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3636U - 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3636U
CN216783636U CN202122976467.8U CN202122976467U CN216783636U CN 216783636 U CN216783636 U CN 216783636U CN 202122976467 U CN202122976467 U CN 202122976467U CN 216783636 U CN216783636 U CN 216783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plate
bending section
vehicle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764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俊�
林茂青
申兰兰
杜书权
陆毅初
谢贵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764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83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3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3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侧围外板、加强板和侧围内板,其中,加强板包括主板、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连接主板和第二弯折段,第二弯折段贴合于侧围外板;侧围内板连接于主板远离侧围外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时,将加强板的第二弯折段贴合侧围外板,将第二弯折段与侧围外板连接。再将侧围内板贴合于主板远离侧围外板的一侧,将侧围内板与主板连接。侧围外板与加强板连接时通过第二弯折段连接,提高连接时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体连接的强度。

Description

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车辆已经成为最为普及的交通工具。车辆具有多根支撑柱将棚顶支撑,其中汽车的D柱为车辆最后方的支撑柱。
现有技术中,D柱具有侧围内板与加强板,D柱侧围内板与D柱加强板直接焊接。内板和加强板之间的连接较为薄弱,D柱的结构强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D柱的结构强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的侧围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主板、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所述主板和所述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贴合于所述侧围外板;
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连接于所述主板远离侧围外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相互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段靠近所述侧围外板的一侧凸出有凸板,所述凸板与所述侧围外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凸板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通过结构胶层粘接。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段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固板上设置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为一体成型制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段均与所述侧围外板焊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辆的侧围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安装时,将加强板第二弯折段贴合侧围外板,将第二弯折段均与侧围外板连接。再将侧围内板贴合于主板远离侧围外板的一侧,将侧围内板与主板连接。侧围外板与加强板连接时通过第二弯折段贴合,提高连接时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体连接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的侧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主板 600 结构胶层
200 第一弯折段 700 第一加固板
300 第二弯折段 800 第二加固板
400 侧围外板 900 气弹簧
500 凸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
请参照图1至图2,在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辆的侧围结构包括:
侧围外板400、加强板和侧围内板110,其中,加强板包括主板100、第一弯折段200和第二弯折段300,第一弯折段200连接主板100和第二弯折段 300,第二弯折段300贴合于侧围外板400;侧围内板110连接于主板100远离侧围外板400的一侧。
安装时,将加强板的第二弯折段300贴合侧围外板400,将第二弯折段 300均与侧围外板400连接。再将侧围内板110贴合于主板100远离侧围外板 400的一侧,将侧围内板110与主板100连接。侧围外板400与加强板连接时通过第二弯折段300贴合,提高连接时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体连接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板为D柱流水槽加强板。
具体地,主板100呈竖直设置,侧围外板400设置于主板100的一侧,第一弯折段200向主板100的一侧弯折,第二弯折段300向靠近侧围外板400 的一侧弯折。第二弯折段300与侧围外板400贴合。
本实施例中,侧围外板400的端部抵接于第一弯折段200,第二弯折段 300与主板100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侧围外板400靠近主板100的一边具有第三弯折段,第三弯折段向远离第二弯折段300的一侧延伸,第三弯折段与第一弯折段200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100与所述第一弯折段200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弯折段300与所述第一弯折段200相互垂直。主板100和侧围外板400的主体大体平行或垂直,提高整体车辆的侧围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段300靠近所述侧围外板400的一侧凸出有凸板500,所述凸板500与所述侧围外板400连接。通过凸板500增强D柱区域连接稳定性及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结构胶600涂敷于凸板500与侧围外板400之间,凸板500 设置于第二弯折段300的顶端,凸板500向远离主板100的一侧延伸并贴合于侧围外板400,通过凸板500还增加了加强板和侧围外板400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加强板和侧围外板4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段300与所述侧围外板400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所述第二弯折段300与所述侧围外板400通过焊接连接后,利用密封胶涂覆焊缝,提高所述第二弯折段300与所述侧围外板40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雨水渗入腐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段300均与所述侧围外板400焊接。焊接的强度高,增加加强板与侧围外板400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车辆的侧围结构的整体强度。在车辆遭受冲击时,减少加强板和侧围外板400分离的可能,减少车辆内部人员受伤的可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二弯折段300上贯穿有多个螺栓,螺栓贯穿并螺纹连接于侧围外板400。螺栓沿第二弯折段300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螺栓贯穿第二弯折段300并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和螺栓将第二弯折段300和侧围外板40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第二弯折段300和主板100之间通过铆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100上设置有第一加固板700。通过第一加固板700 将加强板与车辆的外部结构连接。
