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8420U -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8420U
CN217158420U CN202220244991.8U CN202220244991U CN217158420U CN 217158420 U CN217158420 U CN 217158420U CN 202220244991 U CN202220244991 U CN 202220244991U CN 217158420 U CN217158420 U CN 217158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base
cell module
bottom plate
electric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49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文聪
江吉兵
李凡
陈智伟
陈朝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49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8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8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8420U/zh
Priority to EP22818172.3A priority patent/EP424317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25851 priority patent/WO202314254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该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元组件,所述电芯单元组件包括电芯、端盖和底座,所述电芯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电芯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相邻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件的所述端盖可拆卸连接,相邻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件的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个电芯上均设置有一个端盖和一个底座,通过相邻的端盖和相邻的底座可拆卸连接使得多个电芯成组,电芯模组的装配方便,有利于提高电芯与电芯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从而提高电芯模组的组装精度。电池系统采用上述电芯模组,加工精度高,且结构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发展,尤其是以锂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中圆柱形电芯在动力系统中应用广泛,由于其单体容量小,会导致单串电池数量较多。
常见的圆柱形电芯模组中,电芯通过工装定位后再通过胶粘接在一起。这种导致电芯定位不准确,影响与其相邻电芯的定位精度,从而导致累积公差大。
此外,现有的电芯模组中,多个电芯之间排列不紧凑,整体尺寸较大;现有的电芯模组中电芯的负极端被遮挡,若电芯发生热失控,电芯喷出的气体无法迅速排出,存在安全隐患。且为了避免汇流件与电芯的外壳接触,通常是将汇流件进行绝缘处理,导致电芯模组的成本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能够解决电芯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元组件,所述电芯单元组件包括电芯、端盖和底座,所述电芯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电芯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相邻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件的所述端盖可拆卸连接,相邻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件的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端盖和所述底座上均设置有卡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卡接部卡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卡接部卡接。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端盖和所述底座均为棱柱,所述端盖和所述底座的每侧侧壁均设置有所述卡接部。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端盖和所述底座均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为正多边形板;
多个侧板,所述底板的每侧边缘均连接有所述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所述卡接部。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侧板的数量为偶数,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板中,一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卡接部为卡块,另一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卡接部为卡槽。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卡槽的宽度沿所述电芯径向向所述侧板内侧逐渐增大,所述卡块的形状与所述卡槽的形状相适配。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端盖和所述底座均为正六棱柱。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芯为圆柱型;
