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7810U - 一种底部分流阀及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部分流阀及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7810U
CN216477810U CN202123187978.8U CN202123187978U CN216477810U CN 216477810 U CN216477810 U CN 216477810U CN 202123187978 U CN202123187978 U CN 202123187978U CN 216477810 U CN216477810 U CN 216477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ver
flow dividing
fixedly connected
plu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879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明
马宝忠
刘兴旺
孙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eima Pump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eima Pump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eima Pump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eima Pump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879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7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7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7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部分流阀及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包括阀杆异径接头、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上部加长接箍、柱塞上部阀罩、泵筒、柱塞、游动阀、下部加长接箍、进液固定阀、皮碗支承总成和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加长接箍的下端与底部分流阀的上端连接固定,底部分流阀的下端与进液固定阀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的底部分流阀,由分流罩、分流接管和分流固定阀构成。本实用新型由于安装有底部分流阀,防止发生砂埋泵的现象,有效防止了腐蚀介质的沉积,避免对泵体外表面产生腐蚀;同时,也减少了柱塞下行的阻力,防止抽油泵发生杆管偏磨,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开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底部分流阀及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采油用杆式抽油泵的改进,具体的说是一种底部分流阀及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杆式抽油泵由于其作业方便、开采成本低,越来越引起关注。目前的这种杆式抽油泵由地面上的抽油机提供动力,这种杆式抽油泵包括阀杆异径接头、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上部加长接箍、柱塞上部阀罩、泵筒、柱塞、游动阀、下部加长接箍、进液固定阀、皮碗支承总成和阀杆,阀杆的上端与阀杆异径接头连接固定,阀杆异径接头的上端与抽油机的抽油杆连接固定,阀杆外侧套设有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和上部加长接箍,阀杆导向套的下端通过泵筒上接头与上部加长接箍的上端连接固定,阀杆导向套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出液孔,出液孔与泵筒上接头的内腔、上部加长接箍的内腔相连通,上部加长接箍的下端与泵筒的上端连接固定,泵筒腔内间隙配合设有柱塞,柱塞的上端通过柱塞上部阀罩与阀杆的下端连接固定,柱塞上部阀罩的侧壁上设有侧通孔,上部加长接箍的内腔通过侧通孔与柱塞上部阀罩的内腔、柱塞的内腔相连通,柱塞的下端固定设有游动阀,泵筒的下端与下部加长接箍的上端连接固定,下部加长接箍的下端与进液固定阀的上端连接固定,进液固定阀的下端与皮碗支承总成的上端连接固定,皮碗支承总成密封悬挂固定设置在油管腔内,皮碗支承总成下方的油液从皮碗支承总成下端的进液口进入皮碗支承总成的内腔,再向上经过进液固定阀进入下部加长接箍的内腔,再经过游动阀进入柱塞的内腔,从柱塞上部阀罩的侧通孔进入上部加长接箍的内腔,最后从阀杆导向套的出液孔流入油管腔内,排出到地面。这种杆式抽油泵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井液中含砂,常常出现砂埋泵的现象,造成杆式抽油泵无法提井;由于皮碗支承总成与油管内壁之间处于坐封状态,所以泵筒与油管内壁之间的环形空腔内的液体不流动,会造成井液中的腐蚀介质沉积在泵筒外部,最终对泵体产生腐蚀,严重影响了杆式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了杆式抽油泵的推广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在杆式抽油泵上使用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底部分流阀。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一种底部分流阀,包括分流接管和分流固定阀,分流接管的腔内设有分流固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接管的上端固定设有分流罩,分流罩的上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分流罩的中部设有竖向的中心流道,分流罩的侧壁上设有横向流道,分流罩的侧部设有竖向流道,竖向流道的下端与分流接管的内腔相连通,中心流道的上端与横向流道的内端相连通,分流罩的下端设有分流下接头,分流下接头与分流固定阀连接固定,中心流道通过分流下接头的内腔与分流固定阀的上端口相连通。
