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8889U - 一种矫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矫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8889U
CN216728889U CN202123123418.6U CN202123123418U CN216728889U CN 216728889 U CN216728889 U CN 216728889U CN 202123123418 U CN202123123418 U CN 202123123418U CN 216728889 U CN216728889 U CN 216728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ening
arm
steel platform
clamping
lower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234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余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Broad Homes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Broad Homes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Broad Homes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Broad Homes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234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8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8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8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aightening Metal Sheet-Like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直设备,包括固定支架及设于固定支架上的第一矫直装置,第一矫直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矫直机构,第一矫直机构包括第一矫直臂及第一支撑座,第一矫直臂沿其纵长方向的一端与第一支撑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配合,以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第一支撑座转动;钢平台车下翼板位于第一矫直臂的转动路径上,第一矫直臂转动时能够对钢平台车下翼板施加向下的矫直力。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矫直臂绕第一支撑座转动,从而将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通过杠杆原理进一步放大,以满足钢平台车下翼板的矫直力要求,从而更高效便捷的对钢平台车下翼板进行矫直。

Description

一种矫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平台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矫直设备。
背景技术
PC构件,即混凝土预制件,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在建筑行业,常常使用钢平台车作为PC构件的生产及运输工具。
钢平台车主要由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腹板与筋板构成。使用过程中,下翼板作为钢平台车的主要受力部分,由于其长时间与流水线上的钢轨轮接触,与筋板连接的位置会出现向上翘曲的变形,从而严重影响钢平台车的使用寿命及PC构件的生产质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钢平台车的矫直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钢平台车下翼板变形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矫直设备,用于对钢平台车下翼板进行矫直,以便提升钢平台车的使用寿命及PC构件的生产质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矫直设备,包括:
固定支架;及
第一矫直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矫直机构;所述第一矫直机构包括第一矫直臂及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矫直臂沿其纵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配合,以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一支撑座转动,并对位于其转动路径上的钢平台车下翼板施加向下的矫直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矫直臂包括臂本体与压头,所述臂本体沿其纵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配合,所述压头由所述臂本体向外延伸形成,且能够与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的上表面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矫直机构包括工作位置及非工作位置,当所述第一矫直机构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臂的转动路径上;当所述第一矫直机构位于所述非工作位置时,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臂的转动路径以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矫直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矫直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矫直机构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气缸与连接件,所述移动气缸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矫直机构与所述移动气缸之间,所述移动气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矫直机构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矫直装置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臂沿其纵长方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所述复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均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臂的转动路径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臂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矫直设备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第二矫直装置,所述第二矫直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矫直机构,所述第二矫直机构包括第二矫直臂及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矫直臂沿其纵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配合,以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二支撑座转动,并