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6035U - 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36035U CN216436035U CN202122537201.3U CN202122537201U CN216436035U CN 216436035 U CN216436035 U CN 216436035U CN 202122537201 U CN202122537201 U CN 202122537201U CN 216436035 U CN216436035 U CN 2164360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fixedly connected
- group battery
- box
- new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576 supplementa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40000004282 Grewia occidental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06010010904 Convuls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461 convul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211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涉及电池组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它能够通过设置防震稳定机构,可以对电池组进行震动缓冲,避免电池组受到过于猛烈的震动导致电池组损坏,通过设置主动散热机构,能够在电池组高温时对电池组上部进行抽风,实现对电池组的风冷,避免电池组高温起火导致火灾,通过设置辅助散热机构,能够利用车辆行驶导致防震稳定机构产生的缓慢震动驱动风机进行辅助风冷,实现对电池组的持续降温,进一步的降低了电池组高温的几率,通过设置固定块和固定孔,能够对电池组保护壳进行固定,避免电池组保护壳整体带动电池组移动或从附属物之上脱落导致电池组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组,是指分串联和并联,并联的电池组要求每个电池电压相同,输出的电压等于一个电池的电压,并联电池组能提供更强的电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人们对电池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电池组的正常使用中,由于电池组比较脆弱,所以应避免电池组发生震动或碰撞,在现有的电池组保护装置中,基本都不重视对电池组的散热,依靠电池组自然散热,容易导致电池组高温起火,严重危害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侧面外表面上部开设有两个上部风道,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下部开设有两个下部风道,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防震稳定机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主动散热机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辅助散热机构,所述底座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销轴铰接有两个柜门,所述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所述防震稳定机构包括一个升降板和七个下部卡槽,所述升降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七个所述下部卡槽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内底壁,所述升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七个上部卡槽。
进一步的,七个所述上部卡槽与七个所述下部卡槽相匹配,每个所述下部卡槽的内壁均通过销轴铰接有液压杆,七个所述液压杆远离所述下部卡槽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于七个所述上部卡槽的内壁,所述升降板的四个边角处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
进一步的,四个所述限位杆的底面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四个所述限位杆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五个电池组卡槽,每个所述电池组卡槽的内部均卡接有电池组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散热机构包括一个旋转电机、一个控制中心、一个进风道接口、一个排风道接口、两个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一传动带,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内顶壁,所述控制中心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内后壁,所述进风道接口和所述排风道接口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外表面并与两个所述上部风道相匹配。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上部风道的内壁,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带均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旋转电机的两个输出轴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控制中心的上表面电连接有导线组。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组远离所述控制中心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组,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带与两个所述主动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外表面均套设有固定槽,两个所述固定槽的上表面均与所述箱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箱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散热机构包括主动齿条、加速齿轮组、第二支撑板、隔离网和第二传动带,所述主动齿条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板的外表面,所述加速齿轮组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所述主动齿条与所述加速齿轮组啮合,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下部风道的内壁,所述隔离网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下部风道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带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加速齿轮组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组,所述第二轴承靠近所述箱体中心点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加速齿轮组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震稳定机构,可以对电池组进行震动缓冲,避免电池组受到过于猛烈的震动导致电池组损坏,通过设置主动散热机构,能够在电池组高温时对电池组上部进行抽风,实现对电池组的风冷,避免电池组高温起火导致火灾,通过设置辅助散热机构,能够利用车辆行驶导致防震稳定机构产生的缓慢震动驱动风机进行辅助风冷,实现对电池组的持续降温,进一步的降低了电池组高温的几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块和固定孔,能够对电池组保护壳进行固定,避免电池组保护壳整体带动电池组移动或从附属物之上脱落导致电池组损坏,通过设置柜门,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开启箱体,便于对电池组的更换和维修,通过设置防滑垫,能够在对底座和箱体临时放置于底面之上时避免底座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震稳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动散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散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箱体;3、上部风道;4、下部风道;5、防震稳定机构;501、升降板;502、下部卡槽;503、上部卡槽;504、液压杆;505、限位杆;506、限位块;507、电池组卡槽;508、电池组本体;6、主动散热机构;601、旋转电机;602、控制中心;603、进风道接口;604、排风道接口;605、第一支撑板;606、第一传动带;607、主动齿轮;608、导线组;609、第一轴承;610、第一风机组;611、第一从动齿轮;612、固定槽;613、限位板;7、辅助散热机构;701、主动齿条;702、加速齿轮组;703、第二支撑板;704、隔离网;705、第二传动带;706、第二轴承;707、第二风机组;708、第二从动齿轮;8、固定块;9、固定孔;10、柜门;11、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该装置能够在对电池组防震的同时持续对电池组进行风冷,避免电池组产生高温导致损坏或引发火灾。
