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8220U - 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8220U
CN216958220U CN202220454911.1U CN202220454911U CN216958220U CN 216958220 U CN216958220 U CN 216958220U CN 202220454911 U CN202220454911 U CN 202220454911U CN 216958220 U CN216958220 U CN 216958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ttery
connecting section
liquid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549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福中
严胜利
陈凯
周必达
牛亚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eekr Automobile Ningbo Hangzhou Bay New A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eekr Automobile Ningbo Hangzhou Bay New A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eekr Automobile Ningbo Hangzhou Bay New A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549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8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8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8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其中,电池托板包括液冷板、填充层和底板,所述液冷板内部形成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填充层连接于所述液冷板的一侧,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填充层的背离所述液冷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液冷板相对设置,自所述底板向所述液冷板贯穿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以供安装支架通过固定件连接于所述电池托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升电池托板的结构稳定性,以保障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关注,其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由于采用了电驱动的形式,内部需要配备动力电池以及安装动力电池的电池托架。电池托架由托板和安装支架装配形成,托板起到承载动力电池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电池托板的结构稳定性差,容易变形,而引起动力电池安装不稳定,进而影响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托板,旨在提升电池托板的结构稳定性,以保障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托板,包括:
液冷板,内部形成有冷却液流道;
填充层,连接于所述液冷板的一侧;以及
底板,连接于所述填充层的背离所述液冷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液冷板相对设置;
连接孔,自所述底板向所述液冷板贯穿设置,用以供安装支架通过固定件连接于所述电池托板。
可选地,所述底板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较所述第二连接段向所述液冷板凹陷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液冷板,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填充层的背离所述液冷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孔自所述第一连接段向所述液冷板贯穿设置。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的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连接段和间隔段,所述第三连接段较所述间隔段向所述第一板体凹陷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间隔段与所述第一板体间隔设置,所述间隔段的两侧各连接有一所述第三连接段,所述冷却液流道形成于所述间隔段和所述第一板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连接孔自所述第一连接段经所述第三连接段贯穿至所述第一板体。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且所述支撑件的延伸方向并行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延伸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侧,所述连接孔自所述第一连接段依次经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三连接段贯穿至所述第一板体。
可选地,所述填充层设有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避让孔。
可选地,于所述电池托板的中部,所述避让孔为圆孔。
可选地,于所述电池托板的侧部,所述避让孔为半圆孔。
可选地,所述填充层的材质为发泡材质或蜂窝材质。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所述填充层和所述底板通过模压或胶粘的方式连接于一体。
可选地,所述底板为碳纤维板或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托架,包括安装支架以及前述的电池托板,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固定件连接于所述电池托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前述的电池托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安装支架用于与电池托板共同构造出供动力电池安装的安装位,安装支架通过固定件连接于连接孔,其中,固定架可以是螺钉或螺栓或铆钉等,如此,可实现安装支架与连接孔的稳定连接,以使动力电池能够稳定安装。安装支架应设置于液冷板的背离底板的一侧,如此,动力电池能够安装于液冷板的背离底板的一侧,动力电池接触于液冷板,即能与冷却液流道中的冷却液换热,在液冷板的冷却作用下,动力电池内部的热量不会过分积聚,动力电池的温度能够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从而得以保障。底板可起到抵御外部冲击的作用,能够避免外物刺穿液冷板进而刺穿动力电池,以在保障液冷板的冷却能力的同时,保护动力电池的结构不会破坏,从而保障动力电池能够正常工作。底板和液冷板之间设置有填充层,能够进一步增强电池托板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电池托板抵御外界冲击的能力,以进一步保障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托板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托板的液冷板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托板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面正视图;
