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0495U - 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60495U CN216860495U CN202220455902.4U CN202220455902U CN216860495U CN 216860495 U CN216860495 U CN 216860495U CN 202220455902 U CN202220455902 U CN 202220455902U CN 216860495 U CN216860495 U CN 2168604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ejection mechanism
- bottom plate
- ejector
-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40000004282 Grewia occidental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注塑模具领域的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包括后模底板,后模底板两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导向块,导向块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呈开口状态,且导向块两端外表面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呈斜面的槽,导向块内部均插设有呈竖直状态的顶块,后模底板上表面两端的中部均设有压块,压块的上侧设有弹块,且弹块与导向块上的斜面槽呈相匹配的状态,且弹块靠近导向块一侧的上部呈斜面状态,弹块远离导向块一侧中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呈水平状态的第一弹簧,因此,可以更好的将产品送到所需要的位置,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在工业生产上是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现有技术在对注塑模具注塑后进行顶出的过程中,多为单次的顶出机构,单次顶出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利于将产品送到所需要的位置,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大幅度的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为解决上述不利于将产品送到所需要的位置及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包括后模底板,所述后模底板两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呈开口状态,且所述导向块两端外表面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呈斜面的槽,所述导向块内部均插设有呈竖直状态的顶块,所述后模底板上表面两端的中部均设有压块,所述压块的上侧设有弹块,且所述弹块与导向块上的斜面槽呈相匹配的状态,且所述弹块靠近导向块一侧的上部呈斜面状态,所述弹块远离导向块一侧中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呈水平状态的第一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块相靠近的一侧共同固定安装有呈水平状态的顶针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针板的设置,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方便有效的对产品进行顶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模底板下表面中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相靠近一侧的表面与顶针板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的设置,限位板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顶针板进行限位,且能够对后模底板进行支撑,进而保证了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正常进行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板下表面之间共同安装有呈水平状态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中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与顶针板下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的设置,伸缩杆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为本装置提供动力,进而通过伸缩杆与顶针板的相配合更有利于将产品进行顶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针板上表面中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顶针,所述顶针远离顶针板的一端贯穿后模底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针的设置,在顶针板移动的过程中会通过顶针将产品进行顶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针板上表面的四角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顶针板的一端与后模底板的下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的设置,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顶针板进行限位,且有助于将运动后的顶针板进行复位,且能够对顶针板进行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模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后模推板,所述后模推板两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留置槽,所述第一留置槽内相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呈竖直状态的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的下端与后模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且所述压块的两端均与后模推板之间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模推板及压块的设置,使得能够更方便的将产品进行顶出,进而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限位螺丝的设置,有利于对产品进行顶出的过程中,起到限位的作用,进一步的保证了装置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留置槽内远离限位螺丝的一端设有呈竖直状态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后模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截面呈“T”型,所述滑动套底部的半径大于滑动套上部的半径,且所述滑动套远离限位螺丝的一侧与后模推板之间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弹块的一端与滑动套的外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及滑动套的设置,能够在将产品顶出的过程中,协助进行限位,进而有利于装置