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0907U -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90907U CN216690907U CN202123096055.1U CN202123096055U CN216690907U CN 216690907 U CN216690907 U CN 216690907U CN 202123096055 U CN202123096055 U CN 202123096055U CN 216690907 U CN216690907 U CN 2166909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d
- baffle
- worm
- moving
- device cap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37 anti-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包括嵌入墙体的两个侧门槽,两个侧门槽之间设置有挡洪板和下门槽,所述下门槽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挡洪板设置在下门槽内,挡洪板两端均设置有电机,挡洪板与电机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侧门槽与挡洪板之间设置有侧面防水装置,下门槽顶部设置有底部防水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发现水位上涨时立即调节防洪挡板向上移动到合适位置,既有效防止水漫入管理区域,又便于初期水位不高时,检查人员的巡视检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智能化,解决原始装置需要人工关注且消息延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秦淮新河水利枢纽由一座大型节制闸和一座大型抽水站组成,采用闸、站结合的布置形式。枢纽是秦淮河流域主要控制工程之一,具有防洪、排涝、灌溉、排污、冲污等多种功能。对流域内的南京、句容两市、禄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厂矿及圩区的防洪、排涝、改善水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管理所大院围墙上有几道门,当出现连续多日的暴雨时,会有大水通过这几道门漫入到管理所院内,可能导致道路淹没,院内设施受损、室外配电箱电路短路,从而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采用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沙袋堆叠的方式阻挡雨水的漫入,或者采用单独的板子插在门框内阻挡雨水或者涨潮的河水进入,但上述方式在操作中均费时、费力且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晚间或者下班时间,值班人员很难实时查看水位,并不能第一时间做到防止水漫进院内,当发现水位上涨的时候,再去搬沙袋或者人工放板子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且可能一个人无法做到。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能够在发现水位上涨时立即调节防洪挡板向上移动到合适位置,既有效防止水漫入管理区域,又便于初期水位不高时,检查人员的巡视检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智能化,解决原始装置需要人工关注且消息延后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包括嵌入墙体的两个侧门槽,两个侧门槽之间设置有挡洪板和下门槽,所述下门槽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挡洪板设置在下门槽内,挡洪板两端均设置有电机,挡洪板与电机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侧门槽与挡洪板之间设置有侧面防水装置,下门槽顶部设置有底部防水装置。
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装置运动,传动装置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挡洪板上下移动。其中传动装置不局限于单独一两种结构,凡是能够实现传动的结构均可。平时挡洪板下移放置在下门槽内,当水位上涨或者下雨量大导致水漫进来时,可以启动电机使得挡洪板根据水位的高度上升到合适的位置,当水位不高时,挡洪板的高度也可以设置的不是很高,从而不妨碍人员进出检查外部河流水位。通过使用蜗轮蜗杆带动挡洪板上下移动,可以在挡洪板到达预定位置时很好的固定,防止下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具体的,传动装置的结构可以包括齿条、第一齿轮、第一连接杆、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所述齿条设置在挡洪板两端,齿条外侧设置有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一蜗轮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第一蜗杆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电机上。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电机带动第一蜗杆运动,第一蜗杆运动时带动第一蜗轮运动,第一蜗轮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因此第一齿轮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时,可以带动齿条上下移动,齿条由于设置在挡洪板两侧,因此齿条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挡洪板上下移动。并且蜗轮蜗杆的结构具有自锁性,因此,当挡洪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将使得挡洪板停止移动,固定在想要的位置。