对位于所述第二矫直臂的转动路径上的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施加向上的矫直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矫直臂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的一端能够与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的下表面抵接,以向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的下表面提供向上的矫直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矫直装置包括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将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夹设于其中,当所述第二矫直臂向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施加向上的矫直力时,所述夹紧机构能够提供与所述矫直力相反的夹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夹紧端,所述夹紧端之间形成夹紧空间,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能够位于所述夹紧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机构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夹紧机构转动过程中具有夹紧位置与非夹紧位置,当所述夹紧机构位于所述夹紧位置时,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位于所述夹紧空间内;当所述夹紧机构位于所述非夹紧位置时,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位于所述夹紧空间以外。
上述的矫直设备,能够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矫直臂绕第一支撑座转动,从而将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通过杠杆原理进一步放大,以满足钢平台车下翼板的矫直力要求,从而更高效便捷的对钢平台车下翼板进行矫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矫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矫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矫直设备中复位机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矫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矫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矫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建筑行业中,钢平台车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其主要用于PC构件的生产及运输。具体地,钢平台车需要与流水线上的钢轨轮接触配合,以实现PC构件在流水线上的运输转移。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与钢轨轮接触,钢平台车下翼板与筋板连接的位置容易出现向上翘曲的变形情况,将会严重影响钢平台车的使用寿命及PC构件的生产质量。
目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矫直方式为人工矫直,即工人应用相应的工具手动将钢平台车下翼板变形部位进行矫直。但由于钢平台车两边的主梁材料采用Q235B,即碳钢材料,其屈服强度为235MPa,且翼板中部的厚度为14mm。因此,矫直时需要较大的矫直力,而直接使用手工进行矫直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而需要预先对矫直部位进行加热,再进行人工矫直,最后还需进行外观修复,方可完成整个的矫直流程。
上述矫直方式工序十分复杂,且矫直效率低,工作劳动强度大。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人注意到,可以利用杠杆原理将较小的矫直力进行放大,从而能够满足钢平台车下翼板的矫直力要求,能够更简便的实现钢平台车下翼板的矫直。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钢平台车下翼板矫直过程的工序复杂、矫直效率低且工作强度大的问题,实用新型人经过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矫直设备,通过第一矫直臂将第一驱动机构所施加的驱动力进行放大,并转换成对钢平台车下翼板的矫直力,从而对钢平台车下翼板进行矫直。
图1及图2均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矫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矫直设备100,包括固定支架10及设于固定支架10上的第一矫直装置20,第一矫直装置20用于为钢平台车下翼板201提供向下的矫直力。其中,第一矫直装置2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21与第一矫直机构22,第一矫直机构22包括第一矫直臂221及第一支撑座222,第一矫直臂221沿其纵长方向的一端与第一支撑座2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21配合,以在第一驱动机构21的驱动下绕第一支撑座222转动。此外,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第一矫直臂221的转动路径上,第一矫直臂221转动时能够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施加向下的矫直力。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1被构造为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能够向下伸出,并对第一矫直臂221背离第一支撑座222的一端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作为向下矫直动力的输出机构。
第一矫直臂221与第一支撑座222通过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当第一液压缸对第一矫直臂221施加向下的压力时,第一矫直臂221可绕第一支撑座222转动。而由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第一矫直臂221的转动路径上,第一矫直臂221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向钢平台车下翼板201施加向下的矫直力,从而实现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矫直。
具体使用时,可将第一液压缸通过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与控制开关(图中未示出)通讯连接,控制开关可以采用阀杆或者按钮等结构。操作人员只需操作阀杆或者按动按钮即可驱动第一液压缸,并完成矫直工作,从而大大提高矫直效率。
此外,由于第一矫直臂221利用杠杆原理,将第一液压缸所施加的驱动力进行放大,不仅能够提高矫直效率,省时省力,还能够进一步减小设备的体积,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矫直臂221包括臂本体2211与压头2212,臂本体2211沿其纵长方向的一端与第一支撑座2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21配合。压头2212由臂本体2211向外延伸形成,且能够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上表面抵接。
