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4791U - 烹煮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4791U
CN216494791U CN202121803537.3U CN202121803537U CN216494791U CN 216494791 U CN216494791 U CN 216494791U CN 202121803537 U CN202121803537 U CN 202121803537U CN 216494791 U CN216494791 U CN 216494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soup
food material
cooking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035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文
梁继洪
黄日灵
蒋宗稳
李佩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035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4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4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4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煮装置,烹煮装置包括机架、上料机构、烹饪机构、加液机构、供盘机构以及执行机构,其中,上料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上料机构用于暂存装有食材的食材容器,并用于将食材容器输送至上料工位。烹饪机构设置在机架上,烹饪机构设有加热工位以及加液工位,加热工位上设有用于加热食材容器的加热模块。上料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与加液工位对应,夹头机构用于向加液工位上的食材容器添加汤水。供盘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供盘机构将隔热容器输送至出餐工位,隔热容器用于承载食材容器。执行机构设置在烹饪机构上,执行机构用于将食材容器在上料工位、加液工位、加热工位以及出餐工位之间转移。上述烹煮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烹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对于麻辣烫、粉面及饺子等需要烹饪煮制的食材多采用人工制作,人工制作不仅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并且工人直接接触食材还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不符合现在化生产的需求。
也有一些自动的烹饪设备,但这些烹饪设备大多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并且仍需要人工协作制作,无法做到全自动烹饪。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烹煮装置,烹煮装置具备储存食材、上料、自动出汤、自动煮制、自动出餐等功能,实现了全自动烹煮食材。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烹煮装置,包括:
机架;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机构用于暂存装有食材的食材容器,并用于将所述食材容器输送至上料工位;
烹饪机构,所述烹饪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烹饪机构设有加热工位以及加液工位,所述加热工位上设有用于加热所述食材容器的加热模块;
加液机构,所述加液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加液工位对应,所述加液机构用于向所述加液工位上的所述食材容器添加汤水;
供盘机构,所述供盘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供盘机构用于将隔热容器输送至出餐工位,所述隔热容器用于承载所述食材容器;以及,
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烹饪机构上,所述执行机构用于将所述食材容器至少在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加液工位、所述加热工位以及所述出餐工位之间转移。
上述烹煮装置通过上料机构、烹饪机构、加液机构、供盘机构以及执行机构实现了储存食材、自动上料、自动加汤、定时煮制、提供隔热容器以及自动出餐等工序,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通过食材容器既是用于承载食材的载体又同时作为加热食材的锅,省去了烹煮装置的锅具结构,使得烹煮装置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小巧,减小占地面积,降低了成本。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煮装置还包括后厨回收机构,所述后厨回收机构与所述烹饪机构对接以形成添料工位,所述执行机构还用于将烹煮完成的所述食材容器转移至所述添料工位,所述后厨回收机构用于将烹煮完成的所述食材容器从所述添料工位输送至后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框架,所述烹饪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烹饪机构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加热工位,至少两个所述加热工位环绕所述执行机构布置,所述供盘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和/或,
