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4263U - 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64263U CN217364263U CN202221101415.4U CN202221101415U CN217364263U CN 217364263 U CN217364263 U CN 217364263U CN 202221101415 U CN202221101415 U CN 202221101415U CN 217364263 U CN217364263 U CN 2173642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er
- bee
- wasp
- box
- v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0256844 Apis mellifer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41000257303 Hymenopter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5000012907 honey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660 Reticulum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256856 Vesp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264877 Hippospongia commun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601 egg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341 apicul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8313 Contus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578 entry into hos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属于多功能蜂箱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分为巢箱与继箱,巢箱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的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网纱,巢箱的两侧位于第一通风口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继箱位于箱体的上端,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箱,巢箱与继箱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挡王板,挡王板上开始有多个小孔。该多功能蜂箱,蜂王通过巢箱来繁殖产卵,通过第一通风口来保持巢箱内的通风,通过第一网纱来尽量防止蜂王从第一通风口处飞出,也尽量防止胡蜂等外来蜂进入到箱体内,通过滑板可开启关闭第一通风口,这样可根据季节环境来调整第一通风口开启的大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多功能蜂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
背景技术
蜜蜂的养殖通常是把蜂群放入一个木箱中,让蜜蜂在箱中构筑蜂巢,这样的木箱叫作蜂箱。蜜蜂是群体性生活的昆虫,通常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和数量若干的雄蜂组成,蜂王在蜂群中具有主导作用,体型大于工蜂和雄蜂。蜂群有随气候和蜜源等因素变化而发生飞迁的习惯,蜂群有飞迁的情绪后,只要蜂王爬出巢门,整个蜂群就会蜂拥而出;而在蜂群将要飞迁的过程中,只要蜂王不能爬出箱外,蜂群就会因为蜂王不能逃离蜂箱,无法带领蜂群逃跑,只能重新飞回箱内。现有的蜂箱巢门一般为长约30cm、宽约1cm的长方形巢门,巢门开在蜂箱前面旁板靠近箱底的一侧,通常是在板上开两个缺口作为巢门,巢门较宽阔,蜂群中各类蜂均能自由出入,一旦蜂群有了飞逃的情绪,蜂王就能带着蜂顺利涌出巢门飞逃而去,造成养蜂的损失,同时巢门过宽,胡蜂等外来蜂容易进入到箱体内,容易发生入侵和盗蜂的情况,严重影响蜜蜂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分为巢箱与继箱,所述巢箱位于箱体的下端,所述巢箱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网纱,所述巢箱的两侧位于第一通风口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继箱位于箱体的上端,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箱,所述巢箱与继箱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挡王板,所述挡王板上开始有多个小孔,所述继箱的上端外壁周圈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上活动连接有大盖,所述继箱的上方内壁活动连接有内盖机构。