具体地,压头2212被构造为由臂本体2211向上延伸的钩状结构,以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上表面施加矫直力。当臂本体2211在第一液压缸211的压力下向下转动时,压头2212跟随臂本体2211同步向下转动,从而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上表面抵接,对其施加向下的矫直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矫直机构22包括工作位置及非工作位置。当第一矫直机构22位于工作位置时,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第一矫直臂221的转动路径上,当第一矫直机构22位于非工作位置时,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第一矫直臂221的转动路径以外。
为了便于矫直设备100在流水线上移动,以对流水线上不同位置的变形部位进行矫直,将第一矫直机构22设置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第一矫直机构22能够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当矫直设备100在流水线上移动时,使第一矫直机构22处于非工作位置。此时,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第一矫直臂221的转动路径以外,由此能够避免矫直设备100移动时第一矫直臂221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相互影响。而当矫直设备100需要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某处位置进行矫直时,使第一矫直机构22由非工作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此时,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第一矫直臂221的转动路径上,从而能够通过第一矫直臂221实现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矫直。
进一步地,第一矫直装置20包括移动机构23,移动机构23连接于第一矫直机构22与固定支架10之间,以使第一矫直机构22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通过控制移动机构23能够方便快捷的控制第一矫直机构22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提高工作效率。
更进一步地,移动机构23包括移动气缸231与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移动气缸231固定于固定支架10上,连接件连接于第一矫直机构22与移动气缸231之间,移动气缸231能够带动第一矫直机构22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为一连接弹簧,移动气缸231与连接件均设于固定支架10底部,且连接件连接于移动气缸231与第一支撑座222之间。固定支架10上开设有滑槽,第一支撑座222设于滑槽内,且能够在移动气缸231的带动下沿滑槽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座222与第一矫直臂221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避免影响钢平台车在流水线上的移动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矫直装置20包括复位机构24,复位机构24固定于固定支架10上,且位于第一矫直臂221沿其纵长方向背离第一支撑座222的一端。复位机构24与第一驱动机构21均位于第一矫直臂221的转动路径上,且分别位于第一矫直臂221的两侧。
请参看图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复位机构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地,复位机构24包括压缩弹簧241及连接螺栓242,且压缩弹簧241套设于连接螺栓242上。当第一矫直臂221位于非工作位置时,位于其下方的压缩弹簧241能够将第一矫直臂221向上顶起一定的高度,从而使得此时的压头2212高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高度,以防止当第一矫直臂221由非工作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的过程中,压头2212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之间发生干涉。连接螺栓242的松紧可以调节,从而能够控制第一矫直臂221位于非工作位置时,压缩弹簧241将第一矫直臂221向上顶起的高度大小,以确保压头2212能够高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高度。
在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进行向下矫直时,为了确保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矫直效果,往往会控制矫直力使钢平台车下翼板201向下超过平衡状态一定程度,从而能够避免当钢平台车下翼板201发生一定的弹性恢复时继续向上翘曲。但不可避免的,在此过程中,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
图4及图5均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矫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矫枉过正的情况的出现,矫直设备100包括用于为钢平台车下翼板201提供向上的矫直力的第二矫直装置30。请参看图4及图5,其中,第二矫直装置30设于固定支架10上,且包括第二驱动机构31与第二矫直机构32。第二矫直机构32包括第二矫直臂321及第二支撑座322,第二矫直臂321沿其纵长方向的一端与第二支撑座3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31配合,以在第二驱动机构31的驱动下绕第二支撑座322转动。此外,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第二矫直臂321的转动路径上,第二矫直臂321转动时能够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施加向上的矫直力。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二矫直臂321与第二支撑座322通过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第二驱动机构31被构造为第二液压缸,位于第二矫直臂321沿其纵长方向背离第二支撑座322的一端,且位于第二矫直臂321的下方。由此,第二液压缸能够为第二矫直臂321提供向上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二矫直臂321能够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下表面抵接,对其施加向上的矫直力。
此外,第二矫直臂321同样利用杠杆原理,将第二液压缸施加于其上的压力进行放大,从而提高矫直效率。
具体地,第二液压缸也可以通过控制模块与控制开关通讯连接,控制开关可以采用阀杆或者按钮等结构。操作人员只需操作阀杆或者按动按钮即可驱动第二液压缸,并完成矫直工作,从而大大提高矫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矫直臂321与第二支撑座322连接的一端能够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下表面抵接,以向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下表面提供向上的矫直力。由于第二液压缸与第二支撑座322分别位于第二矫直臂321的两端,当第二液压缸对第二矫直臂321的一端施加向上的压力时,第二矫直臂321以与第二支撑座322的转轴为支点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下表面相互抵接,从而对其施加向上的矫直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矫直装置30包括夹紧机构33,夹紧机构33设于固定支架10上,且将钢平台车下翼板201夹设于其中。当第二矫直臂321向钢平台车下翼板201施加向上的矫直力时,夹紧机构33能够提供与矫直力相反的夹紧力。