所述机架还包括侧面板,所述侧面板设有上料口、加汤口以及添料口,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侧面板上,并且所述上料机构的至少部分朝靠近所述烹饪机构方向伸出所述上料口以形成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加液机构设置在所述侧面板上,并且加液机构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加汤口并延伸至所述加液工位的上方;所述后厨回收机构设置在所述侧面板上,并且后厨回收机构的至少部分朝靠近所述烹饪机构方向伸出所述添料口以形成所述添料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厨回收机构包括
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设有用于承载所述食材容器的承载面,所述第一输送组件靠近所述烹饪机构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添料工位;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远离所述烹饪机构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后厨并形成有取料工位;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运转,以将所述食材容器由所述添料工位输送至所述取料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添料工位以及所述取料工位均设有用于阻挡所述食材容器的第一阻挡件;和/或,所述添料工位上设有第一对射传感器,所述取料工位上设有第二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一对射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对射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滑道,所述滑道倾斜地设置,所述滑道具有用于承载并输送所述食材容器的滑面以及与所述滑面相对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有安装部,所述滑道的较低端设有用于阻挡所述食材容器的第二阻挡件;
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安装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轴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以及,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固定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饪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与所述加热工位相对应的加热口,所述加热口的边缘围设有限位环;
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并且所述加热模块的加热面与加热口相对;
侧板和/或加强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液工位上设有用于承载所述食材容器的加汤台,所述加汤台上设有用于感应所述食材容器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加液机构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液机构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机架连接;
汤桶,所述汤桶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汤桶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不同的所述汤桶用于存储不同口味的原汤;
热水器,所述热水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热水器用于供应热水;
出汤龙头,所述出汤龙头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出汤龙头的数量与所述汤桶的数量对应,每个所述出汤龙头均设有出汤管,所述出汤管延伸至所述出汤工位的上方;
第一抽吸件,所述第一抽吸件的数量与所述汤桶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一抽吸件一一对应地连通所述汤桶以及所述出汤龙头,所述第一抽吸件用于抽取所述汤桶内的所述原汤并输送至所述出汤龙头;
第二抽吸件,所述第二抽吸件的数量与所述出汤龙头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二抽吸件一一对应地连通所述出汤龙头与所述热水器,所述第二抽吸件用于抽取所述热水器内的所述热水并输送至所述出汤龙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汤桶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出汤龙头的数量、所述第一抽吸件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抽吸件的数量均与所述汤桶的数量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盘机构包括:
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用于承载所述隔热容器;
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与所述升降台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将至少一个所述隔热容器输送至取盘工位
出餐台,所述出餐台用于承载所述隔热容器,所述出餐台具有靠近所述取盘工位的接盘工位;
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与所述出餐台连接,所述横移组件用于将所述出餐台从所述接盘工位输送至所述出餐工位;
