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52628U - 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52628U CN217352628U CN202220990945.2U CN202220990945U CN217352628U CN 217352628 U CN217352628 U CN 217352628U CN 202220990945 U CN202220990945 U CN 202220990945U CN 217352628 U CN217352628 U CN 2173526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proof
- layer
- cast
- strip
- concre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1083 cement morta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426 aspha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433 polymer cement morta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219 Extraembryonic Membrane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32—Roof garden system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包括地下室防水底板、地下室防水侧墙,地下室防水底板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素混凝土垫层、水泥砂浆找平层、第一改性沥青油毡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水泥砂浆找平保护层和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包括从左至右顺次设置的第一现浇带、第一后浇带和第二现浇带,第一后浇带两侧与第一现浇带和第二现浇带的连接处设有专用钢板网和止水钢板;地下室防水侧墙包括由外向内顺次设置的防水保护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防水加强层、和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上设有施工缝,施工缝处设有止水钢板。提高防水效果,避免后期修复花销,具备多层防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建筑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地下建筑物的防水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目前,现有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大都直接砌筑,由于结构与地面之间固定不稳,容易使防水结构出现裂缝从而造成地下室漫水,同时由于大量的积水沉积在地下室无法顺利排出,不仅容易使地下室长期浸泡造成地面脱层,进而导致地坪破坏,而且在集水的长期浸泡下容易使地下室防水结构造成破坏,影响地下室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可以提高防水效果,有效避免了后期修复的花销,该防水构造具备多层防护,有效隔离墙外湿气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地下室防水部分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湿气容易渗透墙体内侧,造成墙体表面腻子脱落,而且对防水部分的返修会带来经济损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包括地下室防水底板、地下室防水侧墙,地下室防水底板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素混凝土垫层、水泥砂浆找平层、第一改性沥青油毡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水泥砂浆找平保护层和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包括从左至右顺次设置的第一现浇带、第一后浇带和第二现浇带,第一后浇带两侧与第一现浇带和第二现浇带的连接处设有专用钢板网和止水钢板,专用钢板网呈网片状分别贴合布置在第一后浇带两侧与第一现浇带和第二现浇带的接触面上,止水钢板呈凹槽状,止水钢板的槽口朝向迎水侧,且止水钢板分别垂直布置在第一后浇带两侧与第一现浇带和第二现浇带的接缝处;地下室防水侧墙包括由外向内顺次设置的防水保护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防水加强层、和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上设有施工缝,施工缝处设有止水钢板,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外侧由外向内顺次设置有砖胎膜、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与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搭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防水效果,有效避免了后期修复的花销,该防水构造具备多层防护,有效隔离墙外湿气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地下室防水部分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湿气容易渗透墙体内侧,造成墙体表面腻子脱落,而且对防水部分的返修会带来经济损失的问题;而且使用了自粘型防水卷材层对地下室的整体铺设,并对对接缝、阴阳角部位和墙体后浇带等细节位置增加附加层。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上设有第二后浇带,第二后浇带的两侧分别为第三现浇带和第四现浇带,第二后浇带与两侧第三现浇带和第四现浇带的连接处设有专用钢板网和止水钢板,专用钢板网呈网片状分别贴合布置在第二后浇带两侧与第三现浇带和第四现浇带的接触面上,止水钢板呈凹槽状,止水钢板的槽口朝向迎水侧,且止水钢板分别垂直布置在第二后浇带两侧与第三现浇带和第四现浇带的接缝处。
第三现浇带、第二后浇带和第四现浇带连接处的外侧设有附加层,附加层包括由内向外顺次设置的呈等腰梯形的混凝土保护层以及分别呈槽状的水泥砂浆找平保护层、第六防水层、第二改性沥青油毡层、水泥砂浆层和水泥砖;混凝土保护层中垂直于墙面设有挤塑板,且位于混凝土保护层中的挤塑板上设有宽钢板,宽钢板与挤塑板垂直布置。
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上设有穿墙管,穿墙管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外侧的连接处设有沿穿墙管周向布置的密封层,防水保护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防水加强层分别与穿墙管搭接,且在其搭接处沿穿墙管周向布置有密封胶,在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内的穿墙管上固定安装有止水钢环。
