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3100U - 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23100U CN217123100U CN202220207908.XU CN202220207908U CN217123100U CN 217123100 U CN217123100 U CN 217123100U CN 202220207908 U CN202220207908 U CN 202220207908U CN 217123100 U CN217123100 U CN 2171231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rotating
- plate
- sliding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包括底座主体,底座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板主体,旋转板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条形槽。它能够通过设置旋转机构,可以对旋转板主体实现全方位旋转,方便零件进行不同面的加工,提高零件加工的效率,通过设置加持机构,能够对零件实现快速加持固定,避免零件位于旋转板主体之上时滑动导致零件加工失败或加工精度较差,通过设置防滑垫,能够避免装置临时放置于地面之上时滑动,提高装置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固定板,能够对装置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装置的固定和移动效率,通过设置辅助球,能够实现对装置旋转角度的精细调节,提高装置旋转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
背景技术
治具是一个木工、铁工、钳工、机械、电控以及其他一些手工艺品的大类工具,主要是作为协助控制位置或动作(或两者)的一种工具,治具可以分为工艺装配类治具、项目测试类治具和线路板测试类治具三类。
在现有的支撑治具装置中,参考专利文件CN2875010Y,此专利文件中提出的支撑治具并不能够对需要加工的零件进行全方位旋转,同时不能够对零件进行加持,容易导致加工的零件固定不稳导致零件加工失败,同时不利于提高零件加工的效率;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板主体,所述旋转板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条形槽,所述旋转板主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卡槽,所述底座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滑动导轨,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主体的上表面,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导轨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导轨之间设置有滑动板,所述底座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加持机构,所述加持机构包括两个第二滑动导轨,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导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板主体的底面,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导轨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底座主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底座主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卡槽的内壁,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动圆盘。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圆盘的内部镶嵌有四个转动槽,四个所述转动槽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辅助球,四个所述辅助球的外表面均与所述滑动板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滑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槽,两个所述固定卡槽之间设置有升降板。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卡槽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滑动板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升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性钢片,所述弹性钢片的两个底端均固定连接与所述滑动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右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导轨的内壁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滑动导轨的右方,两个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导轨之间设置有中介齿轮组。
进一步的,所述中介齿轮组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板主体的底面,所述中介齿轮组的中轴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转轴,所述中介齿轮组的左方设置有传动链条,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均通过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中介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中介齿轮组的上方设置有两个横向移动板。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横向移动板均与两个所述双向螺纹杆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横向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设置有加持板,两个所述加持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限位杆。
进一步的,六个所述第二限位杆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横向移动板并与所述横向移动板滑动连接,六个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伸缩弹簧,六个所述第二限位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加持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软质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转机构,可以对旋转板主体实现全方位旋转,方便零件进行不同面的加工,提高零件加工的效率,通过设置加持机构,能够对零件实现快速加持固定,避免零件位于旋转板主体之上时滑动导致零件加工失败或加工精度较差。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滑垫,能够避免装置临时放置于地面之上时滑动,提高装置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固定板,能够对装置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装置的固定和移动效率,通过设置辅助球,能够实现对装置旋转角度的精细调节,提高装置旋转的精度,通过设置加持板和伸缩弹簧,能够对零件实现弹性加持,避免易于形变的零件在加持过后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主体、2旋转板主体、3条形槽、4旋转卡槽、5旋转机构、501第一滑动导轨、502第一限位杆、503滑动板、504转动杆、505制动圆盘、506转动槽、507辅助球、508固定卡槽、509升降板、510弹性钢片、6加持机构、601第二滑动导轨、602双向螺纹杆、603从动齿轮、604中介齿轮组、605主动转轴、606传动链条、607横向移动板、608加持板、609第二限位杆、610伸缩弹簧、611限位块、612软质胶垫、7防滑垫、8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该装置能够实现对零件的旋转加工和快速固定,有效的提高了零件加工的效率。