所述的分流罩的下部外壁与分流接管的上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的分流接管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的竖向流道相互平行设有5—7个。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传统的杆式抽油泵的泵筒与进液固定阀之间安装有底部分流阀,在柱塞下行程时,泵筒腔内的部分液体通过底部分流阀进入泵体与油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内,增加泵体与油管之间环形空腔内的液体流动性,排出的液体能带走部分砂粒,并有效防止腐蚀介质的沉积,防止发生砂沉积、埋泵及腐蚀泵体,延长使用寿命的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一种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包括阀杆异径接头、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上部加长接箍、柱塞上部阀罩、泵筒、柱塞、游动阀、下部加长接箍、进液固定阀、皮碗支承总成和阀杆,阀杆的上端与阀杆异径接头连接固定,阀杆异径接头的上端与抽油机的抽油杆连接固定,阀杆外侧套设有阀杆导向套、泵筒上接头和上部加长接箍,阀杆导向套的下端通过泵筒上接头与上部加长接箍的上端连接固定,阀杆导向套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出液孔,出液孔与泵筒上接头的内腔、上部加长接箍的内腔相连通,上部加长接箍的下端与泵筒的上端连接固定,泵筒腔内间隙配合设有柱塞,柱塞的上端通过柱塞上部阀罩与阀杆的下端连接固定,柱塞上部阀罩的侧壁上设有侧通孔,上部加长接箍的内腔通过侧通孔与柱塞上部阀罩的内腔、柱塞的内腔相连通,柱塞的下端固定设有游动阀,泵筒的下端与下部加长接箍的上端连接固定,进液固定阀的下端与皮碗支承总成的上端连接固定,皮碗支承总成密封悬挂固定设置在油管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加长接箍的下端与底部分流阀的上端连接固定,底部分流阀的下端与进液固定阀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的底部分流阀,由分流罩、分流接管和分流固定阀构成,所述的分流接管的上端固定设有分流罩,分流接管的下端与进液固定阀的上端连接固定,分流接管的腔内设有分流固定阀,分流罩的上端与下部加长接箍的下端螺纹连接固定,分流罩的中部设有竖向的中心流道,分流罩的侧壁上设有横向流道,分流罩的侧部设有竖向流道,竖向流道的下端与分流接管的内腔相连通,竖向流道的上端与下部加长接箍的内腔相连通,中心流道的上端与横向流道的内端相连通,横向流道的外端与油管的内腔相连通,分流罩的下端设有分流下接头,分流下接头与分流固定阀连接固定,中心流道通过分流下接头的内腔与分流固定阀的上端口相连通。
所述的分流罩的下部外壁与分流接管的上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的分流接管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分流接管的下端内壁与进液固定阀的上端外壁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的竖向流道相互平行设有5—7个。
所述的柱塞上部阀罩的侧壁上设有3—4个侧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杆式抽油泵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杆式抽油泵的泵筒与进液固定阀之间安装有底部分流阀,在柱塞下行程时,底部分流阀打开,泵筒腔内的部分液体通过底部分流阀进入泵体与油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内,增加了泵体与油管之间环形空腔内的液体流动性,高速液体可携带部分砂粒上行,避免了整个油管液柱中的砂粒沉积在皮碗支承总成上方的环形空腔内,防止发生砂埋泵的现象,并有效防止了腐蚀介质的沉积,避免对泵体外表面产生腐蚀;同时,也减少了柱塞下行的阻力,防止抽油泵发生杆管偏磨,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开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分流阀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分流阀的分流罩的结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分流阀的分流罩的结构仰视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阀杆异径接头;2、阀杆导向套;21、出液孔;3、泵筒上接头;4、上部加长接箍;5、柱塞上部阀罩;51、侧通孔;6、泵筒;7、柱塞;8、游动阀;9、底部分流阀;91、分流罩;92、分流接管;93、分流固定阀;94、竖向流道;95、横向流道;96、中心流道;10、下部加长接箍;11、进液固定阀;12、皮碗支承总成;13、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制作本实用新型。
该一种底部分流阀9,包括分流接管92和分流固定阀93,分流接管92的腔内设有分流固定阀9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接管92的上端固定设有分流罩91,分流罩91的上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分流罩91的中部设有竖向的中心流道96,分流罩91的侧壁上设有横向流道95,分流罩91的侧部设有竖向流道94,竖向流道94的下端与分流接管92的内腔相连通,中心流道96的上端与横向流道95的内端相连通,分流罩91的下端设有分流下接头97,分流下接头97与分流固定阀93连接固定,中心流道96通过分流下接头97的内腔与分流固定阀93的上端口相连通。
