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9960U - 绿色施工围挡 - Google Patents
绿色施工围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79960U CN217079960U CN202220291163.XU CN202220291163U CN217079960U CN 217079960 U CN217079960 U CN 217079960U CN 202220291163 U CN202220291163 U CN 202220291163U CN 217079960 U CN217079960 U CN 2170799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ffle
- guide rail
- bottom end
- edge
-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绿色施工围挡,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目的是提高围挡安装效率。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置有围板,围板由若干块挡板依次拼接形成;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导行轨,在导行轨上设置有导行槽,导行槽呈倒T形,包水平部和沿竖向贯通导行轨顶面的竖直部,水平部呈横卧的T形,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各块挡板的底端呈倒T形,并在挡板底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滚轮;挡板的底端活动插接于导行槽内,且滚轮活动设置于竖直段内。各个构件均可由工厂预制生产,在施工现场进行简单的拼装即可使用,便于装拆,装拆效率高;通过挡板的倒T形底端、滚轮以及倒T形导行槽的构造,减小了挡板与导行轨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挡板的安装更轻松,安装效率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是绿色施工围挡。
背景技术
围挡是指为了将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采取的措施。目前的围挡通常有如下两种形式:其一、采用砌体材料砌筑的围挡,如砖砌围挡等;其二、采用板材构成的围护体,如铁皮围挡等。
砌体材料砌筑的围挡,使用完成后再拆除,不仅砌筑和拆除不便,而且在拆除过程中造成砌体材料破损,不利于重复使用。
板材构成的围护体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砌体材料砌筑围挡的弊端,如申请号为CN202021706765.4,名称为一种绿色施工围挡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围挡,其包括可固定于地面的底座,在底座上设置有围板,围板由若干块挡板依次拼接形成。各块挡板的底端额外设置插块,底端通过底部横杆连接在一起,底部横杆设置有导行槽,插块沿着导行槽延伸方向滑动插接于导行槽内,底部横杆安装于底座上。该围挡,但是,由于插块与导行槽横断面均呈工字型,二者接触面积大,使得在将挡板沿着导行槽安装过程中,挡板与底座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制约挡板的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施工围挡存在的安装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绿色施工围挡,提高围挡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绿色施工围挡,包括可固定于地面的底座,在底座上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由若干块挡板依次拼接形成;
所述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导行轨,在导行轨上设置有由其顶面向下凹陷的且沿导行轨长度延伸方向贯通的导行槽,所述导行槽呈倒T形,包括底部的水平部和沿竖向贯通导行轨顶面的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呈横卧的T形,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与竖直部连通,另一端与竖直段连通;
各块挡板的底端呈倒T形,并在挡板底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滚轮;
所述挡板的底端活动插接于导行槽内,且滚轮活动设置于竖直段内。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于导行轨底部的若干支柱,各支柱的底端设置有支座,顶端与导行轨固结成一体。
进一步的,相邻两块挡板中,位于拼缝一侧的挡板边缘设置有沿拼缝延伸方向贯通的凸块,另一侧挡板边缘设置有沿拼缝延伸方向贯通的凹槽,所述凸块插接于凹槽内。
进一步的,各块挡板的中部经过横杆连接在一起;在各块挡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块锁,所述块锁上设置有沿挡板横向贯通的锁孔;所述横杆依次穿插于各个块锁的锁孔内。
进一步的,沿围板横向,在围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部挡块,所述挡板位于边部挡块之间;
所述边部挡块的底端与导行轨可拆卸连接,边部挡块的顶端与位于边部的挡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沿围板横向,在围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部挡块,所述挡板位于边部挡块之间;
所述边部挡块的底端与导行轨可拆卸连接,边部挡块的顶端与位于边部的挡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边部挡块的顶端沿竖向延伸至横杆上方。
