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6834U - 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36834U
CN216836834U CN202220081017.4U CN202220081017U CN216836834U CN 216836834 U CN216836834 U CN 216836834U CN 202220081017 U CN202220081017 U CN 202220081017U CN 216836834 U CN216836834 U CN 216836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ip body
clip
abutting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810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斌
仲志勇
何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ixin Qingji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ixin Qingji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ixin Qingji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ixin Qingji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810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36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36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36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涉及起重技术领域。其中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第一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第二夹持结构包括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均与第二夹体连接,第三夹体与第四夹体之间设有容纳间隙。通过第一夹持结构将固定装置夹持在起重设备上之后,将线缆需要固定的部分放置到容纳间隙中,第二夹持结构的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即可将线缆固定住,固定线缆方便快捷,提高了线缆的固定效率;此外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均与第一夹持结构的第二夹体连接,第二夹体既作为夹持部件又用作连接部件,通过第二夹体简化了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降低了固定装置的整体成本。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塔机等起重设备供电的主电源的电缆等线缆要布设到塔机上,因塔机未提供专用固定位置和专用装置,通用做法是由线缆从上往下自然悬垂布设,中途隔段固定。塔机的高度主体通常由多个标准节形成,有时塔机等起重设备的吊架等横向延伸臂也采用标准节组成;标准节通常由角钢、方钢等构件构成一个框架。电缆等线缆的常规固定方式主要方式为,利用绝缘瓷珠绑扎固定,先将瓷珠固定在塔机等起重设备的标准节上,后将电缆固定在绝缘瓷珠上,此时固定绑扎技术要求高,又易造成电缆绝缘层损伤,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塔机的标准节的加高,电缆等线缆的长度增加,电缆等线缆自重加大,绝缘瓷珠这一固定件的受力也随之加大,对固定件的自身强度要求也随之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固定装置,旨在提高线缆的固定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线缆,包括用于夹持起重设备的第一夹持结构和用于夹持线缆的第二夹持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所述第三夹体和所述第四夹体均与所述第二夹体连接,所述第三夹体与所述第四夹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纳线缆的容纳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三夹体的硬度小于等于所述第四夹体的硬度;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硬度、所述第二隔板的硬度均小于所述第三夹体的硬度;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三夹体、所述第四夹体之间,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用于抵接所述第三夹体,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用于抵接所述线缆;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用于抵接所述第四夹体,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侧用于抵接所述线缆。第三夹体的硬度小于等于第四夹体的硬度,第一隔板的硬度、第二隔板的硬度均小于第三夹体的硬度,使固定装置在通过第三夹体、第四夹体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通过硬度相对较低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降低对线缆的挤压损伤。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背离所述第三夹体的一侧上设有夹紧槽,所述夹紧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所述夹紧槽包括宽度沿朝向槽底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夹紧段,所述夹紧段的深度小于所述夹紧段的宽度的最大值的一半。夹紧槽包括宽度沿朝向槽底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夹紧段,夹紧段的深度小于夹紧段的宽度的最大值的一半,使得夹紧段整体较为扁平,能够使用更多规格的线缆,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用于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夹体和至少部分所述第四夹体相互靠近,所述夹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夹体连接,所述夹紧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夹体连接。夹紧结构保证了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对线缆的夹紧力,能够降低第三夹体、第四夹体松开而导致线缆松脱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第三夹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夹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夹紧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三夹体的外侧的横向凸起,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螺母用于抵接所述第四夹体的外侧。夹紧结构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杆、横向凸起和第一螺母调整对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的夹紧力度,既能够调整容纳间隙的大小,又能够增强第三夹体、第四夹体对线缆的夹紧力度。