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模推板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截面呈倒“凸”型的第二留置槽,且所述顶针远离顶针板的一端贯穿后模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留置槽的设置,有利于产品的成型,顶针可以将产品进行顶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顶块向上移动,进而顶块在沿导向块移动的过程中会推动弹块向上移动,进而在压块的限位下,使得弹块沿导向块内侧的斜面槽进行移动,弹块在沿导向块内侧的斜面槽移动的过程中会使得第一弹簧进行压缩,当弹块移动至导向块内侧的斜面槽的外侧时,弹块会停留至此处,进而完成了对产品的第一次顶出,进一步的顶块沿导向块继续向上移动,完成对产品的再次顶出,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将产品送到所需要的位置,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打开伸缩杆,进一步的伸缩杆会推动顶针板带动顶针向上进行移动,在顶针板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板会对顶针板进行限位,第二弹簧也有助于对顶针板进行,且第二弹簧能够协助顶针板进行复位,顶针可以将产品进行顶出,顶块推动弹块向上移动时,会推动后模推板及滑动套沿连接杆向上移动,进一步的限位螺丝会对后模推板及滑动套进行阻挡,进而使得顶针能够对产品进行再次顶出,因此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伸缩杆;3、顶针板;4、顶针;5、限位板;6、后模底板;7、后模推板;8、第一留置槽;9、第二留置槽;10、连接杆;11、滑动套;12、导向块;13、顶块;14、压块;15、弹块;16、第一弹簧;17、第二弹簧;18、限位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包括后模底板6,后模底板6两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导向块12,导向块12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呈开口状态,且导向块12两端外表面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呈斜面的槽,导向块12内部均插设有呈竖直状态的顶块13,后模底板6上表面两端的中部均设有压块14,压块14的上侧设有弹块15,且弹块15与导向块12上的斜面槽呈相匹配的状态,且弹块15靠近导向块12一侧的上部呈斜面状态,弹块15远离导向块12一侧中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呈水平状态的第一弹簧16,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使顶块13向上移动,进而顶块13在沿导向块12移动的过程中会推动弹块15向上移动,进而在压块14的限位下,使得弹块15沿导向块12内侧的斜面槽进行移动,弹块15在沿导向块12内侧的斜面槽移动的过程中会使得第一弹簧16进行压缩,当弹块15移动至导向块12内侧的斜面槽的外侧时,弹块15会停留至此处,进而完成了对产品的第一次顶出,进一步的顶块13沿导向块12继续向上移动,完成对产品的再次顶出,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将产品送到所需要的位置,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其中,顶块13相靠近的一侧共同固定安装有呈水平状态的顶针板3,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方便有效的对产品进行顶出;后模底板6下表面中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限位板5,限位板5相靠近一侧的表面与顶针板3相贴合,限位板5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顶针板3进行限位,且能够对后模底板6进行支撑,进而保证了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正常进行工作;限位板5下表面之间共同安装有呈水平状态的安装板1,安装板1上表面中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伸缩杆2,伸缩杆2的输出端与顶针板3下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伸缩杆2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为本装置提供动力,进而通过伸缩杆2与顶针板3的相配合更有利于将产品进行顶出。
顶针板3上表面中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顶针4,顶针4远离顶针板3的一端贯穿后模底板6,在顶针板3移动的过程中会通过顶针4将产品进行顶出;顶针板3上表面的四角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第二弹簧17,第二弹簧17远离顶针板3的一端与后模底板6的下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7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顶针板3进行限位,且有助于将运动后的顶针板3进行复位,且能够对顶针板3进行限位;后模底板6的上表面设有后模推板7,后模推板7两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留置槽8,第一留置槽8内相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呈竖直状态的限位螺丝18,限位螺丝18的下端与后模底板6的上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且压块14的两端均与后模推板7之间相固定连接,后模推板7及压块14使得能够更方便的将产品进行顶出,进而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限位螺丝18的设置,有利于对产品进行顶出的过程中,起到限位的作用,进一步的保证了装置的正常使用。
第一留置槽8内远离限位螺丝18的一端设有呈竖直状态的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下端与后模底板6的上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连接杆10的外侧套设有滑动套11,滑动套11的截面呈“T”型,滑动套11底部的半径大于滑动套11上部的半径,且滑动套11远离限位螺丝18的一侧与后模推板7之间相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6远离弹块15的一端与滑动套11的外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连接杆10及滑动套11能够在将产品顶出的过程中,协助进行限位,进而有利于装置的使用;后模推板7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截面呈倒“凸”型的第二留置槽9,且顶针4远离顶针板3的一端贯穿后模推板7,第二留置槽9有利于产品的成型,顶针4可以将产品进行顶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使顶块13向上移动,进而顶块13在沿导向块12移动的过程中会推动弹块15向上移动,进而在压块14的限位下,使得弹块15沿导向块12内侧的斜面槽进行移动,弹块15在沿导向块12内侧的斜面槽移动的过程中会使得第一弹簧16进行压缩,当弹块15移动至导向块12内侧的斜面槽的外侧时,弹块15会停留至此处,进而完成了对产品的第一次顶出,进一步的顶块13沿导向块12继续向上移动,完成对产品的再次顶出,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将产品送到所需要的位置,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打开伸缩杆2,进一步的伸缩杆2会推动顶针板3带动顶针4向