所述的分流罩91的下部外壁与分流接管92的上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的分流接管92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的竖向流道94相互平行设有5—7个。
该一种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包括阀杆异径接头1、阀杆导向套2、泵筒上接头3、上部加长接箍4、柱塞上部阀罩5、泵筒6、柱塞7、游动阀8、下部加长接箍10、进液固定阀11、皮碗支承总成12和阀杆13,阀杆13的上端与阀杆异径接头1连接固定,阀杆异径接头1的上端与抽油机的抽油杆连接固定,阀杆13外侧套设有阀杆导向套2、泵筒上接头3和上部加长接箍4,阀杆导向套2的下端通过泵筒上接头3与上部加长接箍4的上端连接固定,阀杆导向套2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出液孔21,出液孔21与泵筒上接头3的内腔、上部加长接箍4的内腔相连通,上部加长接箍4的下端与泵筒6的上端连接固定,泵筒6腔内间隙配合设有柱塞7,柱塞7的上端通过柱塞上部阀罩5与阀杆13的下端连接固定,柱塞上部阀罩5的侧壁上设有侧通孔51,上部加长接箍4的内腔通过侧通孔51与柱塞上部阀罩5的内腔、柱塞7的内腔相连通,柱塞7的下端固定设有游动阀8,泵筒6的下端与下部加长接箍10的上端连接固定,进液固定阀11的下端与皮碗支承总成12的上端连接固定,皮碗支承总成12密封悬挂固定设置在油管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加长接箍10的下端与底部分流阀9的上端连接固定,底部分流阀9的下端与进液固定阀11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的底部分流阀9,由分流罩91、分流接管92和分流固定阀93构成,所述的分流接管92的上端固定设有分流罩91,分流接管92的下端与进液固定阀11的上端连接固定,分流接管92的腔内设有分流固定阀93,分流罩91的上端与下部加长接箍10的下端螺纹连接固定,分流罩91的中部设有竖向的中心流道96,分流罩91的侧壁上设有横向流道95,分流罩91的侧部设有竖向流道94,竖向流道94的下端与分流接管92的内腔相连通,竖向流道94的上端与下部加长接箍10的内腔相连通,中心流道96的上端与横向流道95的内端相连通,横向流道95的外端与油管的内腔相连通,分流罩91的下端设有分流下接头97,分流下接头97与分流固定阀93连接固定,中心流道96通过分流下接头97的内腔与分流固定阀93的上端口相连通。
所述的分流罩91的下部外壁与分流接管92的上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的分流接管92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分流接管92的下端内壁与进液固定阀11的上端外壁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的竖向流道94相互平行设有5—7个。
所述的柱塞上部阀罩5的侧壁上设有3—4个侧通孔51。
所述的阀杆导向套2,用于阀杆13的运动扶正;所述的皮碗支承总成12,由支承皮碗芯轴、支承皮碗、支承皮碗座圈、支承皮碗压帽和皮碗支承异径接头构成,为现有技术。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油井作业时,地面抽油机或其他动力设备提供动力,抽油机的抽油杆通过阀杆13带动柱塞7上下运动。
下冲程时,阀杆13带动柱塞7下行,进液固定阀11在自身重力及液柱重量作用下关闭,此时泵腔面积减小、压力增大,游动阀8打开,泵腔内的一部分液体通过柱塞7的内腔,从柱塞上部阀罩5的侧通孔51进入上部加长接箍4的内腔,最后从阀杆导向套2的出液孔21流入油管腔内,排出到地面;同时,泵腔压力也迫使底部分流阀9的分流固定阀93打开,泵腔内的另一部分液体通过底部分流阀9的竖向流道94、分流固定阀93的内腔、中心流道96和横向流道95进入到泵体与油管的环形空腔内,排出到地面。
上冲程时,阀杆13带动柱塞7上行,游动阀8在油管内部压力作用下封闭,泵腔内产生负压,迫使底部分流阀9的分流固定阀93关闭,并且进液固定阀11打开,皮碗支承总成12下方的油液从皮碗支承总成12下端的进液口进入皮碗支承总成12的内腔,再向上经过进液固定阀11的内腔、分流接管92的内腔和分流罩91的竖向流道94进入泵腔,如此往复循环,达到抽油的目的。

Claims (9)

1.一种底部分流阀,包括分流接管(92)和分流固定阀(93),分流接管(92)的腔内设有分流固定阀(9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接管(92)的上端固定设有分流罩(91),分流罩(91)的上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分流罩(91)的中部设有竖向的中心流道(96),分流罩(91)的侧壁上设有横向流道(95),分流罩(91)的侧部设有竖向流道(94),竖向流道(94)的下端与分流接管(92)的内腔相连通,中心流道(96)的上端与横向流道(95)的内端相连通,分流罩(91)的下端设有分流下接头(97),分流下接头(97)与分流固定阀(93)连接固定,中心流道(96)通过分流下接头(97)的内腔与分流固定阀(93)的上端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罩(91)的下部外壁与分流接管(92)的上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接管(92)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流道(94)相互平行设有5—7个。