所述端盖和所述底座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电芯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朝向所述电芯的侧面为与所述电芯相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安装槽背离所述电芯的侧面为平面。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棱柱的侧壁的中部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方向相同。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端盖套设于所述电芯的一端,所述端盖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电芯的电极柱由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端盖外以与汇流件连接。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端盖由绝缘材料制成并支撑所述汇流件。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端盖包括端盖底板,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端盖底板上,所述端盖底板上环绕所述第一通孔凸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用于支撑所述汇流件。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凸缘上设置有与所述汇流件配合的定位柱。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底座包括相连通的安装槽和泄压腔,所述电芯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泄压腔设有泄压孔。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底座包括:
底座底板,所述底座底板内设置有所述泄压腔,所述底座底板与电芯接触的一面为底座底板顶面,所述底座底板顶面设置有与所述泄压腔连通的第二通孔:
侧板,与所述底座底板连接且环绕所述底座底板的周向设置,所述侧板与所述底座底板顶面围成所述安装槽,相邻两个所述底座的相对的两个所述侧板卡接。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泄压孔设置于所述底座底板的侧壁上。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底座底板包括:
上层板,用于支撑所述电芯,所述上层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
下层板,与所述上层板间隔设置,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之间形成所述泄压腔;
多个加强块,设置于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之间,且沿所述第二通孔的周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加强块之间形成所述泄压孔。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泄压腔的高度为5-20mm。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盖和所述底座粘接固定。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施胶槽。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施胶槽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面且靠近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泄压腔内设置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分别与所述泄压腔的顶面和底面连接,所述施胶槽延伸至所述加强块内。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施胶槽的宽度沿所述电芯的径向向所述安装槽外侧逐渐增大。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端盖可拆卸连接后围成注胶孔。
作为上述电芯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芯模组还包括层叠设置的发泡胶层和结构胶层,所述发泡胶层和所述结构胶层均套设于所述电芯外。
一种电池系统,包括上述的电芯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模组中,每个电芯上均设置有一个端盖和一个底座,通过相邻的端盖和相邻的底座可拆卸连接使得多个电芯成组,使得电芯模组的装配方便,有利于提高电芯与电芯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从而提高电芯模组的组装精度。电芯成组后,因相邻的底座连接成为整体,相邻的端盖连接成为整体,且端盖及底座分别设置在电芯的两端,有利于提高电芯模组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底座和端盖均套设于电芯外,能够限制电芯的延伸方向,有利于提高电芯的定位精度,保证成组后的多个电芯平行;
端盖由绝缘材料支撑,能够将汇流件与电芯的外壳隔开,不需要对汇流件进行绝缘处理,有利于降低成本。
