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52775U - 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52775U CN217352775U CN202221009886.2U CN202221009886U CN217352775U CN 217352775 U CN217352775 U CN 217352775U CN 202221009886 U CN202221009886 U CN 202221009886U CN 217352775 U CN217352775 U CN 2173527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layer
- water collecting
- landscape
- gr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5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76 aerato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89 div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6 geo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5978 Athletic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运动场自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运动地面、地面基础层、集水层及夯实基土层,所述透水运动地面设有密布的透水孔隙,所述地面基础层上分布有若干竖向贯穿地面基础层的过水管或过水孔,所述集水层内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出口接入地下集水池,所述地下集水池内设有集水池潜水泵,所述集水池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绿化场地的浇灌装置和/或接入绿化场地的景观水体。本实用新型适应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能够有效地减少下雨导致的地面积水和径流,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有助于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外运动场所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特别适应于学校、公共体育场等场所。
背景技术
学校、公共体育场等室外运动场所主要包括运动场及其周边绿地等,其中运动场为其主要区域,通常以混凝土地面为基础,铺设具有一定弹性和摩擦特性的橡塑跑道和人工草坪等运动地面,由此不仅适用于人的运动需要,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而且还有利于减少尘土,保持卫生和整洁。然而,由于混凝土基础基本上不具有透水能力,雨天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积水和径流,尽管运动场所的周边通常会设置排水暗沟并在暗沟的盖板上设置了透水格珊,但由于运动场所的面积较大,下雨时依然不能有效地消除地面积水,不仅妨碍运动场的使用,而且不具有雨水蓄存和缓释能力,不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以期适应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有效地减少下雨导致的地面积水和径流,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运动场自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运动地面、地面基础层、集水层及夯实基土层,所述透水运动地面设有密布的透水孔隙,所述地面基础层为混凝土层,所述地面基础层上分布有若干竖向贯穿地面基础层的过水管或过水孔,所述集水层内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上设有集水孔,所述集水管的出口接入地下集水池。
优选的,还设有绿化场地,所述地下集水池内设有集水池潜水泵,所述集水池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绿化场地的浇灌装置,和/或,所述集水池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绿化场地的景观水体。
优选的,所述景观水体内设有景观水体潜水泵,所述景观水体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所述绿化场地的浇灌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或者不包括本地水处理设施,所述本地水处理设施设有接入景观水体的中水排水管或设有接入所述地下集水池的中水排水管或设有接入所述地下集水池的中水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地下集水池的底部设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设有压力供气设备。
优选的,所述地下集水池的顶部设有连通大气的透气管。
优选的,所述地下集水池内还设有直排潜水泵,所述直排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市政排水系统。
优选的,所述景观水体内设有跌水景观和/或喷水景观。
优选的,所述集水层采用三层结构,下层为砾石层,上层为细砂层,中层为颗粒大小位于所述砾石层和细砂层之间碎石层,所述集水管设置在所述砾石层内。
优选的,所述砾石层和所述夯实基土层之间还设有一层细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运动地面和地面基础均为透水结构,雨水经过运动地面过滤后,较为顺畅地流入下方的集水层,聚集在集水层的空隙中,集聚在集水层中的水能够流入集水管,进而流入地下集水池,由此大幅度减少或避免了地面上的积水和径流,地下集水池中的水可以就地回收利用,用于景观水体的补水和绿化场地的浇灌等;同时,留在集水层中的水会缓慢地渗透到周边土壤中或蒸发为饱和汽,渗透到土壤中的水有利于地下水的维持,而水汽则在地面基础层中和运动地面的下方形成和维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湿度条件,延长场地的使用寿命,并有助于提高运动的舒适度;地下集水池与景观水体或浇灌装置相结合,就地实现了所回收雨水的有效利用,节省了水资源,且降低了雨水回收利用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适应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有助于城市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学校或公共运动中心等的室外运动场所主要设有运动场及周边的绿化场地,绿化场地用于种植绿化植物,另外还有建筑场地及道路等,道路和建筑场地可以依据现有技术,配套的市政排水系统通常实施雨水和污水的分流,在优先进行存储和利用的情形下,运动场所超量的雨水可以排入市政雨水系统,可以设置相应的连接管道,将多余的雨水接入市政管道。
运动场自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运动地面11、地面基础层12、集水层13及夯实基土层14,可以基于这些基本构造进行补充或具体化。例如,将透水运动地面粘结在地面基础层上的粘接剂层,或者在相邻层之间设置的过渡层或者设置其他功能结构。
