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8619U - 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8619U
CN216698619U CN202122921540.1U CN202122921540U CN216698619U CN 216698619 U CN216698619 U CN 216698619U CN 202122921540 U CN202122921540 U CN 202122921540U CN 216698619 U CN216698619 U CN 216698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battery
plate
end plate
faste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15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东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esco Automotive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tesco Automotive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esco Automotive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tesco Automotive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15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8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8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8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沿纵向排列的多个电芯,电芯紧固装置包括:端板,设于多个电芯在纵向上的两端;拉伸板,设于多个电芯在横向上的两侧且沿纵向延伸,拉伸板与端板连接,并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多个电芯,其中,当电芯发生形变时,端板随着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以使得容纳空间随着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模组通常包括电芯、电芯间胶层和外部包围结构。一般而言,在电池模组内,电芯并排放置,电芯间通过胶层或其他较柔软的材料间隔,外部包围结构为固定的焊接框架,无法实现相对移动。为保持电芯的稳定固定,在组装时对电池模组两端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在使用电池模组的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和载荷循环的增加,电芯的体积会膨胀,电芯的寿命也会随之缩短。除此之外,电芯的寿命还与电芯所受的压力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在电芯寿命末期(End of cell life,简称EOL)阶段,电芯所受的压力过大会造成电芯寿命急剧降低。
现有电池模组方案中,在电芯寿命初期,电芯间胶层的弹性收缩可以平衡电芯膨胀。但当进入电芯寿命末期,接近EOL阶段,电芯体积产生相对较大的膨胀,由于电芯间胶层等柔软材料受限于本身的弹性模量以及对电芯稳定固定的要求,其本身厚度受到严格限制,因而此时电芯间胶层已无法平衡电芯间压力。又因为电池模组的外部包围结构为固定焊接结构,且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其无法为电池的膨胀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减小电芯间压力,从而造成电芯间压力过大,继而导致排气、电芯间正负极连接结构失效,电芯寿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电池模组的外部包围结构为固定结构,无法为处于寿命末期(EOL)产生较大膨胀的电芯提供足够的空间而造成的电芯间压力过大,电芯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紧固装置,通过将电池模组的外部包围结构即端板和拉伸板,设置为可随电芯膨胀而扩大多个电芯的容纳空间的结构,平衡电芯间压力,延长电芯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沿纵向排列的多个电芯,电芯紧固装置包括:端板,设于多个电芯在纵向上的两端;拉伸板,设于多个电芯在横向上的两侧且沿纵向延伸,拉伸板与端板连接,并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芯,其中,当电芯发生形变时,端板随着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以使得容纳空间随着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电芯紧固装置中的端板和拉伸板设置为可移动的连接结构,平衡电芯间压力,防止排气、电芯间正负极连接结构失效,延长电芯寿命。
进一步地,端板在与拉伸板连接处设有连接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伸板可以放置在端板的连接口处,拉伸板与端板通过连接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口的内壁设有凸起。
进一步地,凸起为齿状凸起。
进一步地,齿状凸起的间距为固定间距或渐变间距。
进一步地,齿状凸起随着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使得端板随着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移动。
进一步地,拉伸板的至少纵向的一端设有限位块,用于拉紧端板,限位块为沿纵向向电芯的形变方向逐渐突出的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于拉伸板上的限位块起到拉紧端板的作用,使得端板不会无限地朝着电芯的形变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限位块在竖向上的投影为三角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电芯紧固装置进一步包括底板,设于电芯的底端,与端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多个电芯沿纵向排列且沿横向延伸;和前述的电芯紧固装置。
