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31667U - 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31667U CN217531667U CN202121659900.9U CN202121659900U CN217531667U CN 217531667 U CN217531667 U CN 217531667U CN 202121659900 U CN202121659900 U CN 202121659900U CN 217531667 U CN217531667 U CN 2175316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slide
- mold
- sliding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具,涉及注塑技术领域。该模具包括围设形成注塑空间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其中,第一模体包括本体和滑块机构。该滑块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弹块、第一驱动块和第一弹性件。使得在合模时第二模体能够将弹块压合在第一滑块以将第一弹性件压缩并驱动第一驱动块滑动至第一位置;在开模时,第一驱动块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时能够驱动未滑动至弹出位置的弹块向弹出位置滑动,如此通过第一驱动块的设置能够辅助第一弹性件驱动弹块,从而避免弹块仅在第一弹性件驱动的情况下锁死在第一滑块上而无法滑动至弹出位置,造成注塑件脱模时受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件常具有倒扣、扣位、孔、凹穴或凸台等结构,在开模时,一般采用活动滑块侧面抽芯脱模。滑块在注塑件脱模顶出之前需先从注塑件中抽离。现有模具中常采用弹性件驱动滑块,以方便与倒扣、扣位、孔、凹穴或凸台等结构分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弹性件驱动的方式常因滑块锁死而失效,造成滑块无法从注塑件中抽离而将注塑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模具中弹性件驱动的滑块容易锁死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具,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围设形成注塑空间,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能够相对移动,以实现开合模,所述第一模体包括本体和滑块机构,所述滑块机构收容于所述注塑空间,所述滑块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弹块、第一驱动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滑块能够相对所述本体滑动;
在合模时,所述第二模体能够将所述弹块压合在所述第一滑块以将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第一位置;
在开模时,所述第二模体能够与所述弹块分离并能够驱动第一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弹块沿所述第一滑块由压缩位置滑动至弹出位置,所述第一驱动块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滑动时能够驱动未滑动至所述弹出位置的所述弹块向所述弹出位置滑动。
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块上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驱动块上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能够互相插接,所述第二插接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插接部移动,以驱动未滑动至所述弹出位置的所述弹块向所述弹出位置滑动。
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抵接面贴合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所述第一驱动块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
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弹块和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滑块机构还包括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沿所述弹块的滑动方向贯穿所述弹块且设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弹块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环设于所述第一插接件。
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块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一侧设有沉槽,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有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收容于所述沉槽并能够在所述弹块处于所述弹出位置时抵接于所述沉槽的槽底。
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还包括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包括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滑块能够相对所述本体滑动,所述第二驱动块设于所述第二模体,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在开合模时滑动定位,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有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在开合模时相对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三滑块相对所述第二滑块滑动。
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三滑块通过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配合以相对所述第二滑块滑动。
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上设有缺口,在合模时,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插设于所述缺口。
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在合模时,所述第三滑块能够将所述第二弹性件压缩,在开模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提供所述第三滑块相对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驱动力。
