱3的底端和/或顶端都设有固定板31。
工字钢立柱3的底端上的固定板31通过膨胀螺丝与对应楼层地面固定连接;工字钢立柱3顶端的素混凝土7高度为50-60mm。
后浇带施工要求
后浇带从-5层到顶板由下至上依次分层施工
技术要求
(1)原有梁板浇筑支撑结构按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进行,预留的工字钢不得作为模板受力体系;
(2)后浇带设计位置两侧预留16#工字钢,后浇带的梁两侧各设置一条工字钢立柱;
(3)工字钢立柱下侧采用10厚250mm*250mm钢板作为固定板,四个M14膨胀螺栓固定,工字钢立柱与钢板焊接连接。
(4)工字钢立柱上部端头焊接5厚200mm*200mm以上钢板,木工支模前,将工字钢立柱立在梁底或板底下,工字钢立柱顶部钢板与结构底预留50mm,木工支模时空隙用模板加固,与楼板一同浇筑填充,工字钢立柱周边模板不得整板掏洞,以免梁板模板支撑架拆除后模板悬空无法拆除。
(5)后浇带拆模后须设置水平防护,以免坠物伤人。
(6)工字钢立柱在后浇带浇筑且后浇带模板支撑及其支架拆除后方可拆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梁板浇筑支撑结构、后浇带浇筑支撑结构和型钢立柱;
所述梁板浇筑支撑结构包括梁板支撑模板及其支架,用于浇筑梁和板时作为浇筑支撑;
所述后浇带浇筑支撑结构包括后浇带支撑模板及其支架,用于浇筑后浇带时作为浇筑支撑;
所述型钢立柱为两排并分别预设在后浇带设计位置的两侧,且型钢立柱在梁板结构浇筑前设置在梁板支撑模板下方,型钢立柱底端与对应楼层地面固定连接,型钢立柱顶端与浇筑形成的梁板结构通过素混凝土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立柱的底端和/或顶端都设有固定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立柱的底端上的固定板通过膨胀螺丝与对应楼层地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立柱为工字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侧的型钢立柱的设置间距为3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立柱顶端与浇筑形成的梁板结构之间的素混凝土高度为50-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立柱包括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顶端与梁通过浇筑的素混凝土连接固定,第二立柱的顶端与楼板通过浇筑的素混凝土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96478.9U CN217581421U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96478.9U CN217581421U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81421U true CN217581421U (zh) | 2022-10-14 |
Family
ID=83533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96478.9U Active CN217581421U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81421U (zh) |
-
2022
- 2022-07-01 CN CN202221696478.9U patent/CN2175814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83628B (zh) | 筒仓结构后施工减压锥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08072415U (zh) | 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局部拆换结构 | |
CN111155385B (zh) | 现役大变形路基新增挡墙处治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1794254A (zh) | 一种铁路边坡预制拼装后浇式骨架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778990A (zh) | 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07806101A (zh) | 条形基坑现浇混凝土对撑预制连系梁的施工方法 | |
CN101929245A (zh) | 薄腹梁立式施工方法 | |
CN217581421U (zh) | 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 | |
CN112030995B (zh) | 一种超高层主楼先行快速出地面支撑闷拆的施工方法 | |
CN215211056U (zh) | 一种装配式多层内支撑结构 | |
CN110863496B (zh) | 一种填石筑岛区域混凝土支护换撑开挖施工拱座基础方法 | |
CN211144503U (zh) | 一种高陡地形桥隧相接段明洞接长结构 | |
CN102767378A (zh) | 排架施工隧道双柱式洞门方法 | |
CN108951643B (zh) | 超高层深基坑地下室核心筒大跨度大区域换撑施工方法 | |
CN108396878B (zh) | 一种型钢梁与压型钢板组合封堵洞口施工方法 | |
CN115110646A (zh) | 一种后浇带施工工艺 | |
CN113738157B (zh) | 建筑物后浇带两侧临时支撑及用该支撑施工构造柱的方法 | |
CN212506301U (zh) | 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内支撑体系 | |
CN108547311A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 |
CN217949119U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格构式塔式起重机基础 | |
CN213836666U (zh) | 基坑工程带格构柱预制混凝土非首道支撑体系 | |
CN213014316U (zh) | 一种铁路边坡预制拼装后浇式骨架护坡结构 | |
CN113266038B (zh) | 基坑开挖地下建筑施工方法 | |
CN216866719U (zh) | 盾构工作井内壁砼结构单侧支模 | |
CN211714178U (zh) | 一种预制式钢筋混凝土房屋框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