进一步地,电池模组进一步包括电芯间介质,设于相邻的电芯之间。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芯紧固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芯紧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图;
图3b是图3a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俯视图;
图4b是图4a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电芯寿命与预紧力的关系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电芯,2-电芯间介质,3-拉伸板,31-第一拉伸板,32-第二拉伸板,4-端板,41-第一端板,42-第二端板,5-连接口,6-限位块,7-齿状凸起,71-最外侧的齿,72-第二齿,A-第一端板与第二拉伸板的连接处,X-横向方向,Y-纵向方向,Z-竖向方向,Q-拉伸板延伸的外侧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a、图1b、图2、图3a、图4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1,电芯1的延伸方向为横向X,多个电芯1的排布方向为纵向Y,横向X垂直于纵向Y。
该电芯紧固装置包括端板4、拉伸板3。端板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沿横向X延伸。将多个电芯1视为一个整体,沿纵向Y设于前述整体(多个电芯1)的两端。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具有一定的预紧力,能为并排电芯1提供挤压预紧力。
拉伸板3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沿纵向Y延伸,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沿横向X对称地设于电芯1的两侧。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具有一定的预紧力,用于将分别位于多个电芯的两端的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拉紧。
拉伸板3和端板4相连接,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多个电芯1,当电芯发生形变时,端板4随着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以使得容纳空间随着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以平衡电芯1间的压力。
具体而言,(多个)电芯1发生形变可能是(多个)电芯1体积发生了形变(比如,形变可能为膨胀),端板4连接口5处的齿状凸起7随着(多个)电芯1体积的膨胀而相适应地形变,使得端板4在纵向Y上沿Q向移动,进而使得容纳空间能够随着电芯的体积膨胀而相适应地扩大,实现平衡电芯1间的压力的有益效果。
电芯紧固装置包围电芯1,具体而言,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包围电芯1,既能固定电芯1,又能够防止电芯1容纳空间内晃动,又能保护电芯1,减小来自外界的碰撞等影响,以此维持电芯1的正常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的板体上设有连接口5,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的板体厚度与连接口5的宽度相配合,使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的板体刚好被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的板体上的连接口5所容纳。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贯穿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设有连接口5处的板体。也就是说,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通过在板体上设置连接口5,与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芯紧固装置进一步包括设于电芯1的底端的底板。底板与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粘接等能够实现固定效果的任一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底板与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焊接固定。底板对纵向Y排列分布的多个电芯1起承托作用,底板与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焊接固定,不易松散,能够更好地固定并保护电芯1。
如图3b、图4b所示,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至少一端设有限位块6,用于限定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在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方向相对固定的位置,即在纵向Y上的位置。具体而言,限位块6可以设于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一端,也可以设于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另一端,还可以设于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靠近第一端板41的一端设有限位块6,另一端没有设置限位块6时,第二端板42保持相对固定。处于寿命末期的电芯1会产生形变,即电芯1可能因使用时间较长而产生膨胀,电芯1因体积不断膨胀而使得第一端板41发生形变,并且电芯1的膨胀推动第一端板41沿纵向Y向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的外侧方向Q移动,由此容纳空间随电芯的膨胀而相适应地变大,使得电芯1间所受的压力减小,由此避免了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的挤压造成电芯排气、结构失效,显著提高了电芯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靠近第二端板42的一端设有限位块6,另一端没有设置限位块6时,第一端板41保持相对固定。处于寿命末期的电芯1可能因使用时间较长而产生膨胀,电芯1因体积不断膨胀而使得第二端板42发生形变,并且电芯1的膨胀推动第二端板42沿纵向Y向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的外侧方向Q移动,由此容纳空间(的体积)随电芯的膨胀而相适应地变大(容纳空间的体积增大量至少不小于电芯的膨胀变量),使得电芯1间所受的压力减小,由此避免了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的挤压造成电芯排气、结构失效,显著提高了电芯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在两端分别设有限位块6时,处于寿命末期的电芯1会产生形变,即电芯1可能因使用时间较长而产生膨胀,电芯1因体积不断膨胀而使得第一端板41、第二端板42发生形变,并且电芯1的膨胀推动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分别沿纵向Y向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的外侧方向Q移动,电芯的容纳空间因此扩大,并且扩大的容纳空间与电芯的膨胀体积相适应,使得电芯1间所受的压力减小,由此避免了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的挤压造成电芯排气、结构失效,显著提高了电芯的寿命。