进一步的,在边部挡块的顶端的内侧设置有挂钩;在边部挡块的底端的内侧设置有挂钩;
在导行轨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锁一;
在位于边部的挡板的背面设置有限位锁二;
所述边部挡块顶端的挂钩挂接于限位锁二上,底端的挂钩挂接于限位锁一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斜撑杆,在斜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脚底板,在斜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脚顶板;所述脚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地脚螺栓的螺栓孔;脚顶板与块锁之间通过连接螺栓把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绿色施工围挡,其各个构件均可由工厂预制生产,在施工现场进行简单的拼装即可使用,其拼装方式为插接、扣接等方式,便于装拆,装拆效率高,且围挡的各个构件可以循环使用,满足绿色环保施工的要求。
通过挡板的倒T形底端、滚轮以及倒T形导行槽的构造,大大减小了挡板安装时与导行轨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挡板的安装更轻松更容易,使挡板的安装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挡板之间拼装节点图;
图3为图1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导行轨的端面图;
图6为挡板与底座之间安装示意图;
图7为边部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A、导行轨1、导行槽1A、水平部1A1、水平段1A11、竖直段1A12、竖直部1A2、支柱2、支座2A、围板B、挡板3、滚轮3A、凸块3B、凹槽3C、边部挡块4、挂钩4A、斜撑杆5、脚底板5A、脚顶板5B、螺栓孔5C、横杆6、限位锁一7、限位锁二8、块锁9、锁孔9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表示方位的“上”、“下”、“顶”,如“顶部”、“顶端”以及“底”,如“底部”、“底端”等均以施工围挡的安装状态,即附图1所示为准。
传统的施工围挡,包括可固定于地面的底座A,在底座A上设置有围板B,所述围板B由若干块挡板3依次拼接形成。各块挡板3的底端额外设置插块,插接于底座A的导行槽1A内,插块沿着导行槽1A延伸方向与导行槽1A滑动配合实现挡板3在底座A上的安装。但是,由于插块与导行槽1A接触面积大,使得在将挡板3沿着导行槽1A安装过程中,挡板3与底座 A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制约挡板3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绿色施工围挡,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底座A包括水平设置的导行轨1,在导行轨1上设置有由其顶面向下凹陷的且沿导行轨1长度延伸方向贯通的导行槽1A,所述导行槽1A呈倒T形,包括底部的水平部1A1和沿竖向贯通导行轨1顶面的竖直部1A2,所述水平部1A1呈横卧的T形,包括水平段1A11和竖直段1A12,所述水平段1A11 的一端与竖直部1A2连通,另一端与竖直段1A12连通;各块挡板3的底端呈倒T形,并在挡板3底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滚轮3A;所述挡板3的底端活动插接于导行槽1A内,且滚轮3A 活动设置于竖直段1A12内。
该结构的挡板3的底端结构简单,该结构的导行槽1A与挡板3底端结构配合,不同于传统施工围挡的工字形结合,其可接触面减小,且通过滚轮3A的设置,大大减小了挡板3安装时与导行轨1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挡板3的安装更轻松更容易,使挡板3的安装效率得到提高。
传统的施工围挡,在挡板3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横杆将各块挡板3的底端拼接在一起,挡板3底端的连接横杆坐落于底座上,连接横杆与底座为相互独立的构件。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底座A还包括设置于导行轨1底部的若干支柱2,各支柱2的底端支撑于支座2A上。导行轨1与支柱2连接成一体,即底座A可工厂预制生产,运输到现场安装,且挡板3安装到导行轨1后,便实现挡板3的就位,减少了挡板3底端与底座A连接在一起的后续工序。该结构的底座A与地面的固定形式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在地面开挖一个倒梯形沟槽,然后将底座A放入,导行轨1保持水平,分层填原土,分层夯实满足压实度要求。该固定形式,重点控制沟槽土方回填压实,施工流程简单,回填土方量比较小,施工质量容易控制。
为了保证挡板3拼装的整体性以及方便性,最优的,如图2所示,相邻两块挡板3中,位于拼缝一侧的挡板3边缘设置有沿拼缝延伸方向贯通的凸块3B,另一侧挡板3边缘设置有沿拼缝延伸方向贯通的凹槽3C,所述凸块3B插接于凹槽3C内。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挡板3拼装后的整体性,有效起到维护作用,优选的,如图1和图3 所示,各块挡板3的中部经过横杆6连接在一起;在各块挡板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块锁9,所述块锁9上设置有沿挡板3横向贯通的锁孔9A;所述横杆6依次穿插于各个块锁9的锁孔 9A内。通过横杆6将各块挡板3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挡板3拼装后的整体性,降低了相邻挡板3之间连接失效的风险。
为了提高挡板3与导行轨1组装后的整体性与牢固性,优选的,如图1所示,沿围板B横向,在围板B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部挡块4,所述挡板3位于边部挡块4之间;所述边部挡块4的底端与导行轨1可拆卸连接,边部挡块4的顶端与位于边部的挡板3可拆卸连接。
