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2002U -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2002U
CN216692002U CN202122855996.2U CN202122855996U CN216692002U CN 216692002 U CN216692002 U CN 216692002U CN 202122855996 U CN202122855996 U CN 202122855996U CN 216692002 U CN216692002 U CN 216692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bradyseism
spring
earthquake
spliced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559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俊峰
张志强
路玉金
李磊磊
刘迪
胡新伟
张潇笛
肖敏
姜鑫
仲照旭
李�杰
彭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559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2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2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2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纵向缓震组件,所述纵向缓震组件的顶面上设置有周向缓震组件,所述周向缓震组件的正上处设置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安装设置有与支架配合的稳固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通过其独特的周向缓震组件,该周向带来的震动可在固定柱与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缓解,进而保证整个支架的稳定,且通过其独特的升降平台与所述周向缓震组件的配合,使得整个建筑抗震支架脚台可以适应于不同高度的底面环境,方便整个支架体系的建立,尤其是整个升降平台的设置,便于支架体系的水平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是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这些房屋建筑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进而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而在具体的建筑工程建筑过程,不可避免的会进行各种支架平台的搭设,而在具体的支架平台使用过程中,整个支架平台对周向振动缓解能力较差。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纵向缓震组件,所述纵向缓震组件的顶面上设置有周向缓震组件,所述周向缓震组件的正上处设置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安装设置有与支架配合的稳固件。
其中,所述周向缓震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且竖向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设置有滚轴,所述滚轴与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面间隙配合,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上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液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处设置有承载环,且所述承载环设置有用以连接纵向缓震组件、所述升降平台的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纵向缓震组件、所述升降平台连接的连接柱,所述承载环套设有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共线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沿所述连接柱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缓震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柱的底端连接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处均设置有缓震架,所述缓震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地下螺栓,所述地下螺栓顶端处设置有缓震挡片,所述地下螺栓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震挡片接触,且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缓震架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缓震架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底板、所述承载板之间连接有缓震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缓震架还包括若干组三角加固板,用以加强整个底板和承载板之间的连接关系。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中设置有紧固螺栓,用以加强整个缓震架与底面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包括与所述连接柱的顶端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面正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螺纹杆,所述连接板的顶面四角处均设置有边角螺纹杆,所述连接板的正上方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平行的平台,且所述平台的底端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螺纹杆配合的驱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台的底端处的驱动架,所述驱动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处设置有小带轮,所述中心螺纹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配合的中心螺纹套,所述中心螺纹套上设置有大带轮,所述大带轮的通过皮带连接有小带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其独特的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可以方便整个支架体系的构建,且通过其独特的周向缓震组件,该周向带来的震动可在固定柱与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缓解,进而保证整个支架的稳定,且通过其独特的升降平台与所述周向缓震组件的配合,使得整个建筑抗震支架脚台可以适应于不同高度的底面环境,方便整个支架体系的建立,尤其是整个升降平台的设置,便于支架体系的水平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周向减震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周向减震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识为:1、纵向缓震组件;101、承载板;102、地下螺栓;103、缓震挡片;104、第一弹簧;105、底板;106、固定孔;107、缓震连接板;2、周向缓震组件;201、固定板;202、固定块;203、滚轴;204、液压杆;205、第三弹簧;206、承载环,207、连接柱;208、第二弹簧;3、升降平台;301、连接板;302、中心螺纹杆;303、边角螺纹杆;304、平台;4、驱动组件;401、驱动架;402、驱动电机;403、小带轮;404、中心螺纹套;405、大带轮;406、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纵向缓震组件1,所述纵向缓震组件的顶面上设置有周向缓震组件2,所述周向缓震组件的正上处设置有升降平台3,所述升降平台安装设置有与支架配合的稳固件。
其中,所述周向缓震组件2包括两个相对且竖向设置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202,两个所述固定块202之间设置有滚轴203,所述滚轴203与所述升降平台3的底面间隙配合,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液压杆204,所述液压杆204上设置有第三弹簧205,所述液压杆20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201,所述液压杆204的另一端连接承载环206,且所述承载环206包括用以连接纵向缓震组件、所述升降平台的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纵向缓震组件、所述升降平台连接的连接柱207,所述承载环206套设有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共线的连接柱207,所述连接柱207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弹簧208,所述第二弹簧208沿所述连接柱207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所述第二弹簧208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207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08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环20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缓震组件1包括与所述连接柱的底端连接的承载板101,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处均设置有缓震架,所述缓震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地下螺栓102,所述地下螺栓102顶端处设置有缓震挡片103,所述地下螺栓102上设置有第一弹簧104,所述第一弹簧104的一端与所述缓震挡片103接触,且所述第一弹簧104的另一端与所述缓震架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缓震架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底板105,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固定孔106,所述底板、所述承载板之间连接有缓震连接板107。