甚至在设有底板的电芯紧固装置的实施例中,因为底板与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固定连接,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两端可以不设有限位块6。即便不设有限位块6,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因与底板固定连接,在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移动时,也不会对电芯1的稳定固定产生较大影响。
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至少一端设有限位块6,用于限定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的位置。限位块6为沿纵向Y向电芯的膨胀方向Q逐渐突出的结构(电芯的膨胀方向与拉伸板延伸的外侧方向相同,所以电芯的膨胀方向也可使用Q向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限位块6在竖向Z上的投影为三角形。竖向Z为既垂直于横向X又垂直于纵向Y的方向。限位块6也可以为沿纵向Y向电芯的膨胀方向Q先逐渐突出又逐渐缩小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限位块6在竖向Z上的投影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的板体上的连接口5处设有凸起,凸起包括但不限于弧状、齿状。本实施例中凸起的形状为齿状。
当电芯1随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它寿命末期时,电芯1发生形变,即电芯1的体积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不断膨胀,使得电芯之间的压力不断变大。第二端板42保持相对固定,第一端板41的连接口5处的齿状凸起7与竖向Z投影为三角形的限位块6相互配合,使第一端板41沿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同时向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方向的外侧Q移动,从而使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构成的电芯紧固装置在纵向Y上所形成的容纳空间随电芯的体积膨胀而扩大,以此平衡体积膨胀后的电芯1之间的压力,避免了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的挤压造成电芯排气、结构失效,显著提高了电芯的寿命。
具体而言,当处于电芯1的寿命初期时,第一端板41与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均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在二者的连接处,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端部的限位块6与第一端板41的连接口5相接触,限位块6能够对第一端板41起限位作用,通过限位块6,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可以拉紧第一端板41。此时,电芯1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产生体积膨胀,但是可以通过电芯间介质2进行平衡。
当进入电芯1寿命末期时,电芯1因为使用时间长、载荷循环增加而造成体积的膨胀,此时,电芯1之间的体积膨胀相对较大,电芯间介质2因自身的弹性模量以及稳定固定电芯1的需要,本身厚度受限,因而其对电芯1的缓释压力早已达到极值。也就是说,电芯间介质2已经失去平衡电芯1间压力的能力,因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之间构成的容纳空间有限,电芯1在纵向Y上的体积膨胀致使电芯1间的压力变大,这也会影响电芯1的使用寿命,使得电芯1的寿命缩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板41的齿状结构中,每个单齿所能承受的拉力与齿的制作材料、齿的高度、齿的厚度、齿的宽度相关,当电芯1间的压力使得具有一定预紧力的第一端板41连接口5处的最外侧的齿71,即离电芯最远的齿所承受的拉力大于材料屈服阈值时,最外侧的齿71会朝与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的外侧方向Q相反的方向发生塑性形变,也可以说,最外侧的齿71会朝靠近电芯的方向发生塑性形变。此时,最外侧的齿71因无法继续以初始的直立状态与拉伸板3端部的限位块6接触以保持现有的纵向Y容纳空间而成为失效齿。
同时,因失效齿塑性形变,与失效齿临近的第二齿72以初始的直立状态与拉伸板3端部的限位块6接触,并在第二齿72发生塑性形变成为失效齿之前通过限位块6限位于当前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限位块6从与最外侧的齿71接触到与第二齿72的接触过程中,第一端板41与保持相对固定的第二端板42间沿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方向向外侧Q移动,即在纵向Y空间上扩大了一个齿的空间。
示例性地,当电芯1处于寿命末期时,电芯1会产生形变,即电芯1体积会因使用时间较长而膨胀。由具有一定预紧力的拉伸板3和端板4形成的容纳空间难以容纳体积膨胀后的电芯,因而体积膨胀后的电芯在纵向Y上沿Q向对端板4施加一定的推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板42相对于拉伸板3固定,第一端板41相对于拉伸板3可移动。因而,电芯对端板4在Q向的推力与拉伸板3的限位块6对第一端板41最外侧的齿71的拉力相等,方向相反。