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三滑块之间,所述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插接件沿所述第三滑块的滑动方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止挡部,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止挡部贴合且环设于所述第二插接件。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的模具除了具备极佳的注塑成型效能之外,其还能够避免采用弹性件驱动的滑块锁死。具体而言,该模具包括围设形成注塑空间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其中,第一模体包括本体和滑块机构。该滑块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弹块、第一驱动块和第一弹性件。使得在合模时第二模体能够将弹块压合在第一滑块以将第一弹性件压缩并驱动第一驱动块滑动至第一位置;在开模时,第一驱动块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时能够驱动未滑动至弹出位置的弹块向弹出位置滑动,如此通过第一驱动块的设置能够辅助第一弹性件驱动弹块,从而避免弹块仅在第一弹性件驱动的情况下锁死在第一滑块上而无法滑动至弹出位置,造成注塑件脱模时受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模体与注塑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模具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模具中弹块和第一驱动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模具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C-C向剖视图;
图8为图6中D-D向剖视图;
图9为图8中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模具中第三滑块和第二驱动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模具中第二驱动部和第一滑动部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用于对注塑件进行注塑,尤其用于对具有倒扣、扣位、孔、凹穴或凸台等结构的注塑件进行注塑;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模具还能够用于对其他注塑件进行注塑,亦或应用于其他注塑件的其他加工工序,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请一并结合图1、图2及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进行说明。该模具包括第一模体(未示出)和第二模体(未示出)。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围设形成注塑空间。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能够相对移动,以实现开合模。即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相互靠近,以实现合模。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相互远离,以实现开模。进一步地,第一模体包括本体(未示出)和滑块机构。滑块机构收容于注塑空间。滑块机构包括第一滑块11、弹块12、第一驱动块13和第一弹性件14。第一滑块11能够相对本体滑动。在合模时,第二模体能够将弹块12压合在第一滑块11以将第一弹性件14压缩并能够驱动第一驱动块13沿第一滑块11滑动至第一位置。在开模时,第二模体能够与弹块12分离并能够驱动第一驱动块13沿第一滑块11滑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弹性件14能够驱动弹块12沿第一滑块11由压缩位置滑动至弹出位置,第一驱动块13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时能够驱动未滑动至弹出位置的弹块12向弹出位置滑动。
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模具除了具备极佳的注塑成型效能之外,其还能够避免采用弹性件驱动的滑块锁死。具体而言,该模具包括围设形成注塑空间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其中,第一模体包括本体和滑块机构。该滑块机构包括第一滑块11、弹块12、第一驱动块13和第一弹性件14。使得在合模时第二模体能够将弹块12压合在第一滑块11以将第一弹性件14压缩并驱动第一驱动块13滑动至第一位置;在开模时,第一驱动块13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时能够驱动未滑动至弹出位置的弹块12向弹出位置滑动,如此通过第一驱动块13的设置能够辅助第一弹性件14驱动弹块12,从而避免弹块12仅在第一弹性件14驱动的情况下锁死在第一滑块11上而无法滑动至弹出位置,造成注塑件1脱模时受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弹块12上设有第一插接部121。第一驱动块13上设有第二插接部131。第一插接部121和第二插接部131能够互相插接。如此通过插接的方式能够缩小滑块机构整体的体积,进而减少模具的体积,使得模具上的各结构更紧凑。进一步地,第二插接部131能够相对第一插接部121移动,以驱动未滑动至弹出位置的弹块12向弹出位置滑动。具体地,在合模时,第二模体能够将弹块12压合在第一滑块11上,同时,驱动第一驱动块13滑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一插接部121和第二插接部131能够插接配合。在开模时,第二模体能够与弹块12分离同时驱动第一驱动块13滑动至第二位置。正常情况下,第二模体与弹块12分离时,第一弹性件14能够驱动弹块12继续贴合与第二模体,随着开模的进行,即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的相对远离,弹块12会贴合于第二模体到达弹出位置。当弹块12在上述过程中锁死在第一滑块11上时,即第一弹性件14的驱动力无法驱动弹块12滑动至弹出位置时,第二插接部131通过相对第一插接部121滑动以提供弹块12向弹出位置滑动的力,以避免弹块12锁死在第一滑块1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第一插接部121上设有第一抵接面。第二插接部131上设有能够与第一抵接面贴合的第二抵接面1311。如此通过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1311之间的相对滑动,实现第一驱动块13对弹块12的驱动。进一步地,第二抵接面1311相对第一驱动块13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如此使得第一驱动块13能够紧贴第一滑块11滑动驱动弹块12向弹出位置滑动,减少为避让第一驱动块13滑动而开设的避让空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21呈槽结构,第二插接部131呈凸起结构。