5.一种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包括阀杆异径接头(1)、阀杆导向套(2)、泵筒上接头(3)、上部加长接箍(4)、柱塞上部阀罩(5)、泵筒(6)、柱塞(7)、游动阀(8)、下部加长接箍(10)、进液固定阀(11)、皮碗支承总成(12)和阀杆(13),阀杆(13)的上端与阀杆异径接头(1)连接固定,阀杆异径接头(1)的上端与抽油机的抽油杆连接固定,阀杆(13)外侧套设有阀杆导向套(2)、泵筒上接头(3)和上部加长接箍(4),阀杆导向套(2)的下端通过泵筒上接头(3)与上部加长接箍(4)的上端连接固定,阀杆导向套(2)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出液孔(21),出液孔(21)与泵筒上接头(3)的内腔、上部加长接箍(4)的内腔相连通,上部加长接箍(4)的下端与泵筒(6)的上端连接固定,泵筒(6)腔内间隙配合设有柱塞(7),柱塞(7)的上端通过柱塞上部阀罩(5)与阀杆(13)的下端连接固定,柱塞上部阀罩(5)的侧壁上设有侧通孔(51),上部加长接箍(4)的内腔通过侧通孔(51)与柱塞上部阀罩(5)的内腔、柱塞(7)的内腔相连通,柱塞(7)的下端固定设有游动阀(8),泵筒(6)的下端与下部加长接箍(10)的上端连接固定,进液固定阀(11)的下端与皮碗支承总成(12)的上端连接固定,皮碗支承总成(12)密封悬挂固定设置在油管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加长接箍(10)的下端与底部分流阀(9)的上端连接固定,底部分流阀(9)的下端与进液固定阀(11)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的底部分流阀(9),由分流罩(91)、分流接管(92)和分流固定阀(93)构成,所述的分流接管(92)的上端固定设有分流罩(91),分流接管(92)的下端与进液固定阀(11)的上端连接固定,分流接管(92)的腔内设有分流固定阀(93),分流罩(91)的上端与下部加长接箍(10)的下端螺纹连接固定,分流罩(91)的中部设有竖向的中心流道(96),分流罩(91)的侧壁上设有横向流道(95),分流罩(91)的侧部设有竖向流道(94),竖向流道(94)的下端与分流接管(92)的内腔相连通,竖向流道(94)的上端与下部加长接箍(10)的内腔相连通,中心流道(96)的上端与横向流道(95)的内端相连通,横向流道(95)的外端与油管的内腔相连通,分流罩(91)的下端设有分流下接头(97),分流下接头(97)与分流固定阀(93)连接固定,中心流道(96)通过分流下接头(97)的内腔与分流固定阀(93)的上端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罩(91)的下部外壁与分流接管(92)的上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接管(92)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分流接管(92)的下端内壁与进液固定阀(11)的上端外壁螺纹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流道(94)相互平行设有5—7个。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塞上部阀罩(5)的侧壁上设有3—4个侧通孔(51)。
CN202123187978.8U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底部分流阀及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 Active CN216477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7978.8U CN216477810U (zh)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底部分流阀及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7978.8U CN216477810U (zh)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底部分流阀及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7810U true CN216477810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5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87978.8U Active CN216477810U (zh)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底部分流阀及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7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1657A (zh) 整体密封千斤顶
CN201027642Y (zh) 杆式负压抽油泵
CN216477810U (zh) 一种底部分流阀及底部分流防腐防砂埋杆式抽油泵
CN203081734U (zh) 防气锁液力反馈抽油泵
CN220319785U (zh) 一种具备防堵塞功能的抽油泵
CN203362468U (zh) 液力反馈柱塞抽油泵
CN201078219Y (zh) 游梁抽油机驱动式无杆液力抽油系统
CN204851192U (zh) 一种防偏磨节能液压排采装置
CN202017604U (zh) 高效抽油泵
CN200952463Y (zh) 悬挂浸入式抽稠油泵
CN202073755U (zh) 适合大斜度井的深井抽油泵
CN103883503B (zh) 一种环形柱塞小排量杆式抽油泵
CN203146288U (zh) 一种侧流反洗软密封实心柱塞泵
CN202531415U (zh) Ф25mm小排量实心柱塞抽油泵
CN109083831B (zh) 一种自密封减阻防卡抽油泵
CN218953535U (zh) 一种强制启闭杆式防腐抽油泵
CN221462509U (zh) 油井防气抽油泵
CN205349677U (zh) 环形柱塞小排量管式抽油泵
CN215860109U (zh) 一种抽油泵用小固定凡尔阀
CN222976961U (zh) 一种液压驱动差动式排采泵
CN2718257Y (zh) 一种强制性双流道分层采油装置
CN221119925U (zh) 加强扶正防砂悬挂式抽油泵
CN201615050U (zh) 一种高效抽油泵
CN112855508A (zh) 管式抽油泵
CN202100430U (zh) 煤层气开采用防沙杆式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