具体的,传动装置的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链轮、第二连接杆、第二蜗轮、第二蜗杆、链条、第二链轮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挡洪板两端另一端与第二链轮连接,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连接,第一链轮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蜗轮连接,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啮合,第二蜗杆一端与电机连接。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电机带动第二蜗杆运动,第二蜗杆运动时带动第二蜗轮运动,第二蜗轮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链轮转动时通过链条拉动第二链轮实现上下移动,第二链轮与挡洪板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固定,因此第二链轮移动时可以带动挡洪板上下移动。并且蜗轮蜗杆的结构具有自锁性,因此,当挡洪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将使得挡洪板停止移动,固定在想要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侧面防水装置包括固定柱、固定杆和侧面止水板,所述固定柱与侧门槽外壁固定连接,侧面止水板一端与挡洪板外侧接触另一端通过固定杆与固定柱连接。通过设置有侧面止水板,防止水进入侧门槽中。水进入侧门槽的话,不仅会导致水位上涨,同时也会降低挡洪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防水装置包括挡板入口、盖板、密封层和水平止水板,所述下门槽顶部设置有挡板入口,所述挡板入口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盖板,所述两个盖板下方设置有密封层。
通过在下门槽顶部设置挡板入口,并在挡板入口上表面设置两个盖板,可以在不开启挡洪板的时候防止灰尘或者少量液体进入下门槽从而污染挡洪板。同时,盖板可以在挡洪板上升的时候被顶开,并防止水在挡洪板上移的过程中进入下门槽。通过在挡板入口内设置密封层可以防止少量水在盖板没有挡住的时候无法通过密封层进入下门槽,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入口底部贴近挡洪板外壁处设置有水平止水板。通过在挡板入口底部贴近挡洪板外壁处设置有水平止水板,可以进一步的防止液体进入下门槽。
进一步的,所述侧面止水板和水平止水板均为L型止水板。通过将侧面止水板和水平止水板均设置为L型止水板,可以更好的阻挡液体从两边进入下门槽和侧门槽。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一端与地面连接,盖板另一端设置有密封防水条。通过在盖板的另一端设置密封防水条,可以在两个盖板合起来的时候,将两个盖板的接缝处很好的进行遮盖,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在挡洪板上升的时候,密封防水条因为是软性材料制成的,可以更好的贴在挡洪板的外壁上,防止液体进入下门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挡洪板高度为80cm-120cm。通过将挡洪板高度设置为80cm-120cm,不仅可以适应通常上涨的水位,同时还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还能延长挡洪板的使用寿命。挡洪板太高的话,上升和下降的时候,稳定性不高,且越高的话挡洪板越重,上升和下降所要用的电力越大,浪费资源。挡洪板太低的话,在偶遇水位上涨特别高的时候,阻挡不了这么高的水位。因此,选择80cm-120cm是常用最合适的高度,并且,一般选择高度一米的最适宜。
进一步的,所述侧门槽高度比挡洪板高度高。通过将侧门槽高度设置的比挡洪板高,可以很好的将挡洪板下降至下门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门槽深度比挡洪板高度大2cm-3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装置运动,传动装置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挡洪板上下移动。其中传动装置不局限于单独一两种结构,凡是能够实现传动的结构均可。平时挡洪板下移放置在下门槽内,当水位上涨或者下雨量大导致水漫进来时,可以启动电机使得挡洪板根据水位的高度上升到合适的位置,当水位不高时,挡洪板的高度也可以设置的不是很高,从而不妨碍人员进出检查外部河流水位。通过使用蜗轮蜗杆带动挡洪板上下移动,可以在挡洪板到达预定位置时很好的固定,防止下滑,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门槽顶部设置挡板入口,并在挡板入口上表面设置两个盖板,可以在不开启挡洪板的时候防止灰尘或者少量液体进入下门槽从而污染挡洪板。同时,盖板可以在挡洪板上升的时候被顶开,并防止水在挡洪板上移的过程中进入下门槽。通过在挡板入口内设置密封层可以防止少量水在盖板没有挡住的时候无法通过密封层进入下门槽,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一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二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挡洪板的侧视图;
图5为侧门槽的俯视图。
1、挡洪板,2、侧门槽,3、传动装置,3.1.1、齿条,3.1.2、第一齿轮,3.1.3、第一蜗杆,3.1.4、第一蜗轮,3.1.5第一连接杆,3.2.1、第一链轮,3.2.2、第二连接杆,3.2.3、第二蜗轮,3.2.4、第二蜗杆,3.2.5、链条,3.2.6、第二链轮,3.2.7、第三连接杆,4、墙体,5、电机,6、侧面防水装置,6.1、固定杆,6.2、固定柱,6.3、侧面止水板,7、下门槽,8、底部防水装置,9、盖板,10、水平止水板,11、挡板入口,12、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如图1包括嵌入墙体的两个侧门槽2,两个侧门槽2之间设置有挡洪板1和下门槽7,所述下门槽7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挡洪板1设置在下门槽7内,挡洪板1两端均设置有电机5,挡洪板1与电机5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3,所述侧门槽2与挡洪板1之间设置有侧面防水装置6,下门槽7顶部设置有底部防水装置8。