第一插接部121远离第一抵接面的一侧敞开以在弹出时避让第二插接部131。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21为凸起结构,而第二插接部131为槽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滑块11上设有通槽。通槽贯穿第一滑块11且一端与注塑空间连通。弹块12能够相对通槽滑动。本实施例中,弹块12还能够将通槽密封,以防止注塑过程中注塑料从注塑空间流入通槽。进一步地,在压缩位置,弹块12能够压合在通槽的槽壁并部分伸入注塑空间,以用于形成位于注塑件1上的凹穴。在弹出位置,弹块12能够从注塑空间内移出,即从注塑件1上抽离,以避免妨碍注塑件1脱模。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滑块11上设有第一导向部111。第一导向部111露设于通槽的槽壁。弹块12上设有与第一导向部111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部122。如此通过第一导向部111和第二导向部122的配合能够保证弹块12相对第一滑块11滑动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滑块11上设有第一止挡部112。第一止挡部112露设于通槽的槽壁。弹块12上设有第二止挡部123。第一止挡部112和第二止挡部123能够防止弹块12由压缩位置向弹出位置滑动时滑出弹出位置。如此通过第一止挡部112和第二止挡部123的限制弹块12处于弹出位置,方便下次合模。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11呈凸起结构且与第一滑块11可拆连接,以方便对弹块12进行装配。第一止挡部112位于第一导向部111上。弹块12上设有缺失部以形成第二导向部122和面向第一止挡部112的第二止挡部123。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第一弹性件14位于弹块12和第一滑块11之间。滑块机构还包括第一插接件15。第一插接件15沿弹块12的滑动方向贯穿弹块12且设于第一滑块11,弹块12与第一插接件15滑动连接。如此通过第一插接件15的导向作用和第一导向部111和第二导向部122的共同作用,进一步保证弹块12相对第一滑块11移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1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导向部122的数量与第一导向部111一直且一一对应滑动配合,第一插接件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向部122和两个第一插接件15呈四边形分布,进一步提升弹块12相对第一滑块11滑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14环设于第一插接件15。如此能够提高第一弹性件14产生驱动弹块12弹力方向的精度,避免弹块12锁死。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为弹簧。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还可以为弹性橡胶、弹片等弹性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弹块12远离第一弹性件14一侧设有沉槽124。第一插接件15上设有止挡凸起151。止挡凸起151收容于沉槽124并能够在弹块12处于弹出位置时抵接于沉槽124的槽底,进一步提高弹块12处于弹出位置的精度。此外,沉槽124的设置能够保证弹块12相对第一滑块11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插接件15不外漏于沉槽124,以避免对开合模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驱动块13上设有第三导向部132。第二模体上设有与第三导向部132滑动配合的第四导向部。第三导向部132和第四导向部相对滑动能够驱动第一驱动块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向部132为导向孔,第四导向部为导向柱,通过导向孔和导向柱的滑动配合实现第一驱动块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导向部132为导向柱,第四导向部为导向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滑块机构还包括第一止挡件16和第一压块17。第一止挡件16设于第一滑块11且能够防止第一驱动块13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时滑出第二位置,以提高第三导向部132和第四导向部之间的配合精度。进一步地,第一压块17能够将第一驱动块13贴合于第一滑块11,以提高第一驱动块13相对第一滑块11移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第一驱动块13驱动弹块12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图2和图6,滑块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单元18,第一驱动单元18用于驱动第一滑块11相对本体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18为油缸。通过第一驱动单元18、第二模体和第一驱动块13,能够实现第一滑块11、第一驱动块13和弹块12三者沿不同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模具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6,滑块机构还包括第二止挡件191和第二压块192。第二止挡件191设于本体且能够限制第一滑块11向远离注塑空间移动的距离,在保证注塑件1能够完成脱模条件下,减少第一驱动单元18驱动第一滑块11移动的距离,以降低能耗。进一步地,第二压块192能够将第一滑块11贴合于本体,以提高第一滑块11相对本体滑动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6、图8、图10和图11,模具还包括滑块组件。滑块组件包括第二滑块21、第三滑块22和第二驱动块23。第二滑块21能够相对本体滑动。第二驱动块23设于第二模体。第二滑块21上设有第一定位部211。第二驱动块23上设有第二定位部231。第一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部231能够在开合模时滑动定位。第三滑块22上设有第一驱动部221。第二驱动块23上设有第二驱动部232。第一驱动部221和第二驱动部232能够在开合模时相对滑动,以驱动第三滑块22相对第二滑块21滑动。如此通过第一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部231的定位作用,保证了第二驱动块23与第二滑块21之间的配合精度,进而保证第一驱动部221和第二驱动部232之间的配合精度,以避免精度较低影响第二驱动块23对第三滑块22的驱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211为孔结构,第二定位部231为轴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二滑块21上设有第一滑动部212。第三滑块22上设有第二滑动部222。第三滑块22通过第二滑动部222与第一滑动部212滑动配合以相对第二滑块21滑动。如此通过第一滑动部212和第二滑动部222的配合以提高第三滑块22相对第二滑块21滑动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滑动部212上设有缺口2121,在合模时,第二驱动部232能够插设于缺口2121。如此能够在合模时进一步提高第二驱动块23和第二滑块21之间的配合精度。
