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5924U - 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45924U CN216945924U CN202220712415.1U CN202220712415U CN216945924U CN 216945924 U CN216945924 U CN 216945924U CN 202220712415 U CN202220712415 U CN 202220712415U CN 216945924 U CN216945924 U CN 2169459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semi
- electric hoist
- support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所述轨道行车机构由行走箱、第一缓冲机构、行走滚轮、主动轮和第二电动机组成,所述轮胎行车机构由轮胎车架、轮胎、支撑架和支撑机构组成。该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通过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的设置,达到了融合了轨道式和轮胎式的优点,并且将其缺点进行弥补的目的,更加方便的使用,多组缓冲弹簧和在支撑机构的设置,多组缓冲弹簧能够有效的降低起重和移动时对轮胎的压力,防止轮胎在驻车时发生滑动现象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门式起重机(又称龙门起重机)是桥架通过两侧支腿支撑在地面轨道上的桥架型起重机。在结构上由门架、大车运行机构、起重小车和电气部分等组成。有的门式起重机只在一侧有支腿,另一侧支撑在厂房或栈桥上运行,称作半门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的门架上部桥架(含主梁和端梁)、支腿、下横梁等部分构成。为了扩大起重机作业范围,主梁可以向一侧或两侧伸出支腿以外,形成悬臂。也可采用带臂架的起重小车,通过臂架的俯仰和旋转扩大起重机作业范围,单主梁门式起重机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自身质量小,主梁多为偏轨箱形架结构。与双主梁门式起重机相比,整体刚度要弱一些。因此,单主梁门式起重机门腿有L型和C型两种形式。L型的制造安装方便,受力情况好,自身质量较小,但是,吊运货物通过支腿处的空间相对小一些。C型的支脚做成倾斜或弯曲形,目的在于有较大的横向空间,以使货物顺利通过支脚。
现有的电葫芦门式起重机一般行走方式为轨道式或轮胎式,这种起重机存在以下缺陷:一、轨道式的起重机,需要设置两条互相平行的钢轨,很多情况下受一些路面条件限制,很难实现双轨同时铺设,而轮胎式起重机起重机容易滑行,很难定位,因此不能按照既定路线运行,对于相同路线的重复来回动作很难完成,二、对于不管轨道式或轮胎式的起重机来说,底部行走机构的抗冲击要求一般较高,且在不同行走方式的起重机来说所需要不同的缓冲机构,常规的缓冲机构缓冲效果较弱,且容易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部设置有起重机小车,所述横梁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所述轨道行车机构由行走箱、第一缓冲机构、行走滚轮、主动轮和第二电动机组成,所述轮胎行车机构由轮胎车架、轮胎、支撑架和支撑机构组成,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由第一缓冲弹簧和活塞液压缸组成,所述主动轮的端头传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机,所述主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轮胎设置在轮胎车架的内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两个轮胎车架之间,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架的底部,所述支撑机构由电动液压缸、套筒、支撑弹簧和底盘组成。
可选的,所述支架与横梁和轨道行车机构之间为梯形设置,所述起重机小车与横梁通过行车轮滑动设置,所述起重机小车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动机和卷筒,所述卷筒与第一电动机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弹簧设置在活塞液压缸的外部,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行走箱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行走滚轮与主动轮平齐,所述行走滚轮设置在第一缓冲机构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轮胎车架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弹簧,所述第三缓冲弹簧的端头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滑块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轮胎传动连接,所述轮胎的底部超出支撑架底部的四分之一。
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在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所述电动液压缸与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液压缸的活动端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设置在套筒的内部,所述支撑弹簧的底部与底盘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通过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进行配合,不仅降低了需要在路面上铺设两组平行轨道的复杂程度,并且也能够针对轮胎行车机构进行直线的限位,方便进行往复移动所进行路线的精确度,达到了融合了轨道式和轮胎式的优点,并且将其缺点进行弥补的目的,更加方便的使用。