参见图1~图4,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包括底座主体1,底座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板主体2,旋转板主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条形槽3,旋转板主体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卡槽4。
此处底座主体1和旋转板主体2均为装置的支撑基础,其应选用高强度轻质量的合金材料制成,避免装置过重难于搬运,同时能够保证装置的支撑力度。
底座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机构5,旋转机构5包括两个第一滑动导轨501,两个第一滑动导轨501均固定连接于底座主体1的上表面,两个第一滑动导轨50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502,两个第一滑动导轨501之间设置有滑动板503。
此处滑动板503优选为中空结构的框架,能够有效的减轻装置的整体质量,便于装置进行运输。
在这里,滑动板50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杆502滑动连接,滑动板503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04,转动杆504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旋转卡槽4的内壁,转动杆50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动圆盘505。
优选的,制动圆盘505的内部镶嵌有四个转动槽506,四个转动槽506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辅助球507,四个辅助球507的外表面均与滑动板503的上表面相接触,滑动板5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槽508,两个固定卡槽508之间设置有升降板509。
能够通过轻微转动辅助球507,实现辅助球507带动转动杆504轻微旋转,达到对转动杆504旋转微调的目的。
同时,升降板509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卡槽508滑动连接,升降板509的上表面与滑动板503的底面相接触,升降板509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性钢片510,弹性钢片510的两个底端均固定连接与滑动板503的上表面。
此处升降板509与制动圆盘505的接触面应经过糙化增大摩擦处理,避免升降板509无法对制动圆盘505实现限位。
能够通过转动杆504带动旋转板主体2旋转,实现带动零件进行旋转,方便对零件的全方位加工,同时升降板509可对制动圆盘505进行限位,达到对转动杆504的旋转限位的目的。
底座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加持机构6,加持机构6包括两个第二滑动导轨601,两个第二滑动导轨601均固定连接于旋转板主体2的底面,两个第二滑动导轨601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602。
本实施例中,两个双向螺纹杆602的右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滑动导轨601的内壁并延伸至第二滑动导轨601的右方,两个双向螺纹杆602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603,两个第二滑动导轨601之间设置有中介齿轮组604。
进一步的,中介齿轮组604固定连接于旋转板主体2的底面,中介齿轮组604的中轴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转轴605,中介齿轮组604的左方设置有传动链条606,两个从动齿轮603均通过传动链条606与中介齿轮组604传动连接,中介齿轮组604的上方设置有两个横向移动板607。
能够通过旋转主动转轴605,达到中介齿轮组604带动双向螺纹杆602位于第二滑动导轨601内部旋转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两个横向移动板607均与两个双向螺纹杆602螺纹连接,两个横向移动板607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设置有加持板608,两个加持板608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限位杆609。
同时,六个第二限位杆609分别贯穿两个横向移动板607并与横向移动板607滑动连接,六个第二限位杆609的外表面均套设有伸缩弹簧610,六个第二限位杆60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11,两个加持板60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软质胶垫612。
能过通过双向螺纹杆602旋转,带动两个横向移动板607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实现对零件的加持和解除固定,此处软质胶垫612可增大加持板608与零件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对零件的加持不稳定。
底座主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7,底座主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8。
通过设置防滑垫7,能够避免装置临时放置于地面之上时滑动,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固定板8,能够对装置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装置的固定和移动效率。
工作原理:首先,利用固定板8将装置固定于地面之上后,将零件放置于旋转板主体2之上,之后旋转主动转轴605,主动转轴605通过中介齿轮组604以及传动链条606带动双向螺纹杆602旋转,在双向螺纹杆602旋转时,会带动两个横向移动板607相互靠近,在横向移动板607相互靠近时,会带动加持板608加持于零件外表面,此时可适当继续旋转主动转轴605,使得横向移动板607压缩伸缩弹簧610,以增大加持板608与零件外表面的压力,避免零件松动,之后对零件进行加工即可,在需要对零件进行更换操作面时,用脚踩下升降板509,升降板509与制动圆盘505分离后解除对转动杆504的固定,之后旋转旋转板主体2,在旋转旋转板主体2至大致位置后,用手搓动辅助球507,在辅助球507转动时带动转动杆504轻微旋转,在转动杆504带动旋转板主体2旋转至精确位置后,松开升降板509,升降板509在弹性钢片510的作用下与制动圆盘505接触,实现对制动圆盘505的固定,达到调整零件操作面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包括底座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板主体(2),所述旋转板主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条形槽(3),所述旋转板主体(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卡槽(4),所述底座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机构(5),所述旋转机构(5)包括两个第一滑动导轨(501),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导轨(501)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主体(1)的上表面,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导轨(50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502),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导轨(501)之间设置有滑动板(503),所述底座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加持机构(6),所述加持机构(6)包括两个第二滑动导轨(601),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导轨(601)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板主体(2)的底面,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导轨(601)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602),所述底座主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7),所述底座主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50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502)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503