具体地,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三滑块22上设有第一T型槽,以形成第一驱动部221,第二驱动块23上设有第一T型块,以形成第二驱动部232。如此通过T型结构的配合进一步提高第三滑块22和第二驱动块23之间配合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二滑块21上设有第二T型槽,以形成第一滑动部212,第三滑块22上设有第二T型槽,以形成第二滑动部222。同样地,上述T型结构的配合进一步提高第三滑块22和第二滑块2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4。在合模时,第三滑块22能够将第二弹性件24压缩,在开模时,第二弹性件24能够提供第三滑块22相对第二滑块21滑动的驱动力。如此通过第二弹性件24的设置能够辅助第二驱动块23驱动第三滑块22,防止第三滑块22锁死。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4为弹簧。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4还可以为弹性橡胶、弹片等弹性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弹性件24位于第二滑块21和第三滑块22之间。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二插接件25。第二插接件25设于第二滑块21。第二插接件25沿第三滑块22的滑动方向部分插设于第三滑块22。第三滑块22上设有第三止挡部223,第二弹性件24与第三止挡部223贴合且环设于第二插接件25。如此通过第二插接件25的限制能够保证第二弹性件24驱动第三滑块22弹力方向精度,以提高第二弹性件24辅助驱动第三滑块22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三滑块22上设有通孔。通孔沿第三滑块22的移动方向贯穿第三滑块22。滑块组件还包括堵头。堵头收容于通孔,第三止挡部223位于堵头,第二插接件25部分收容于通孔,以实现与第三滑块22插设,第二弹性件24至少部分收容于通孔。如此通过第二插接件25和通孔的限制进一步提高第二弹性件24驱动第三滑块22弹力方向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插接件25和第二弹性件24均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二滑块21。如此在第二滑块21一侧对第二弹性件24进行限制,保证其弹力方向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驱动部221和第二驱动部232的滑动方向倾斜于第三滑块22相对第二滑块21的滑动方向。如此在第二模体带动第二驱动块23移动时,通过第二驱动部232对第一驱动部221产生侧向分力,从而带动第三滑块22相对第二滑块21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三滑块22上设有第五导向部224,第五导向部224用于将第二驱动部232导向第一驱动部221。如此能够在合模时方便第一驱动部221和第二驱动部232快速配合。如前文提及的在第三滑块22上开设第一T型槽以形成第一驱动部221,本实施例中,第五导向部224为延伸至第一T型槽内的导向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图2和图6,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26,第二驱动单元26用于驱动第二滑块21相对本体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单元26为油缸。通过第二驱动单元26和第二驱动块23,能够实现第二滑块21和第三滑块22沿不同方向移动,以使得模具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小。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21的滑动方向和第三滑块22的滑动方向的夹角较大,上述第一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部231以及通过缺口2121定位的第一滑动部212和第二驱动部232。能够保证在第二驱动单元26驱动第二滑块21不到位,存在误差时,将第二滑块21定位在预设位置,以保证合模精度及保证第一驱动部221和第二驱动部232能够精准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6,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三止挡件27和第三压块28,第三止挡件27设于本体且能够限制第二滑块21向远离注塑空间移动的距离,在保证注塑件1能够完成脱模条件下,减少第二驱动单元26驱动第二滑块21移动的距离,以降低能耗。进一步地,第三压块28能够将第二滑块21贴合于本体,以提高第二滑块21相对本体滑动的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围设形成注塑空间,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能够相对移动,以实现开合模,所述第一模体包括本体和滑块机构,所述滑块机构收容于所述注塑空间,所述滑块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弹块、第一驱动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滑块能够相对所述本体滑动;
在合模时,所述第二模体能够将所述弹块压合在所述第一滑块以将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第一位置;
在开模时,所述第二模体能够与所述弹块分离并能够驱动第一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弹块沿所述第一滑块由压缩位置滑动至弹出位置,所述第一驱动块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滑动时能够驱动未滑动至所述弹出位置的所述弹块向所述弹出位置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块上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驱动块上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能够互相插接,所述第二插接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插接部移动,以驱动未滑动至所述弹出位置的所述弹块向所述弹出位置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抵接面贴合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所述第一驱动块