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将取盘工位上的所述隔热容器转移至位于所述接盘工位上的所述出餐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盘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取盘工位下方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形成有能容纳所述隔热容器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具有朝向所述取盘工位的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机构包括:
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用于吸附或释放所述隔热容器;
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吸盘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
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用于夹取或释放所述食材容器;
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一端固定于所述烹饪机构上,所述机械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夹爪组件连接,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加液工位、所述加热工位以及所述出餐工位均在所述机械臂的活动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煮装置还包括可开合的出餐门,所述出餐门固定在所述烹饪机构上,所述出餐门朝向所述供盘机构并靠近所述出餐工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烹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烹煮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烹煮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后厨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上料机构的背视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烹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的烹饪机构隐藏第一固定板与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的加汤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加液机构的爆炸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供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所示的供盘机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的夹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的出餐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具体地,参阅图1到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烹煮装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烹煮装置包括机架10、上料机构30、烹饪机构20、加液机构40、供盘机构50以及执行机构60,其中,上料机构30设置在机架10上,上料机构30 用于暂存装有食材的食材容器91,并用于将食材容器91输送至上料工位。烹饪机构20设置在机架10上,烹饪机构20设有加热工位以及加液工位,加热工位上设有用于加热食材容器91的加热模块21。加液机构4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加液工位对应,加液机构40用于向加液工位上的食材容器91添加汤水。供盘机构50设置在机架10上,供盘机构50将隔热容器92输送至出餐工位,隔热容器92用于承载食材容器91。执行机构60设置在烹饪机构20上,执行机构 60用于将食材容器91在上料工位、加液工位、加热工位以及出餐工位之间转移。
具体地,本申请的烹煮装置可用于烹煮麻辣烫、粉面或饺子等带汤菜品。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食材容器91既是用于承载食材的载体又同时作为加热食材的锅。进一步地,上述烹煮装置的流程为:供盘机构50先将隔热容器92输送至出餐工位,同时,执行机构60先从上料工位获取上料机构30供应的装有食材的食材容器91。然后执行机构60将食材容纳转移至加液工位,然后加液机构 40向食材容器91添加定量的汤水。再然后执行机构60将食材容器91转移至加热工位上,加热工位上的加热模块21对食材容器91一定时间后,执行机构60 将加热完成的食材容器91转移至出餐工位的隔热容器92内,以等待顾客取餐。
上述烹煮装置通过上料机构30、烹饪机构20、加液机构40、供盘机构50 以及执行机构60实现了储存食材、自动上料、自动加汤、定时煮制、提供隔热容器92以及自动出餐等工序,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通过食材容器91既是用于承载食材的载体又同时作为加热食材的锅,省去了烹煮装置的锅具结构,使得烹煮装置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小巧,减小占地面积,降低了成本。并且通过供盘机构50提供的隔热容器92容纳食材容器91,能避免顾客取餐时被食材容器91烫伤。
进一步地,参见图1到图3,机架10包括框架11,其中,烹饪机构20设置在框架11上,烹饪机构20设有至少两个加热工位,至少两个加热工位环绕执行机构60布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烹饪机构20设有多个加热工位,从而能同时加热多个食材容器91,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多个加热容器环绕执行机构60布置,从而便于执行机构60在各个工位间转移食材容器91。供盘机构50 至少部分设置在框架11内,从而使得烹煮装置结构更为紧凑合理。
