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9596U - 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19596U CN216519596U CN202122905859.5U CN202122905859U CN216519596U CN 216519596 U CN216519596 U CN 216519596U CN 202122905859 U CN202122905859 U CN 202122905859U CN 216519596 U CN216519596 U CN 2165195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 ring
- retainer ring
- traction mechanism
- sel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挡圈、O形密封圈、第二密封挡圈,O形密封圈装配在第一密封挡圈和第二密封挡圈之间并共同形成整体运动的浮动密封组件,在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上轴齿轮的两侧对称地各设置有一套浮动密封组件,第一密封挡圈紧密贴合于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调心轴承,第二密封挡圈过渡配合在上轴齿轮上。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密封装置可对采煤机外牵引机构上轴齿轮处的调心轴承提供充分的防护和密封,提升了在高温、潮湿、震动、多尘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动摩擦和静摩擦相结合,充分阻止润滑油的外泄,在调心轴承发生偏摆的情况下,能够动态补偿密封,提高浮动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煤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外牵引机构是采煤机的行走机构,结构紧凑,工况条件复杂,采煤机外牵引机构所用的调心轴承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整机的稳定可靠。外牵引机构为半开放式传动结构,采煤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粉,煤粉水气混合物会挤入外牵引机构的调心轴承,引起磨损或锈蚀,从而导致调心轴承损坏,增加了调心轴承的更换频率,影响采煤机生产效率且增加维修费用。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采用轴承端盖11加橡胶圈形式的唇形油封12对调心轴承13进行密封,唇形油封12的唇口在压力作用下变形,使唇边紧贴密封面形成边界润滑油膜,实现密封。一方面,唇形油封12易磨损发热,加速老化,降低寿命,进而引起调心轴承13磨损;另一方面,当异物进入时,边界润滑油膜遭到破坏,并且唇形油封12磨损加剧,使唇形油封12的寿命大大降低,进而使调心轴承13的摩擦面之间挤入外来颗粒或水汽,引起调心轴承13磨损。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密封装置的防护效果较差,对调心轴承的保护力度不足,影响采煤机生产效率且增加维修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挡圈、O形密封圈、第二密封挡圈,所述O形密封圈装配在所述第一密封挡圈和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之间并共同形成整体运动的浮动密封组件,在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上轴齿轮的两侧对称地各设置有一套所述浮动密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挡圈紧密贴合于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调心轴承,所述第二密封挡圈过渡配合在所述上轴齿轮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中,所述第一密封挡圈的截面呈“L”形,由贴合面和凸出部构成;所述第二密封挡圈的截面呈“]”形,形成有凹入部;所述第一密封挡圈的贴合面紧密贴合于所述调心轴承,所述第一密封挡圈的凸出部容置在所述第二密封挡圈的凹入部内,在所述第一密封挡圈和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述O形密封圈安装在所述封闭空间内。
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中,所述第一密封挡圈和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与所述上轴齿轮及所述调心轴承在轴向上加紧固定并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中,所述第一密封挡圈、所述O形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三者之间均为静摩擦。
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中,所述第一密封挡圈与所述调心轴承之间为动摩擦,并且所述第一密封挡圈与所述调心轴承之间的贴合面上形成有润滑油膜。
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中,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与所述上轴齿轮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与所述调心轴承之间的贴合面上形成有润滑油膜。
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中,所述第一密封挡圈的材质为0Cr17Ni4Cu4Nb,所述第二密封挡圈的材质为45号钢或42CrMo。