泄压腔与安装槽连通,能够在电芯热失控时使电芯产生的气体进入泄压腔,并通过泄压孔排出,避免电芯燃烧或爆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系统采用上述电芯模组,加工精度高,且结构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芯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一的电芯、端盖和底座未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两个电芯通过端盖可拆卸连接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芯模组未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两个电芯通过端盖和底座可拆装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中:
1、电芯;11、电极柱;2、端盖;20、底板;21、端盖底板;211、第一通孔;22、侧板;221、卡块;222、卡槽;223、凹槽;224、注胶孔;225、豁口;23、凸缘;231、定位柱;3、底座;31、底座底板;311、上层板;3111、第二通孔;3112、施胶槽;312、下层板;313、加强块;314、泄压孔;4、模组上盖;5、集成组件;51、汇流件;6、发泡胶层;7、结构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包括电芯模组。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元组件,电芯单元组件包括电芯1、端盖2和底座3,电芯1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端盖2,另一端均设置有一个底座3。相邻两个电芯单元组件的端盖2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电芯单元组件的底座3可拆卸连接,以使多个电芯1相对固定成组。在组装电芯模组时,首先将电芯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端盖2和底座3连接,之后通过端盖2与端盖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底座3与底座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多个电芯1的相对固定成组。
相比现有技术中电芯模组的组装方法,本实施例中的电芯模组在组装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定位工装,每个电芯1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端盖2和一个底座3,使得多个电芯1成组更方便;且相邻的端盖2连接、相邻的底座3连接成组,有利于提高电芯1与电芯1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从而提高电芯模组的组装精度且可根据具体电芯模组的容量大小、箱体的大小形状去适应性的调整电芯组装的数量,成组方式更加的灵活。电芯1成组后,多个端盖2连接成上架体,多个底座3连接成下架体,有利于提高电芯模组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端盖2和底座3上均设置有卡接部,相邻两个端盖2通过卡接部卡接成一体,以方便拆装;相邻两个底座3通过卡接部卡接成一体,以方便拆装。
本实施例中,端盖2设置在电芯1的轴向一端,底座3设置在电芯1的轴向另一端,使得端盖2和底座3分别由电芯1的轴向的两端对电芯1施加约束力,有利于提高电芯1的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端盖2和底座3均套设于电芯1外,以使端盖2、底座3和电芯1装配后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电芯模组的整体尺寸。
具体地,底座3和端盖2上均设置有安装槽,电芯1的端部安装于安装槽内。通过电芯1与安装槽配合,能够通过安装槽的侧壁限制电芯1的延伸方向,有利于在电芯1成组后保证多个电芯1平行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芯1的定位精度。
为提高容纳槽对电芯1的定位效果,安装槽需要与电芯1具有一定的配合深度。可选地,安装槽的深度为5-20mm,例如10mm、12mm、15mm或18mm。
可选地,电芯1的两端分别粘接固定于底座3的安装槽和端盖2的安装槽内,以简化底座3和端盖2的结构,在满足电芯1与底座3和端盖2固定的基础上,不损坏电芯1的结构,且固定后尺寸小。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底座3和端盖2为棱柱,使得底座3和端盖2均具有一轴向端面和多个侧壁,底座3和端盖2的每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接部。上述设置,使得每个端盖2的周向可以设置多个端盖2,相邻两个端盖2的正对的两个侧壁可以卡接固定,从而增加单个端盖2能够连接的端盖2数量,以使多个端盖2拼接后的结构更紧凑。同样地,每个底座3的周向可以设置多个底座3,相邻两个底座3的正对的两个侧壁可以卡接固定,从而增加单个底座3能够连接的底座3数量,以使多个底座3拼接后的结构更紧凑。
具体地,底座3和端盖2均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22。以下以端盖2为例介绍具体结构,并定义端盖2中的底板为端盖底板21。端盖底板21为多边形板,端盖底板21的每个侧边均连接有侧板22,端盖底板21和多个侧板22围成安装槽,侧板22上设置有卡接部。可以理解的是,在端盖2沿电芯1的径向尺寸不变的基础上,端盖底板21为多边形时的面积小于圆形的面积,从而能够节省空间以及加工端盖2所需材料,有利于降低成本。
为使多个端盖2拼接更方便,端盖底板21为矩形板或正六边形板。矩形板和正六边形板能够拼接为较完整的矩形区域,拼接成的区域形状为标准形状,方便在电池系统中规划电芯模组的安装位置,且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端盖2相对的两个侧板22中,一个侧板22上的卡接部为卡块221,另一个侧板22上的卡接部为卡槽222。卡块221能卡接与卡槽222内,以实现相邻两个端盖2的固定。其中,卡块221与卡槽222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使得卡块221卡于卡槽222内时,正对的两个侧板22的外轮廓重合,以减小拼接缝隙,拼接更紧凑。