2、该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通过多组缓冲弹簧和在支撑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多组缓冲弹簧能够有效的降低起重和移动时对轮胎的压力,并且支撑机构的设置,也能够不仅帮助轮胎进行支撑,提高轮胎的支撑能力,而且能够提高驻车的稳定程度,防止轮胎在驻车时发生滑动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中:1、横梁;2、支架;3、起重机小车;4、第一电动机;5、卷筒;6、第一缓冲弹簧;7、活塞液压缸;8、行走滚轮;9、主动轮;10、第二电动机;11、第二缓冲弹簧;12、轮胎车架;13、轮胎;14、支撑架;15、电动液压缸;16、套筒;17、支撑弹簧;18、底盘;19、第三缓冲弹簧;20、滑块;21、转轴;22、行走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包括横梁1,横梁1的顶部设置有起重机小车3,横梁1的底部设置有支架2,支架2与横梁1和轨道行车机构之间为梯形设置,起重机小车3与横梁1通过行车轮滑动设置,起重机小车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动机4和卷筒5,卷筒5与第一电动机4传动连接,支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轨道行车机构由行走箱22、第一缓冲机构、行走滚轮8、主动轮9和第二电动机10组成,轮胎行车机构由轮胎车架12、轮胎13、支撑架14和支撑机构组成,第一缓冲机构由第一缓冲弹簧6和活塞液压缸7组成,第一缓冲弹簧6设置在活塞液压缸7的外部,第一缓冲弹簧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第一缓冲机构在行走箱2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行走滚轮8与主动轮9平齐,行走滚轮8设置在第一缓冲机构的底部,主动轮9的端头传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机10,主动轮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11,轮胎13设置在轮胎车架12的内部,支撑架14设置在两个轮胎车架12之间,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架14的底部,轮胎车架12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20,滑块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弹簧19,第三缓冲弹簧19的端头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滑块20的内部设置有转轴21,转轴21与轮胎13传动连接,轮胎13的底部超出支撑架14底部的四分之一,支撑机构由电动液压缸15、套筒16、支撑弹簧17和底盘18组成,支撑机构在支撑架14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电动液压缸15与支撑架14的底部固定连接,电动液压缸15的活动端与套筒16固定连接,支撑弹簧17设置在套筒16的内部,支撑弹簧17的底部与底盘18固定连接。
使用时,在需要进行该起重机的行车时,通过第二电动机10带动主动轮9,主动轮9沿轨道进行前进,带动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共同进行移动,当进行驻车起重时,首先将支撑机构放下,电动液压缸15带动套筒16下移,使套筒16内部的支撑弹簧17带动底盘18抵接到底面上,进行支撑和驻车,通过起重机小车3进行起重,起重瞬间时通过第一缓冲机构的第一缓冲弹簧6、第二缓冲弹簧11、第三缓冲弹簧19和支撑弹簧17对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之间的重要支撑部位进行缓冲,降低受力,提高轨道行车机构与轮胎行车机构内部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当提起重物行走时,将支撑机构收回,重新启动轨道行车机构与轮胎行车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该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通过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进行配合,不仅降低了需要在路面上铺设两组平行轨道的复杂程度,并且也能够针对轮胎行车机构进行直线的限位,方便进行往复移动所进行路线的精确度,达到了融合了轨道式和轮胎式的优点,并且将其缺点进行弥补的目的,更加方便的使用,通过多组缓冲弹簧和在支撑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多组缓冲弹簧能够有效的降低起重和移动时对轮胎13的压力,并且支撑机构的设置,也能够不仅帮助轮胎13进行支撑,提高轮胎13的支撑能力,而且能够提高驻车的稳定程度,防止轮胎13在驻车时发生滑动现象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包括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的顶部设置有起重机小车(3),所述横梁(1)的底部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轨道行车机构和轮胎行车机构,所述轨道行车机构由行走箱(22)、第一缓冲机构、行走滚轮(8)、主动轮(9)和第二电动机(10)组成,所述轮胎行车机构由轮胎车架(12)、轮胎(13)、支撑架(14)和支撑机构组成,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由第一缓冲弹簧(6)和活塞液压缸(7)组成,所述主动轮(9)的端头传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机(10),所述主动轮(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11),所述轮胎(13)设置在轮胎车架(12)的内部,所述支撑架(14)设置在两个轮胎车架(12)之间,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架(14)的底部,所述支撑机构由电动液压缸(15)、套筒(16)、支撑弹簧(17)和底盘(18)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与横梁(1)和轨道行车机构之间为梯形设置,所述起重机小车(3)与横梁(1)通过行车轮滑动设置,所述起重机小车(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