进一步地,参见图3,框架11内还设有用于供电的电箱13、用于控制个机构的控制柜14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交换机等。框架11上设有可开合的活动门,以便打开框架11内部,以对框架11内部的机构进行维护。进一步地,框架11 还设有扫码机构,以便顾客点菜以及支付。框架11上还可以设置播报机构,以提醒顾客取餐或揽客。
进一步地,参见图2以及图3,机架10包括与框架11连接的侧面板12,侧面板12设有上料口121以及加汤口123,上料机构30设置在侧面板12上,并且上料机构30的至少部分朝靠近烹饪机构20方向伸出上料口121以形成上料工位;加液机构40设置在侧面板12上,并且加液机构40的至少部分伸出加汤口123并延伸至加液工位的上方。通过对上料机构30、烹饪机构20、加液机构40以及供盘机构50的合理布置,使得烹煮装置结构合理紧凑,减小烹煮装置的占地面积。
进一步地,参见图1,烹煮装置还包括后厨回收机构80,后厨回收机构80 与烹饪机构20对接以形成添料工位,执行机构60还用于将烹煮完成的食材容器91转移至添料工位,后厨回收机构80用于将烹煮完成的食材容器91从添料工位输送至后厨。具体地,在食材烹煮完成后,根据客户订单的需求可能还需要添加额外配餐,例如添加饮料或荷包蛋等额外配餐,此时后厨回收机构80可作为一个额外的出餐窗口,将烹煮完成的食材容器91输送至后厨中,以便后厨人员或其他配餐方式配餐后再出餐。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餐完成后的再次出餐也可通过后厨回收机构80将配餐完成的食材容器91从后厨再次输送回到添料工位,然后执行机构60将配餐完成的食材容器91由添料工位转移至出餐工位的隔热容器92中。
较佳地,侧面板12还设有添料口122,后厨回收机构80设置在侧面板12 上,并且后厨回收机构80的至少部分朝靠近烹饪机构20方向伸出添料口122 以形成添料工位。
进一步地,参见图4,后厨回收机构80包括第一输送组件81设置在机架 10上,第一输送组件81设有用于承载食材容器91的承载面。较佳地,承载面水平设置,有烹煮好食材容器91通常带有汤水以及食材,通过水平设置的承载面能避免汤水以及食材洒出。进一步地,第一输送组件81靠近烹饪机构20的一端形成有添料工位。第一输送组件81远离烹饪机构20的一端连接至后厨并形成有取料工位。第一驱动件82与第一输送组件81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82 驱动第一输送组件81运转,以将食材容器91由添料工位输送至取料工位。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组件81可以为传送带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组件81也可以是直线模组。
进一步地,添料工位以及取料工位均设有用于阻挡食材容器91的第一阻挡件83。通过第一阻挡件83阻挡输送中的输出容器,避免了食材容器91掉出第一输送组件81。进一步地,添料工位上设有第一对射传感器84,取料工位上设有第二对射传感器85,第一对射传感器84与第二对射传感器85均与第一驱动件82电性连接,当第一对射传感器84检测到添料工位上的食材容器91时,第一对射传感器84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柜14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后控制第一驱动件82驱动第一输送组件81。当第二对射光感器检测到取料工位上的食材容器91时,第二对射传感器85发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柜14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控制第一驱动件82停止驱动第一输送组件81,从而保证食材容器91能准确到位。
参见图5到图6,上料机构30包括滑道31,滑道31倾斜地设置,滑道31 具有用于承载并输送食材容器91的滑面以及与滑面相对的安装面,安装面设有安装部311,滑道31的较低端设有用于阻挡食材容器91的第二阻挡件32。较佳地,滑道31可以为流利条滑道31,通过倾斜设置的滑道31能使得食材容器 91在自身重力下自动滑向滑道31的较低端,省去了动力驱动,节省了能源,并且通过在滑道31的较低端设置第二阻挡件32,第二阻挡件32能阻挡食材容器 91,避免食材容器91掉出滑道31。
进一步地,参见图6,上料机构30还包括支撑轴34以及限位件35,其中,支撑轴34连接有固定件33,较佳地,固定件33设置在支撑轴34的端部,固定件33与机架10固定连接,从而将支撑轴34固定在机架10上。进一步地,支撑轴34与滑道31的安装部311活动连接,从而使得滑道31能绕支撑轴34相对转动,从而能微调滑道31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地,限位件35设置在安装部 311与固定件33之间,限位件35用于防止滑道31沿支撑轴34的轴向移动。较佳地,限位件35为套件,限位件35套设在支撑轴34上。
进一步地,滑道31设置有多个,滑道31成排或成列布置在机架10的侧面板12上,从而提高上料机构30可容纳食材容器91的数量。较佳地,不同滑道 31可存储装有不同食材的食材容器91。对应地,侧面板12上开设有与滑道31 的数量相等的上料口121,每个滑道31的较低端均伸出上料口121。
参见图7到图8,烹饪机构20包括第一固定板23、第二固定板25以及侧板24。其中,第一固定板23设有与加热工位相对应的加热口,加热口的边缘围设有限位环22,食材容器91在加热时放在限位环22内,可避免食材容器91位移。第二固定板25与第一固定板23相对设置,加热模块21设置在第一固定板 23上,并且加热模块21的加热面与加热口相对。较佳地,加热模块21可以为电磁炉。侧板24连接在第一固定板23与第二固定板25之间。进一步地,烹饪机构20还可以包括加强柱26,加强柱26一端与第二固定板25连接,加强柱 26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23连接。叫啊基地,加强柱26设置有多个,多个加强柱26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3与第二固定板25之间。通过侧板24与加强柱26能增强第一固定板23与第二固定板25的结构稳定性。
