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0815U - 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0815U
CN216740815U CN202123247424.2U CN202123247424U CN216740815U CN 216740815 U CN216740815 U CN 216740815U CN 202123247424 U CN202123247424 U CN 202123247424U CN 216740815 U CN216740815 U CN 216740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rcase
steel
ring beam
balcony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474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奂麟
熊新
林纪全
刘思雨
马宁
许佳群
陈希亮
刘烁
乔佳升
田辉
詹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474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0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0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0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老旧建筑改造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旧房改造过程中的楼梯间封闭结构。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楼层上下两侧的钢圈梁,和安装在两个钢圈梁之间用于封闭楼梯间阳台的轻质墙板;所述钢圈梁沿着楼梯间缓台的边缘设置,所述钢圈梁的两端具有延伸到楼梯间内部的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与建筑主体固定;所述钢圈梁包括与上方楼板连接的上圈梁和与下方楼板连接的下圈梁;所述上圈梁和所述下圈梁之间连接多个间隔设置的竖连杆,轻质墙板侧边与竖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有在旧房进行楼梯间封闭的同时加固楼梯间缓台的结构,避免墙体重量破坏楼梯间缓台。

Description

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老旧建筑改造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旧房改造过程中的楼梯间封闭结构。
背景技术
很多建筑在使用多年之后其设计和性能会跟不上时代进步所需要的新要求,例如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施工的建筑都具有敞开式的楼梯间,并且在楼梯间的敞开处还设置突出的阳台,又名叫楼梯间缓台。这种敞开式的楼梯间很不利于建筑整体的保温,所以在旧房改造中会将敞开式楼梯间改为封闭式楼梯间。
传统的对老旧建筑进行封闭保温改造的过程都是直接在楼梯间的楼梯间缓台底板上直接用红砖等砌筑一堵墙,这种做法施工简单价格便宜。但是由于红砖等砖石结构墙体自重比较大,会严重的改变楼宇的受力结构,而且很多老旧建筑的楼板经过多年的老化腐蚀其结构强度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这种老旧建筑的楼梯间缓台底板在设计之初其就并未考虑后续旧房保温改造的过程中可能会设置砌筑墙体。综上所述,很多老旧建筑在楼梯间处设置的敞开式阳台不具备承载砌筑墙的强度。如果直接舍弃阳台直接在楼梯间缓台底板的根部砌筑墙体虽然结构强度更有保证但是会造成楼梯间内部空间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对旧房楼梯间进行的保暖改造中,因为老旧建筑设计以及建筑老化等原因,旧房的楼梯间缓台能以承载密封墙体的重量,破坏建筑物的受力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采用如下方案。
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楼层上下两侧的钢圈梁,和安装在两个钢圈梁之间用于封闭楼梯间阳台的轻质墙板;
所述钢圈梁沿着楼梯间缓台的边缘设置,所述钢圈梁的两端具有延伸到楼梯间内部的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与建筑主体固定;
所述钢圈梁包括与上方楼板连接的上圈梁和与下方楼板连接的下圈梁;所述上圈梁和所述下圈梁之间连接多个间隔设置的竖连杆,轻质墙板侧边与竖连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梁固定在建筑主体的楼板上;两相邻楼层之间的楼板在固定梁位置设置开孔,所述楼板上下两侧的所述固定梁通过穿设在所述开孔处的竖锚筋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梁设置在建筑侧墙有楼板的转角处,所述固定梁处的侧墙上设置贯穿所述侧墙的横锚筋,横锚筋一端与固定梁连接,另一端连接与墙体紧贴的垫板从而将固定梁与侧墙锚固。
优选的,所述竖连杆的材质为工字钢或者H型钢,轻质墙板的材质为GRC轻质隔墙板,轻质墙板的两侧嵌入到竖连杆的凹槽中,轻质墙板与竖连杆的缝隙处填充密封胶。
优选的,轻质墙板的上下两端与钢圈梁的缝隙处抹灰填充并设置八字角。
优选的,上圈梁和下圈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竖向设置的钢立柱连接;所述钢圈梁的两端位于楼梯间缓台与建筑主体的接缝处,所述建筑主体上设置竖向的开槽,钢立柱嵌入到开槽中并与建筑主体固定。
优选的,所述钢立柱整体埋入到所述开槽底部,所述轻质墙板一侧插入到开槽内并通过密封剂填充缝隙;所述钢立柱的材质为槽钢,所述轻质墙板插入开槽的一侧同时插入到槽钢的凹槽内;所述钢立柱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主体上。