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弹块和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滑块机构还包括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沿所述弹块的滑动方向贯穿所述弹块且设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弹块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环设于所述第一插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块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一侧设有沉槽,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有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收容于所述沉槽并能够在所述弹块处于所述弹出位置时抵接于所述沉槽的槽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包括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滑块能够相对所述本体滑动,所述第二驱动块设于所述第二模体,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在开合模时滑动定位,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有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在开合模时相对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三滑块相对所述第二滑块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三滑块通过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配合以相对所述第二滑块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上设有缺口,在合模时,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插设于所述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在合模时,所述第三滑块能够将所述第二弹性件压缩,在开模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提供所述第三滑块相对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驱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三滑块之间,所述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插接件沿所述第三滑块的滑动方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止挡部,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止挡部贴合且环设于所述第二插接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59900.9U CN217531667U (zh) | 2021-07-20 | 2021-07-20 | 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59900.9U CN217531667U (zh) | 2021-07-20 | 2021-07-20 | 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31667U true CN217531667U (zh) | 2022-10-04 |
Family
ID=83416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659900.9U Active CN217531667U (zh) | 2021-07-20 | 2021-07-20 | 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3166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9418A (zh) * | 2021-07-20 | 2021-10-01 |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模具 |
-
2021
- 2021-07-20 CN CN202121659900.9U patent/CN21753166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9418A (zh) * | 2021-07-20 | 2021-10-01 |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02570B2 (en) | Resin molded parts with lock arm, connector using i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resin molded parts with lock arm | |
CN104690910B (zh) | 射出成型模具 | |
CN217531667U (zh) | 模具 | |
CN217514449U (zh) | 滑块机构及模具 | |
CN217514448U (zh) | 模具 | |
CN110774534A (zh) | 底切处理机构以及成型用模具 | |
CN110239043B (zh) | 三板模具及其合模控制方法和开模控制方法 | |
CN111086166A (zh) | 注塑模具 | |
CN108568940B (zh) | 一种用于双色成型的自锁式滑块结构 | |
CN113459418A (zh) | 模具 | |
CN216465953U (zh) | 一种倒扣型塑料件二次抽芯机构 | |
CN217098707U (zh) | 模具 | |
CN214687697U (zh) | 前模仁组件及三板模 | |
CN210415412U (zh) | 一种具有新型开闭器组件的模具组件 | |
CN216032273U (zh) | 一种模具扣机组件 | |
CN211994015U (zh) | 抽芯机构及模具 | |
CN210148638U (zh) | 一种具有复合滑块二次异向抽芯结构的模具 | |
CN201102290Y (zh) | 模具的行程开闭器 | |
CN112549437A (zh) | 一种油箱加油口罩注塑成型模具 | |
CN108582702B (zh) | 一种同步开模机构 | |
CN218429579U (zh) | 双色模抽芯结构及双色模 | |
CN213860525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和注塑模具 | |
CN218139698U (zh) | 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设备 | |
CN216885051U (zh) | 顶块机构及模具 | |
CN222178527U (zh) | 防止压伤产品的包胶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