图4为图3中的电池托板的局部结构另一视角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托板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面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托板又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电池托板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528678770000031
Figure BDA00035286787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托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电池托板包括液冷板100、填充层300和底板200,所述液冷板100内部形成有冷却液流道101,所述填充层300连接于所述液冷板100的一侧,所述底板200连接于所述填充层300的背离所述液冷板100的一侧,并与所述液冷板100相对设置,自所述底板200向所述液冷板100贯穿设置有连接孔500,所述连接孔500用以供安装支架600通过固定件700连接于所述电池托板。
可以理解,安装支架600用于与电池托板共同构造出供动力电池安装的安装位,安装支架600通过固定件700连接于连接孔500,其中,固定件700可以是螺钉或螺栓或铆钉等,如此,可实现安装支架600与连接件的稳定连接,以使动力电池能够稳定安装。安装支架600应设置于液冷板100的背离底板200的一侧,如此,动力电池能够安装于液冷板100的背离底板200的一侧,动力电池接触于液冷板100,即能与冷却液流道101中的冷却液换热,在液冷板100的冷却作用下,动力电池内部的热量不会过分积聚,动力电池的温度能够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从而得以保障。底板200可起到抵御外部冲击的作用,能够避免外物刺穿液冷板100进而刺穿动力电池,以在保障液冷板100的冷却能力的同时,保护动力电池的结构不会破坏,从而保障动力电池能够正常工作。底板200和液冷板100之间设置有填充层300,能够进一步增强电池托板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电池托板抵御外界冲击的能力,以进一步保障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100、所述填充层300和所述底板200通过模压或胶粘或焊接的方式连接于一体。具体而言,当液冷板100、填充层300和底板200通过模压的方式连接于一体,模压成型后,填充层300的两侧将通过热固性树脂分别紧固连接于底板200以及液冷板100;当液冷板100、填充层300和底板200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于一体,加工成型后,填充层300的两侧将通过结构胶分别紧固连接于底板200以及液冷板100;当液冷板100、填充层300和底板20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一体,若焊接的具体方式为钎焊,加工成型后,填充层300的两侧将通过钎料分别紧固连接于底板200以及液冷板100,若焊接的具体方式为压焊或熔焊,则填充层300的两侧分别与底板200以及液冷板100渗透连接。通过采用上述几种方式,电池托板的各层能够复合于一体,电池托板整体的刚性和强度均能得到很大提升,整体模态和振动耐久性能也随之得到提升,而能很好地承载动力电池的重量,以供动力电池稳定安装。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300的材质为发泡材质或蜂窝材质。可以理解,蜂窝材料和发泡材料均具有减震、隔音、保温、阻燃和比强度高等优良性能,填充层300的材质设置为发泡材质或蜂窝材质,能够提升电池托板的耐冲击性,以保护动力电池,同时,还能提升电池托板的保温性能,以在寒冷天气或其他特定工况下,避免动力电池跟外界过度换热,造成温度过低,而影响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可选地,填充层300的材质可以是发泡铝材质或蜂窝铝材质或发泡塑料材质或蜂窝塑料(如聚丙烯蜂窝)材质。这些材料都具备发泡材料或蜂窝材料的优良性能,有利于保障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填充层300的材质还可以是陶瓷蜂窝材质或其他金属蜂窝材质或发泡陶瓷材质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200为碳纤维板或金属板。如此,底板200能够具备足够的强度,而能抵御外界环境的冲击,避免外物刺破底板200,以对动力电池起到保护作用。其中,当底板200设置为金属板时,可选用钢、铝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板200还可以采用其他布状或者笼状高强度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底板200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10和第二连接段220,所述第一连接段210较所述第二连接段220向所述液冷板100凹陷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210连接于所述液冷板100,所述第二连接段220连接于所述填充层300的背离所述液冷板100的一侧。也即,底板200既具有直接连接于液冷板100的第一连接段210,又具有直接连接于填充层300的第二连接段220,底板200能够稳定地设置于电池托板的底部,不容易脱落,在第一连接段210的作用下,填充层300也能稳定地连接于第二连接段220和液冷板100之间,有利于提升电池托板各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具体而言,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填充层300设有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段210的避让孔310,可以理解,避让孔310用于避让第一连接段210,以使第一连接段210能够直接连接于液冷板100。其中,于所述电池托板的中部,所述避让孔310为圆孔;于所述电池托板的侧部,所述避让孔310为半圆孔,以便于填充层310的开孔加工,以及保障填充层310侧部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连接孔500自所述第一连接段210向所述液冷板100贯穿设置。也即,连接孔500不必贯穿填充层300,连接孔500的孔深能够有效减小,所需的固定件700的长度也随之减小,不仅能够减小生产成本,还能够提升安装支架600和电池托板的连接稳定性。而且,第一连接段210的凹陷处可以供固定件700的端部容置,能够避免固定件700凸出于底板200,从而在电池托板安装时,能够避免固定件700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另外,在设置有多层电池托板供动力电池安装时,固定件700不会凸出于底板200,而对其他层安装的动力电池造成破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液冷板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所述第一板体110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120的背离所述底板200的一侧,所述第二板体1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连接段121和间隔段122,所述第三连接段121较所述间隔段122向所述第一板体110凹陷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121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110,所述间隔段122与所述第一板体110间隔设置,所述间隔段122的两侧各连接有一所述第三连接段121,所述冷却液流道101形成于所述间隔段122和所述第一板体110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20在冷却液流道101处的横截面呈波浪状,而能具有连接于第一板体110的连接段,以及于第一板体110间隔设置的间隔段122,连接段分布于间隔段122的两侧,以使得间隔段122和第二板体120之间能够形成供冷却液流动的通道,也即冷却液流道101。