优选的,沿着楼梯间缓台的边缘设置钢圈梁带有转角,上圈梁和下圈梁在转角处设置竖直延伸的钢包边,所述钢包边包裹轻质墙板拼接转角处的阳角。
优选的,钢圈梁上沿自身间隔设置多个螺栓与楼梯间缓台固定连接,所述钢圈梁上带有连接件,所述螺栓设置在连接件上。
优选的,所述二楼的楼梯间缓台底部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外墙根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考虑在保温封闭改造过程中,阳台部位承载力不足,难以支持砌筑墙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中,墙体部位采用轻质墙板来减轻整个墙体的自重。然后在建筑主体上固定钢圈梁,将轻质墙板安装在钢圈梁上,来避免砌筑或者开槽的方式直接安装在楼梯间缓台上对建筑主体本就脆弱的楼梯间缓台造成影响。
钢圈梁包括在楼层的顶板处上方楼板连接的上圈梁和安装在楼层底板处于下方楼板连接的下圈梁,这样两个钢圈梁就会夹住楼梯间缓台,不进避免了墙体自重施加在楼梯间缓台上,同时通过上圈梁支撑楼梯间缓台进一步提高了楼梯间缓台的强度。让楼梯间缓台和钢圈梁组成复合结构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
传统的轻质墙板的安装方式都是在上下通过U型的卡件进行连接,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同一楼层的上圈梁和下圈梁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杆连接为一体,下方的下圈梁同时为上方的上圈梁提供支撑,然后上圈梁支撑楼梯间缓台。让整个楼宇的楼梯间部分上下支撑位一体,避免单层楼梯间缓台集中受力,而是将作用力通过全量和竖连杆向上下方向传递。依托上下楼层的结构强度来支撑受力集中部位。而轻质墙板的左右两侧直接与竖连杆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中一个楼梯间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圈梁;1a-上圈梁,1b-下圈梁,
2-固定梁,
3-竖连杆,
4-轻质墙板,
5-竖锚筋,
6-横锚筋,
7-垫板,
8-钢包边,
9-连接件,
10-楼板,
11-侧墙,
12-楼梯间缓台,
13-钢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附图上为了表达清楚删除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结构特征,作为示意图使用,并不代表具体的施工图。
为了解决在对旧房楼梯间进行的保暖改造中,因为老旧建筑设计以及建筑老化等原因,旧房的楼梯间缓台12能以承载密封墙体的重量,破坏建筑物的受力结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对老旧建筑的楼梯间阳台进行封闭的结构。
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楼层上下两侧的钢圈梁1,和安装在两个钢圈梁1之间用于封闭楼梯间阳台的轻质墙板4;
所述钢圈梁1沿着楼梯间缓台12的边缘设置,所述钢圈梁1的两端具有延伸到楼梯间内部的固定梁2,所述固定梁2与建筑主体固定;
所述钢圈梁1包括与上方楼板10连接的上圈梁1a和与下方楼板10连接的下圈梁1b;所述上圈梁1a和所述下圈梁1b之间连接多个间隔设置的竖连杆3,轻质墙板4侧边与竖连杆3连接。
首先本实用新型中,墙体部位采用轻质墙板4来减轻整个墙体的自重。然后在建筑主体上固定钢圈梁1,将轻质墙板4安装在钢圈梁1上,来避免砌筑或者开槽的方式直接安装在楼梯间缓台12上对建筑主体本就脆弱的楼梯间缓台12造成影响。
钢圈梁1包括在楼层的顶板处上方楼板10连接的上圈梁1a和安装在楼层底板处于下方楼板10连接的下圈梁1b,这样两个钢圈梁1就会夹住楼梯间缓台12,不进避免了墙体自重施加在楼梯间缓台12上,同时通过上圈梁1a支撑楼梯间缓台12进一步提高了楼梯间缓台12的强度。让楼梯间缓台12和钢圈梁1组成复合结构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
传统的轻质墙板4的安装方式都是在上下通过U型的卡件进行连接,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同一楼层的上圈梁1a和下圈梁1b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杆连接为一体,下方的下圈梁1b同时为上方的上圈梁1a提供支撑,然后上圈梁1a支撑楼梯间缓台12。让整个楼宇的楼梯间部分上下支撑位一体,避免单层楼梯间缓台12集中受力,而是将作用力通过全量和竖连杆3向上下方向传递。依托上下楼层的结构强度来支撑受力集中部位。而轻质墙板4的左右两侧直接与竖连杆3连接。
其中轻质墙板4可以采用石膏,或者掺有增强材料的石灰等材质。或者优选的采用GRC轻质隔墙板,这种墙板采用多层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隔音耐火能力。如图1中所示的,在楼梯间缓台1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钢圈梁1,钢圈梁1夹住楼梯间缓台12。钢圈梁1是主要的受力结构,轻质墙板4直接承载在钢圈梁1上。如图1中所示的,最左侧的轻质墙板4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前后均设置有竖连杆3,竖连杆3将同一楼层的下圈梁1b和上圈梁1a连接成固定的整体,同时在楼梯间缓台12的上下两侧通过一个楼层的上圈梁1a和另外一个楼层的下圈梁1b夹紧,这样依次排列,就让整个建筑物的楼梯间位置连接成一个受力整体。
具体地钢圈梁1通过固定梁2与建筑主体固定,这里所说的建筑主体就是剪力墙,楼板10支撑柱等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楼梯间缓台12属于安装在建筑物主体上的附属结构,这也是楼梯间缓台12不能称重的原因。
