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12419U - 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12419U CN217412419U CN202221127939.0U CN202221127939U CN217412419U CN 217412419 U CN217412419 U CN 217412419U CN 202221127939 U CN202221127939 U CN 202221127939U CN 217412419 U CN217412419 U CN 2174124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liding
- supporting seat
- die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模,所述定模的顶部卡接有动模,所述定模与动模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模槽,所述定模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顶部与模槽相连通,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契合块,该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座对装置进行支撑固定,先将动模与定模结合,然后通过动模对模槽内部进行注料成型,完成后,待初步冷却,打开动模,然后启动液压缸带动连接件下降,然后连接件带动契合块沿着滑动槽下滑,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以无接触方式替换顶杆进行顶出作业,有效地保护成品的外观避免变形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加工中,现有的顶出机构结构单一,一般使用顶杆将呈现的成品顶出,平衡性差,并且由于顶杆的接触点面积较小,容易造成产品变形或外观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模,所述定模的顶部卡接有动模,所述定模与动模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模槽,所述定模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顶部与模槽相连通,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契合块,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端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滑动槽的内部,所述连接件的顶端与契合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安装有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与液压缸相配合,所述加压组件的输出端贯穿至滑动槽的内部,所述定模的内部安装有密闭组件,所述密闭组件与契合块相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密闭组件包括L型滑块和第一弹簧,所述L型滑块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定模的内部,所述L型滑块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加压组件输出端的内部,所述L型滑块的右端延伸至滑动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L型滑块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压组件包括连接杆、固定框、多个加压筒、连接管、储气箱和排气管,所述连接杆的内部与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加压筒固定连接,所述加压筒安装至固定框的内部,所述固定框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支撑座的内部,多个所述加压筒的低端均与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储气箱的内部,所述储气箱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支撑座的内部,所述储气箱的顶端与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贯穿至定模的内部,所述排气管的顶端与滑动槽相连通,所述L型滑块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排气管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压筒包括竖杆、活塞、第一单向阀、压缩筒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竖杆的顶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低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固定框的内部,所述竖杆的低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安装至活塞的内部,所述活塞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压缩筒的内部,所述竖杆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压缩筒的内部,所述压缩筒的外侧固定连接至固定框的内部,所述压缩筒的底部以第二单向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底部与连接管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储气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底部与连接管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件包括上杆、第二弹簧和底杆,所述上杆的顶端与契合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至上杆的内部,所述上杆的低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支撑座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低端与底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杆的底端与液压缸固定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方案通过支撑座对装置进行支撑固定,先将动模与定模结合,然后通过动模对模槽内部进行注料,完成后,待初步冷却,打开动模,然后启动液压缸带动连接件下降,然后连接件带动契合块沿着滑动槽下滑,并挤压密闭组件,使得加压组件与滑动槽和模槽连通,同时液压缸继续带动加压组件下降将空气压缩并排入滑动槽内部将模槽内部的成品吹出,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以无接触方式替换顶杆进行顶出作业,有效地保护成品的外观避免变形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闭组件正式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支撑座;2、定模;3、动模;4、模槽;5、滑动槽;6、契合块;7、液压缸;8、连接件;81、上杆;82、第二弹簧;83、底杆;9、加压组件;91、连接杆;92、固定框;93、加压筒;931、竖杆;932、活塞;933、第一单向阀;934、压缩筒;935、第二单向阀;94、连接管;95、储气箱;951、第三单向阀;96、排气管;10、密闭组件;101、L型滑块;102、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模2,定模2的顶部卡接有动模3,定模2与动模3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模槽4,定模