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46118U - 一种背钻测厚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钻测厚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46118U
CN216846118U CN202220337982.3U CN202220337982U CN216846118U CN 216846118 U CN216846118 U CN 216846118U CN 202220337982 U CN202220337982 U CN 202220337982U CN 216846118 U CN216846118 U CN 216846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measuring
sliding
circuit board
backdr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379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晓军
黄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aikesit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ikesit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ikesit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ikesit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379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46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46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46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钻测厚机构,包括:测厚模组、滑动座、X向移动机构、Y向移动机构和测量平台,所述测厚模组安装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Y向移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座在所述测量平台上进行Y向运动,所述X向移动机构驱动Y向移动机构和所述滑动座在所述测量平台上进行X向运动;所述测量平台中间为镂空设计,线路板放置并固定于所述测量平台的边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钻测厚机构,通过对测厚模组测量位置的调节,实现了对线路板的厚度的精确测量,有效避免了线路板厚度不准确导致的背钻深度不准确的问题,且采用机器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适于大力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背钻测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厚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钻测厚机构。
背景技术
在多层板的制作中,例如12层板的制作,一般将第1层到第12层钻出通孔(一次钻),然后通孔内陈铜。但实际生产中,通常仅需要将第1层连到第n(1<n<12)层,第n层下面的线路板由于没有线路相连,沉铜部分形成一个铜柱,影响信号的通路,会引发信号不完整的问题。要实现精确钻孔,就需要测量每一线路板的厚度,将需要钻孔的线路板厚度相加,然后再根据该厚度和设计钻孔深度。现有技术中均是由人工手动测量每一线路板的点位厚度,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且每块线路板测量均有一定误差,多块线路板厚度相加后导致误差增大,经常发生钻孔深度不够或钻超设定层数的情况。
因此,需对现有的背钻测厚机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钻测厚机构,该背钻测厚机构包括:测厚模组、滑动座、X向移动机构、Y向移动机构和测量平台,所述测厚模组安装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Y向移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座在所述测量平台上进行Y向运动,所述X向移动机构驱动Y向移动机构和所述滑动座在所述测量平台上进行X向运动;所述测量平台中间为镂空设计,线路板放置并固定于所述测量平台的边沿上。
进一步地,所述测厚模组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传感器和下传感器,所述滑动座包括一竖部和两横部,两横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竖部的两端,两横部间具有间隙,所述上传感器和所述下传感器分别固定于两横部的端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平台设于所述间隙中,所述测量平台的边沿设有若干固定气缸,用于固定线路板的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Y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Y向滑轨,所述滑动座底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Y向滑轨上,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滑动座沿所述Y向滑轨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X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X向滑轨,所述Y向滑轨底部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X向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Y向滑轨沿所述X向滑轨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为滚珠花键丝杠或线性滑轨。
进一步地,所述上传感器和所述下传感器均为激光镭射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背钻测厚机构还包括一刻字模组,所述刻字模组设于所述测量平台的一侧,将所述测厚模组测得的线路板的厚度刻在线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刻字模组安装于一伸缩气缸的活塞端。
进一步地,所述背钻测厚机构还包括一板尺寸调整机构,所述板尺寸调整机构包括:“L”形调整板、滑轨、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所述滑轨Y向设置,所述“L”形调整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L”形调整板沿滑轨Y向运动;所述滑轨X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测量平台上,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滑轨X向运动。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钻测厚机构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测厚模组可进行X向调节和Y向调节,以检测线路板不同位置的厚度,划分区域并在同一区域内多点多次测量,板厚的测量精确度大大提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钻孔深度具有偏差的难题。