密封层置于防水加强层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之间,密封层包括沿穿墙管周向布置的密封胶,以及铺设在密封胶上的水泥砂浆。
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上设有止水螺杆,止水螺杆置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内,止水螺杆上固定安装有金属止水片,止水螺杆的两端部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的连接处设有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层,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层置于防水加强层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下室防水底板、地下室防水侧墙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与穿墙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与止水螺杆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素混凝土垫层;2、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1、第一现浇带;22、第一后浇带;23、第二现浇带;3、防水保护层;4、专用钢板网;5、止水钢板;6、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1、第二后浇带;62、第三现浇带;63、第四现浇带;7、施工缝;8、砖胎膜;9、附加层;91、混凝土保护层;92、水泥砖;28、挤塑板;29、宽钢板;30、穿墙管;31、密封层;32、止水钢环;33、止水螺杆;34、金属止水片;35、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层。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包括地下室防水底板、地下室防水侧墙,地下室防水底板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素混凝土垫层1、水泥砂浆找平层、第一改性沥青油毡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水泥砂浆找平保护层和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水泥砂浆找平层、第一改性沥青油毡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以及水泥砂浆找平保护层,图中未标示);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包括从左至右顺次设置的第一现浇带21、第一后浇带22和第二现浇带23,第一后浇带22两侧与第一现浇带21和第二现浇带23的连接处设有专用钢板网4和止水钢板5,专用钢板网4呈网片状分别贴合布置在第一后浇带22两侧与第一现浇带21和第二现浇带23的接触面上,止水钢板5呈凹槽状,止水钢板5的槽口朝向迎水侧,且止水钢板5分别垂直布置在第一后浇带22两侧与第一现浇带21和第二现浇带23的接缝处;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施工时:在第一后浇带22两侧局部加厚十分之一的板厚;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浇筑时在第一后浇带22两侧留置 3mm 厚 300mm 宽的止水钢板5;第一后浇带22的施工温度应低于两侧第一现浇带21、第二现浇带23施工时的温度,且宜选择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浇筑前第一现浇带21、第二现浇带23表面要凿毛、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第一后浇带22混凝土采用比第一现浇带21、第二现浇带23混凝土高一个标号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捣;第一后浇带22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设施工缝7,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地下室防水侧墙包括由外向内顺次设置的防水保护层3、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防水加强层、和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和防水加强层,图中未标示);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上设有施工缝7,施工缝7处设有止水钢板5,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的外侧由外向内顺次设置有砖胎膜8、防水附加层(图中未标示),防水附加层与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搭接。
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上设有第二后浇带61,第二后浇带61的两侧分别为第三现浇带62和第四现浇带63,第二后浇带61与两侧第三现浇带62和第四现浇带63的连接处设有专用钢板网4和止水钢板5,专用钢板网4呈网片状分别贴合布置在第二后浇带61两侧与第三现浇带62和第四现浇带的接触面上,止水钢板5呈凹槽状,止水钢板5的槽口朝向迎水侧,且止水钢板5分别垂直布置在第二后浇带61两侧与第三现浇带62和第四现浇带63的接缝处;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在大面防水卷材铺贴时应延伸至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处,与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甩出卷材搭接。
第三现浇带62、第二后浇带61和第四现浇带63连接处的外侧设有附加层9,附加层9包括由内向外顺次设置的呈等腰梯形的混凝土保护层91以及分别呈槽状的水泥砂浆找平保护层、第六防水层、第二改性沥青油毡层、水泥砂浆层和水泥砖92(水泥砂浆找平保护层、第六防水层、第二改性沥青油毡层和水泥砂浆层,图中未标示);混凝土保护层91中垂直于墙面设有挤塑板28,且位于混凝土保护层91中的挤塑板28上设有宽钢板29,宽钢板29与挤塑板28垂直布置。