边部挡块4同时与边侧得挡板3和导行轨1端部连接在一起,对挡板3拼装而成的围板 B起到封边和限位作用,对围板B起到加强的同时,避免挡板3脱离导行轨1。而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使用后拆卸各个构件。
若边部挡块4较矮,其封边和限位效果较差,为了避免该问题,所述边部挡块4的顶端沿竖向延伸至横杆6上方。即,边部挡块4可完全覆盖挡板3的竖向侧边,也可仅仅覆盖挡板3竖向侧边的下段。
边部挡块4与导行轨1或挡板3之间可以通过插销或者连接螺栓等进行连接,但是,此安装方式孔位对中不便,通常需要2个人配合进行安装。本实用新型中,如图7所示,在边部挡块4的顶端的内侧设置有挂钩4A;在边部挡块4的底端的内侧设置有挂钩4A;
如图1或图6所示,在导行轨1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锁一7;如图1所示,在位于边部的挡板3的背面设置有限位锁二8;所述边部挡块4顶端的挂钩4A挂接于限位锁二8上,底端的挂钩4A挂接于限位锁一7上。
其中,边部挡块4的内侧是指边部挡块4朝向挡板3的一侧。挡板3的一面为正面,另一面为背面,朝向施工现场的一面为正面。
边部挡块4顶端与限位锁二8挂接,底端与限位锁一7挂接,安装时,先把边部挡块4靠近挡板3,并使边部挡块4顶端的挂钩4A位置高于限位锁二8且边部挡块4底端的挂钩4A位置高于限位锁一7将边部挡块4放入,限位锁一7、限位锁二8与挂钩4A同时卡紧,其安装方便,直接一人操作即可,安装效率得到提高。限位锁一7与限位锁二8可采用相同的结构,
为了提高绿色施工围挡的稳定性,避免在风力作用下发生倾倒,优选的,如图1和图4 所示,还包括斜撑杆5,在斜撑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脚底板5A,在斜撑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脚顶板5B;所述脚底板5A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地脚螺栓的螺栓孔5C;脚顶板5B与块锁9之间通过连接螺栓把合在一起。脚底板5A水平设置,脚顶板5B竖直设置。斜撑杆5安装时,先把脚顶板5B的螺栓孔与块锁9的孔位对齐,然后用螺栓拧紧。用膨胀螺栓穿过脚底板5A 的螺栓孔5C打入地面下。
Claims (8)
1.绿色施工围挡,包括可固定于地面的底座(A),在底座(A)上设置有围板(B),所述围板(B)由若干块挡板(3)依次拼接形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A)包括水平设置的导行轨(1),在导行轨(1)上设置有由其顶面向下凹陷的且沿导行轨(1)长度延伸方向贯通的导行槽(1A),所述导行槽(1A)呈倒T形,包括底部的水平部(1A1)和沿竖向贯通导行轨(1)顶面的竖直部(1A2),所述水平部(1A1)呈横卧的T形,包括水平段(1A11)和竖直段(1A12),所述水平段(1A11)的一端与竖直部(1A2)连通,另一端与竖直段(1A12)连通;
各块挡板(3)的底端呈倒T形,并在挡板(3)底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滚轮(3A);
所述挡板(3)的底端活动插接于导行槽(1A)内,且滚轮(3A)活动设置于竖直段(1A1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A)还包括设置于导行轨(1)底部的若干支柱(2),各支柱(2)的底端设置有支座(2A),顶端与导行轨(1)固结成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色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挡板(3)中,位于拼缝一侧的挡板(3)边缘设置有沿拼缝延伸方向贯通的凸块(3B),另一侧挡板(3)边缘设置有沿拼缝延伸方向贯通的凹槽(3C),所述凸块(3B)插接于凹槽(3C)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色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各块挡板(3)的中部经过横杆(6)连接在一起;在各块挡板(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块锁(9),所述块锁(9)上设置有沿挡板(3)横向贯通的锁孔(9A);所述横杆(6)依次穿插于各个块锁(9)的锁孔(9A)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色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沿围板(B)横向,在围板(B)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部挡块(4),所述挡板(3)位于边部挡块(4)之间;
所述边部挡块(4)的底端与导行轨(1)可拆卸连接,边部挡块(4)的顶端与位于边部的挡板(3)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色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沿围板(B)横向,在围板(B)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部挡块(4),所述挡板(3)位于边部挡块(4)之间;
所述边部挡块(4)的底端与导行轨(1)可拆卸连接,边部挡块(4)的顶端与位于边部的挡板(3)可拆卸连接;
所述边部挡块(4)的顶端沿竖向延伸至横杆(6)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绿色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在边部挡块(4)的顶端的内侧设置有挂钩(4A);在边部挡块(4)的底端的内侧设置有挂钩(4A);
在导行轨(1)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锁一(7);
在位于边部的挡板(3)的背面设置有限位锁二(8);