参见图1,加液工位上设有用于承载食材容器91的加汤台41,加汤台41 上设有用于感应食材容器91的第一传感器414,第一传感器414与加液机构40 电性连接。具体地,加汤台41包括限位块412以及与限位块412连接的第一固定架411,第一固定架411与烹饪机构20连接,限位块412上设有用于放置食材容纳的限位槽413,通过限位槽413的限位能避免食材容器91位移错位。进一步地,第一传感器414设置在限位槽413内。具体地,当第一传感器414感应到加汤台41上有食材容器91时,第一传感器414发出触发信号,控制柜14 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控制加汤机向食材容器91添加定量的汤水。
参见图3以及图10,加液机构40包括支架42、汤桶43、热水器48、出汤龙头45、第一抽吸件44以及第二抽吸件46。支架42与机架10连接。汤桶43 设置在支架42上,汤桶43用于存储原汤。热水器48设置在机架10上,较佳地,热水器48设置在机架10的框架11内,从而减小烹煮装置的整体体积。热水器48用于供应热水。出汤龙头45设置在支架42上出汤龙头45设有出汤管 49,出汤管49穿过机架10的侧面板12并延伸至出汤工位的上方。第一抽吸件44连通汤桶43以及出汤龙头45,第一抽吸件44用于抽取汤桶43内的原汤并输送至出汤龙头45。第二抽吸件46连通热水器48以及出汤龙头45,第二抽吸件46用于抽取热水器48内的热水并输送至出汤龙头45,从而通过第一抽吸件 44将汤桶43内的原汤抽入出水龙头内,通过第二抽吸件46将热水抽入出水龙头内,使得原汤与热水能在出水龙头内混合形成汤水,最后通过出汤管49送入加汤台41上的食材容器91内。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抽吸件44以及第二抽吸件46均为蠕动泵,汤桶43、第一抽吸件44以及出水龙头通过软管依次连接,较佳地,第一抽吸件44以及出水龙头之间还设有管道接头47,通过管道接头47以及软管连接第一抽吸件44与出水龙头,提高了连接稳固性。类似地,热水器48、第二抽吸件46与出水龙头通过软管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汤桶43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汤龙头45的数量、第一抽吸件44 的数量以及第二抽吸件46的数量均与汤桶43的数量一一对应。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汤桶43设置有三个,对应地,出汤龙头45、第一抽吸件44以及第二抽吸件46也均设有三个,并且三个汤通、三个第一抽吸件44、三个出汤龙头45一一对应连接,三个第二抽吸件46的进水端均连接至热水器48中,三个第二抽吸件46的出水端一一对应连接至三个出汤龙头45上,从而形成三条出汤通道。进一步地,三个汤桶43分别用于存储不同口味的原汤,出汤机构跟根据顾客订单需求通过三条出汤通道提供三种不同口味的汤水,从而能为顾客提供更多口味选择。
参见图11到图12,供盘机构50包括升降台52、第一升降组件51、出餐台 54、横移组件53以及转移组件55。其中升降台52用于承载隔热容器92。第一升降组件51与升降台52连接,第一升降组件51用于驱动升降台52将至少一个隔热容器92输送至取盘工位。出餐台54用于承载隔热容器92,出餐台54具有靠近取盘工位的接盘工位。横移组件53与出餐台54连接,横移组件53用于将出餐台54从接盘工位输送至出餐工位,转移组件55用于将取盘工位上的隔热容器92转移至位于接盘工位上的出餐台54上。
进一步地,转移机构包括吸盘组件551以及第二升降组件552。吸盘组件 551用于吸附或释放隔热容器92,第二升降组件552与吸盘组件551连接,第二升降组件552用于驱动吸盘组件551在接盘工位与取盘工位之间移动,以将取盘工位上的隔热容器92转移至位于接盘工位上的出餐台54上。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转移机构也可以为机械夹爪,通过夹持或释放隔热容器 92,以将隔热容器92转移。
较佳地,第一升降组件51设置在机架10的框架11内,出餐台54、横移组件53以及转移组件55均设置在框架11外,取盘工位于与烹饪机构20相当的高度,接盘工位位于取盘工位上方。升降台52可承载多个依次叠放的隔热容器 92,第一升降组件51每次驱动升降台52将最上方的隔热容器92输送至取盘工位上,然后第二升降组件552驱动吸盘组件551下降并吸附最上方的一个隔热容器92,然后第二升降组件552驱动吸盘组件551上升以取出一个隔热容器92,然后横移组件53将出餐台54移动至取盘工位,此时出餐要位于吸盘组件551 下方,第二升降组件552驱动吸盘组件551下降到合适位置后释放隔热容器92,使得隔热容器92落在出餐台54上,然后横移组件53驱动出餐台54以及出餐台54上的隔热容器92移动至出餐工位,以接纳加热完成的食材容器91。
进一步地,第一升降组件51以及第二升降组件552均可以为竖直设置齿轮齿条结构或同步带结构,横移组件53可以为水平设置齿轮齿条结构或者直线模组或电动推杆。进一步地,出餐台54上设有能容纳食材容器91的凹槽,通过凹槽对食材容器91进行限位,避免食材容器91移动过程中掉落。出餐台54上设有用于感应食材容器91第二传感器,当第二传感器感应到食材容器91时,控制箱控制横移组件53驱动出餐台54移动至出餐工位。进一步地,取盘工位和/或接盘工位对应位置上也均可设置有到位传感器,从而保证隔热容器92输送到位。
供盘机构50还包括位于取盘工位下方的限位组件56,限位组件56形成有能容纳隔热容器92限位空间562,限位空间562具有朝向取盘工位的出口,第一升降组件51用于驱动升降台52将至少一个隔热容器92沿限位空间562输送至取盘工位。具体地,限位组件56,包括跟个导杆561,多个导杆561围绕隔热容器92间隔设置形成限位空间562。通过限位组件56对隔热容器92进行导向以及限位,避免了隔热容器92在上升过程掉落。
参见图1,执行机构60包括夹爪组件62以及机械臂61,夹爪组件62用于夹取或释放食材容器91。机械臂61一端固定于烹饪机构20上,机械臂61的另一端与夹爪组件62连接,上料工位、加液工位、加热工位以及出餐工位均在机械臂61的活动范围内,从而通过机械臂61能将夹爪组件62驱动至各工位上,以便夹爪组件62夹持或释放食材容器91。