本实用新型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的主要技术效果包括:
可对采煤机外牵引机构上轴齿轮处的调心轴承提供充分的防护和密封,增加了调心轴承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维修费,同时提升了在高温、潮湿、震动、多尘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动摩擦和静摩擦相结合,能够充分阻止润滑油的外泄,从而有效提高密封效果;
在调心轴承发生偏摆的情况下,能够动态补偿密封,提高浮动密封效果,解决了采煤机外牵引机构上轴齿轮处的调心轴承因防护不到位而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中的第一和第二密封挡圈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轴承端盖、12-唇形油封、13-调心轴承;
1-调心轴承、2-第一密封挡圈、3-O形密封圈、4-第二密封挡圈、5-齿轮、6-上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采用了浮动密封结构,浮动密封结构是一种结构紧凑的机械密封装置,可有效阻止外部污染物进入设备内部同时防止内部润滑油的泄漏。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挡圈2、O形密封圈3、第二密封挡圈4,O形密封圈3装配在第一密封挡圈2和第二密封挡圈4之间,三者共同形成整体运动的浮动密封组件,在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套装于上芯轴6的齿轮5(即上轴齿轮)的两侧对称地各设置有一套上述浮动密封组件,第一密封挡圈2紧密贴合于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调心轴承1,第二密封挡圈4过渡配合在齿轮5上。
第一密封挡圈2的截面呈“L”形,由贴合面和凸出部构成。第二密封挡圈4的截面呈“]”形,形成有凹入部。第一密封挡圈2的贴合面紧密贴合于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调心轴承1,第一密封挡圈2和第二密封挡圈4面对面装配,第一密封挡圈2的凸出部容置在第二密封挡圈4的凹入部内,由此在第一密封挡圈2和第二密封挡圈4之间形成封闭空间,O形密封圈3安装在第一密封挡圈2和第二密封挡圈4之间的封闭空间内。
第一密封挡圈2和第二密封挡圈4之间为间隙配合,第二密封挡圈4与齿轮5及调心轴承1在轴向上加紧固定并一起转动。
第一密封挡圈2、O形密封圈3、第二密封挡圈4三者之间均为静摩擦,O形密封圈3在摩擦力和压力作用下压紧第一密封挡圈2,使第一密封挡圈2紧密贴合于调心轴承5。而且,O形密封圈3依靠压缩变形与第一密封挡圈2和第二密封挡圈4紧密贴合实现密封,并对第一密封挡圈2和第二密封挡圈4产生作用力,由此具有动态补偿特性。
紧密贴合的第一密封挡圈2与调心轴承1之间为动摩擦,第一密封挡圈2与调心轴承1之间的贴合面上形成有润滑油膜,阻止润滑油的外泄,实现密封的功能。第二密封挡圈4与齿轮5以及第二密封挡圈4与调心轴承1之间的贴合面上形成有润滑油膜,阻止润滑油的外泄,实现密封的功能。
优选地,第一密封挡圈2的材质为0Cr17Ni4Cu4Nb,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防止调心轴承1。
优选地,第二密封挡圈4的材质为45号钢或42CrMo,强度高、抗变形能力高,对煤粉和水气的耐腐蚀性强,可有效阻止污染物进入,有助于延长浮动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采煤机工作过程中,当调心轴承5发生一定幅度的偏摆时,第一密封挡圈2的位置随之发生微调,O形密封圈3的受力状态相应改变,并依靠其压缩变形紧密贴合第一密封挡圈2和第二密封挡圈4,对第一密封挡圈2和第二密封挡圈4产生作用力,保持第一密封挡圈2和第二密封挡圈4的密封功能,形成随调心轴承5偏摆而浮动的密封效果,由此动态补偿密封,提高浮动密封效果,解决了外牵引机构中上轴齿轮处的调心轴承因防护不到位而损坏的问题。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调心轴承一侧的第一密封挡圈具有良好耐磨性,可防止轴承磨损;齿轮一侧的第二密封挡圈强度高且耐腐蚀性强,可有效阻止污染物进入;第一密封挡圈和第二密封挡圈之间形成为封闭空间,因此,可对采煤机外牵引机构上轴齿轮处的调心轴承提供充分的防护和密封,增加了调心轴承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维修费,同时提升了在高温、潮湿、震动、多尘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2、第一密封挡圈、O形密封圈、第二密封挡圈三者之间均为静摩擦,第一密封挡圈与调心轴承之间为动摩擦,因此,动摩擦和静摩擦相结合,能够充分阻止润滑油的外泄,从而有效提高密封效果。
3、在调心轴承发生偏摆的情况下,由第一密封挡圈、O形密封圈、第二密封挡圈形成的浮动密封组件相应进行位置微调,动态补偿密封,提高浮动密封效果,解决了采煤机外牵引机构上轴齿轮处的调心轴承因防护不到位而损坏的问题。
4、浮动密封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安装简捷,使用寿命长,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显著增加了采煤机外牵引机构调心轴承的使用寿命,有利于降低采煤机的整体制造和维护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本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表示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密封挡圈、O形密封圈、第二密封挡圈,所述O形密封圈装配在所述第一密封挡圈和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之间并共同形成整体运动的浮动密封组件,在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上轴齿轮的两侧对称地各