这里的固定梁2可以看作是一个单独的部件与钢圈梁1固定连接,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钢圈梁1的一部分。如图2中所示的,上一楼层的下圈梁1b和固定梁2施工同一结构,下圈梁1b的一部分向建筑内延伸并与建筑物主体固定,延伸到建筑物内的部分成为固定梁2。下一楼层的上圈梁1a则采用了不同的结构,下圈梁1b和固定梁2是两个不同的结构,然后固定连接起来。这里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决定,在图2中下圈梁1b可以直接内延伸,因为楼梯间缓台12和楼板10平齐。上圈梁1a因为楼梯间缓台12和楼板10不平齐所以采用下圈梁1b和固定梁2是两个不同的部件然后相互固定的方式。
如图2中所示的,所述固定梁2固定在建筑主体的楼板10上;两相邻楼层之间的楼板10在固定梁2位置设置开孔,所述楼板10上下两侧的所述固定梁2通过穿设在所述开孔处的竖锚筋5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吧紧邻楼板10的固定梁2一起锚固在楼层板上。
如图3中所示的,所述固定梁2处的侧墙11上设置贯穿所述侧墙11的横锚筋6,横锚筋6一端与固定梁2连接,另一端连接与墙体紧贴的垫板7从而将固定梁2与侧墙11锚固。结合附图1和附图3可以得到固定梁2设置在建筑侧墙11有楼板10的转角处,首先建筑物的这个位置比较坚固并且容易隐藏固定梁2。
如图2中所示的,所述竖连杆3的材质为工字钢或者H型钢,轻质墙板4的材质为GRC轻质隔墙板,轻质墙板4的两侧嵌入到竖连杆3的凹槽中,轻质墙板4与竖连杆3的缝隙处填充密封胶。轻质墙板4可以直接坐在下圈梁1b上,或者轻质墙板4与竖连杆3固定连接,轻质墙板4的与下圈梁1b之间的缝隙通过密封胶或者水泥等填充物填充。
轻质墙板4的上下两端与钢圈梁1的缝隙处抹灰填充并设置八字角。这样可以避免轻质墙板4的的与钢圈梁1的接缝处变形开裂。
如图4中所示的,上圈梁1a和下圈梁1b的两端分别通过竖向设置的钢立柱13连接;所述钢圈梁1的两端位于楼梯间缓台12与建筑主体的接缝处,并且所述建筑主体上设置竖向的开槽,钢立柱13嵌入到开槽中并与建筑主体固定。
所述钢立柱13整体埋入到所述开槽底部,所述轻质墙板4一侧插入到开槽内并通过密封剂填充缝隙;所述钢立柱13的材质为槽钢,所述轻质墙板4插入开槽的一侧同时插入到槽钢的凹槽内;所述钢立柱13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主体上。
如图2中所示的,沿着楼梯间缓台12的边缘设置钢圈梁1带有转角,上圈梁1a和下圈梁1b在转角处设置竖直延伸的钢包边8,所述钢包边8包裹轻质墙板4拼接转角处的阳角。
并且钢圈梁1上沿自身间隔设置多个螺栓与楼梯间缓台12固定连接,所述钢圈梁1上带有连接件9,所述螺栓设置在连接件9上。这样钢圈梁1就和楼梯间缓台12可拆卸固定在了一起。这个螺栓可以竖向贯穿整个楼梯间缓台12,将上圈梁1a、楼梯间缓台12和下圈梁1b三个固定为一个整体。
所述二楼的楼梯间缓台12底部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外墙根部连接。一般一楼是楼梯间的出入口,并且一楼的楼梯出来直接就是地面也不存在楼梯间缓台12。为了更有效的支撑二楼的楼梯间缓台12以及上方的整个楼梯间封闭结构。在一楼设置单独的支撑柱,支撑柱上方支撑二楼的楼梯间缓台12,下方固定在地面或者建筑物的外墙上。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楼层上下两侧的钢圈梁(1),和安装在两个钢圈梁(1)之间用于封闭楼梯间阳台的轻质墙板(4);
所述钢圈梁(1)沿着楼梯间缓台(12)的边缘设置,所述钢圈梁(1)的两端具有延伸到楼梯间内部的固定梁(2),所述固定梁(2)与建筑主体固定;
所述钢圈梁(1)包括与上方的楼板(10)连接的上圈梁(1a)和与下方的楼板(10)连接的下圈梁(1b);所述上圈梁(1a)和所述下圈梁(1b)之间连接多个间隔设置的竖连杆(3),轻质墙板(4)侧边与竖连杆(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2)固定在建筑主体的所述楼板(10)上;两相邻楼层之间的所述楼板(10)在所述固定梁(2)位置设置开孔,所述楼板(10)上下两侧的所述固定梁(2)通过穿设在所述开孔处的竖锚筋(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2)设置在建筑侧墙(11)和楼板(10)的转角处,所述固定梁(2)处的所述侧墙(11)上设置贯穿所述侧墙(11)的横锚筋(6),所述横锚筋(6)一端与所述固定梁(2)连接,另一端连接与所述侧墙(11)紧贴的垫板(7)从而将所述固定梁(2)与所述侧墙(11)锚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连杆(3)的材质为工字钢或者H型钢,所述轻质墙板(4)的材质为GRC轻质隔墙板,所述轻质墙板(4)的两侧嵌入到所述竖连杆(3)的凹槽中,所述轻质墙板(4)与所述竖连杆(3)的缝隙处填充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墙板(4)的上下两端与所述钢圈梁(1)的缝隙处抹灰填充并设置八字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圈梁(1a)和所述下圈梁(1b)的两端分别通过竖向设置的钢立柱(13)连接;
所述钢圈梁(1)的两端位于楼梯间缓台(12)与建筑主体的接缝处,所述建筑主体上设置竖向的开槽,钢立柱(13)嵌入到开槽中并与建筑主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立柱(13)整体埋入到所述开槽底部,所述轻质墙板(4)一侧插入到开槽内并通过密封剂填充缝隙;
所述钢立柱(13)的材质为槽钢,所述轻质墙板(4)插入所述开槽的内,同时嵌入到所述槽钢的凹槽内;所述钢立柱(13)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主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楼梯间缓台(12)的边缘设置的所述钢圈梁(1)带有转角,所述上圈梁(1a)和所述下圈梁(1b)在转角处设置竖直延伸的钢包边(8),所述钢包边(8)包裹所述轻质墙板(4)在转角处阳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梁(1)上沿自身间隔设置多个螺栓与所述楼梯间缓台(12)固定连接,所述钢圈梁(1)上带有连接件(9),所述螺栓设置在连接件(9)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二楼的所述楼梯间缓台(12)底部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外墙根部连接。