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与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施工时:施工缝7留设在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以上 300mm 处,施工缝7部位设置400×3 止水钢板5;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浇筑前应将浮浆、松散砼予以凿除,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涂刷砼界面处理剂或水泥浆;在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施工时,应将防水卷材卷至砖胎膜8顶部,并预留不小于 250mm甩槎以便后期搭接,甩槎部位防水卷材隔离膜应保留,严禁剥离,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转角部位阴角用水泥砂浆抹设 50mm 圆弧角,然后将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甩出卷材隔离膜剥离粘贴至底板面以上 250mm 处;
在第二后浇带61两侧埋设 3mm 厚 300mm宽止水钢板5,宽止水钢板5连接处必须满焊;浇筑第三现浇带62、第四现浇带63混凝土必须浇捣密实,尤其宽止水钢板5和专用钢板网4处的混凝土要保证密实;第二后浇带61清理清理干净,第三现浇带62、第四现浇带63与第二后浇带61接合处的浮浆和垃圾并湿润24小时以上;清理干净第二后浇带61内钢筋上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第二后浇带61底部的垃圾和积水;支模板模板须与第三现浇带62、第四现浇带63混凝土墙体紧密结合以避免漏浆,模板应从外部支撑,慎用对拉螺杆;
浇筑第二后浇带61混凝土时:第二后浇带61两侧砼面上的浮浆、松散砼应予凿除,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涂刷砼界面处理剂或水泥浆,第二后浇带61施工时不得有积水;第二后浇带61处的钢筋进行除锈,已将钢筋调整平直;第二后浇带61的模板已封闭严密,且应保证砼施工后新旧砼没有明显的接搓;第二后浇带61选用比第三现浇带62、第四现浇带63混凝土高一等级的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拆模后应注意覆盖和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28 天。
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上设有穿墙管30,穿墙管30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外侧的连接处设有沿穿墙管30周向布置的密封层31,防水保护层3、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防水加强层分别与穿墙管30搭接,且在其搭接处沿穿墙管30周向布置有密封胶,在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内的穿墙管30上固定安装有止水钢环32。
密封层31置于防水加强层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之间,密封层31包括沿穿墙管30周向布置的密封胶,以及铺设在密封胶上的水泥砂浆;穿墙管30在施工时:穿墙管30的两端出墙长度根据管道安装方式确定,在穿墙管30中部双面焊 2mm 厚100mm 止水钢环32;模板上准确确定预留穿墙管30位置并在模板上开洞,外墙合模前将穿墙管30插入模板孔洞中并固定牢固,合模后密封穿墙管30与模板间的缝隙;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穿墙管30道位置混凝土要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拆模及基层清理拆除墙体模板时应注意不要损坏穿墙管30,拆模后将墙体表面清理干净;打密封胶在墙体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在穿墙管30周边与墙相交处打密封胶;在迎水面一侧,沿穿墙管30周边施工防水加强层,防水材料采用防水涂料,涂刷厚度 2.0mm,沿穿墙管30及外墙周边宽度 250mm 范围涂刷;加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大面防水卷材及保护层施工。
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上设有止水螺杆33,止水螺杆33置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内,止水螺杆33上固定安装有金属止水片34,止水螺杆33的两端部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的连接处设有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层35,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层35置于防水加强层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6之间;止水螺杆33在施工时:应先逐个剔除止水螺杆33内外侧塑料垫块,割除多余止水螺杆33,将止水螺杆33从凹槽的最深处割断,并清理孔内杂物,周边浇水湿润,同时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封堵内外侧止水螺杆33孔凹槽并压实抹光;待聚合物水泥砂浆干燥后,在墙体迎水面一侧,施工止水螺杆33位置防水加强层,防水加强层采用防水涂料,范围 200×200mm,防水加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大面防水卷材及保护层施工;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浇筑等强度达到 50%后开始松动止水螺杆33的内外螺冒,强度达 100%后割止水螺杆33两端;割止水螺杆33前应先用尖钻子把止水螺杆33两端的密封塑料圈凿除;然后再开始割止水螺杆33;杜绝因混凝土未达到强度来拆模或割止水螺杆33而将止水螺杆33松动,影响以后止水螺杆33部位的渗水,密闭塑料圈凿除后,止水螺杆33割结束后用防锈漆将止水螺杆33两端刷两遍,浇水湿润,刷两遍水泥浆;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补止水螺杆33洞两遍补平。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防水效果,有效避免了后期修复的花销,该防水构造具备多层防护,有效隔离墙外湿气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地下室防水部分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湿气容易渗透墙体内侧,造成墙体表面腻子脱落,而且对防水部分的返修会带来经济损失的问题;而且使用了自粘型防水卷材层对地下室的整体铺设,并对对接缝、阴阳角部位和墙体后浇带等细节位置增加附加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包括地下室防水底板、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地下室防水底板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素混凝土垫层、水泥砂浆找平层、第一改性沥青油毡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水泥砂浆找平保护层和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包括从左至右顺次设置的第一现浇带、