所述透水运动地面通常为人造地面,例如,人造草坪、塑胶跑道或其他橡塑地面,可以采用卷材铺装,以适宜的粘接剂将人造地面粘结在地面基础层上,但施工时应注意保持人造地面的透水性能。
所述透水运动地面设有密布的透水孔隙,这些透水空隙可以是材料本身的孔隙(例如人造草坪本身的孔隙),也可以是专门压制出来的细透水孔,透水孔隙的设置应适应于透水要求,且兼顾对透过的水的过滤作用。透水孔的孔径不宜过大,以避免妨碍使用或降低使用寿命。
所述地面基础层为混凝土层,所述地面基础层上分布有若干竖向贯穿地面基础层的过水管或过水孔22,可以在实施地面基础层浇筑时设置这些过水管或过水孔,例如,在相应位置上设置好透水管,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所述集水层具有所需的透水/集水空隙,例如,可以采用砾石层或砂层。
所述集水层内设有集水管23(或称排水管,即运动场的排水管),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上设有集水孔,所述集水孔穿透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以使外部的水能够流入集水管中,集水管内的水汽能够从透水孔中溢出。
所述集水管水平设置或者略带倾斜设置,可以依据场地大小和总体布局选择具体的设置方式。通常情况下,优选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水平设置时,可视为倾斜设置中夹角为0的特例),以便在能够将集水层中的水有效引出的情形下符合场地条件及施工上的便利性要求。
所述集水管的出口(例如,通过相应的出口连接管25)接入地下集水池30。
所述集水管可以采用波纹管,特别是双壁波纹管(例如,HDPE双壁波纹管),以利于提高承压能力。所述波纹管的主体部分呈波纹状,其他部位(例如,节点或连接部位)可以采用非波纹形式的连接管件或连接结构等。
所述集水管的外侧优选包裹有透水的土工布,以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进入集水管内而形成沉积。
所述集水管的周围(当包裹有土工布时,在土工布的外侧)可以填充有细砂,以进一步改善过滤效果,且有助于将外部压力分散到管壁的各个部分。
当所述集水管采用波纹管时,所述集水孔的进口(外侧端口)优选设置在波纹斜面上(位于波纹凸部和凹部之间的斜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集水孔的轴线优选沿集水管的径向。这种结构有利于在保证有效集水的同时保证波纹管的承压能力。
所述集水管可以采用管网结构,由若干相互连通的单体集水管组成,所述单体集水管相互连接为管网结构,形成集水管网。所述集水管网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出口,分别接入各自对应的地下集水池。集水管网的设置有利于实现运动场(集水层)各部位/区域排水能力的均衡性,可以结合运动场的具体情况,依据均衡集水/排水要求设置集水管网的分布形式。
所述地下集水池内设有集水池潜水泵(或潜污泵,依据实际需要,通常潜水泵)33。
所述集水池潜水泵的出水管34接入绿化场地的浇灌装置53,以用作绿化场地浇灌的水源,和/或,所述集水池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绿化场地50的景观水体(例如,地面景观水池)40,用作景观水体的补水。
所述地下集水池可以设有用于检测其水位高度的水位检测装置,通过水位进行地下集水池排水的控制。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以及依据水位高度进行地下集水池水位排水控制的方式可以依据现有技术。
所述景观水体内可以设有景观水体潜水泵43,所述景观水体潜水泵的出水管44接入所述绿化场地的浇灌装置,以用作绿化场地浇灌的水源。当所述集水池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景观水体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地下集水池中的水间接用作绿化场地浇灌的水源。
出水管接入绿化场地的浇灌装置的集水池潜水泵和景观水体潜水泵均可以直接用作浇灌装置的水动力设备。
所述地下集水池的底部可以设有曝气器(例如,曝气盘),所述曝气器通过曝气管道连接鼓风机或其他压力供气设备,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曝气,改善或保持水质。
可以将鼓风机或其他压力供气设备设置在地下槽(设备井)内,所述地下槽设有盖板(井盖),以方便操作和维护。
所述地下集水池的顶部可以设有连通大气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可以为竖向的直管或者弯管等任意形式,但不应带有能够积水的U形等结构。以使地下集水池的顶部空气与大气连通,避免因地下集水池压力变化妨碍系统运行。
所述透气管的顶部可以延伸至地面上方(顶口高于地面),也可以延伸至设备井内或其他适宜场所,以避免被杂物堵塞。透气管的出口(顶口)上可以包裹有柔性丝网等,以防止杂物进入。
这种系统还可以包括或者不包括本地水处理设施。当包括本地水处理设施时,所述本地水处理设施优选设有接入景观水体的中水(处理后的排水)排水管。
本地水处理设施依据实际需要设置,主要可以用于处理洗手池、淋浴室等排放的污染程度较低且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活污水。
依据实际需要及所采用的技术,本地水处理设施也可以用于处理其他污水。
将本地水处理设施的符合景观水体用水标准的出水引入景观水体,实现了中水(处理后污水)的就地利用,有利于节约用水。
所述集水池潜水泵可以设有连接景观水体的循环管道32,所述循环管道的出口接入所述集水池潜水泵的进口。由此,在集水池潜水泵的出口接入景观水体的情形下,可以通过集水池潜水泵在地下集水池和景观水体之间进行水循环,通过景观水体的复氧作用保持水质。
在上述情形下,所述集水池潜水泵可以设有两路进水管,一路31开口于地下集水池内,另一路连接所述循环管道,可以通过两路进水管的阀门切换选择所需的工作方式。
也可以在地下集水池或景观水体内设置独立的循环潜水泵,通过循环潜水泵实现地下集水池和景观水体之间水的循环,其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可以依据水循环要求设置。
所述地下集水池内还可以设有直排潜水泵,所述直排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市政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在较大雨量的情形下或其他需要的情形下(例如,维修),可以启动直排潜水泵将地下集水池内的过多的水直接排入市政管道。
所述景观水体内优选设有跌水景观和/或喷水景观,以在实现景观效果的同时实现更有效的复氧。
所述集水层可以采用三层结构。例如,其下层为砾石层,上层为细砂层,中层为颗粒大小(平均粒径)位于所述砾石层(砾石)和细砂层(细砂)之间碎石层,所述砾石层的厚度(或称高度)不小于所述细砂层和碎石层的厚度之和,所述集水管设置在所述砾石层内。
所述砾石层和夯实基土层之间还可以设有一层细沙层。
所述集水层内可以分布有若干竖向基柱,例如,采用混凝土预制的圆柱体,所述基柱的顶部与地面基础层所述相接,底部夯实基土层与所述相接。竖向基柱的密度和分布方式(通常为均衡分布)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以满足对上方混凝土层的支承要求。
所述竖向基柱可以设置在集水管网的间隙中,避免与竖向基柱的设置发生冲突。
施工时,可以先在夯实基土层上依据实际需要布设基柱,再铺设一层薄的(例如,10mm)细砂层,再铺设安装集水管及相关设施(如果需要的话),然后铺设砾石层,该过程中在集水管的周围填充细砂,砾石层的高度(竖向尺寸)通常应高于集水管的高度(竖向尺寸),将集水管的顶部盖住,再依次铺设碎石层和细砂层,细砂层的顶面在适度压实后与基柱的顶面基本平齐,然后设置地面基础层,具体施工方式可以依据相应的现有技术或规范。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各种辅助管道和连接管道等,将水送入其他场合/设备,或者引入其他场合/设备的水。