如此,第一板体110或间隔段122与动力电池相接触,均能确保液冷板100与动力电池具有足够的换热面积,以保障动力电池与冷却液之间的换热效率,避免动力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积聚,而影响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中的至少一者间隔设置有多根条状筋,在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连接后,每两相邻的条状筋之间即形成有一冷却液流道10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120设置有多段所述间隔段122,以形成多个在所述间隔段122的分布方向上间隔分布的所述冷却液流道101。本实施例中,多个冷却液流道101中均有冷却液流动,能够有利于冷却液跟动力电池充分换热,以保障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
可以理解,间隔段122的延伸方向与其分布方向呈角度设置,可以是呈直角设置或近似呈直角设置,亦或者,呈其他角度设置,而连接段的延伸方向并行(平行或近似平行)于间隔段122的延伸方向。可选地,相邻的冷却液流道101互不连通,每一间隔段1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液一一自每一冷却液流道101的冷却液进口流入,与动力电池进行换热后,再一一自每一冷却液流道101的冷却液出口流出,其中,多个冷却液流道101的同一端可以交替设置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入口,以提升冷却液与动力电池的换热均匀性,从而使得动力电池表面温度分布均匀。可选地,可在连接段的端部开设连通口,相邻的两冷却液流道101即可通过该连通口连通,其中,如图2所示,可选择在相邻的连接段的不同端开设连通口,以使各冷却液流道101呈S型连通,此时,可在相对两侧的冷却液流道101各设置一冷却液进口,在中部的冷却液流道101设置冷却液出口,如此,同样能够提升冷却液与动力电池的换热均匀性,从而使得动力电池表面温度分布均匀;也可选择在连接段的中间位置开设连通口,不同的连接段的连通口错开设置,以增加冷却液在冷却液流道101中的流动路程,从而确保冷却液能够与动力电池充分换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段210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段121的背离所述第一板体110的一侧,所述连接孔500自所述第一连接段210经所述第三连接段121贯穿至所述第一板体110。如此,能方便于安装支架600通过固定件700连接于连接孔500,而实现安装支架600与电池托板的稳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液冷板100还包括支撑件130,所述支撑件130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段121的背离所述第一板体110的一侧,且所述支撑件130的延伸方向并行于所述冷却液流道101的延伸方向。支撑件130能起到提升液冷板100的结构稳定性的作用,在支撑件130的支撑作用下,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不容易变形,内部的冷却液流道101的结构稳定性也得到了保障,能够避免冷却液泄漏,从而保障了液冷板100的冷却能力,并且,如此设置的液冷板100能够供动力电池稳定安装,由此,动力电池能够稳定地装设于液冷板100上,并接受液冷板100稳定提供的冷却,有利于保障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支撑件130连接于第三连接段121的背离第一板体110的一侧,能够充分利用第三连接段121的凹陷位,使得电池托板不至于过厚,以节约电池托板的安装空间。而且,第三连接段121与第一板体110相连接的位置很薄,结构强度比较差,支撑件130与第三连接段121相连接,能够有效增加这个位置的结构强度,以避免液冷板100于第三连接段121处发生变形,而造成冷却液的外露,变形处甚至有可能刺破动力电池,引起电池短路等安全事故。可选地,支撑件130采用铝合金制成,铝的密度小,使得支撑件130在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具备质量轻的特点,不会给电池托板增加过多的重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210连接于所述支撑件130的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段121的一侧,所述连接孔500自所述第一连接段210依次经所述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三连接段121贯穿至所述第一板体110。本实施例中,连接孔500贯穿支撑件130设置,能够提升连接孔500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升安装支架600与连接孔500的连接稳定性,且所需的固定件700的长度也较适宜,不会引起太多生产成本的上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30设置有多个,一所述支撑件130对应连接于一所述第三连接段121。也即,支撑件130设置为条状,每一连接段的凹陷位均填充有一支撑件130,以使每一连接段都能受到支撑作用,从而提升连接段处的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支撑件130设置为板状,且支撑件130设置有多个相对连接段的支撑凸部,如此,也可对连接段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孔500、第一连接段210、第三连接段121这三者之间的数目关系并非一一对应,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连接孔500的数目取决于安装支架600的数目,第三连接段121的数目取决于所需冷却液流道101的数目,第一连接段210的数目取决于底板200的宽度以及对电池托板的强度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110和所述第二板体120设置为铝板,并分别采用冲压工艺加工成型。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的材质为铝材质,不容易受到冷却液的腐蚀而生锈,而采用冲压工艺加工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生产效率高,有利于保障电池托板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110和所述第二板体120之间通过钎焊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板体120和所述支撑件130之间通过钎焊的方式相连接。如此,有利于保障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第二板体120的连接段和支撑件1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有利于节约电池托板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托架,该电池托架包括安装支架600和电池托板,该电池托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池托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安装支架600安装于液冷板100的背离底板200的一侧,如此,当动力电池安装于电池托板和安装支架600所构造出的安装位时,液冷板100能够直接接触于动力电池,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电池托架,该电池托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汽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池托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冷板,内部形成有冷却液流道;