第一后浇带和第二现浇带,第一后浇带两侧与第一现浇带和第二现浇带的连接处设有专用钢板网和止水钢板,专用钢板网呈网片状分别贴合布置在第一后浇带两侧与第一现浇带和第二现浇带的接触面上,止水钢板呈凹槽状,止水钢板的槽口朝向迎水侧,且止水钢板分别垂直布置在第一后浇带两侧与第一现浇带和第二现浇带的接缝处;地下室防水侧墙包括由外向内顺次设置的防水保护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防水加强层、和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上设有施工缝,施工缝处设有止水钢板,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外侧由外向内顺次设置有砖胎膜、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与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上设有第二后浇带,第二后浇带的两侧分别为第三现浇带和第四现浇带,第二后浇带与两侧第三现浇带和第四现浇带的连接处设有专用钢板网和止水钢板,专用钢板网呈网片状分别贴合布置在第二后浇带两侧与第三现浇带和第四现浇带的接触面上,止水钢板呈凹槽状,止水钢板的槽口朝向迎水侧,且止水钢板分别垂直布置在第二后浇带两侧与第三现浇带和第四现浇带的接缝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三现浇带、第二后浇带和第四现浇带连接处的外侧设有附加层,附加层包括由内向外顺次设置的呈等腰梯形的混凝土保护层以及分别呈槽状的水泥砂浆找平保护层、第六防水层、第二改性沥青油毡层、水泥砂浆层和水泥砖;混凝土保护层中垂直于墙面设有挤塑板,且位于混凝土保护层中的挤塑板上设有宽钢板,宽钢板与挤塑板垂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上设有穿墙管,穿墙管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外侧的连接处设有沿穿墙管周向布置的密封层,防水保护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防水加强层分别与穿墙管搭接,且在其搭接处沿穿墙管周向布置有密封胶,在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内的穿墙管上固定安装有止水钢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密封层置于防水加强层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之间,密封层包括沿穿墙管周向布置的密封胶,以及铺设在密封胶上的水泥砂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上设有止水螺杆,止水螺杆置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内,止水螺杆上固定安装有金属止水片,止水螺杆的两端部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的连接处设有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层,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层置于防水加强层与侧墙自防水混凝土层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90945.2U CN217352628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90945.2U CN217352628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52628U true CN217352628U (zh) | 2022-09-02 |
Family
ID=8305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90945.2U Active CN217352628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52628U (zh) |
-
2022
- 2022-04-27 CN CN202220990945.2U patent/CN2173526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07809B (zh) |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 |
CN110541431A (zh) | 一种管廊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153400A (zh) | 一种软土地基灌注桩头防水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206073B (zh) | 格构柱桩与主体结构节点防水施工方法 | |
CN111305399A (zh) |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376610B (zh) | 交叉管廊外防水施工方法 | |
CN113513048A (zh) | 站房地下通道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 |
CN113216632A (zh) | 一种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 |
CN112392157A (zh) | 一种卫生间防水结构、施工工艺及其防护工艺 | |
KR101280879B1 (ko) | 다공 섬유시트와 비노출 우레탄을 이용한 복합방수공법 | |
CN217352628U (zh) | 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 | |
CN110984341A (zh) | 一种混凝土承插型管道防渗防漏水施工方法 | |
CN110984342A (zh) | 一种平口型和企口型管道防渗防漏水施工方法 | |
WO2022198848A1 (zh) | 底板预铺防水卷材搭接边的施工方法及底板侧模支撑结构 | |
KR20070103813A (ko) | 방수층 보호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2267494B (zh) | 交叉式综合管廊外防水施工方法 | |
CN211472948U (zh) | 一种新型节能防水建筑墙体 | |
CN212001695U (zh) | 一种外墙防水结构 | |
CN112942432A (zh) | 一种防渗漏砖砌检查井的施工方法 | |
CN113622293A (zh) | 桥梁伸缩缝排水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1021769A (zh) | 墙体加固结构及方法 | |
CN112411631B (zh) | 一种地下室防水卷材施工方法及防水结构 | |
CN210263441U (zh) | 一种游泳池防水结构 | |
CN112942891B (zh) | 一种大跨度平屋面的渗漏修缮施工方法 | |
CN213898201U (zh) | 一种水平后浇带保护与养护一体化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