动机(4)和卷筒(5),所述卷筒(5)与第一电动机(4)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设置在活塞液压缸(7)的外部,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行走箱(2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行走滚轮(8)与主动轮(9)平齐,所述行走滚轮(8)设置在第一缓冲机构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车架(12)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20),所述滑块(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弹簧(19),所述第三缓冲弹簧(19)的端头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0)的内部设置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与轮胎(13)传动连接,所述轮胎(13)的底部超出支撑架(14)底部的四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在支撑架(14)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所述电动液压缸(15)与支撑架(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液压缸(15)的活动端与套筒(1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17)设置在套筒(16)的内部,所述支撑弹簧(17)的底部与底盘(18)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12415.1U CN216945924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12415.1U CN216945924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45924U true CN216945924U (zh) | 2022-07-12 |
Family
ID=82299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12415.1U Active CN216945924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4592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23379A (zh) * | 2023-10-08 | 2023-11-10 | 南通恒信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可均匀承载的起重机端梁机构 |
CN118637481A (zh) * | 2024-08-16 | 2024-09-13 | 山东顺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流仓储货架用起重机安装支架 |
-
2022
- 2022-03-30 CN CN202220712415.1U patent/CN21694592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23379A (zh) * | 2023-10-08 | 2023-11-10 | 南通恒信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可均匀承载的起重机端梁机构 |
CN117023379B (zh) * | 2023-10-08 | 2023-12-19 | 南通恒信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可均匀承载的起重机端梁机构 |
CN118637481A (zh) * | 2024-08-16 | 2024-09-13 | 山东顺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流仓储货架用起重机安装支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945924U (zh) | 一种半轮胎式电葫芦门式起重机 | |
CN102371458B (zh) | H型钢卧组焊接预托起和夹紧机构 | |
CN110862018A (zh) | 一种具有轨道与道路两用行走功能的铺轨起重机 | |
CN212580880U (zh) | 一种长构件自动翻转横移设备 | |
CN209835515U (zh) | 用于路桥施工的车辆运转平台 | |
CN113373746A (zh) | 一种轨道板检测车 | |
CN116730186A (zh) | 一种起重机驱动装置 | |
CN218579496U (zh) | 一种新型双小车桥式起重机 | |
CN215516409U (zh) | 一种地铁用钢管柱吊装用平台装置 | |
CN213865125U (zh) | 一种墙式伸缩旋转起重机 | |
CN114572850A (zh) | 一种带有支撑腿的行车结构 | |
CN112356759B (zh) | 一种低位运梁车 | |
CN214456262U (zh) | 一种混凝土泵车平移装置及衬砌台车 | |
CN116119536A (zh) | 一种隧道起重设备 | |
CN111036682B (zh) | 用于平整机操作侧的多段轨道式换辊横移车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0262662U (zh) | 用于铁路桥梁施工的液压栈桥 | |
CN109437025B (zh) | 可横移的c型支腿铺板门吊 | |
CN110499698B (zh) | 驱动装置液压系统 | |
CN115230644A (zh) | 一种液压升降带侧向伸缩换电设备 | |
CN218579498U (zh) | 轮胎式移动工具平台 | |
CN208120639U (zh) | 盾构机双梁管片连接提升装置 | |
CN220049496U (zh) | 一种钢卷上卷卸卷装置 | |
CN222498412U (zh) | 一种龙门吊小车的行走装置 | |
CN219449086U (zh) | 一种道路施工用的铺设起重机 | |
CN116730187A (zh) | 一种轨道可移式小型门式起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