可选地,卡槽222沿电芯1的轴向贯穿侧板22的两端,使得卡槽222为通槽。这样设置使得卡块221能够沿端盖2的轴向正反两方向移动,以与卡槽222卡接或脱离,安装更方便。
此外,通过将卡槽222设置为通槽,还可以兼容卡块221和卡槽222的尺寸误差。例如当卡块221沿电芯1轴向尺寸大于卡槽222时,可以通过调整卡块221沿轴向与卡槽222的配合位置,使得相邻端盖2的轴向端面平齐或使电芯1的轴向端面平齐,保证成组后的多个电芯1的相对位置精度。
本实施例中,卡槽222的宽度沿电芯1径向向安装槽内部逐渐增大,卡块221的形状与卡槽222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卡块221与卡槽222配合后,卡槽222的内壁能阻止卡块221沿电芯1径向向外脱出卡槽222,有利于提高卡块221和卡槽222的卡接效果。
示例性地,卡槽222为梯形槽,卡块221沿电芯1径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地,端盖2中相对的两个侧板22中,一个侧板22上设置有卡块221,另一个侧板22上设置有卡槽222。该种结构使得多个端盖2的结构相同,即电芯模组中仅需制作一种型号的端盖2即可,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且方便拼接。
本实施例中,端盖2中相邻的三侧侧板22上设置有卡块221,另外相邻的三侧侧板22上设置有卡槽222。
因电芯1为圆柱型,为了提高安装槽对电芯1的固定和定位效果,侧板22朝向电芯1的侧面为与电芯1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面,即安装槽为圆柱槽。为了方便在侧板22上加工卡块221和卡槽222,侧板22背离电芯1的侧面为平面,以降低加工难度,有利于提高卡块221和卡槽222的加工精度。且侧板22的外侧面为平面还有利于提高相对的两个侧板22的卡接精度,使相邻两个端盖2连接后结构更紧凑。
侧板22背离电芯1的侧面为平面,朝向电芯1的侧面为弧形面,使得侧板22的厚度不均匀。具体地,两个侧板22的连接位置处厚度大,侧板22中间位置厚度小。为减小电芯模组拼接后的尺寸以及加工成本,侧板22与电芯1轴线之间的距离设计的尽量小,导致侧板22的中部厚度较薄,从而使侧板22的中部不易加工,且强度较差,容易变形或断裂。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侧板22的中部设置有豁口225。其中,端盖2上豁口225的开口朝向底座3,底座3上的豁口225开口朝向端盖2。通过设置豁口225,能够去除侧板22厚度较薄部分,保留侧板22中厚度较厚且强度较好的部分,从而降低了端盖2的加工难度,提高了端盖2的强度,且节省了材料,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豁口225延伸至端盖底板21处,使得每个侧板2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延伸臂,相邻两个侧板22中的延伸臂连接且位于端盖底板21的拐角处。
可以理解的是,底座3同样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22,定义底座3中的底板为底座底板31,底座底板31和侧板22的形状、结构以及连接关系可以参考端盖2,本实施例不再具体赘述。
本实施例中,端盖2和底座3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以方便加工,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电芯模组还包括发泡胶层6和结构胶层7,发泡胶层6和结构胶层7均设置于上架体和下架体之间,填充相邻电芯1之间的间隙,以使电芯1的位置更稳定。发泡胶层6和结构胶层7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振动冲击对电芯1、底座3和端盖2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电芯模组结构的稳定性。
为方便发泡胶层6和结构胶层7成型,如图6所示,相邻的端盖2拼接后围成注胶孔224,注胶孔224用于向相邻的电芯1之间的间隙通入胶。
结合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端盖2为正六棱柱型,相邻的三个端盖2拼接后形成有注胶孔224,注胶孔224为沿电芯1的轴向延伸的通孔。为了方便围成注胶孔224,端盖2中相邻两个侧板22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凹槽223,圆弧凹槽223的圆心角为120°。
可选地,发泡胶层6和结构胶层7的厚度为5-30mm,例如10mm、15mm、20mm或25mm,以更好地起到固定电芯1以及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电芯模组还包括模组上盖4和集成组件5。集成组件5设置于上架体上,模组上盖4设置于集成组件5上。集成组件5包括汇流件51,用于将多个电芯1串并联导通;模组上盖4起到绝缘作用,避免集成组件5与外界金属接触发生短路。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端盖2的端盖底板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1,电芯1与端盖2配合的一端设置有电极柱11,电极柱11通过第一通孔211伸出端盖2外,以便与汇流件51连接,从而使多个电芯1能够通过汇流件51实现串联或并联。
因端盖2中端盖底板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1,且第一通孔211与电极柱11配合,若粘接过程中胶溢出覆盖端盖2中端盖底板21的外壁或电极柱11,将会影响电极柱11与汇流件51的导通效果,进而需要在粘结工序后增加除胶工序,不仅增加了加工工序和成本,而且在除胶过程中容易损坏电芯1。
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端盖2通过侧板22与电芯1粘接固定。一方面能够增加施胶位置与端盖底板21之间的距离,避免溢胶覆盖端盖底板21或电极柱11;另一方面,施胶位置设置在侧板22上,能够利用安装槽的开口和豁口225进行施胶操作,操作更方便。