优选的,多个所述小孔的尺寸大于工蜂的尺寸且小于蜂王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巢箱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网纱,所述巢箱的两侧位于第一通风口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巢箱的上方一端开设有板槽,且所述挡王板的一端凸出与板槽外侧,所述挡王板的一端位于板槽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长度是第一通风口的两倍,所述滑板的尺寸与第一通风口相同,且所述滑板与第一通风口之间相互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继箱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继箱的两侧板内侧低于继箱的高度,所述继箱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多个巢蜜框,所述继箱两侧板的内侧中部开设有卡槽,且所述卡槽贯穿到继箱的内壁底部,所述卡槽内活动连接有隔离板,且多个所述巢蜜框可通过隔离板分为多组,所述继箱的下端周圈均开设有进蜂口,所述进蜂口上安装有防胡蜂装置,所述继箱的下端位于防胡蜂装置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固定安装有弹簧定位销。
优选的,所述防胡蜂装置包括与继箱下端位于进蜂口外圈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端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防蜂板,所述防蜂板呈L形设置,且所述防蜂板通过弹簧定位销可定位在框架内,所述防蜂板上开设有多个进蜂孔,所述进蜂孔的尺寸大于工蜂的尺寸,且小于胡蜂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内盖机构呈丝网状设置,所述内盖机构的两端均铰接有拉手,且所述拉手与放置槽之间相互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大盖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网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中蜂王通过巢箱来繁殖产卵,继箱用来收集蜂蜜,通过巢箱与继箱将蜜蜂子蜜分离,便于蜜蜂的繁殖的同时,也方便养蜂人对蜂蜜的采集,通过隔离板可将继箱分为多个格子,这样可实现一箱多个蜂巢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巢箱通过第一通风口来使巢箱内的空气流通,可使巢箱内保持良好的繁殖环境,同时滑板可开启关闭第一通风口,可根据季节天气来对巢箱内通风或者保温。
3、本实用新型中蜜蜂可通过进蜂孔进入到继箱内,进蜂孔的尺寸小于胡蜂的尺寸,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胡蜂通过进蜂孔进入到继箱,防蜂板设置为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后期对防蜂板的清理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的继箱上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的内盖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巢箱;201、第一通风口;202、第一网纱;203、固定框;204、滑槽;205、滑板;206、板槽;3、继箱;301、放置槽;302、巢蜜框;303、卡槽;304、隔离板;305、进蜂口;306、定位孔;307、弹簧定位销;4、底箱;5、挡王板;501、小孔;502、把手;6、支撑框;7、大盖;701、第二通风口;702、第二网纱;8、内盖机构;801、拉手;9、防胡蜂装置;901、框架;902、移动槽;903、防蜂板;904、进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包括箱体1,箱体1分为巢箱2与继箱3,蜂王通过巢箱2来繁殖产卵,继箱3用来收集蜂蜜,通过巢箱2与继箱3将蜜蜂子蜜分离,便于蜜蜂的繁殖的同时,也方便养蜂人对蜂蜜的采集,巢箱2位于箱体1的下端,继箱3位于箱体1的上端,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箱4,底箱4将巢箱2与地面之间产生距离,尽量防止地面的湿气进入到巢箱2内,而影响蜂王的繁殖,巢箱2与继箱3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挡王板5,挡王板5上开始有多个小孔501,多个小孔501的尺寸大于工蜂的尺寸且小于蜂王的尺寸,工蜂可通过挡王板5上的多个小孔501进入到继箱3与巢箱2内,因为蜂王一般比工蜂大,这样尺寸大小的小孔501可以尽量防止蜂王通过多个小孔501进入到继箱3内,而发生蜂王在继箱3内产卵的现象,继箱3的上端外壁周圈固定连接有支撑框6,支撑框6上活动连接有大盖7,继箱3的外部设置支撑框6,大盖7卡在继箱3的顶部外侧,这样有效的防止在将大盖7卡接在继箱3上时,而压伤到蜜蜂,造成蜜蜂的死亡,大盖7起到了密封继箱3顶部的作用,尽量防止强光或者雨水进入到继箱3内,继箱3的上方内壁活动连接有内盖机构8。
请参照图4所示,内盖机构8呈丝网状设置,内盖机构8的两端均铰接有拉手801,且拉手801与放置槽301之间相互配合设置,内盖机构8将继箱3内的密封隔离在继箱3内,尽量防止继箱3内的蜜蜂进入到大盖7内。