可选地,所述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母用于抵接所述第一螺母的外侧;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为第一螺栓,所述横向凸起包括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和/或,所述第三夹体远离所述第二夹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耳上;所述第四夹体远离所述第二夹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耳上;所述第一凸耳、所述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夹体、所述第三夹体、所述第四夹体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二夹体和/或所述第三夹体和/或所述第四夹体上设有第一抵接体,所述第一抵接体用于抵接所述第一隔板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隔板的端部;所述第一抵接体、所述第二夹体、所述第三夹体、所述第四夹体一体成型;和/或,第一隔板和/或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为尼龙块;和/或,所述第二夹体和/或所述第三夹体和/或所述第四夹体上设有连接绳组,所述连接绳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或所述第二隔板。第二螺母能够进一步将第一螺母固定住,降低第一螺母向外移动的可能性,降低线缆松脱的风险。第一凸耳、第二凸耳设置在远离第二夹体的一侧,能够使第三夹体、第四夹体对线缆的夹紧力大于夹紧结构提供的夹紧力,使线缆的固定更稳定牢靠;第一凸耳、第二凸耳也减少了与线缆的接触面积,降低线缆在进入容纳间隙时受到刮伤的几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体的端部设有用于抵接所述起重设备的折弯段。折弯段能够增加与起重设备的接触点,进一步防止固定装置从起重设备上滑动移位或脱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夹体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过所述通槽;所述第一夹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抵接体和第三抵接体,所述第二抵接体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内侧,所述第三抵接体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外侧,所述第三抵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结构还包括第四抵接体,所述第四抵接体用于抵接所述第三抵接体背离所述第一夹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抵接体、所述第三抵接体、所述第四抵接体均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螺纹段连接的螺母;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为第二螺栓;所述第一夹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起重设备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三通孔。通槽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杆的直径,使第一夹体能够更好地调整位置,更好地避免与起重设备发生装配干涉,使固定装置能够更方便地安装到起重设备上。第二抵接体和第三抵接体实现了第一夹体的安装与固定,且结构简洁易安装。第四抵接体能够保证第二抵接体和第三抵接体对第一夹体进行固定时的牢固程度,降低固定装置从起重设备上松脱的可能性。连接部能够增加第一夹体与起重设备的连接点,能够降低第一夹体、固定装置发生相对于起重设备的转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标准节,用于构成起重设备的高度主体或横向延伸臂,包括构件和上述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持结构与所述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上述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起重设备的高度主体或所述起重设备的横向延伸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夹持结构的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将固定装置夹持在起重设备上之后,将线缆需要固定的部分放置到容纳间隙中,第二夹持结构的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即可将线缆固定住,固定线缆方便快捷,提高了线缆的固定效率;此外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均与第一夹持结构的第二夹体连接,第二夹体既作为夹持部件又用作连接部件,通过第二夹体简化了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降低了固定装置的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夹体、第三夹体、第四夹体等结构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66687800000041
Figure BDA000346668780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固定装置。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线缆4,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夹持起重设备的第一夹持结构和用于夹持线缆4的第二夹持结构,第一夹持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如图1所示沿左右并排设置;第二夹持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夹体21和第四夹体22,第三夹体21和第四夹体22如图2所示沿上下并排设置。第三夹体21和第四夹体22均与第二夹体12连接,包括焊接、卡接、一体成型等连接方式。第三夹体21与第四夹体22之间设有用于容纳线缆4的容纳间隙23。通过第一夹持结构的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将固定装置夹持在起重设备上之后,将线缆4需要固定的部分放置到容纳间隙23中,第二夹持结构的第三夹体21和第四夹体22即可将线缆4固定住,固定线缆4方便快捷,提高了线缆4的固定效率;此外第三夹体21和第四夹体22均与第一夹持结构的第二夹体12连接,第二夹体12既作为夹持部件又用作连接部件,通过第二夹体12简化了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降低了固定装置的整体成本。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三夹体21的硬度小于等于第四夹体22的硬度;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5,第一隔板24的硬度、第二隔板25的硬度均小于第三夹体21的硬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25均设置为尼龙块,而第三夹体21、第四夹体22设置为金属板材;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25均设置在第三夹体21、第四夹体22之间,第一隔板24的一侧(如图2所示的上侧)用于抵接第三夹体21,第一隔板24的另一侧(如图2所示的下侧)用于抵接线缆4;第二隔板25的一侧(如图2所示的下侧)用于抵接第四夹体22,第二隔板25的另一侧(如图2所示的上侧)用于抵接线缆4。第三夹体21的硬度小于等于第四夹体22的硬度,第一隔板24的硬度、第二隔板25的硬度均小于第三夹体21的硬度,使固定装置在通过第三夹体21、第四夹体22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通过硬度相对较低的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5降低对线缆4的挤压损伤。