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5,滑动槽5的顶部与模槽4相连通,滑动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契合块6,支撑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7,液压缸7的顶端安装有连接件8,连接件8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滑动槽5的内部,连接件8的顶端与契合块6固定连接,支撑座1的内部安装有加压组件9,加压组件9与液压缸7相配合,加压组件9的输出端贯穿至滑动槽5的内部,定模2的内部安装有密闭组件10,密闭组件10与契合块6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座1对装置进行支撑固定,先将动模3与定模2结合,然后通过动模3对模槽4内部进行注料成型,完成后,待初步冷却,打开动模3,然后启动液压缸7带动连接件8下降,然后连接件8带动契合块6沿着滑动槽5下滑,并挤压密闭组件10,使得加压组件9与滑动槽5和模槽4连通,同时液压缸7继续带动加压组件9下降将空气压缩并排入滑动槽5内部将模槽4内部的成品吹出,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以无接触方式替换顶杆进行顶出作业,有效地保护成品的外观避免变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顶杆将呈现的成品顶出,平衡性差,顶杆的接触点面积较小,容易造成产品变形或外观损伤。
请参阅图2与图3,其中:密闭组件10包括L型滑块101和第一弹簧102,L型滑块101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定模2的内部,L型滑块101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加压组件9输出端的内部,L型滑块101的右端延伸至滑动槽5的内部,第一弹簧102的顶端与L型滑块10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L型滑块101和第一弹簧102的配合使用,当契合块6下降时,逐渐接触并推动L型滑块101下降,压缩第一弹簧102,使得加压组件9与滑动槽5内部连通,实现吹气,并且在契合块6复位时,第一弹簧102将L型滑块101顶起对装置进行封闭,使得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实用。
请参阅图1与图4,其中:加压组件9包括连接杆91、固定框92、多个加压筒93、连接管94、储气箱95和排气管96,连接杆91的内部与液压缸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杆91的底部与加压筒93固定连接,加压筒93安装至固定框92的内部,固定框92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支撑座1的内部,多个加压筒93的低端均与连接管94固定连接,连接管94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储气箱95的内部,储气箱95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支撑座1的内部,储气箱95的顶端与排气管96,排气管96的另一端贯穿至定模2的内部,排气管96的顶端与滑动槽5相连通,L型滑块101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排气管96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杆91、固定框92、多个加压筒93、连接管94、储气箱95和排气管96的配合使用,液压缸7带动连接杆91同步运动,连接杆91带动多个加压筒93沿着固定框92内部同步运行,将气体通过连接管94压缩至储气箱95的内部,然后当L型滑块101离开排气管96内部时,储气箱95内部的高压气体通过排气管96喷入模槽4的内部将成品顶起,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无接触式顶起成品,实现出料,保护性更好。
请参阅图1,其中:加压筒93包括竖杆931、活塞932、第一单向阀933、压缩筒934和第二单向阀935,竖杆931的顶端与连接杆91固定连接,竖杆931的低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固定框92的内部,竖杆931的低端与活塞932固定连接,第一单向阀933安装至活塞932的内部,活塞932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压缩筒934的内部,竖杆931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压缩筒934的内部,压缩筒934的外侧固定连接至固定框92的内部,压缩筒934的底部以第二单向阀935固定连接,第二单向阀935的底部与连接管94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竖杆931、活塞932、第一单向阀933、压缩筒934和第二单向阀935的配合使用,竖杆931跟随连接杆91同步下降,竖杆931带动活塞932将压缩筒934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二单向阀935压入连接管94的内部,并且在出料完成后竖杆931复位时,活塞932上升,外部气体则通过第一单向阀933进入压缩筒934的内部,以待下一次压缩,使得装置结构更加合理,同时节约驱动,无需加转气泵。
请参阅图1,其中:储气箱9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单向阀951,第三单向阀951的底部与连接管94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三单向阀951有效地避免储气箱95内部的气体回流。
请参阅图2,其中:连接件8包括上杆81、第二弹簧82和底杆83,上杆81的顶端与契合块6固定连接,第二弹簧82的顶端固定连接至上杆81的内部,上杆81的低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支撑座1的内部,第二弹簧82的低端与底杆83固定连接,底杆83的底端与液压缸7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杆81、第二弹簧82和底杆83的配合使用,液压缸7带动底杆83下降,底杆83通过第二弹簧82带动上杆81下降,实现带动契合块6下降,当契合块6将L型滑块101推动至最大位置时停止运动,此时底杆83拉升第二弹簧82继续下降,以实现带动竖杆931推动活塞932运动,进行气体压缩输送,使得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高效。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动模3与定模2结合,然后通过动模3对模槽4内部进行注料成型,完成后,待初步冷却,打开动模3,液压缸7带动底杆83下降,底杆83通过第二弹簧82带动上杆81下降,实现带动契合块6下降,当契合块6将L型滑块101推动至最大位置时停止运动,此时底杆83拉升第二弹簧82继续下降,以实现带动竖杆931推动活塞932运动,进行气体压缩输送,然后将空气压缩并排入滑动槽5内部将模槽4内部的成品吹出,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以无接触方式替换顶杆进行顶出作业,有效地保护成品的外观避免变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顶杆将呈现的成品顶出,平衡性差,顶杆的接触点面积较小,容易造成产品变形或外观损伤,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模(2),所述定模(2)的顶部卡接有动模(3),所述定模(2)与动模(3)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模槽(4),所述定模(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5),所述滑动槽(5)的顶部与模槽(4)相连通,所述滑动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契合块(6),所述支撑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7),所述液压缸(7)的顶端安装有