可以在相关管道中设置控制阀门,以依据实际需要控制水的流向。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运动场自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运动地面、地面基础层、集水层及夯实基土层,所述透水运动地面设有密布的透水孔隙,所述地面基础层为混凝土层,所述地面基础层上分布有若干竖向贯穿地面基础层的过水管或过水孔,所述集水层内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上设有集水孔,所述集水管的出口接入地下集水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绿化场地,所述地下集水池内设有集水池潜水泵,所述集水池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绿化场地的浇灌装置,和/或,所述集水池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绿化场地的景观水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水体内设有景观水体潜水泵,所述景观水体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所述绿化场地的浇灌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或者不包括本地水处理设施,所述本地水处理设施设有接入景观水体的中水排水管或设有接入所述地下集水池的中水排水管或设有接入所述地下集水池的中水排水管。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集水池的底部设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设有压力供气设备。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集水池的顶部设有连通大气的透气管。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集水池内还设有直排潜水泵,所述直排潜水泵的出水管接入市政排水系统。
8.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水体内设有跌水景观和/或喷水景观。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层采用三层结构,下层为砾石层,上层为细砂层,中层为颗粒大小位于所述砾石层和细砂层之间碎石层,所述集水管设置在所述砾石层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和所述夯实基土层之间还设有一层细沙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9886.2U CN217352775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9886.2U CN217352775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52775U true CN217352775U (zh) | 2022-09-02 |
Family
ID=8305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09886.2U Active CN217352775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52775U (zh) |
-
2022
- 2022-04-28 CN CN202221009886.2U patent/CN2173527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89142B (zh) |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 |
CN204959952U (zh) |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 |
CN108612172B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 |
CN102531282B (zh) | 一种雨水分质收集处理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 |
KR20060094596A (ko) | 우수 저류 및 지하 침투를 유도하는 시스템 | |
CN208578132U (zh) | 一种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截污弃流过滤构造 | |
CN110016886B (zh) |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 |
CN108330769A (zh) | 一种给排水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6193261A (zh) |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洪集蓄梯级人工湖系统和设计方法 | |
CN110485540B (zh) | 雨洪资源化利用方法与系统 | |
CN105794511A (zh) | 一种具有径流雨水分级截流利用功能的花园 | |
CN207727376U (zh) | 一种多模块雨水收集净化及涵养绿化带的城市道路 | |
JP3284346B2 (ja) | 地下貯水システム | |
US10865547B1 (en) | Distributed integrated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 |
CN108625453A (zh) |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 |
CN112127419A (zh) | 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 | |
CN118958460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用绿化雨水收集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13653722U (zh) | 建筑小区用可调蓄、可渗透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 | |
CN207633496U (zh) | 一种超大广场海绵城市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112982072B (zh) |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 |
KR101887525B1 (ko) | 그레이팅룸이 구비된 수 처리 장치 시공구조 및 그 시공구조가 결합된 다양한 수공간/수경 시설물의 시공법 | |
CN217352775U (zh) | 室外运动场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112211276B (zh) | 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及调蓄方法 | |
CN217217731U (zh) | 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 | |
CN215594290U (zh) |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用零功耗草坪蓄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