进一步地,参见图13,夹持组件包括安装架621、驱动组件622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夹体623,安装架621与机械臂61的末端连接,两个夹爪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621上。驱动组件622与夹体623连接,驱动组件622用于驱动两个夹体623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从而使两个夹体623夹持或释放食材容器91。较佳地,每个夹件均包括上夹爪6231以及下夹爪6232,上夹爪 6231与安装架621活动连接,下夹爪6232与上夹爪6231层叠连接,并且下夹爪6232具有凸出上夹爪6231边缘的卡接部,卡接部与食材容器91的边缘相适配,卡接部用于食材容器91的边缘相卡接,以在竖直方向上支撑食材容器91,避免夹爪组件62夹持食材容器91后,食材容器91在重力作用下掉落。
进一不低,参见图14,烹煮装置还包括可开合的出餐门70,出餐门70固定在烹饪机构20上,出餐门70朝向供盘机构50并靠近出餐工位。具体地,出餐门70包括第一固定架71、门体73以及升降驱动件74,其中第一固定架71 与机架10连接,第一固定架71设有取餐口72,门体73与第一固定架71滑动配合,升降驱动件74与门体73连接用于驱动门体73开启或关闭取餐口72。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架71上设有滑轨,门体73与滑轨滑动配合,从而提高门体 73运动平稳性。门体73可以为玻璃门,通过玻璃门可观察烹煮装置内部运行情况。升降驱动件74可以为电缸。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架71一侧的上下放上还可以分别设置有一个到位传感器,以限制门体73的上下位置,保证门体73开合到位。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架71上还设有光栅组件75,并且光栅组件75位于门体73外,光栅组件75用于感应人手是否在取餐口72内,以控制门体73 开合,避免门体73夹伤人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烹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机构用于暂存装有食材的食材容器,并用于将所述食材容器输送至上料工位;
烹饪机构,所述烹饪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烹饪机构设有加热工位以及加液工位,所述加热工位上设有用于加热所述食材容器的加热模块;
加液机构,所述加液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加液工位对应,所述加液机构用于向所述加液工位上的所述食材容器添加汤水;
供盘机构,所述供盘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供盘机构用于将隔热容器输送至出餐工位,所述隔热容器用于承载所述食材容器;以及,
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烹饪机构上,所述执行机构用于将所述食材容器至少在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加液工位、所述加热工位以及所述出餐工位之间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煮装置还包括后厨回收机构,所述后厨回收机构与所述烹饪机构对接并形成有添料工位,所述执行机构还用于将烹煮完成的所述食材容器转移至所述添料工位,所述后厨回收机构用于将烹煮完成的所述食材容器从所述添料工位输送至后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框架,所述烹饪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烹饪机构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加热工位,至少两个所述加热工位环绕所述执行机构布置,所述供盘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和/或,
所述机架还包括侧面板,所述侧面板设有上料口、加汤口以及添料口,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侧面板上,并且所述上料机构的至少部分朝靠近所述烹饪机构方向伸出所述上料口以形成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加液机构设置在所述侧面板上,并且加液机构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加汤口并延伸至所述加液工位的上方;所述后厨回收机构设置在所述侧面板上,并且后厨回收机构的至少部分朝靠近所述烹饪机构方向伸出所述添料口以形成所述添料工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厨回收机构包括:
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设有用于承载所述食材容器的承载面,所述第一输送组件靠近所述烹饪机构的一端形成所述添料工位;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远离所述烹饪机构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后厨并形成取料工位;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运转,以将所述食材容器由所述添料工位输送至所述取料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添料工位以及所述取料工位均设有用于阻挡所述食材容器的第一阻挡件;和/或,所述添料工位上设有第一对射传感器,所述取料工位上设有第二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一对射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对射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滑道,所述滑道倾斜地设置,所述滑道具有用于承载并输送所述食材容器的滑面以及与所述滑面相对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有安装部,所述滑道的较低端设有用于阻挡所述食材容器的第二阻挡件;