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板24背离第三夹体21的一侧上设有夹紧槽241,如图1所示,夹紧槽24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隔板24的两端,夹紧槽241包括宽度沿朝向槽底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夹紧段,夹紧段的深度小于夹紧段的宽度的最大值的一半。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夹紧槽241为扁平状的弧形槽,夹紧槽241全部设置为上述夹紧段,此时夹紧段的深度如图2中尺寸D所示,夹紧段的宽度的最大值如图2中尺寸W所示,此时D小于W/2。夹紧槽241包括宽度沿朝向槽底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夹紧段,夹紧段的深度小于夹紧段的宽度的最大值的一半,使得夹紧段整体较为扁平,能够使用更多规格的线缆4,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固定装置还包括夹紧结构,夹紧结构用于使至少部分第三夹体21和至少部分第四夹体22相互靠近,夹紧结构的一端与第三夹体21连接,夹紧结构的另一端与第四夹体22连接。夹紧结构保证了第三夹体21和第四夹体22对线缆4的夹紧力,能够降低第三夹体21、第四夹体22松开而导致线缆4松脱的风险。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三夹体21上设有第一通孔2111,第三夹体21上设有第二通孔2211;夹紧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261和第一螺母262,第一连接杆261穿过第一通孔2111和第二通孔2211,第一连接杆261的一端设有用于抵接第三夹体21的外侧的横向凸起2611,第一连接杆26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螺母262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段,第一螺母262用于抵接第四夹体22的外侧。夹紧结构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杆261、横向凸起2611和第一螺母262调整对第三夹体21和第四夹体22的夹紧力度,既能够调整容纳间隙23的大小,又能够增强第三夹体21、第四夹体22对线缆4的夹紧力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二螺母263,第二螺母263与第一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螺母263用于抵接第一螺母262的外侧;此外,第一连接杆261可设置为第一螺栓,横向凸起2611包括第一螺栓的螺栓头,即第一螺栓的六角头;此外,第三夹体21远离第二夹体12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耳211,第一通孔2111设置在第一凸耳211上;第四夹体22远离第二夹体12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耳221,第二通孔2211设置在第二凸耳221上;此外,第二夹体12和/或第三夹体21和/或第四夹体22上设有第一抵接体27,第一抵接体27用于抵接第一隔板24的端部和第二隔板25的端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第三夹体21、第四夹体22上均设有第一抵接体27,第一抵接体27设置为折弯板;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体27、第二夹体12、第三夹体21、第四夹体22、第一凸耳211、第二凸耳221一体成型,具体为板件进行折弯而形成;图4展示了第一抵接体27、第二夹体12、第三夹体21、第四夹体22、第一凸耳211、第二凸耳221的展开状态图,图中虚线即为折弯位置;此外,第二夹体12和/或第三夹体21和/或第四夹体22上设有连接绳组,连接绳组用于连接第一隔板24和/或第二隔板25。第二螺母263能够进一步将第一螺母262固定住,降低第一螺母262向外移动的可能性,降低线缆4松脱的风险。第一凸耳211、第二凸耳221设置在远离第二夹体12的一侧,能够使第三夹体21、第四夹体22对线缆4的夹紧力大于夹紧结构提供的夹紧力,使线缆4的固定更稳定牢靠;第一凸耳211、第二凸耳221也减少了与线缆4的接触面积,降低线缆4在进入容纳间隙23时受到刮伤的几率。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夹体11的端部设有用于抵接起重设备的折弯段111。折弯段111能够增加与起重设备的接触点,进一步防止固定装置从起重设备上滑动移位或脱离。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3的一端与第二夹体1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1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螺纹段;第一夹体11上设有通槽112,通槽112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杆13的直径,第二连接杆13穿过通槽112;第一夹体1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抵接体14和第三抵接体15,第二抵接体14用于抵接第一夹体11的内侧(内侧即第一夹体11夹持物体时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右侧),第三抵接体15用于抵接第一夹体11的外侧(外侧即第一夹体11夹持物体时背离物体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左侧),第三抵接体15与第二连接杆13可拆卸连接;第一夹持结构还包括第四抵接体16,第四抵接体16用于抵接第三抵接体15背离第一夹体11的一侧;第二连接杆13上设有第二螺纹段,第二抵接体14、第三抵接体15、第四抵接体16均设置为与第二螺纹段连接的螺母;第二连接杆13设置为第二螺栓;第一夹体11上还设有用于与起重设备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三通孔113。通槽112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杆13的直径,使第一夹体11能够更好地调整位置,更好地避免与起重设备发生装配干涉,使固定装置能够更方便地安装到起重设备上。第二抵接体14和第三抵接体15实现了第一夹体11的安装与固定,且结构简洁易安装。第四抵接体16能够保证第二抵接体14和第三抵接体15对第一夹体11进行固定时的牢固程度,降低固定装置从起重设备上松脱的可能性。连接部能够增加第一夹体11与起重设备的连接点,能够降低第一夹体11、固定装置发生相对于起重设备的转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标准节,用于构成起重设备的高度主体或横向延伸臂,包括构件3和上述固定装置,第一夹持结构与构件3连接。该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标准节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上述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起重设备的高度主体或起重设备的横向延伸臂连接。该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起重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起重设备的第一夹持结构和用于夹持线缆的第二夹持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所述第三夹体和所述第四夹体均与所述第二夹体连接,所述第三夹体与所述第四夹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纳线缆的容纳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体的硬度小于等于所述第四夹体的硬度;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硬度、所述第二隔板的硬度均小于所述第三夹体的硬度;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三夹体、所述第四夹体之间,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用于抵接所述第三夹体,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用于抵接所述线缆;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用于抵接所述第四夹体,