设置有一套所述浮动密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挡圈紧密贴合于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调心轴承,所述第二密封挡圈过渡配合在所述上轴齿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挡圈的截面呈“L”形,由贴合面和凸出部构成;所述第二密封挡圈的截面呈“]”形,形成有凹入部;所述第一密封挡圈的贴合面紧密贴合于所述调心轴承,所述第一密封挡圈的凸出部容置在所述第二密封挡圈的凹入部内,在所述第一密封挡圈和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述O形密封圈安装在所述封闭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挡圈和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与所述上轴齿轮及所述调心轴承在轴向上加紧固定并一起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挡圈、所述O形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三者之间均为静摩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挡圈与所述调心轴承之间为动摩擦,并且所述第一密封挡圈与所述调心轴承之间的贴合面上形成有润滑油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与所述上轴齿轮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挡圈与所述调心轴承之间的贴合面上形成有润滑油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挡圈的材质为0Cr17Ni4Cu4Nb,所述第二密封挡圈的材质为45号钢或42CrMo。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05859.5U CN216519596U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05859.5U CN216519596U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19596U true CN216519596U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533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05859.5U Active CN216519596U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195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01160A (zh) * | 2021-11-24 | 2022-02-01 | 太重煤机有限公司 | 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 |
-
2021
- 2021-11-24 CN CN202122905859.5U patent/CN21651959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01160A (zh) * | 2021-11-24 | 2022-02-01 | 太重煤机有限公司 | 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519596U (zh) | 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 | |
CN105464882A (zh) | 主轴密封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轴流式水轮机 | |
CN211009581U (zh) | 一种用于干法球磨机主轴承的新型密封装置 | |
CN114001160A (zh) | 采煤机外牵引机构的浮动密封装置 | |
CN2483560Y (zh) | 压力补偿型径向密封装置 | |
CN110307392B (zh) | 阀杆自紧密封的磨盘式物料输送阀 | |
CN201651328U (zh) | 一种拆装方便的机械密封装置 | |
CN204755916U (zh) | 一种双唇口j型无骨架橡胶油封 | |
CN212657242U (zh) | 一种多重密封结构的油封 | |
CN110486473A (zh) | 一种新型旋转轴唇形密封圈 | |
CN201661685U (zh) | 抗断转轴用骨架唇形密封圈 | |
CN210372277U (zh) | 阀杆自紧密封的磨盘式物料输送阀 | |
CN205330867U (zh) | 一种主轴密封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轴流式水轮机 | |
CN107605855A (zh) | 一种柱塞式油缸中v型组合密封形式结构 | |
CN212536658U (zh) | 一种湿式磨机进料密封结构 | |
CN202732827U (zh) | 一种具有耐磨防尘唇的减振器油封 | |
CN207921137U (zh) | 一种超长使用寿命汽车轮毂轴承密封圈 | |
CN203892563U (zh) | 斜口密封套 | |
CN219101685U (zh) | 一种石油化工泵自调节填料密封结构 | |
CN212297590U (zh) | 一种zgm磨煤机拉杆防泄漏装置 | |
CN222315924U (zh) | 一种电磁离合器轴承密封圈 | |
CN215634987U (zh) | 新型密封轴承外置内导轮 | |
CN222811099U (zh) | 一种高密封性轮毂轴承密封圈 | |
CN221443290U (zh) | 一种新型轴孔通用静密封圈 | |
CN104976234B (zh) | 一种轴承密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