参见图1~图5,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2,此处底座1和箱体2均为电池组支撑基础,其棱角处均经过钝化处理,避免其棱角误伤使用人员。
箱体2的侧面外表面上部开设有两个上部风道3,箱体2的外表面下部开设有两个下部风道4,此处上部风道3和下部风道4均为换风道,开设口径可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量调整。
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防震稳定机构5,在这里,防震稳定机构5 包括一个升降板501和七个下部卡槽502,升降板501设置于箱体2 的内部,七个下部卡槽502均固定连接于箱体2的内底壁,升降板 5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七个上部卡槽503。
同时,七个上部卡槽503与七个下部卡槽502相匹配,每个下部卡槽502的内壁均通过销轴铰接有液压杆504,七个液压杆504远离下部卡槽502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于七个上部卡槽503的内壁,升降板501的四个边角处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505。
还包括,四个限位杆505的底面均固定连接于箱体2的内底壁,四个限位杆505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6,升降板5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五个电池组卡槽507,每个电池组卡槽507的内部均卡接有电池组本体508。
能够通过液压杆504对升降板501进行震动缓冲,避免升降板 501震动过于猛烈导致电池组本体508损坏,同时电池组卡槽507可采用限位等方式对电池组本体508进行限位,避免电池组本体508从电池组卡槽507内部滑出,此处限位杆505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持升降板501的水平平衡,避免其倾斜导致电池组本体508不能够正常工作。
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主动散热机构6,本实施例中,主动散热机构6包括一个旋转电机601、一个控制中心602、一个进风道接口603、一个排风道接口604、两个第一支撑板605和两个第一传动带606,旋转电机601固定连接于箱体2的内顶壁,控制中心602固定连接于箱体2的内后壁,进风道接口603和排风道接口604均固定连接于箱体2的外表面并与两个上部风道3相匹配。
进一步的,两个第一支撑板605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上部风道3 的内壁,两个第一传动带606均设置于箱体2的内部,旋转电机601 的两个输出轴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607,控制中心602的上表面电连接有导线组608。
更进一步的,导线组608远离控制中心602的一端与旋转电机 601电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板605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609,两个第一轴承609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组610,两个第一轴承609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611,两个第一从动齿轮611分别通过两个第一传动带606与两个主动齿轮607传动连接。
优选的,旋转电机601的两个输出轴外表面均套设有固定槽612,两个固定槽612的上表面均与箱体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旋转电机 6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13,限位板613的上表面与箱体2 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能够通过旋转电机601带动第一轴承609旋转,第一轴承609 带动第一风机组610进行旋转,实现对箱体2内部的风冷,同时控制中心602能够对箱体2内部进行温度监控,并实时操控旋转电机601 的开启与关闭。
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辅助散热机构7,详细的,辅助散热机构7包括主动齿条701、加速齿轮组702、第二支撑板703、隔离网 704和第二传动带705,主动齿条701固定连接于升降板501的外表面,加速齿轮组702转动连接于箱体2的内侧壁,主动齿条701与加速齿轮组702啮合,第二支撑板703固定连接于下部风道4的内壁,隔离网704固定连接于箱体2的外表面并与下部风道4相匹配。
还包括,第二传动带705设置于箱体2的内部,加速齿轮组702 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706,第二轴承70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组707,第二轴承706靠近箱体2中心点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708,第二从动齿轮708通过第二传动带705与加速齿轮组702传动连接。
能够通过升降板501的震动带动加速齿轮组702旋转,加速齿轮组702可带动第二风机组707对箱体2进行换风,实现在车辆震动时箱体2内部中始终有空气流动,实现对电池组的辅助风冷,此处加速齿轮组702与主动齿条701接触的齿轮可采用单向棘轮,避免第二风机组707倒转引起的阻力问题。
底座1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每个固定块8远离底座1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孔9,箱体2的正面通过销轴铰接有两个柜门10,底座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1。
通过固定块8和固定孔9能够对电池组保护壳进行固定,避免电池组保护壳整体带动电池组移动或从附属物之上脱落导致电池组损坏,通过柜门10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开启箱体2,便于对电池组的更换和维修,通过防滑垫11能够对底座1的底面进行防滑。
工作原理:首先,将电池组本体508插入电池组卡槽507之后进行固定,并与用电位置进行电连接,之后,利用辅助散热机构7和固定块8将底座1和箱体2固定于预设位置,然后关闭柜门10,在车辆行驶中电池组本体508持续供电时会产生热量,车辆行驶中车辆会产生轻微震动,升降板501会通过液压杆504的减震效果矫情震动幅度,避免电池组本体508受到猛烈震动,在升降板501轻微震动时会通过主动齿条701带动加速齿轮组702旋转,第二支撑板703旋转时会通过第二传动带705带动第二轴承706和第二风机组707旋转,实现对箱体2内部的辅助风冷,降低了箱体2内部温度升高的速度,在箱体2内部因为电池组本体508的运行温度持续升高到达预警值时,此时辅助散热机构7已经难以满足箱体2内部的散热需求,控制中心 602便会操控旋转电机601开启,旋转电机601会通过第一传动带606 带动第一轴承609和第一风机组610高速旋转,实现对箱体2内部的快速主动风冷,避免箱体2内部温度升高导致电池组本体508损坏或者起火引发火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侧面外表面上部开设有两个上部风道(3),所述箱体(2)的外表面下部开设有两个下部风道(4),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防震稳定机构(5),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主动散热机构(6),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辅助散热机构(7),所述底座(1)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每个所述固定块(8)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孔(9),所述箱体(2)的正面通过销轴铰接有两个柜门(10),所述底座(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稳定机构(5)包括一个升降板(501)和七个下部卡槽(502),所述升降板(501)设置于所述箱体(2)的内部,七个所述下部卡槽(502)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2)的内底壁,所述升降板(5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七个上部卡槽(5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七个所述上部卡槽(503