(2)利用测厚模组自动测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钻测厚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钻测厚机构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
测厚模组10、滑动座20、测量平台50、刻字模组60、间隙23、
上传感器11、下传感器12、固定气缸51、第一驱动件41、
Y向滑轨42、Y向驱动电机411、Y向丝杠412、第一滑块71、
第二驱动件31、X向滑轨32、X向驱动电机311、X向丝杠312、
X向螺母313、第二滑块72、伸缩气缸6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钻测厚机构,其包括:测厚模组10、滑动座20、X向移动机构、Y向移动机构、测量平台50和刻字模组60,所述测厚模组10安装于所述滑动座20上,所述滑动座20可在所述X向移动机构和Y向移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X向和Y向运动,使所述测厚模组10对线路板不同区域进行板厚测量。所述测量平台50用于固定放置线路板,所述刻字模组60用于接收所述测厚模组10的测量结果并将测量值刻在线路板上。方便后续对线路板的厚度值进行获取并使用。
具体的,所述滑动座20包括一竖部和两横部,两横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竖部的两端,两横部间具有间隙23。所述测厚模组10包括:上传感器11和下传感器12,所述上传感器11和所述下传感器12分别固定于两横部22的端部上,所述上传感器11和所述下传感器12对应设置,保证其发射光线同轴,对线路板的同一位置进行检测。所述测量平台50从所述间隙23中穿过。
优选的,所述上传感器11和所述下传感器12均为激光镭射传感器,根据两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一传感器到线路板的距离,即可得出线路板的厚度。激光镭射传感器测量精度高,可精确到5μm,大大提高了线路板厚度测量的精确度,保证背钻操作时,因板厚误差导致的打孔深度不准确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测量平台50中间为镂空设计,其边沿上设有多个固定气缸51,线路板放置于所述测量平台50上后,其边沿通过多个所述固定气缸51进行固定,防止测量过程中线路板发生移位,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具体的,所述Y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41和Y向滑轨4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41为一滚珠花键丝杠,其包括Y向驱动电机411、Y向丝杠412和Y向螺母(未图示),所述Y向驱动电机411转动,带动所述Y向螺母沿所述Y向丝杠412运动。所述滑动座20连接于所述Y向螺母上,所述滑动座20底部设有第一滑块71,所述第一滑块71适配于所述Y向滑轨42内,并在所述第一驱动件41的作用下沿所述Y向滑轨42滑动,实现测厚模组10的Y向调节。
相类似的,所述X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31和X向滑轨3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31也为一滚珠花键丝杠,其包括X向驱动电机311、X向丝杠312和X向螺母313,所述X向驱动电机311转动,带动所述X向螺母313沿所述X向丝杠312运动。所述滑动座20连接于所述螺母上,所述Y向滑轨42底部设有第二滑块72,所述第二滑块72适配于所述X向滑轨32内,并在所述第二驱动件31的作用下沿所述X向滑轨32滑动,实现测厚模组10的X向调节。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驱动件4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31也可以为线性滑轨等其他驱动件,只要能驱动所述测厚模组10进行X向和Y向调节,即可满足需求。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刻字模组为激光雕刻机,所述测厚模组10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所述刻字模组60,所述刻字模组60将板厚的测量结果雕刻在线路板的边沿,以供后续工序使用。更进一步的,所述测厚模组10还跟背钻模组通信连接,直接将线路板的厚度发送至背钻模组,给背钻打孔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所述刻字模组60还包括一伸缩气缸61,所述刻字模组60安装于所述伸缩气缸61的活塞端,通过伸缩气缸61对刻字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适用不同型号尺寸的线路板。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背钻测厚机构还包括一尺寸调整机构,所述板尺寸调整机构包括:“L”形调整板81、滑轨82、第三驱动件83和第四驱动件(未图示),所述滑轨82为Y向设置,为一Y向滑轨,所述“L”形调整板81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82上,所述第三驱动件83驱动所述“L”形调整板81沿滑轨82进行Y向运动,根据线路板的大小进行Y向调节固定。所述滑轨82的两端通过均设有滑块,对应每一滑块,所述测量平台上设有两条第二X滑轨(未图示),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滑轨82沿两第二X滑轨做X向滑动,带动所述“L”形调整板81做X向运动,以根据线路板的大小进行X向调节固定。所述尺寸调整机构可根据线路板的大小进行调整,使“L”形板夹持固定线路板的一角上,起到对线路板支撑和固定的作用。