为提高端盖2与电芯1的固定效果,端盖2中侧板22与电芯1的粘接面积为端盖2中侧板22与电芯1的接触面积的50%-80%,例如55%、60%、65%、70%或75%。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电芯1的一端伸入安装槽内,安装槽与电芯1间隙配合,方便电芯1与端盖2装配。
为保证侧板22与电芯1之间有一定的接触压力进而提高粘接效果,可选地,安装槽与电芯1的配合间隙为1-2mm,例如1.2mm、1.4mm、1.6mm或1.8mm。
实施例二
为了保证电芯模组能够正常工作,汇流件51需要与电芯1的外壳绝缘。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对汇流件51做绝缘处理实现汇流件51和电芯1外壳的绝缘,极大地增加了电芯模组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具体地,端盖2由绝缘材料制成,能够隔开电芯1外壳与汇流件51结构,有利于提高电芯模组的可靠性。
可选地,端盖2可以采用塑胶材料,成本低,质量轻。可选地,端盖2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以简化加工步骤。
本实施例中的汇流件51不需要进行绝缘处理,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通过端盖2隔开汇流件51和电芯1的外壳,汇流件51与电芯1的外壳的绝缘效果好。
进一步地,端盖底板21上环绕第一通孔211设置有凸缘23,凸缘23用于支撑汇流件51,能够进一步增大汇流件51与电芯1外壳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汇流件51与电芯1的外壳的绝缘效果更好。
可选地,端盖底板21或凸缘23上设置有与汇流件51配合的定位柱231,汇流件51上设置有定位孔。当安装汇流件51时,定位柱231伸入定位孔内,以通过定位柱231和定位孔的配合限制汇流件51的位置,提高汇流件51的定位效果,避免汇流件51因外力移位而与电极柱11脱离或与电芯1的外壳接触,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卡接也可以为铆接。
此外,电芯1与端盖2装配后,电芯1的端面抵接于凸缘23,使得凸缘23能够对电芯1起到定位作用,方便侧板22与电芯1侧面的胶粘结。
实施例三
电芯1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若电芯1温度过高发生热失控,其内将产生高压气体。若气体无法迅速排出,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电芯1存在爆炸的风险。
为保证电芯模组使用安全,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其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具体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底座3中的底座底板31与端盖2中的端盖底板21结构不同,以使底座3包括相连通的安装槽和泄压腔,电芯1的另一端设置于安装槽内并与安装槽的底部抵接,泄压腔设有泄压孔314。
当电芯1发生热失控时,电芯1底部的防爆阀爆开,使得电芯1内部产生的气体及喷射物由安装槽进入泄压腔内,并通过泄压孔314排出,达到在电芯1热失控下不起火、不爆炸的目的,从而保证电芯模组的使用安全,且大大降低对其他电芯1的影响。
为了保证泄压腔的泄压效果,且能够使得电芯1底部的防爆阀能够有效的打开,泄压腔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可选地,泄压腔的高度为5-20mm,例如10mm、12mm、15mm或18mm。泄压腔的高度在该范围内时泄压效果好。
底座3的底座底板31为双层结构,其内构造有泄压腔,底座底板31的顶面设置有与泄压腔连通的第二通孔3111,第二通孔3111将安装槽与泄压腔连通。电芯1插设在安装槽内时,电芯1底部的防爆阀与第二通孔3111相对,当电芯1热失控时,第二通孔3111为防爆阀提供爆破空间,电芯1内部产生的气体及喷射物通过第二通孔3111进入泄压腔内,再由泄压孔314排出。
可选地,泄压孔314设置在底座底板31的侧面,以使气体沿电芯1的径向排出,避免气体向上流动与电芯1接触,有利于提高电芯模组的安全性能。
为提高电芯1与底座3的固定效果,安装槽内设置有施胶槽3112,施胶槽3112用于容纳胶,以便保证有足够的胶用于粘接,提高粘接的牢固程度。
可选地,为了方便施胶,施胶槽3112设置于安装槽的槽底面,相比将胶施加在安装槽的侧壁上,能够避免胶在重力作用下向四周流动,以避免底座3以及电芯1其他位置附着胶。
进一步地,施胶槽3112靠近安装槽的侧壁设置,即施胶槽3112设置于底座底板31的边缘,以避免胶堵塞第二通孔3111,影响泄压。
本实施例中,施胶槽3112设置有多个,并沿底座底板31的周向间隔排布。通过设置多个施胶槽3112,使电芯1与底座3具有多个粘接位置,且多个粘接位置靠近电芯1的径向边缘,有利于提高固定的牢固程度。
底座底板31包括上层板311、下层板312和多个加强块313。上层板311和下层板312间隔设置以形成泄压腔,第二通孔3111设置在上层板311上。加强块313设置于上层板311和下层板312之间,并分别与上层板311和下层板312连接,以使底座底板31形成一个整体。电芯1与底座3固定时,上层板311支撑电芯1的另一端端面,施胶槽3112设置于上层板311上,使得电芯1与上层板311粘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泄压腔包括位于第二通孔3111下方的圆柱形空腔以及相邻两个加强块313之间的空腔。
为保证施胶槽3112具有一定的深度,以容纳更多的胶,加强块313位于施胶槽3112的下方,施胶槽3112向下延伸至加强块313内,以保证施胶槽3112具有足够的深度。
此外,将加强块313设置在施胶槽3112的下方,还有利于提高底座底板31的强度,以保证底座底板31有足够支撑电芯1的能力。
本实施例中,多个加强块313沿第二通孔3111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加强块313之间形成泄压孔314,以便泄压腔与外部导通。
为提高底座3与电芯1的固定效果,底座底板31与电芯1的粘接面积为底座底板31与电芯1的接触面积的50%-80%,例如60%、65%、70%或75%。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电芯1的端部伸入安装槽内,安装槽与电芯1间隙配合,方便电芯1与底座3装配。