请参照图1所示,巢箱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201,第一通风口201的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网纱202,巢箱2的两侧位于第一通风口201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框203,固定框203的内侧开设有滑槽204,滑槽204内滑动连接有滑板205,固定框203的长度是第一通风口201的两倍,滑板205的尺寸与第一通风口201相同,且滑板205与第一通风口201之间相互配合设置,巢箱2的上方一端开设有板槽206,且挡王板5的一端凸出与板槽206外侧,挡王板5的一端位于板槽206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502,通过拉动有把手502可将挡王板5拉出,方便对挡王板5的清理,巢箱2通过第一通风口201来使巢箱2内的空气流通,可使巢箱2内保持良好的繁殖环境,滑板205起到了开启关闭第一通风口201的作用。
请参照图1-3所示,继箱3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放置槽301,继箱3的两侧板内侧低于继箱3的高度,继箱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多个巢蜜框302,巢蜜框302用来放置蜜蜂采集的蜂蜜,继箱3两侧板的内侧中部开设有卡槽303,且卡槽303贯穿到继箱3的内壁底部,卡槽303内活动连接有隔离板304,且多个巢蜜框302可通过隔离板304分为多组,隔离板304可将继箱3分为多个格子,这样可实现一箱多个蜂巢使用,继箱3的下端周圈均开设有进蜂口305,进蜂口305上安装有防胡蜂装置9,继箱3的下端位于防胡蜂装置9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孔306,定位孔306内固定安装有弹簧定位销307。
具体的,防胡蜂装置9包括与继箱3下端位于进蜂口305外圈固定连接有框架901,框架901的内端开设有移动槽902,移动槽902内滑动连接有防蜂板903,防蜂板903呈L形设置,且防蜂板903通过弹簧定位销307可定位在框架901内,防蜂板903上开设有多个进蜂孔904,进蜂孔904的尺寸大于工蜂的尺寸,且小于胡蜂的尺寸,蜜蜂可通过进蜂孔904进入到继箱3内,进蜂孔904的尺寸小于胡蜂的尺寸,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胡蜂通过进蜂孔904进入到继箱3,防蜂板903设置为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后期对防蜂板903的清理工作。
具体的,大盖7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风口701,第二通风口701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网纱702,第二通风口701起到了对继箱3通风作用,同时通过第二网纱702来尽量防止胡蜂从第二通风口701进入到继箱3内。
工作原理:该多功能蜂箱,蜂王通过巢箱2来繁殖产卵,继箱3用来收集蜂蜜,通过巢箱2与继箱3将蜜蜂子蜜分离,便于蜜蜂的繁殖的同时,也方便养蜂人对蜂蜜的采集,通过底箱4将巢箱2与地面之间产生距离,尽量防止地面的湿气进入到巢箱2内,而影响蜂王的繁殖,巢箱2通过第一通风口201来使巢箱2内的空气流通,可使巢箱2内保持良好的繁殖环境,滑板205起到了开启关闭第一通风口201的作用,蜜蜂可通过进蜂孔904进入到继箱3内,进蜂孔904的尺寸小于胡蜂的尺寸,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胡蜂通过进蜂孔904进入到继箱3,防蜂板903设置为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后期对防蜂板903的清理工作,巢箱2与继箱3之间通过挡王板5隔离,工蜂可通过挡王板5上的多个小孔501进入到继箱3与巢箱2内,因为蜂王一般比工蜂大,这样尺寸大小的小孔501可以尽量防止蜂王通过多个小孔501进入到继箱3内,而发生蜂王在继箱3内产卵的现象,最后通过大盖7卡在继箱3的顶部外侧,这样有效的防止在将大盖7卡接在继箱3上时,而压伤到蜜蜂,造成蜜蜂的死亡,大盖7起到了密封继箱3顶部的作用,尽量防止强光或者雨水进入到继箱3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分为巢箱(2)与继箱(3),所述巢箱(2)位于箱体(1)的下端,所述巢箱(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201),所述第一通风口(201)的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网纱(202),所述巢箱(2)的两侧位于第一通风口(201)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框(203),所述固定框(203)的内侧开设有滑槽(204),所述滑槽(204)内滑动连接有滑板(205),所述继箱(3)位于箱体(1)的上端,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箱(4),所述巢箱(2)与继箱(3)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挡王板(5),所述挡王板(5)上开始有多个小孔(501),所述继箱(3)的上端外壁周圈固定连接有支撑框(6),所述支撑框(6)上活动连接有大盖(7),所述继箱(3)的上方内壁活动连接有内盖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小孔(501)的尺寸大于工蜂的尺寸且小于蜂王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巢箱(2)的上方一端开设有板槽(206),且所述挡王板(5)的一端凸出与板槽(206)外侧,所述挡王板(5)的一端位于板槽(206)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5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