当拉伸板3对第一端板41最外侧的齿71的拉力(即电芯对端板4在Q向的推力)大于制造齿状凸起7的材料屈服阈值时,最外侧的齿71会朝与拉伸板3延伸的外侧方向Q相反的方向发生塑性形变,最外侧的齿71因而成为失效齿。第一端板41在体积膨胀的电芯的推力作用下沿Q向移动,直至第一端板41的第二齿72与限位块6相接触,第一端板41被限位块6限制移动。也就是说,第一端板41随电芯的体积膨胀发生被动的移动,电芯的体积膨胀使得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之间的空间即容纳空间在纵向Y上扩大了一个齿的长度,以平衡电芯之间的压力。
在电芯紧固装置中,由于第一端板41连接口5处的第二齿72仍能以初始的直立状态与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的限位块6接触,因而在第一端板41、第二端板42与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之间仍能提供足够的预紧力,以保持电芯1的牢固。
随着电芯1使用时间的增加,它的体积不断膨胀,齿依次发生塑性形变成为失效齿,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的限位块6依次与第一端板41的失效齿临近的齿相接触,使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之间依次扩大一个齿的空间,以此类推。
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上连接口5处的齿间间距与电芯1的数量、电芯1的具体布置形式相关,齿间间距根据电芯1的数量和具体布置形式可为固定间距、渐变间距或其他不同间距形式。根据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与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的预紧力不同、电芯1的数量和电芯1的具体布置形式不同,齿可设为不同的厚度和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端板41保持相对固定,当处于寿命末期、体积不断膨胀的电芯1推动第二端板42沿纵向Y向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的外侧方向Q移动,以此扩大电芯1的容纳空间,减小电芯1所受的外部挤压,避免因此造成的电芯1排气、结构失效,提高电池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处于寿命末期、体积不断膨胀的电芯1推动第一端板41、第二端板42分别沿第一拉伸板31、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向外侧方向Q移动,以扩大电芯1的容纳空间,减小电芯1所受的外部挤压,避免因此造成的电芯1排气、结构失效,提高电池寿命。
经过电芯寿命与预紧力的关系的仿真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制成图5。如图5所示,电芯容量与预紧力的关系为:一个新的电芯模组的电芯1的容量在19安时~20安时之间,预紧力为13千牛顿;当一个电池模组的使用了14天时,电芯1的容量不足19安时,预紧力为15千牛顿;当一个电池模组的使用了28天时,电芯1的容量为18安时,预紧力为17千牛顿;当一个电池模组的使用了35天时,电芯1的容量在17安时~18安时之间,预紧力为19千牛顿;当一个电池模组的使用时间超过49天,不满56天时,电芯1的容量降至阈值,而电芯1的预紧力则在使用的第35天达到最大阈值,为19千牛顿。
综上所述,随着电芯模组使用时间的增加,电芯1的容量不断减小,电芯1的寿命随着电芯1的容量的降低而缩短;随着电芯模组使用时间的增加,尤其是到了电芯1寿命末期阶段,电芯1体积不断膨胀,其预紧力不断变大,电芯1的寿命也会缩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紧固装置,一方面因设置了端板4即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拉伸板3即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能保证足够的预紧力以稳定固定电芯1。另一方面,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可沿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方向向外侧Q移动。
当电芯1进入寿命末期时,电芯1发生形变,即电芯1可能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时,第一端板41和第二端板42上连接口5处的齿状凸起7会出现细小的屈服导致的塑性变形,能使第一端板41或第二端板42或两者同时向Q向移动以扩大电芯1在纵向Y上的容纳空间,即容纳空间会随电芯的形变而发生相适应地形变,防止电芯1老化后期过大的体积膨胀造成的排气、电芯1间正负极连接结构失效等问题。
除此之外,一般而言,电池包要求使用寿命为15年,这对电芯1的寿命特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对提高电芯使用寿命极为有利,且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如图2、图3a、图4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前述的电芯紧固装置。电芯沿横向X延伸,电芯沿纵向Y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进一步包括设于相邻的电芯1之间的电芯间介质2。多个电芯1并列排布,随着电芯1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它的体积也不断膨胀。每相邻的两个电芯1之间设置电芯间介质2,电芯间介质2为较柔软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电芯间介质2为胶层。电芯间介质2既能够黏贴相邻的电芯1,对电芯1起到稳定固定的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通过自身的形变平衡电芯1在寿命初期阶段的体积膨胀以减小对电芯1施加的压力;但是当电芯1处于寿命后期而过大膨胀时,电芯间介质2则会因自身的弹性模量受限而无法平衡电芯1的受力。当电芯1随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它寿命末期时,体积不断膨胀,端板4随着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即端板4上的齿状凸起7随着电芯的体积膨胀而产生屈服,使得第一端板41或第二端板42或两者同时沿纵向Y向第一拉伸板31和第二拉伸板32的延伸的外侧方向Q移动,使得由拉伸板3和端板4形成的容纳空间随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即容纳空间随电芯的膨胀而扩大,起到平衡电芯之间的压力的作用,避免因此造成的电芯1排气、结构失效,提高电池寿命。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电芯紧固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纵向排列的多个电芯,所述电芯紧固装置包括:
端板,设于所述多个电芯在纵向上的两端;