通过电机5带动传动装置运动,传动装置3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挡洪板1上下移动。其中传动装置3不局限于单独一两种结构,凡是能够实现传动的结构均可。平时挡洪板1下移放置在下门槽7内,当水位上涨或者下雨量大导致水漫进来时,可以启动电机6使得挡洪板1根据水位的高度上升到合适的位置,当水位不高时,挡洪板1的高度也可以设置的不是很高,从而不妨碍人员进出检查外部河流水位。通过使用蜗轮4蜗杆3带动挡洪板1上下移动,可以在挡洪板1到达预定位置时很好的固定,防止下滑,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2所示,传动装置3的结构包括齿条3.1.1、第一齿轮3.1.2、第一连接杆3.1.5、第一蜗轮3.1.4和第一蜗杆3.1.3,所述齿条3.1.1设置在挡洪板1两端,齿条3.1.1外侧设置有第一齿轮3.1.2与齿条3.1.1啮合,第一齿轮3.1.2与第一蜗轮3.1.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3.1.5连接,第一蜗轮3.1.4与第一蜗杆3.1.3啮合,第一蜗杆3.1.3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电机5上。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电机5带动第一蜗杆3.1.3运动,第一蜗杆3.1.3运动时带动第一蜗轮3.1.4运动,第一蜗轮3.1.4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杆3.1.5带动第一齿轮3.1.2转动,第一齿轮3.1.2与齿条3.1.1啮合,因此第一齿轮3.1.2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时,可以带动齿条3.1.1上下移动,齿条3.1.1由于设置在挡洪板1两侧,因此齿条3.1.1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挡洪板1上下移动。并且蜗轮蜗杆的结构具有自锁性,因此,当挡洪板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使得挡洪板1停止移动,固定在想要的位置。
如图5所示,所述侧面防水装置6包括固定柱6.2、固定杆6.1和侧面止水板6.3,所述固定柱6.2与侧门槽2外壁固定连接,侧面止水板6.3一端与挡洪板1外侧接触另一端通过固定杆6.1与固定柱6.2连接。通过设置有侧面止水板6.3,防止水进入侧门槽2中。水进入侧门槽2的话,不仅会导致水位上涨,同时也会降低挡洪板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所述底部防水装置8包括挡板入口11、盖板9、密封层12和水平止水板10,下门槽7顶部设置有挡板入口11,所述挡板入口11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盖板9,所述两个盖板9下方设置有密封层12。通过在下门槽7顶部设置挡板入口11,并在挡板入口11上表面设置两个盖板9,可以在不开启挡洪板1的时候防止灰尘或者少量液体进入下门槽7从而污染挡洪板1。同时,盖板9可以在挡洪板1上升的时候被顶开,并防止水在挡洪板1上移的过程中进入下门槽7。通过在挡板入口11内设置密封层12可以防止少量水在盖板9没有挡住的时候无法通过密封层12进入下门槽7,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挡板入口11底部贴近挡洪板1外壁处设置有水平止水板10。通过在挡板入口11底部贴近挡洪板1外壁处设置有水平止水板10,可以进一步的防止液体进入下门槽7。
其中侧面止水板8和水平止水板10均为L型止水板。通过将侧面止水板8和水平止水板10均设置为L型止水板,可以更好的阻挡液体从两边进入下门槽7和侧门槽2。
盖板9一端与地面连接,盖板9另一端设置有密封防水条。通过在盖板9的另一端设置密封防水条,可以在两个盖板9合起来的时候,将两个盖板9的接缝处很好的进行遮盖,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在挡洪板1上升的时候,密封防水条因为是软性材料制成的,可以更好的贴在挡洪板1的外壁上,防止液体进入下门槽7内。
挡洪板1高度为80cm-120cm。通过将挡洪板1高度设置为80cm-120cm,不仅可以适应通常上涨的水位,同时还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还能延长挡洪板1的使用寿命。挡洪板1太高的话,上升和下降的时候,稳定性不高,且越高的话挡洪板1越重,上升和下降所要用的电力越大,浪费资源。挡洪板1太低的话,在偶遇水位上涨特别高的时候,阻挡不了这么高的水位。因此,选择80cm-120cm是常用最合适的高度,并且,一般选择高度一米的最适宜。侧门槽2高度比挡洪板1高度高。通过将侧门槽2高度设置的比挡洪板1高,可以很好的将挡洪板1下降至下门槽7内。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传动装置3的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链轮3.2.1、第二连接杆3.2.2、第二蜗轮3.2.3、第二蜗杆3.2.4、链条3.2.5、第二链轮3.2.6和第三连接杆3.2.7,所述第三连接杆3.2.7一端固定设置在挡洪板1两端另一端与第二链轮3.2.6连接,第二链轮3.2.6通过链条3.2.5与第一链轮3.2.1连接,第一链轮3.2.1通过第二连接杆3.2.2与.第二蜗轮3.2.3连接,第二蜗轮3.2.3与第二蜗杆3.2.4啮合,第二蜗杆3.2.4一端与电机5连接。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电机5带动第二蜗杆3.2.4运动,第二蜗杆3.2.4运动时带动第二蜗轮3.2.3运动,第二蜗轮3.2.3通过第二连接杆3.2.2带动第一链轮3.2.1转动,第一链轮3.2.1转动时通过链条3.2.5拉动第二链轮3.2.6实现上下移动,第二链轮3.2.6与挡洪板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3.2.7固定,因此第二链轮3.2.6移动时可以带动挡洪板1上下移动。