填充层,连接于所述液冷板的一侧;以及
底板,连接于所述填充层的背离所述液冷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液冷板相对设置;
连接孔,自所述底板向所述液冷板贯穿设置,用以供安装支架通过固定件连接于所述电池托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较所述第二连接段向所述液冷板凹陷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液冷板,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填充层的背离所述液冷板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自所述第一连接段向所述液冷板贯穿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的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连接段和间隔段,所述第三连接段较所述间隔段向所述第一板体凹陷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间隔段与所述第一板体间隔设置,所述间隔段的两侧各连接有一所述第三连接段,所述冷却液流道形成于所述间隔段和所述第一板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连接孔自所述第一连接段经所述第三连接段贯穿至所述第一板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且所述支撑件的延伸方向并行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延伸方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侧,所述连接孔自所述第一连接段依次经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三连接段贯穿至所述第一板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设有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避让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托板,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电池托板的中部,所述避让孔为圆孔;
和/或,于所述电池托板的侧部,所述避让孔为半圆孔。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的材质为发泡材质或蜂窝材质;
和/或,所述液冷板、所述填充层和所述底板通过模压或胶粘的方式连接于一体;
和/或,所述底板为碳纤维板或金属板。
11.一种电池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以及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托板,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固定件连接于所述电池托板的连接孔。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托架。
CN202220454911.1U 2022-03-02 2022-03-02 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Active CN216958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4911.1U CN216958220U (zh) 2022-03-02 2022-03-02 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4911.1U CN216958220U (zh) 2022-03-02 2022-03-02 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8220U true CN216958220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2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54911.1U Active CN216958220U (zh) 2022-03-02 2022-03-02 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8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5213B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壳体、动力电池包
US9666912B2 (en) Heat-exchanger assembly
JP2017027938A (ja) バッテリ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1477931A (zh) 软包电池和车辆
CN213483828U (zh) 一种液冷板、电池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电池液冷系统的车辆
CN213483829U (zh) 一种液冷板、电池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电池液冷系统的车辆
CN114665188A (zh) 水冷板组件、水冷系统、电池及其箱体以及用电装置
CN112151724B (zh) 一种壳体、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车
KR102691860B1 (ko) 자동차의 트랙션 배터리의 배터리 모듈을 위한 배터리 하우징
CN216958220U (zh) 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CN212412125U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壳体、动力电池包
CN219066945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0123773U (zh) 用于电池包的固定梁和电池包
CN217182269U (zh) 散热机构、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CN108507182B (zh) 绝缘板、壁挂安装结构及热水器
CN216054889U (zh) 一种电池包的冷却装置、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12062635U (zh) 动力电池的冷却装置
CN211980796U (zh) 软包电池和车辆
CN212848641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0897345U (zh) 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CN220382196U (zh) 电池包的侧框板、边框、下箱体及电池包
CN20982269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方形电池模组端板
WO2023164833A1 (zh) 液冷板、电池托板、电池托架和汽车
CN113193281A (zh)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液冷结构
CN113285137A (zh) 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