优选的,所述缓震架还包括若干组三角加固板,用以加强整个底板和承载板之间的连接关系。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中设置有紧固螺栓,用以加强整个缓震架与底面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3包括与所述连接柱207的顶端连接的连接板301,所述连接板301顶面正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螺纹杆302,所述连接板301的顶面四角处均设置有边角螺纹杆303,所述连接板301的正上方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平行的平台304,且所述平台304的底端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螺纹杆302配合的驱动组件4。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台304的底端处的驱动架401,所述驱动架40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02,且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处设置有小带轮403,所述中心螺纹杆302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402配合的中心螺纹套404,所述中心螺纹套404上设置有大带轮405,所述大带轮405的通过皮带406连接有小带轮403。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底板通过固定孔与地面固定,同时利用地下螺栓与地底固定连接,当发生震动时,可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可缓解纵向震动,并在第二弹簧和液压杆的作用下缓解周向带来的震动,进而保证在支架体系固定脚的稳定安置。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纵向缓震组件(1),所述纵向缓震组件的顶面上设置有周向缓震组件(2),所述周向缓震组件的正上处设置有升降平台(3),所述升降平台安装设置有与支架配合的稳固件;
所述周向缓震组件(2)包括两个相对且竖向设置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202),两个所述固定块(202)之间设置有滚轴(203),所述滚轴(203)与所述升降平台(3)的底面间隙配合,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液压杆(204),所述液压杆(204)上设置有第三弹簧(205),所述液压杆(20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201),所述液压杆(204)的另一端连接承载环(206),且所述承载环(206)包括用以连接纵向缓震组件、所述升降平台的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纵向缓震组件、所述升降平台连接的连接柱(207),所述承载环(206)套设有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共线的连接柱(207),所述连接柱(207)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弹簧(208),所述第二弹簧(208)沿所述连接柱(207)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所述第二弹簧(208)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207)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08)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环(20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缓震组件(1)包括与所述连接柱的底端连接的承载板(101),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处均设置有缓震架,所述缓震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地下螺栓(102),所述地下螺栓(102)顶端处设置有缓震挡片(103),所述地下螺栓(102)上设置有第一弹簧(104),所述第一弹簧(104)的一端与所述缓震挡片(103)接触,且所述第一弹簧(104)的另一端与所述缓震架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架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底板(105),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固定孔(106),所述底板、所述承载板之间连接有缓震连接板(1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3)包括与所述连接柱(207)的顶端连接的连接板(301),所述连接板(301)顶面正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螺纹杆(302),所述连接板(301)的顶面四角处均设置有边角螺纹杆(303),所述连接板(301)的正上方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平行的平台(304),且所述平台(304)的底端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螺纹杆(302)配合的驱动组件(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台(304)的底端处的驱动架(401),所述驱动架(40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02),且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处设置有小带轮(403),所述中心螺纹杆(302)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402)配合的中心螺纹套(404),所述中心螺纹套(404)上设置有大带轮(405),所述大带轮(405)的通过皮带(406)连接有小带轮(403)。
CN202122855996.2U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 Active CN216692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5996.2U CN216692002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5996.2U CN216692002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2002U true CN216692002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4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55996.2U Active CN216692002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2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05932Y (zh) 水平-竖向复合隔震装置
CN211368359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
CN210529477U (zh) 一种摇摆式桥墩支座
CN204703330U (zh) 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防震结构
CN216692002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脚台
JP2009214950A (ja) クレーンの免震支持構造
CN204551783U (zh) 一种自复位磁流变多维减隔震装置
CN211548037U (zh) 一种防震的混凝土构件
CN210828553U (zh) 一种组合式建筑抗震结构
CN1718962A (zh) 三维隔震装置
CN206725181U (zh)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试验装置
CN211992942U (zh) 一种建筑装修移动平台
CN214301844U (zh) 一种浅埋地下车站及其隔震支座
CN111883338B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变压器安装装置、变压器安装方法
CN214169702U (zh) 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
CN211947928U (zh) 一种隔音消震性能良好的公路桥梁支座
CN213511876U (zh) 一种土建机械用防震支架
CN210341618U (zh) 一种可转换抗震模式的减震支座及减震桥梁装置
CN211772760U (zh) 桥梁用抗震钢结构框架
CN207003706U (zh) 一种楔形装置与隔震支座的连接装置
CN215669636U (zh) 一种抗震装置
CN220539022U (zh) 一种钢结构单元防震立柱
CN217870947U (zh) 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
CN217808451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用防倾拉安全防护装置
CN213177382U (zh) 一种土建机械防震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