为保证侧板22与电芯1之间有一定的接触压力进而提高粘接效果,可选地,安装槽与电芯1的配合间隙为1-2mm,例如1.2mm、1.4mm、1.5mm、1.7mm或1.9mm。
可选地,施胶槽3112延伸至侧板22处,使得电芯1置于安装槽内后,电芯1能够向侧板22处挤压多余的胶,增加电芯1与底座3的粘接面积,以提高粘接效果。
可选地,施胶槽3112的宽度沿第二通孔3111的径向向安装槽外侧逐渐增大。这样设置使得靠近第二通孔3111位置处的胶少,靠近侧板22位置处的胶多,以避免胶溢出后堵塞通孔。相比施胶槽3112宽度不变的情况,上述设置能够增加施胶量,以提高粘接固定效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单元组件,所述电芯单元组件包括电芯(1)、端盖(2)和底座(3),所述电芯(1)一端与所述端盖(2)连接,所述电芯(1)另一端与所述底座(3)连接;相邻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件的所述端盖(2)可拆卸连接,相邻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件的所述底座(3)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和所述底座(3)上均设置有卡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端盖(2)通过所述卡接部卡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座(3)通过所述卡接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和所述底座(3)均为棱柱,所述端盖(2)和所述底座(3)的每侧侧壁均设置有所述卡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和所述底座(3)均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为正多边形板;
多个侧板(22),所述底板的每侧边缘均连接有所述侧板(22),所述侧板(22)上设置有所述卡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2)的数量为偶数,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板(22)中,一个所述侧板(22)上的所述卡接部为卡块(221),另一个所述侧板(22)上的所述卡接部为卡槽(2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22)的宽度沿所述电芯(1)径向向所述侧板内侧逐渐增大,所述卡块(221)的形状与所述卡槽(222)的形状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和所述底座(3)均为正六棱柱。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为圆柱型;
所述端盖(2)和所述底座(3)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电芯(1)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朝向所述电芯(1)的侧面为与所述电芯(1)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安装槽背离所述电芯(1)的侧面为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和所述底座(3)均为棱柱,所述棱柱的侧壁的中部设置有豁口(225),所述豁口(225)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套设于所述电芯(1)的一端,所述端盖(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通孔(211),所述电芯(1)的电极柱(11)由所述第一通孔(211)伸出所述端盖(2)外以与汇流件(51)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由绝缘材料制成并支撑所述汇流件(5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包括端盖底板(21),所述第一通孔(211)设置于所述端盖底板(21)上,所述端盖底板(21)上环绕所述第一通孔(211)凸设有凸缘(23),所述凸缘(23)用于支撑所述汇流件(5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23)上设置有与所述汇流件(51)配合的定位柱(231)。
14.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包括相连通的安装槽和泄压腔,所述电芯(1)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泄压腔设有泄压孔(31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包括:
底座底板(31),所述底座底板(31)内设置有所述泄压腔,所述底座底板(31)与电芯(1)接触的一面为底座底板顶面,所述底座底板顶面设置有与所述泄压腔连通的第二通孔(3111):
侧板(22),与所述底座底板(31)连接且环绕所述底座底板(31)的周向设置,所述侧板(22)与所述底座底板(31)顶面围成所述安装槽,相邻两个所述底座(3)的相对的两个所述侧板(22)卡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孔(314)设置于所述底座底板(31)的侧壁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板(31)包括:
上层板(311),用于支撑所述电芯(1),所述上层板(311)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3111);
下层板(312),与所述上层板(311)间隔设置,所述上层板(311)和所述下层板(312)之间形成所述泄压腔;