拉伸板,设于所述多个电芯在横向上的两侧且沿所述纵向延伸,所述拉伸板与所述端板连接,并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多个电芯,其中,
当所述电芯发生形变时,所述端板随着所述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以使得所述容纳空间随着所述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在与所述拉伸板连接处设有连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的内壁设有凸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齿状凸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凸起的间距为固定间距或渐变间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凸起随着所述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形变,使得所述端板随着所述电芯的形变而相适应地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板的至少纵向的一端设有限位块,用于拉紧所述端板,所述限位块为沿所述纵向向所述电芯的形变方向逐渐突出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在竖向上的投影为三角形或圆形。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紧固装置进一步包括底板,设于所述电芯的底端,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沿纵向排列且沿横向延伸;和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紧固装置。
CN202122921540.1U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16698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1540.1U CN216698619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1540.1U CN216698619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8619U true CN216698619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3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1540.1U Active CN216698619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86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3460A (zh) * 2023-11-24 2023-12-2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包的设计方法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3460A (zh) * 2023-11-24 2023-12-2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包的设计方法及车辆
CN117293460B (zh) * 2023-11-24 2024-04-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包的设计方法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74923B2 (ja) 蓄電装置
US9666840B2 (en) Cell module
KR101097222B1 (ko) 엔드플레이트의 구조가 개선된 배터리모듈
US20200194753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KR102476416B1 (ko) 배터리 모듈용 리셉터클, 및 상기 유형의 리셉터클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US8557429B2 (en) Battery pack having battery modules held by holding spacers
US7125628B2 (en) Battery pack with pressurized terminal plates
KR101182426B1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US8426063B2 (en) Method of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cell terminals in a battery pack
US20120115004A1 (en) Battery module
US20070133151A1 (en) Battery module
CN216698619U (zh) 一种电芯紧固装置及电池模组
KR20130069472A (ko) 신뢰성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JP2006156392A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に適用される単位電池固定用エンドプレート
KR20180050086A (ko) 배터리 팩
US7816028B2 (en) Accumulator battery container with plate insertion system, and plate inserting method
JP2012022937A (ja) 二次電池装置
KR20060085775A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KR20210118364A (ko) 전지 모듈, 전지 모듈 조립 방법 및 전지 팩을 포함하는 차량
CN111406344A (zh) 设置有散热板的二次电池组
CN111742423A (zh) 电池模块
KR101400083B1 (ko) 고분자 수지 충진에 의한 안전성이 향상된 단위모듈
CN117458066B (zh) 全固态电池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JP2023538296A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バッテリーパック、自動車、及び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を製造する方法
KR100649211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