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进行向上矫直时,当第二矫直臂321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下表面施加向上的矫直力时,若所施加的矫直力大于钢平台车的重力时,钢平台车将在矫直力的带动下向上运动,从而起不到对其矫直的效果。
因此,通过夹紧机构33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进行夹紧,提供与矫直力相反的夹紧力,避免钢平台车向上运动,从而能够更好的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进行向上矫直。
进一步地,夹紧机构3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夹紧端,夹紧端之间形成夹紧空间,钢平台车下翼板201能够位于夹紧空间内。由此,能够确保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稳定性,提高矫直效果。
更进一步地,夹紧机构33通过一转轴与固定支架10转动连接,夹紧机构33转动过程中具有夹紧位置与非夹紧位置。当夹紧机构33位于夹紧位置时,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夹紧空间内。当夹紧机构33位于非夹紧位置时,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夹紧空间以外。
当钢平台车在流水线上移动时,为了避免夹紧机构33与钢平台车相互影响,使夹紧机构33能够通过转轴与固定支架10相对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夹紧机构33具有夹紧位置与非夹紧位置。当钢平台车在流水线上移动时,夹紧机构33位于非夹紧位置,此时,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夹紧空间以外,从而夹紧机构33与钢平台车不会相互干涉。当钢平台车需要进行矫直时,使夹紧机构33由非夹紧位置切换至夹紧位置,此时,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夹紧空间内,从而能够确保矫直过程中钢平台车保持稳定。
此外,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矫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矫直设备100还包括设置于固定支架10底部的移动轮40,该移动轮40能够与钢平台车流水线相配合,以便于矫直设备100在流水线上移动,以调整矫直设备100在流水线上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如上所述的矫直设备100对钢平台车下翼板201进行矫直时,其矫直工艺包括步骤:
S10:定位,将第一矫直装置20放置于需要矫直的目标位置,调节移动机构23以使第一矫直机构22由非工作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
具体地,将矫直设备100放置于工厂中现有的钢轨轮流水线上,调整矫直设备100的位置,使矫直设备100上的移动轮40与钢轨轮流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进而通过控制移动气缸231,带动第一矫直臂221由非工作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以便于进行矫直。
S20:向下矫直,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1驱动第一矫直臂221绕第一支撑座222转动,以使第一矫直臂221的压头2212与目标位置的上表面抵接,并向目标位置的上表面施加向下的矫直力。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液压缸对第一矫直臂221施加一向下的压力,使第一矫直臂221绕第一支撑座222转动,从而使得压头2212与目标位置上的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上表面相抵接,以对其施加向下的矫直力,实现向下矫直。
S30:向上矫直,控制夹紧机构33转动,以使夹紧机构33由非夹紧位置切换至夹紧位置,致目标位置位于夹紧空间内,通过第二驱动机构31驱动第二矫直臂321绕第二支撑座322转动,以使第二矫直臂321与目标位置的下表面抵接,并向目标位置的下表面施加向上的矫直力。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首先控制夹紧机构33转动,以使其由非夹紧位置切换至夹紧位置,使得目标位置的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夹紧空间内。进而控制第二液压缸向上顶升,使其向第二矫直臂321施加一向上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二矫直臂321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下表面相抵接,对其施加一向上的矫直力,实现向上矫直。
本申请具体使用时,首先将矫直设备100放置于工厂中现有的钢轨轮流水线上,调整矫直设备100的位置,使矫直设备100上的移动轮40与钢轨轮流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进而通过控制移动气缸231,带动第一矫直臂221由非工作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以便于进行矫直。
完成矫直设备100的定位之后,可进行矫直工作。具体地,控制第一液压缸对第一矫直臂221施加一向下的压力,使第一矫直臂221绕第一支撑座222转动,从而使得压头2212与目标位置上的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上表面相抵接,以对其施加向下的矫直力,实现向下矫直。
完成向下矫直后,若钢平台车下翼板201出现过度向下倾斜的情况,则通过第二矫直装置30对其进行进一步地向上矫直。
具体地,首先控制夹紧机构33转动,以使其由非夹紧位置切换至夹紧位置,使得目标位置的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位于夹紧空间内。进而控制第二液压缸向上顶升,使其向第二矫直臂321施加一向上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二矫直臂321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下表面相抵接,对其施加一向上的矫直力,实现向上矫直。至此,可完成对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整个矫直流程。
上述实施例中的矫直设备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矫直臂221与第二矫直臂321均利用杠杆原理,能够将第一液压缸及第二液压缸所施加的压力进行进一步地放大,不仅能够提高矫直效率,省时省力,还能够减小设备的体积,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通过连接件对移动气缸231及第一矫直机构22进行连接,能够使第一矫直机构22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当不需要进行矫直时,第一矫直机构22位于非工作位置,从而能够避免第一矫直机构22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相互干涉,确保钢平台车在流水线上的正常移动运输;
3)复位机构24能够将第一矫直臂221向上顶起,使得第一矫直臂221上的压头2212高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的高度,以避免压头2212与钢平台车下翼板201之间发生干涉;
4)夹紧机构33能够在夹紧位置与非夹紧位置之间切换,以避免夹紧机构33影响钢平台车在流水线上的正常移动运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支架;及