上进行移动,在顶针板3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板5会对顶针板3进行限位,第二弹簧17也有助于对顶针板3进行,且第二弹簧17能够协助顶针板3进行复位,顶针4可以将产品进行顶出,顶块13推动弹块15向上移动时,会推动后模推板7及滑动套11沿连接杆10向上移动,进一步的限位螺丝18会对后模推板7及滑动套11进行阻挡,进而使得顶针4能够对产品进行再次顶出,因此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包括后模底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底板(6)两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导向块(12),所述导向块(12)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呈开口状态,且所述导向块(12)两端外表面相靠近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呈斜面的槽,所述导向块(12)内部均插设有呈竖直状态的顶块(13),所述后模底板(6)上表面两端的中部均设有压块(14),所述压块(14)的上侧设有弹块(15),且所述弹块(15)与导向块(12)上的斜面槽呈相匹配的状态,且所述弹块(15)靠近导向块(12)一侧的上部呈斜面状态,所述弹块(15)远离导向块(12)一侧中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呈水平状态的第一弹簧(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13)相靠近的一侧共同固定安装有呈水平状态的顶针板(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底板(6)下表面中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相靠近一侧的表面与顶针板(3)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下表面之间共同安装有呈水平状态的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上表面中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伸缩杆(2),所述伸缩杆(2)的输出端与顶针板(3)下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3)上表面中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顶针(4),所述顶针(4)远离顶针板(3)的一端贯穿后模底板(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3)上表面的四角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态的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远离顶针板(3)的一端与后模底板(6)的下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底板(6)的上表面设有后模推板(7),所述后模推板(7)两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留置槽(8),所述第一留置槽(8)内相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呈竖直状态的限位螺丝(18),所述限位螺丝(18)的下端与后模底板(6)的上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且所述压块(14)的两端均与后模推板(7)之间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留置槽(8)内远离限位螺丝(18)的一端设有呈竖直状态的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下端与后模底板(6)的上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外侧套设有滑动套(11),所述滑动套(11)的截面呈“T”型,所述滑动套(11)底部的半径大于滑动套(11)上部的半径,且所述滑动套(11)远离限位螺丝(18)的一侧与后模推板(7)之间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6)远离弹块(15)的一端与滑动套(11)的外表面之间相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推板(7)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截面呈倒“凸”型的第二留置槽(9),且所述顶针(4)远离顶针板(3)的一端贯穿后模推板(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55902.4U CN216860495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55902.4U CN216860495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60495U true CN216860495U (zh) | 2022-07-01 |
Family
ID=82161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455902.4U Active CN216860495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60495U (zh) |
-
2022
- 2022-03-04 CN CN202220455902.4U patent/CN2168604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860495U (zh) | 一种再次顶出机构装置 | |
CN213830162U (zh) | 一种方便脱料的注塑模具 | |
CN210733077U (zh) | 一种x射线成像设备部件加工使用的注塑模具 | |
CN211334358U (zh) | 一种塑料成型模具 | |
CN210791906U (zh) | 一种斜向抽芯模具机构 | |
CN107901360B (zh) | 一种具有延时功能的自动顶出装置及具有其的模具 | |
CN211307281U (zh) | 一种化妆品外盖用自动注塑装置 | |
CN215434843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用顶针板复位缓冲机构 | |
CN215849392U (zh) | 一种新型塑胶模具 | |
CN218139649U (zh) | 一种塑料制品模具的前模斜顶装置 | |
CN211105425U (zh) | 铆钉倒扣叶片模具 | |
CN208497587U (zh) | 一种后模深胶位二次脱模机构 | |
CN218519132U (zh) | 一种车辆保险杠塑料件热压模具 | |
CN214773659U (zh) | 一种汽车喇叭罩特殊直顶进胶模具结构 | |
CN217191993U (zh) | 一种通用型多功能组合式模架结构 | |
CN218803783U (zh) | 一种弹簧辅助顶出机构 | |
CN218701014U (zh) | 一种模具顶出结构 | |
CN213767019U (zh) | 一种五金塑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 |
CN210940327U (zh) | 一种用于吸尘器主机外壳的快速脱模的模具 | |
CN214726043U (zh) | 一种护目镜外框用脱模机构 | |
CN217252148U (zh) | 一种可随动顶出的电池外壳加工用冲压装置 | |
CN215396670U (zh) | 一种用于注塑刀架压槽的注塑模具 | |
CN212602832U (zh) | 一种塑料制品用可快速连接组装的模具 | |
CN218111585U (zh) | 一种卡扣封印的成型模具 | |
CN213440643U (zh) | 一种圆柱形塑料件生产用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