)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04),所述转动杆(504)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卡槽(4)的内壁,所述转动杆(50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动圆盘(5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圆盘(505)的内部镶嵌有四个转动槽(506),四个所述转动槽(506)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辅助球(507),四个所述辅助球(507)的外表面均与所述滑动板(503)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滑动板(5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槽(508),两个所述固定卡槽(508)之间设置有升降板(50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509)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卡槽(508)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509)的上表面与所述滑动板(503)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升降板(509)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性钢片(510),所述弹性钢片(510)的两个底端均固定连接与所述滑动板(503)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双向螺纹杆(602)的右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导轨(601)的内壁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滑动导轨(601)的右方,两个所述双向螺纹杆(602)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603),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导轨(601)之间设置有中介齿轮组(6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介齿轮组(604)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板主体(2)的底面,所述中介齿轮组(604)的中轴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转轴(605),所述中介齿轮组(604)的左方设置有传动链条(606),两个所述从动齿轮(603)均通过所述传动链条(606)与所述中介齿轮组(604)传动连接,所述中介齿轮组(604)的上方设置有两个横向移动板(6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向移动板(607)均与两个所述双向螺纹杆(602)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横向移动板(607)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设置有加持板(608),两个所述加持板(608)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限位杆(60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第二限位杆(609)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横向移动板(607)并与所述横向移动板(607)滑动连接,六个所述第二限位杆(609)的外表面均套设有伸缩弹簧(610),六个所述第二限位杆(60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11),两个所述加持板(60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软质胶垫(6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07908.XU CN217123100U (zh) | 2022-01-25 | 2022-01-25 | 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07908.XU CN217123100U (zh) | 2022-01-25 | 2022-01-25 | 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23100U true CN217123100U (zh) | 2022-08-05 |
Family
ID=82621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07908.XU Active CN217123100U (zh) | 2022-01-25 | 2022-01-25 | 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231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90592A (zh) * | 2022-10-28 | 2023-04-04 | 上海泰胜(东台)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塔筒法兰组对装置 |
-
2022
- 2022-01-25 CN CN202220207908.XU patent/CN2171231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90592A (zh) * | 2022-10-28 | 2023-04-04 | 上海泰胜(东台)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塔筒法兰组对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64908B (zh) | 一种亚克力板表面抛光装置 | |
CN210307112U (zh) | 一种钢板坡口机 | |
CN217256865U (zh) | 一种具有定量切割功能的推台锯 | |
CN217123100U (zh) | 一种作业旋转支撑治具 | |
CN111590445B (zh) | 一种钣金件抛光机及抛光方法 | |
CN113103048A (zh) | 一种花键轴加工用五轴加工削切机械手 | |
CN110449625B (zh) | 一种用于加工长轴的加工中心 | |
CN219131575U (zh) | 一种万能升降台铣床用加持机构 | |
CN210059870U (zh) | 一种用于对转子轴两端钻孔的钻孔装置 | |
CN220903015U (zh) | 一种用于手柄多方位加工的定位治具 | |
CN207682024U (zh) | 一种雕铣机的工件推送装置 | |
CN216386617U (zh) | 一种微机控制压力试验机 | |
CN212946609U (zh) |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专用夹具 | |
CN217991941U (zh) | 一种轨道辙叉矫正夹持设备 | |
CN112792638A (zh) | 一种适用于不同精度的铝合金板表面打磨机构 | |
CN215546848U (zh) | 一种工件加工的夹紧装置 | |
CN211361479U (zh) | 一种机床夹具 | |
CN219786650U (zh) | 一种机械设备精密加工定位操作装置 | |
CN217530081U (zh) | 一种多角度铣床夹具 | |
CN112983925B (zh) | 一种破碎锤及破碎锤缸体组装设备 | |
CN215672025U (zh) | 一种道桥市政施工用钻孔装置 | |
CN215880165U (zh) | 一种高精度高速导向切割装置 | |
CN217731792U (zh) | 一种机械加工用送料装置 | |
CN221338011U (zh) | 一种钢片加工用高效打磨机构 | |
CN215240098U (zh) | 一种支承轨道加工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913 Address after: 01, 1st to 2nd floors, Building 1, No.1 Kechuang 15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26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ongjia Hongru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38000 No.1, Huahai Avenue, Yuwang street, Huangzhou District,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bei Haohan Baiji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