具体地,第一加固板700设置于加强板的顶端,第一加固板700和加强板焊接。第一加固板700的两侧分别与侧围外板400和侧围内板110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加固板800,所述第二加固板800 上设置有气弹簧900。安装好的车辆通过气弹簧900支撑车辆的尾门,通过第二加固板800提高气弹簧900的连接强度,避免加强板弯折损坏。
具体地,气弹簧90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加固板800,气弹簧900与第二加固板800通过螺栓连接。气弹簧900的另一端用于支撑车辆的尾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气弹簧900与第二加固板800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固板800连接于第一弯折段200和所述第二弯折段300上。
具体地,第二加固板800采用焊接形式与第一折弯200和第二折弯300 相连。
进一步地,加强板为一体成型制件。一体成型设置增加加强板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气弹簧900的刚度为925N/mm。气弹簧900的强度增加,开启尾门时更加方便,并且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车辆的侧围结构安装时,将加强板立置,将侧围外板400设置于加强板第二弯折段300的一侧。在凸板500与侧围外板400之间涂覆结构胶层600,再将侧围外板与第二弯折段300贴合。将第二弯折段300与侧围外板400焊接。将侧围内板110置于主板100远离侧围外板400的一侧,将侧围内板110 与主板100焊接。将第一加固板700设置于加强板的上方,将第一加固板700 与主板100焊接。将气弹簧90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加固板800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辆的侧围结构、底盘和车身。车辆的侧围结构为车身的一部分,每个车辆上设置有两个加强板、侧围外板 400。该车辆的侧围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围外板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主板、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所述主板和所述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贴合于所述侧围外板;
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连接于所述主板远离侧围外板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相互垂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段靠近所述侧围外板的一侧凸出有凸板,所述凸板与所述侧围外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板所述侧围外板之间通过结构胶层粘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加固板。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板上设置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为一体成型制件。
9.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段均与所述侧围外板焊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结构。
CN202122976467.8U 2021-11-30 2021-11-30 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6783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6467.8U CN216783636U (zh) 2021-11-30 2021-11-30 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6467.8U CN216783636U (zh) 2021-11-30 2021-11-30 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3636U true CN216783636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5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76467.8U Active CN216783636U (zh) 2021-11-30 2021-11-30 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3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7140B (zh) 汽车车架
CN108674488B (zh) 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CN107891911B (zh) 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及汽车
CN215622274U (zh) 一种汽车车身c柱结构
CN111301535A (zh)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6783636U (zh) 车辆的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01235858Y (zh) 一种汽车车身翼子板结构
CN216580722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结构、车身以及车辆
CN107933696B (zh)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CN216232576U (zh) 车身顶盖和车辆
CN115946774A (zh) 前围板的加强板、前围板组件和车辆
CN214729125U (zh) 车身连接总成及车辆
CN212667500U (zh) 轻量化车身b柱加强结构
CN218287901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113752797A (zh) 汽车顶压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8827612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支架
CN114792861A (zh) 电池托盘的边梁、电池托盘及电池包
CN219601419U (zh) 轮罩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6783641U (zh) 敞篷车的加强结构及敞篷车
CN208007120U (zh) 一种备胎坑加强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21293808U (zh) A柱加强板和车辆
CN220053949U (zh) 汽车顶盖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6269561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7022675U (zh) 侧围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752654U (zh) A柱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