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侧用于抵接所述线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背离所述第三夹体的一侧上设有夹紧槽,所述夹紧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所述夹紧槽包括宽度沿朝向槽底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夹紧段,所述夹紧段的深度小于所述夹紧段的宽度的最大值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用于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夹体和至少部分所述第四夹体相互靠近,所述夹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夹体连接,所述夹紧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夹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夹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夹紧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三夹体的外侧的横向凸起,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螺母用于抵接所述第四夹体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母用于抵接所述第一螺母的外侧;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为第一螺栓,所述横向凸起包括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
和/或,所述第三夹体远离所述第二夹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耳上;所述第四夹体远离所述第二夹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耳上;所述第一凸耳、所述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夹体、所述第三夹体、所述第四夹体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第二夹体和/或所述第三夹体和/或所述第四夹体上设有第一抵接体,所述第一抵接体用于抵接所述第一隔板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隔板的端部;所述第一抵接体、所述第二夹体、所述第三夹体、所述第四夹体一体成型;
和/或,第一隔板和/或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为尼龙块;
和/或,所述第二夹体和/或所述第三夹体和/或所述第四夹体上设有连接绳组,所述连接绳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或所述第二隔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的端部设有用于抵接所述起重设备的折弯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夹体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过所述通槽;所述第一夹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抵接体和第三抵接体,所述第二抵接体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内侧,所述第三抵接体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外侧,所述第三抵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结构还包括第四抵接体,所述第四抵接体用于抵接所述第三抵接体背离所述第一夹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抵接体、所述第三抵接体、所述第四抵接体均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螺纹段连接的螺母;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为第二螺栓;所述第一夹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起重设备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三通孔。
9.一种标准节,用于构成起重设备的高度主体或横向延伸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持结构与所述构件连接。
10.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起重设备的高度主体或所述起重设备的横向延伸臂连接。
CN202220081017.4U 2022-01-12 2022-01-12 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 Active CN216836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1017.4U CN216836834U (zh) 2022-01-12 2022-01-12 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1017.4U CN216836834U (zh) 2022-01-12 2022-01-12 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36834U true CN216836834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4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81017.4U Active CN216836834U (zh) 2022-01-12 2022-01-12 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36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79067U (zh) 一种管道安装固定夹具
CN216836834U (zh) 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
CN204751778U (zh) 电梯随行电缆挂线装置
CN209125868U (zh) 一种可快速连接机器人的拧紧轴支架
CN203806962U (zh) 线缆终端头提升卡具
CN202050215U (zh) 导流线夹
CN112186623B (zh) 一种带电接支接线路引线组合工具的作业方法
CN205829031U (zh) 电力引下电缆固定装置
CN210798460U (zh) 一种铁塔横担软梯悬挂点延长装置
CN112448352A (zh) 一种模块化安装的电力金具
CN114024277A (zh) 并联线夹
CN201699365U (zh) 一种epon接入箱抱杆安装结构件
CN207819423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金具
CN211605981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顶线槽内线缆支撑件
CN220122116U (zh) 一种具有线体防脱落机构的铜钎焊并沟线夹
CN219980297U (zh) 一种电缆固定夹
CN222314764U (zh) 结构牢固的钢管塔用钢管
CN221876342U (zh) 配电柜吊装吊具
CN221961540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CN222863992U (zh) 一种防松退钢丝绳绳夹
CN110499951A (zh) 一种铁塔横担软梯悬挂点延长装置及应用
CN217517852U (zh) 一种电塔涡激振动抑制装置
CN220122557U (zh) 一种新型电缆固定架
CN113889903B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跨越高压铁塔的辅助金具装置
CN109626204B (zh) 塔筒的溜尾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