03)的长度是第一通风口(201)的两倍,所述滑板(205)的尺寸与第一通风口(201)相同,且所述滑板(205)与第一通风口(201)之间相互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箱(3)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放置槽(301),所述继箱(3)的两侧板内侧低于继箱(3)的高度,所述继箱(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多个巢蜜框(302),所述继箱(3)两侧板的内侧中部开设有卡槽(303),且所述卡槽(303)贯穿到继箱(3)的内壁底部,所述卡槽(303)内活动连接有隔离板(304),且多个所述巢蜜框(302)可通过隔离板(304)分为多组,所述继箱(3)的下端周圈均开设有进蜂口(305),所述进蜂口(305)上安装有防胡蜂装置(9),所述继箱(3)的下端位于防胡蜂装置(9)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孔(306),所述定位孔(306)内固定安装有弹簧定位销(3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胡蜂装置(9)包括与继箱(3)下端位于进蜂口(305)外圈固定连接有框架(901),所述框架(901)的内端开设有移动槽(902),所述移动槽(902)内滑动连接有防蜂板(903),所述防蜂板(903)呈L形设置,且所述防蜂板(903)通过弹簧定位销(307)可定位在框架(901)内,所述防蜂板(903)上开设有多个进蜂孔(904),所述进蜂孔(904)的尺寸大于工蜂的尺寸,且小于胡蜂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机构(8)呈丝网状设置,所述内盖机构(8)的两端均铰接有拉手(801),且所述拉手(801)与放置槽(301)之间相互配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盖(7)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风口(701),所述第二通风口(701)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网纱(70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01415.4U CN217364263U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01415.4U CN217364263U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64263U true CN217364263U (zh) | 2022-09-06 |
Family
ID=8308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01415.4U Active CN217364263U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64263U (zh) |
-
2022
- 2022-05-10 CN CN202221101415.4U patent/CN2173642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135265A (en) | Bee hive | |
KR101895246B1 (ko) | 말벌의 진입이 방지되는 화분 채집 장치 | |
KR101068412B1 (ko) | 꿀벌보호장치 | |
KR101259018B1 (ko) | 1군으로 2왕벌을 키우는 벌통 | |
US8764512B1 (en) | Inner cover for bee hive | |
US20160227745A1 (en) | Beehive system | |
CN111418526A (zh) | 一种中蜂蜂箱、割蜜刀及巢脾过箱条 | |
US9320264B2 (en) | Bumblebee nest box | |
CN107047377B (zh) | 可改善蜜蜂环境的蜂箱 | |
CN217364263U (zh) | 一种防胡蜂多功能蜂箱 | |
US4367563A (en) | Combination bee pollen trap and hive containment apparatus | |
CN210042960U (zh) | 一种树鼩活动性行为监测箱 | |
WO2012011881A2 (en) | A beehive base and roof for standard beehive body | |
KR200451173Y1 (ko) | 토봉용 벌통 | |
CN209677100U (zh) | 一种蜂箱 | |
CN111406678A (zh) | 一种拆分式蜂箱 | |
CN211558460U (zh) | 一种具有可闭合巢门的蜂箱 | |
CN216254726U (zh) | 一种方形短框多层中蜂箱 | |
CN213029501U (zh) | 适用于中华蜜蜂的子蜜分离蜂箱 | |
US4419780A (en) | Honey drying ventilator for beehives | |
CN213187674U (zh) | 一种蜜蜂养殖结构及含有其的蜜蜂养殖装置 | |
CN212116687U (zh) | 一种中蜂蜂箱、割蜜刀及巢脾过箱条 | |
CN213153503U (zh) | 一种多功能格子蜂箱 | |
CN216533261U (zh) | 一种土坯保种蜂箱 | |
CN215188823U (zh) | 一种用于熊蜂为农作物授粉的蜂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