并且蜗轮蜗杆的结构具有自锁性,因此,当挡洪板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使得挡洪板停止移动,固定在想要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包括嵌入墙体的两个侧门槽,其特征在于:两个侧门槽之间设置有挡洪板和下门槽,所述下门槽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挡洪板设置在下门槽内,挡洪板两端均设置有电机,挡洪板与电机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侧门槽与挡洪板之间设置有侧面防水装置,下门槽顶部设置有底部防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防水装置包括固定柱、固定杆和侧面止水板,所述固定柱与侧门槽外壁固定连接,侧面止水板一端与挡洪板外侧接触另一端通过固定杆与固定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防水装置包括挡板入口、盖板、密封层和水平止水板,下门槽顶部设置有挡板入口,所述挡板入口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盖板,所述两个盖板下方设置有密封层;所述挡板入口底部贴近挡洪板外壁处设置有水平止水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止水板和水平止水板均为L型止水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一端与地面连接,盖板另一端设置有密封防水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洪板高度为80cm-1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槽高度比挡洪板高度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门槽深度比挡洪板高度大2cm-3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条、第一齿轮、第一连接杆、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所述齿条设置在挡洪板两端,齿条外侧设置有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一蜗轮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第一蜗杆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电机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链轮、第二连接杆、蜗轮、蜗杆、链条、第二链轮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挡洪板两端另一端与第二链轮连接,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连接,第一链轮通过第二连接杆与蜗轮连接,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一端与电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96055.1U CN216690907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96055.1U CN216690907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90907U true CN216690907U (zh) | 2022-06-07 |
Family
ID=8183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96055.1U Active CN216690907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90907U (zh) |
-
2021
- 2021-12-10 CN CN202123096055.1U patent/CN2166909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596580U (zh) |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升降围栏 | |
CN108005160A (zh) | 一种防垃圾雨水收集装置 | |
CN212641385U (zh) | 用于城市市政排水的灵活启闭双向控制闸门 | |
CN217974279U (zh) | 一种具有漂浮物清理机构的水利闸门 | |
CN216690907U (zh) |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 | |
CN213328933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 | |
CN113565069A (zh) | 水利工程用的河道水闸装置 | |
CN210562570U (zh) | 深隧排水系统泵站 | |
CN221052528U (zh) |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河道闸门 | |
CN210439240U (zh) | 一种能够调节的泵站阻水拦污栅闸片 | |
CN215715087U (zh) | 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水利工程用水闸 | |
CN219080235U (zh) | 一种除杂防堵的放水闸口 | |
CN216663996U (zh) | 一种可左右移动的防洪调节装置 | |
KR200348342Y1 (ko) | 수로개폐용 수문 | |
CN217997953U (zh) | 一种电动提升式防汛墙 | |
CN213204024U (zh) | 一种基于景观河道的浮移式水闸结构 | |
CN215165387U (zh) | 一种调节式水利格栅 | |
CN116950207A (zh) | 基于水流量自动调节的市政污水智能处理设备及处理系统 | |
CN214939906U (zh) | 一种一体式城市景观钢闸门 | |
CN211571644U (zh) | 一种浮箱式横移挡潮闸闸门结构 | |
CN211777068U (zh) | 一种停车库防洪门 | |
CN222120136U (zh) | 一种水利工程闸板结构 | |
CN220284755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排水闸 | |
CN112195872A (zh) | 一种环保农业或林业或畜牧业用的蓄水坝 | |
CN213773253U (zh) | 一种可对流量进行控制的水利闸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