)与七个所述下部卡槽(502)相匹配,每个所述下部卡槽(502)的内壁均通过销轴铰接有液压杆(504),七个所述液压杆(504)远离所述下部卡槽(502)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于七个所述上部卡槽(503)的内壁,所述升降板(501)的四个边角处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5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限位杆(505)的底面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2)的内底壁,四个所述限位杆(505)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6),所述升降板(5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五个电池组卡槽(507),每个所述电池组卡槽(507)的内部均卡接有电池组本体(5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散热机构(6)包括一个旋转电机(601)、一个控制中心(602)、一个进风道接口(603)、一个排风道接口(604)、两个第一支撑板(605)和两个第一传动带(606),所述旋转电机(601)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2)的内顶壁,所述控制中心(602)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2)的内后壁,所述进风道接口(603)和所述排风道接口(604)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2)的外表面并与两个所述上部风道(3)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605)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上部风道(3)的内壁,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带(606)均设置于所述箱体(2)的内部,所述旋转电机(601)的两个输出轴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607),所述控制中心(602)的上表面电连接有导线组(60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组(608)远离所述控制中心(60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601)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605)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609),两个所述第一轴承(609)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组(610),两个所述第一轴承(609)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611),两个所述第一从动齿轮(611)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带(606)与两个所述主动齿轮(607)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601)的两个输出轴外表面均套设有固定槽(612),两个所述固定槽(612)的上表面均与所述箱体(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6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13),所述限位板(613)的上表面与所述箱体(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机构(7)包括主动齿条(701)、加速齿轮组(702)、第二支撑板(703)、隔离网(704)和第二传动带(705),所述主动齿条(701)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板(501)的外表面,所述加速齿轮组(702)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2)的内侧壁,所述主动齿条(701)与所述加速齿轮组(702)啮合,所述第二支撑板(703)固定连接于所述下部风道(4)的内壁,所述隔离网(704)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2)的外表面并与所述下部风道(4)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带(705)设置于所述箱体(2)的内部,所述加速齿轮组(70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706),所述第二轴承(70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组(707),所述第二轴承(706)靠近所述箱体(2)中心点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708),所述第二从动齿轮(708)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带(705)与所述加速齿轮组(702)传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37201.3U CN216436035U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37201.3U CN216436035U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36035U true CN216436035U (zh) | 2022-05-03 |
Family
ID=8133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537201.3U Active CN216436035U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36035U (zh) |
-
2021
- 2021-10-21 CN CN202122537201.3U patent/CN2164360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50636U (zh) | 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组 | |
CN110979087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基座装置 | |
CN112864489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散热装置 | |
CN216436035U (zh) | 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防震装置 | |
CN111697177A (zh) | 一种多级串联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5550693U (zh) | 一种具有电器控制柜冷却装置的注塑机 | |
CN213367115U (zh) | 一种新型外置电气柜 | |
CN113733949A (zh) | 一种可以快速散热的充电柜 | |
CN211858712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盒 | |
CN209462847U (zh) | 一种网络设备机柜 | |
CN214375979U (zh) | 一种能检测设备运行状态的低压回路测控终端 | |
CN216733936U (zh) | 一种具有电路自动保护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 | |
CN217347520U (zh) | 一种智能充电桩 | |
CN216217757U (zh)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bms的多层线路板 | |
CN210628803U (zh) | 一种高效节省的高压柜 | |
CN214281205U (zh) | 一种电力逆变电源 | |
CN215180759U (zh) |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eups型不间断电源用防护型检测平台 | |
CN217362595U (zh) | 一种bms电池充电保护系统 | |
CN209607789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通道散热电池箱 | |
CN218939880U (zh) | 一种设有防爆结构的汽车用锂电池组 | |
CN217984204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气设备防尘保护箱 | |
CN212392558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低压配电柜 | |
CN213150942U (zh) | 一种模块化动力电池组 | |
CN212537382U (zh) | 一种电气柜用底座 | |
CN212990811U (zh) | 轻轨箱再生能力吸收电阻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