所述边部挡块(4)顶端的挂钩(4A)挂接于限位锁二(8)上,底端的挂钩(4A)挂接于限位锁一(7)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色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杆(5),在斜撑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脚底板(5A),在斜撑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脚顶板(5B);所述脚底板(5A)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地脚螺栓的螺栓孔(5C);脚顶板(5B)与块锁(9)之间通过连接螺栓把合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91163.XU CN217079960U (zh) | 2022-02-11 | 2022-02-11 | 绿色施工围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91163.XU CN217079960U (zh) | 2022-02-11 | 2022-02-11 | 绿色施工围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79960U true CN217079960U (zh) | 2022-07-29 |
Family
ID=82543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91163.XU Active CN217079960U (zh) | 2022-02-11 | 2022-02-11 | 绿色施工围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799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73617A (zh) * | 2022-11-21 | 2023-01-06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设备 |
-
2022
- 2022-02-11 CN CN202220291163.XU patent/CN2170799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73617A (zh) * | 2022-11-21 | 2023-01-06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52671A (zh) |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挂墙板固定装置及安装方法 | |
KR102035995B1 (ko) | 가설버팀보를 이용한 역타 공법용 바닥지지틀 지보 시스템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 |
CN103526781B (zh) | 一种古建筑基础整体托盘隔震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KR102084829B1 (ko) | 각형강관과 합성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기둥을 활용한 pc 탑다운공법 | |
CN111894040A (zh) | 一种装配式工作井的施工方法 | |
CN113431082B (zh) | 一种快速装配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7079960U (zh) | 绿色施工围挡 | |
JP2018009336A (ja) | 地下空間構築方法 | |
KR20120119570A (ko) | 가변형 간이 흙막이 구조 | |
KR101008552B1 (ko) | 와이어로프를 이용한 관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하통로 축조방법 | |
CN203603176U (zh) | 一种古建筑基础整体托盘隔震加固结构 | |
CN206220558U (zh) | 古城墙门洞加固结构 | |
CN106522576B (zh) | 古城墙门洞加固方法及加固结构 | |
CN213014316U (zh) | 一种铁路边坡预制拼装后浇式骨架护坡结构 | |
CN213573164U (zh) | 一种古建筑清水墙体迁移底部加固装置 | |
CN212316942U (zh) | 一种斜支撑基坑支护体系 | |
KR100568988B1 (ko) | 슬라이드 판넬을 이용한 흙막이 벽체의 구조 및 그 설치공법 | |
KR200370135Y1 (ko) | 흙막이벽의 테두리보 시공을 위한 거푸집 구조체 | |
KR20120088929A (ko) | 간이 흙막이 구조 | |
KR101483865B1 (ko) | 합성구조의 띠장을 이용한 지하구조물시공방법 | |
CN114319437A (zh) | 一种暗挖建造明挖增层竖井处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1472362A (zh) | 一种斜支撑基坑支护体系和施工方法 | |
JP3728016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鉄筋の建込み装置とその建込み方法 | |
CN219952030U (zh) | 预制墙面板悬臂式可绿化生态挡墙 | |
CN219315694U (zh) | 地下连续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 350, Renmin Street, East District, Panzhihua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7099 Patentee after: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7099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Group Co.,Ltd., Bingcaogang, East District, Panzhihua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GROUP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