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滑动槽(5)的内部,所述连接件(8)的顶端与契合块(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1)的内部安装有加压组件(9),所述加压组件(9)与液压缸(7)相配合,所述加压组件(9)的输出端贯穿至滑动槽(5)的内部,所述定模(2)的内部安装有密闭组件(10),所述密闭组件(10)与契合块(6)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组件(10)包括L型滑块(101)和第一弹簧(102),所述L型滑块(101)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定模(2)的内部,所述L型滑块(101)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加压组件(9)输出端的内部,所述L型滑块(101)的右端延伸至滑动槽(5)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102)的顶端与L型滑块(10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9)包括连接杆(91)、固定框(92)、多个加压筒(93)、连接管(94)、储气箱(95)和排气管(96),所述连接杆(91)的内部与液压缸(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91)的底部与加压筒(93)固定连接,所述加压筒(93)安装至固定框(92)的内部,所述固定框(92)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支撑座(1)的内部,多个所述加压筒(93)的低端均与连接管(9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94)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储气箱(95)的内部,所述储气箱(95)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支撑座(1)的内部,所述储气箱(95)的顶端与排气管(96),所述排气管(96)的另一端贯穿至定模(2)的内部,所述排气管(96)的顶端与滑动槽(5)相连通,所述L型滑块(101)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排气管(96)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筒(93)包括竖杆(931)、活塞(932)、第一单向阀(933)、压缩筒(934)和第二单向阀(935),所述竖杆(931)的顶端与连接杆(91)固定连接,所述竖杆(931)的低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固定框(92)的内部,所述竖杆(931)的低端与活塞(9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933)安装至活塞(932)的内部,所述活塞(932)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压缩筒(934)的内部,所述竖杆(931)的外侧滑动连接至压缩筒(934)的内部,所述压缩筒(934)的外侧固定连接至固定框(92)的内部,所述压缩筒(934)的底部以第二单向阀(93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935)的底部与连接管(9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箱(9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单向阀(951),所述第三单向阀(951)的底部与连接管(9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8)包括上杆(81)、第二弹簧(82)和底杆(83),所述上杆(81)的顶端与契合块(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2)的顶端固定连接至上杆(81)的内部,所述上杆(81)的低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支撑座(1)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82)的低端与底杆(83)固定连接,所述底杆(83)的底端与液压缸(7)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27939.0U CN217412419U (zh) | 2022-05-11 | 2022-05-11 | 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27939.0U CN217412419U (zh) | 2022-05-11 | 2022-05-11 | 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12419U true CN217412419U (zh) | 2022-09-13 |
Family
ID=8318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27939.0U Active CN217412419U (zh) | 2022-05-11 | 2022-05-11 | 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12419U (zh) |
-
2022
- 2022-05-11 CN CN202221127939.0U patent/CN2174124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20088527A (ko) | 동시 주형 조형 방법 및 플라스크리스 주형 조형 장치 | |
CN117655324A (zh) | 一种方便脱模的粉末冶金侧孔成形模具 | |
CN217412419U (zh) | 一种金属制品模具加工用顶出机构 | |
CN110014512A (zh) | 陶瓷等静压成型模具的上料装置 | |
TW555599B (en) | Compressing method for casting sand and device therefor | |
CN221339247U (zh) | 一种模压成型模具的脱模结构 | |
CN106270103B (zh) | 一种内高压成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5674604A (zh) | 一种注塑机快速脱模机构 | |
CN208879505U (zh) | 一种冲压模具 | |
CN113334711B (zh) | 一种电子产品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801082A (zh) | 一种大型汽车仪表板类的注塑模具结构 | |
CN109910248B (zh) |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 |
CN220973194U (zh) | 一种储能电池外壳高效注塑模具 | |
CN114905607B (zh) | 一种制备大型配重块用的免模具压制设备的压制方法 | |
CN110126065A (zh) | 陶瓷等静压成型系统 | |
CN211662539U (zh) | 一种二次压缩注塑装置 | |
CN214239289U (zh) | 一种注塑模具斜顶脱模结构 | |
CN214324062U (zh) |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脱模机构 | |
CN220372208U (zh) | 一种钛合金粉末射出成型模具脱模机构 | |
CN1326832A (zh) | 真空铸造装置 | |
CN219360214U (zh) | 一种易脱模手机壳注塑模具 | |
CN109195729B (zh) | 铸模造型方法 | |
CN21747651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两侧顶出机构 | |
CN220348968U (zh) | 一体成型蓄能器胶囊的模具 | |
CN207465778U (zh) | 汽车后背门下饰板用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