多个加强块(313),设置于所述上层板(311)和所述下层板(312)之间,且沿所述第二通孔(3111)的周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加强块(313)之间形成所述泄压孔(314)。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腔的高度为5-20mm。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盖(2)和所述底座(3)粘接固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施胶槽(3112)。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胶槽(3112)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面且靠近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腔内设置有加强块(313),所述加强块(313)分别与所述泄压腔的顶面和底面连接,所述施胶槽(3112)延伸至所述加强块(313)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胶槽(3112)的宽度沿所述电芯(1)的径向向所述安装槽外侧逐渐增大。
24.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端盖(2)可拆卸连接后围成注胶孔(224)。
25.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还包括层叠设置的发泡胶层(6)和结构胶层(7),所述发泡胶层(6)和所述结构胶层(7)均套设于所述电芯(1)外。
26.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
CN202220244991.8U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Active CN217158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4991.8U CN217158420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EP22818172.3A EP4243172A1 (en) 2022-01-29 2022-10-18 Battery cell module and battery system
PCT/CN2022/125851 WO2023142541A1 (zh) 2022-01-29 2022-10-18 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4991.8U CN217158420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8420U true CN217158420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1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4991.8U Active CN217158420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84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2541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2541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64941A (zh)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CN217158421U (zh)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CN217158418U (zh)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US20230178847A1 (en) Pack housing including integrated filter mesh applied to venting ho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217158420U (zh)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CN114976503A (zh) 一种ccs组件、电池模组结构及电池
CN215418343U (zh) 一种电池顶盖
CN217158386U (zh)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CN217562756U (zh) 电芯单元及总成
CN216597847U (zh) 电池模组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114976458A (zh) 一种电池包
CN212695244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WO2023142541A1 (zh) 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CN220553550U (zh) 电池装置
US20240120591A1 (en) Battery cell module and battery system
CN112259795A (zh) 电芯的组装方法以及电芯
CN220106814U (zh) 一种铝排绝缘支架及电池模组
CN212625857U (zh) 电池壳体及电池模块
CN21744446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包、车辆
CN220553577U (zh) 电池
CN113067073B (zh) 一种电池模组外框、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586145U (zh) 一种盖板及电芯
CN217788724U (zh) 一种ccs组件、电池模组结构及电池
CN219203387U (zh) 电池包
CN217788725U (zh) 一种ccs组件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