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安装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轴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以及,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固定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与所述加热工位相对应的加热口,所述加热口的边缘围设有限位环;
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并且所述加热模块的加热面与加热口相对;
侧板和/或加强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机构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机架连接;
汤桶,所述汤桶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汤桶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不同的所述汤桶用于存储不同口味的原汤;
热水器,所述热水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热水器用于供应热水;
出汤龙头,所述出汤龙头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出汤龙头的数量与所述汤桶的数量对应,每个所述出汤龙头均设有出汤管,所述出汤管延伸至所述出汤工位的上方;
第一抽吸件,所述第一抽吸件的数量与所述汤桶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一抽吸件一一对应地连通所述汤桶以及所述出汤龙头,所述第一抽吸件用于抽取所述汤桶内的所述原汤并输送至所述出汤龙头;
第二抽吸件,所述第二抽吸件的数量与所述出汤龙头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二抽吸件一一对应地连通所述出汤龙头与所述热水器,所述第二抽吸件用于抽取所述热水器内的所述热水并输送至所述出汤龙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盘机构包括:
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用于承载所述隔热容器;
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与所述升降台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将至少一个所述隔热容器输送至取盘工位;
出餐台,所述出餐台用于承载所述隔热容器,所述出餐台具有靠近所述取盘工位的接盘工位;
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与所述出餐台连接,所述横移组件用于将所述出餐台从所述接盘工位输送至所述出餐工位;以及,
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将取盘工位上的所述隔热容器转移至位于所述接盘工位上的所述出餐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煮装置还包括可开合的出餐门,所述出餐门固定在所述烹饪机构上,所述出餐门朝向所述供盘机构并靠近所述出餐工位。
CN202121803537.3U 2021-08-03 2021-08-03 烹煮装置 Active CN216494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03537.3U CN216494791U (zh) 2021-08-03 2021-08-03 烹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03537.3U CN216494791U (zh) 2021-08-03 2021-08-03 烹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4791U true CN216494791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5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03537.3U Active CN216494791U (zh) 2021-08-03 2021-08-03 烹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4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3439B (zh) 自动化餐饮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KR101978081B1 (ko) 지능형 음식물 조리기
KR102386408B1 (ko) 탕류 요리 시스템
WO2021253687A1 (zh) 烹饪装置、自动化餐饮系统和夹爪装置
CN111717653B (zh) 烹饪装置
CN110638311A (zh) 制餐系统
CN111671333A (zh) 自动化餐饮系统
CN111557598A (zh) 一种自动化餐饮设备
WO2022032834A1 (zh) 自动化餐饮系统
KR101895049B1 (ko) 압력용기를 이용한 라면 자동판매장치
CN111281117B (zh) 烹饪装置及烹饪方法
CN216494791U (zh) 烹煮装置
CN212515974U (zh) 自动化餐饮系统
CN212032269U (zh) 自助式餐品售卖机
CN110980273B (zh) 接菜出餐系统
CN111839185B (zh) 汤食系统及加汤装置
CN215348333U (zh) 烹饪设备
CN212061302U (zh) 存料出料装置及餐食售卖机
CN214670130U (zh) 一种自动烹饪系统
CN112794060A (zh) 供餐系统
CN111599090A (zh) 自动售卖设备
CN211130661U (zh) 制餐系统、烹饪装置及倒料机构
CN211269860U (zh) 餐具移送及接菜系统
CN211130642U (zh) 制餐系统
CN215622872U (zh) 备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