其中,所述第三驱动件83和所述第四驱动件为滚珠花键丝杠或线性滑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X向”、“Y向”、“上”、“下”等指示方位为基于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钻测厚机构,通过对测厚模组测量位置的调节,实现了对线路板的厚度的精确测量,有效避免了线路板厚度不准确导致的背钻深度不准确的问题,且采用机器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适于大力推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钻测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测厚模组、滑动座、X向移动机构、Y向移动机构和测量平台,所述测厚模组安装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Y向移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座在所述测量平台上进行Y向运动,所述X向移动机构驱动Y向移动机构和所述滑动座在所述测量平台上进行X向运动;所述测量平台中间为镂空设计,线路板放置并固定于所述测量平台的边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钻测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厚模组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传感器和下传感器,所述滑动座包括一竖部和两横部,两横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竖部的两端,两横部间具有间隙,所述上传感器和所述下传感器分别固定于两横部的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钻测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平台设于所述间隙中,所述测量平台的边沿设有若干固定气缸,用于固定线路板的边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钻测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Y向滑轨,所述滑动座底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Y向滑轨上,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滑动座沿所述Y向滑轨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钻测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X向滑轨,所述Y向滑轨底部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X向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Y向滑轨沿所述X向滑轨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钻测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为滚珠花键丝杠或线性滑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钻测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感器和所述下传感器均为激光镭射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钻测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钻测厚机构还包括一刻字模组,所述刻字模组设于所述测量平台的一侧,将所述测厚模组测得的线路板的厚度刻在线路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钻测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字模组安装于一伸缩气缸的活塞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钻测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钻测厚机构还包括一板尺寸调整机构,所述板尺寸调整机构包括:“L”形调整板、滑轨、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所述滑轨Y向设置,所述“L”形调整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L”形调整板沿滑轨Y向运动;所述滑轨X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测量平台上,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滑轨X向运动。
CN202220337982.3U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背钻测厚机构 Active CN216846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7982.3U CN216846118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背钻测厚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7982.3U CN216846118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背钻测厚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46118U true CN216846118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9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37982.3U Active CN216846118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背钻测厚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46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55449B1 (ko) 천공 방법 및 천공 장치
KR100436017B1 (ko) 스크린인쇄방법과그장치
DE602005001977T2 (de) Messtisch und optisches Messsystem
CN111661589A (zh) 一种基于图像定位的运动平台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4875514A (zh) 一种丝网印刷机的网印方法及丝网印刷机
CN216846118U (zh) 一种背钻测厚机构
CN105834519A (zh) 印刷电路板用的倒角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39185A (zh) 一种长轴装夹自动调平装置及调平方法
CN115900491A (zh) 一种微钻芯厚测量装置
CN114501863A (zh) 一种刮涂对位校准的装置及方法
CN210323767U (zh) 一种异形面曝光装置
CN213674444U (zh) 一种闭环控制的上冲模
CN210337231U (zh) 一种新型的丝印装置
CN212747688U (zh) 电位器支架测试机构
CN219248192U (zh) 一种测量钻孔一体机
CN219084011U (zh) 一种具有联动功能的显微测量装置
CN215487495U (zh) 一种可以快速组装的丝杠模组
CN217687088U (zh) Ccd视觉测高机
CN216846181U (zh) 一种坐标式测厚机构及测厚机
CN214043608U (zh) 硅片传送工装
CN221038655U (zh) 一种印刷辊用印刷膜定位检测装置
CN220660663U (zh) 灯板模组的定位装置
CN219224618U (zh) 一种芯片缺陷检测机
CN212378766U (zh) 一种高精度自动水平尺校准装置
CN218380863U (zh) 一种大尺寸精密测量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