第一矫直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矫直机构;所述第一矫直机构包括第一矫直臂及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矫直臂沿其纵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配合,以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一支撑座转动,并对位于其转动路径上的钢平台车下翼板施加向下的矫直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直臂包括臂本体与压头,所述臂本体沿其纵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配合,所述压头由所述臂本体向外延伸形成,且能够与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的上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直机构包括工作位置及非工作位置,当所述第一矫直机构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臂的转动路径上;当所述第一矫直机构位于所述非工作位置时,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臂的转动路径以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直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矫直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矫直机构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气缸与连接件,所述移动气缸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矫直机构与所述移动气缸之间,所述移动气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矫直机构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直装置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臂沿其纵长方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所述复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均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臂的转动路径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臂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设备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第二矫直装置,所述第二矫直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矫直机构,所述第二矫直机构包括第二矫直臂及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矫直臂沿其纵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配合,以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二支撑座转动,并对位于其转动路径上的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施加向上的矫直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矫直臂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的一端能够与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的下表面抵接,以向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的下表面提供向上的矫直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矫直装置包括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将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夹设于其中,当所述第二矫直臂向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施加向上的矫直力时,所述夹紧机构能够提供与所述矫直力相反的夹紧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夹紧端,所述夹紧端之间形成夹紧空间,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能够位于所述夹紧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夹紧机构转动过程中具有夹紧位置与非夹紧位置,当所述夹紧机构位于所述夹紧位置时,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位于所述夹紧空间内;当所述夹紧机构位于所述非夹紧位置时,所述钢平台车下翼板位于所述夹紧空间以外。
CN202123123418.6U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矫直设备 Active CN216728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3418.6U CN216728889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矫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3418.6U CN216728889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矫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8889U true CN216728889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23418.6U Active CN216728889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矫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8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66259B (zh)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
CN110170776B (zh) 一种导轨钢踏板的三轴转动焊接生产线
CN107962333A (zh) 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的焊接夹具
CN216728889U (zh) 一种矫直设备
CN102699609A (zh) 一种轨道车辆裙板格栅焊接用旋转式工装
EP1364814A2 (en) Tyre assembling-release machine for industrial vehicle wheels
CN114226498A (zh) 一种矫直设备及矫直工艺
CN116638249A (zh) 一种具有夹爪机构的焊接工艺装备
CN210878362U (zh) 一种工件的定位夹紧装置
CN111215812A (zh) 一种军车边板总成焊接工装夹具
CN212526603U (zh) 双头旋转焊接设备
CN212705162U (zh) 用于汽车靠背骨架的焊接工装
CN210334911U (zh)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的底架
CN110270791B (zh) 一种汽车大梁内嵌式随行工装定位夹具
CN220278727U (zh) 一种具有夹爪机构的焊接工艺装备
CN106392412A (zh) 一种铝模板机器人焊接支架
CN217493029U (zh) 汽车车身纵梁内板总成焊接夹具
CN111644795A (zh) 一种汽车用开口型铝合金部件焊接工装及焊接工艺
CN112756896B (zh) 一种车体底架辅助翻转装置
CN205464965U (zh) 一种用于空气悬挂侧滑轨总成的焊接装置
CN217413285U (zh) 用于支架一次机加工而成的工装夹具
CN221110515U (zh) 一种单轨车侧梁组焊工装
CN214924174U (zh) 一种汽车前后挡风玻璃下料返修台
CN221389581U (zh) 一种专用车箱体总拼工装
CN218396672U (zh) 一种夹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