CN202123247424.2U 2021-12-22 2021-12-22 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 Active CN216740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7424.2U CN216740815U (zh) 2021-12-22 2021-12-22 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7424.2U CN216740815U (zh) 2021-12-22 2021-12-22 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0815U true CN216740815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6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47424.2U Active CN216740815U (zh) 2021-12-22 2021-12-22 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0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203291B2 (en) Stronger wall system
US5765333A (en) Unitized post and panel building system
US4219978A (en)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panel wall structure
US9856639B2 (en) Wall assembly and a building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wall assembly
US7523591B2 (en) Concrete panel construction system
AU2010233548B2 (en) Building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building
US8769891B2 (en) Building method using multi-storey panels
US20100058687A1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multi-storey building using prefabricated modular panels
HUT71182A (en) Element based foam and concrete modular wall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e
AU2012214539A1 (en) Precast wall panels and method of erecting a high-rise building using the panels
EA007917B1 (ru)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большепролетных зданий с самораскреплением из составных несущих стеновых панелей и перекрытий
US3678638A (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modular units with settable material therebetween
US20230417045A1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concrete floor in a multistorey building
US20170121958A1 (en) Construction Method to Reinforce Masonry Walls with Wood
CN210767489U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大板
CN106592859A (zh) 内隔墙板及施工方法
EP2646632B1 (en) A multi-storey apartment building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uch building
US20230014744A1 (en) Method of Construction
CN207739437U (zh)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EA013175B1 (ru) Наружная стена многоэтажного каркасного здания системы аркос и способ ее возведения
PL178641B1 (pl) Okładzina budynku mocowana na układzie kratownicowym i sposób montażu okładziny budynku
CN216740815U (zh) 旧房楼梯间阳台封闭结构
US20150204067A1 (en) Build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230124716A1 (en) Prefabricated wall assembly and method therefor
AU2010256330A1 (en) Modular build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